教師的個人反思

教師的個人反思

某小班幼兒晚上盥洗時沒有刷牙。年輕的乙教師看見了,可幼兒並不知道老師已經發現。當老師問幼兒:“你刷牙了嗎?”幼兒說:“刷了。”於是,老師又問了一遍:“刷了嗎?”幼兒小聲地說:“刷了。”這時,老師蹲下身說:“刷了牙,嘴裏就應該有香味,我聞聞你嘴裏香不香?”老師聞了聞說:“不香,你一定沒有刷牙,剛纔是不是說謊?”最後幼兒承認了錯誤。

討論這個案例時,有的老教師說:“老師這樣處理問題很對,應該讓幼兒知道,做了就是做了,沒做就是沒做,不能說謊,一定要讓幼兒承認錯誤。”有的老教師說:“面對小班幼兒,老師沒必要和他較勁兒,你讓他再去刷牙就成了。”討論中,兩種意見發生了衝突。

我問乙教師:“幼兒知道要刷牙嗎?”乙教師答:“知道。”我繼續引導:“爲什麼幼兒沒刷牙,卻對老師說他刷了?”乙答:“我想,他怕老師說他。”“既然你知道幼兒怕你說他.爲什麼還要問幼兒刷沒刷牙?”“我想讓他誠實地告訴我,他沒有刷牙。”我說:“結果呢?”別的老師笑道:“孩子說了謊。”我說:“這件事上幼兒說謊,老師有責任。”有個老教師馬上反駁說:“老師是想讓幼兒說實話,承認錯誤,並沒有讓他說謊。”另一個老師說:“幼兒說謊,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我們沒有必要戳穿它。讓幼兒再去刷一遍牙好了。”

讓教師形成正確的教育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不等於“讓教師拋棄過去的觀念,重新建立新思想”。在沒有內化基礎上建立新思想,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就不知該怎麼辦,就會造成頭腦混亂。在幼兒園的工作中。我們非常重視分析教師原有的思想認識。並通過對實例的細緻分析,啓發、引領教師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也就是說,在我們對中年教師進行專業引領時,不是把重點放在教師該如何做上,而是強調教師該如何“想”、如何重新建立科學的教育思想。作爲引領者要在案例分析中循循善誘,讓教師自己能主動地思考,讓她們在已經近乎程序化的思維中能自己領悟。

我也是一名中年教師,園長之友《說說中年教師的反思》。將心比心。對中年教師進行專業引領的重點應該放在做教師的思想工作上。既不是對教師宣讀教育理念,也不是直接告訴教師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因爲這些都會引起教師的反感和牴觸情緒,或讓教師感到不知所措而失去以往的自信。我想,我們的思想工作應是通過我們的話語,啓發教師自己深刻思考,主動進行自我反省、領悟、提升和創造,完成專業反思。

教學分析時,不妨從一個新的角度切人,引發她們重新思考。其實,幼兒園的中年教師經過多年工作的磨鍊,都非常敏感和聰慧。只要你輕輕一點,她們就能馬上悟出其中的關鍵,並且能很快體現在工作中。

甲教師準備組織一節大班科學活動《認識花》。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認識幾種常見的花並知道花的名稱;讓幼兒能找出這些花的特徵。甲教師告訴我,爲了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她打算在活動開頭先讓幼兒猜花的謎語。”我立即說:“謎語把花的特徵都說出來了,而這些本應是讓幼兒觀察的,先讓幼兒猜謎是不是不太合適?”

我接着說:“知道花的特徵不是活動的唯一目標,重要的是要培養幼兒觀察的熱情、觀察的方法和能力,使她們發現過去不曾發現或過去沒有仔細看過、想過的東西……”聽完我的話,老師若有所思地說:“我回去再想一想。”

第二天甲老師找到我,興奮地說:“今天我把幼兒分成兩組,做了兩遍這個活動。第一次,我先和幼兒一起觀察花,然後讓幼兒把花的樣子和特徵畫下來,做成花的小書。孩子表現得很安靜,但觀察的質量並不高,許多特徵幼兒都沒有觀察到。於是,我就對幼兒一個一個進行提示、指導,甚至把花瓣掰開來展示給幼兒看。活動後我很納悶,沒想到平日活躍的孩子們會這樣。緊接着我又做了第二遍,我先請每名幼兒仔細觀察花(一人一朵),然後請幼兒相互交流發現,向大家介紹,最後把花畫下來做成小書。第二次的效果特別好。所有孩子都把花細細解剖了。他們特別興奮,發現了許多花的特徵。”

我聽了也很高興,但又問了一句:“同樣的內容,同樣的教師,爲什麼效果不同?”甲教師說:“因爲中間加了相互交流的環節,孩子的學習更積極。”

我補充道:“關鍵是相互交流激發了幼兒的觀察慾望。隨着幼兒積極情緒的調動,學習活動變成了現實需要。也就是說,我們在今後的活動中要首先激發幼兒學習的情緒、情感,然後纔是能力、知識和技能。這正是《綱要》的思想。”甲老師感嘆到:“真是那樣,孩子們在有積極情緒的時候,就會變得特別聰明!”

“實踐經驗是成人學習的重要資源。”的確,中年教師從來都不缺實踐,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她們所欠缺的是,如何把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新思想觀念結合,並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層面,進行自覺的思想轉變和不斷提升觀念,也就是“知己”和“育己”的能力。這個能力的培養,需要藉助外力。

在工作中,我常常思考“這個外力怎麼給”,也就是說應怎麼幫助她們。我覺得,關鍵是讓中年教師通過自己的案例、用自己的`腦袋思考。也就是說,抓住她們自己的成功案例,讓她們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這樣,在寫的過程中她們就會自覺和不自覺地進行思考和對自己的教學方法、策略進行再認識。還有,要求教師在寫自己的案例時,最後要進行分析,尋找一些理論依據。這也必然會促進她們進一步的理論學習。

丁老師的教學組織能力比較強,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就是疏於反思、總結,用她自己的話說“懶得寫”。一次。我們一起進行了大班創編故事的活動設計。活動實施後,她興奮地告訴我,她們班在做這個活動時,孩子們表現得非常棒。連平日膽小、不愛表現的幼兒也能大方地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們創編的故事也很具想像力。

這時。我馬上說:“那你把它寫成案例,一定很好。”丁老師卻馬上回應:“我最不會寫。”我說:“沒關係,你就把活動中你是怎麼說的、怎麼和幼兒交流的、幼兒又是怎麼表現的,完完全全地記錄下來就行。比如,剛纔你和我說的,孩子們編的‘小猴子藏在窗簾後,可陽光把小猴子的影子映在了窗簾上,一下子就被小姑娘發現了’等等語言也都寫上。”於是,丁老師開始進行教學反思的第一步——寫下自己的成功案例。後來,我又針對她寫的案例和她進一步討論,尤其是孩子們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積極表現,教師在活動的過程中又有哪些成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