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師教學總結合集五篇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鍊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不妨讓我們認真地完成總結吧。那麼總結應該包括什麼內容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師教學總結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教師教學總結合集五篇

教師教學總結 篇1

讀書、求知,本應跟吃飯充飢、穿衣禦寒一樣,是必然、自然之需。鬧到要用各種手段去逼、去誘,已是一件悲哀的事;而更爲悲哀的是,我們不去尋找產生這種悲哀的原因,或是找到些而不思解決,反而還把注意力集中在“逼”和“誘”的新法的製造上。

我們常說推己及人、將心比心。教育孩子也用得上這八個字。如果作家長的多想想自己做小孩時的心情,當教師的多想想自己做學生時的心情,我們的教育就會要理性、本性、自然的多。

比較而言,一方面,現在的孩子要比以前的孩子聰明得多;另一方面,現在的孩子又要比以前的孩子難管得多。所以,現在作家長和當教師的,就要在“管”上多花些心思和功夫。聰明,辨識能力就相對要強些。這就要求作家長和當教師的,要儘量少使“巧”法,要儘可能多的講真話、付真心。家長和孩子、教師和學生的關係如建立在真心實意的基礎上,其教育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會打球的教師能吸引一些學生,會唱歌的教師能吸引一些學生,字寫得好的教師也能吸引一些學生……學生願與你接近,你的教學就相對要輕鬆些,效果肯定就要好些。所以,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本科知識,還要有儘可多的愛好。

課堂上,教師問:“1+1=2,對不對?”如果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對!”這不能算好的教學。如果有學生問:“爲什麼等於2?”如果還有學生在教師舉例後問:“父親加母親生出了我,是不是1+1=3?”也許正是這類幼稚、荒唐的討論,纔是真正的有效課堂。

過去那些一天書都沒念的人,到了一定年齡,生活中的收支賬目也算得清楚,待人接物、品行操守也不比讀書的人差多少,有些人還能粗通文墨。於是我就想,我們的教學安排是否有些多餘的東西,無故耗費了學生的時間和精力。

我是教文科的。我常想,要是在教會學生的拼音和使用工具書以後,就按級別定出一些考覈的篇目,讓學生自己去學,是否可行?真希望教育專家和權威人士做些此類的嘗試。

“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我們通常理解爲教師的工作辛苦和重要,而忽略了另一層意思,那就是園丁的工作性質和範圍。作爲一個好的園丁,既培育鮮花,也培育樹苗,還培育小草;既培育牡丹、桂花、菊花等,也培育帶刺的玫瑰;既培育高且直的棟樑之材,也培育結實彎曲樹木。曾聽一個有經驗的木匠說,沒有沒用的樹木,大的做樑,小的做椽子,直的做腳檔,彎的做犁彎或椅靠。生活中需要各式各樣的材料,缺少那樣都不行的。

教師教學總結 篇2

很快又一個學期過去了,這是我在文船技校就職的第三個學期,經歷了第一個學期剛來比較懵懂的適應期,以及第二個學期對教學、班主任工作的探索期,第三個學期對所任教的課程已經比較熟悉,各方面的工作做起來也熟練了很多。

但還是會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感覺自己對工作出現有倦怠的心理,有時候上課學生沒有好好配合的時候我的積極性相應地也會低很多,教學效果自然也就差了,這是我的自我檢查中發現的一個最不好的現象。技校的學生本來就不好學,假如我還不努力去想一些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讓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方法,那情況只會進入一個死循環,教師越教越累,學生也越學越厭煩,最後導致的後果就是學生都不聽課了。

在有了這一番思考以後,當課堂當中發現學生比較多不聽課的時候,我就會停下講課,跟學生聊聊天,挖掘他們感興趣的點以及喜歡的話題或者事物,並記在心上,在往後的教學中也逐漸有意無意地加進去。比如我之前有一次上課是講到電容器的充放電,而學生們都是玩手機一族,幾乎每個學生都備有一個移動電源,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充電寶,而電容的特性就是可以儲存電荷以及釋放電荷,那麼在這裏我就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跟學生講完電容可以充電放電的特性。

以後,提問他們電容的這一特性跟我們生活當中的哪些東西很相似?那有聽課的學生會回答充電電池,進而就回有學生想到充電寶,而充電寶裏面確實就是有電容器這一元件,這就讓學生們把學到的東西與生活聯繫到一起了;接着講到電容的充電有一個上限,不能對電容不限期不限電量地充下去,這個知識點剛好跟前一陣子上映的電影《超凡蜘蛛俠2》裏面的一個場景,電光人在充電過多,受不了負荷的情況下爆炸,這個場景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時常可以看見,就是手機電池充太久電也會爆炸,我提出這些案例不僅能吸引學生興趣,把他們的注意力都拉到可唐當中來,更能生動形象地教育他們不能讓手機充電太久,比如一整個晚上,更不能邊玩手機邊充電,保證自身安全,那一次課達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往後的教學我都會以這一種教學方式爲主。

相比上個學期這一學期最大的感受就是學校學生活動多了很多,但除了教研活動以外,教師可以參加的課外活動還是很少的。爲了可以消除或減緩教師的倦怠心理,讓全校全體師生都在一個比較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工作,我建議學校各部門可以多開展各式各樣的教師活動(儘量組織經費少的,如果經費多,各部門大家一起出力也是可以考慮的),增強同事之間的感情。拉進大家的距離,讓我們整個學校更加團結,而不是鬆散的個體。相信這樣也會讓我們員工更有歸屬感。

這是我個人淺薄的意見,如有不妥當指出,望學校見諒。

教師教學總結 篇3

《家》是蘇教版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一首小詩。它清新、自然、樸實,給人一種溫馨的感覺。在教學這篇課文時,請教了潘老師,在他的指導下,我對本課進行了重新的設計,

一、溫馨情景、引學生入文

在這節課上,由多媒體展示出:藍天白雲、泥土種子、森林小鳥、小河魚兒等多幅畫面,使學生很直觀地感受到它們的親密關係。我打開音樂,和着音樂的節拍,讓學生聽着錄音機裏傳出的擬揚頓挫、輕柔和諧的解說,再讓學生經過思考走進自然美的意境之中。隨之,我輕輕朗誦課文:“藍天/是白雲的家,泥土/是種子的家,森林/是小鳥的家,小河/是魚兒的家,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再讓學生跟讀一遍,聲音好美、好美,彷彿是領學生走進了詩文中的“家”裏。此時,題目《家》正在電腦的畫面上徐徐升起,同學們激情涌動,朗誦的聲音此起彼伏,聲聲動情。

二、用提問尋思、用細讀品味

在學生輕聲朗讀之後,我隨機又展示了藍天白雲的畫面,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爲什麼把藍天比作白雲的家呢?”學生這時展開想象,有的回答:“白雲只有在藍天裏纔會有溫馨的感覺”。有的說:“白雲只有在藍天才自由、快樂。”……說得多好。“誰能讀出感覺來?”這時,學生早已迫不及待、躍躍欲試。同樣的方法,我又讓學生想像森林和小鳥、小河和魚兒、泥土和種子的親密感覺。這些想象和描述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讀時感情充溢。在理解內容、品位文字的基礎上,我又讓學生繼續誦讀課文,去體會語言、理解語言,並把體驗到的情感移植到文本之中,用心靈與文本對話,用優美的聲音把體會感悟出來。在誦讀的時候鼓勵孩子加上動作,不僅讓孩子興趣大增,也便於學生記憶詩歌。

三、讓角色轉換,再體驗溫馨。

當學生還沉浸在有滋有味的誦讀之中時,我逐次在身上貼上藍天、森林、小河、泥土的圖片,向一個個學生招手。在我的指導下,學生不知不覺地實現了角色轉換,變成了一朵朵白雲,一隻只小鳥、一條條魚兒、一粒粒種子,與之相對應的親切溫馨、和諧的關係展現出來。在我的身邊飄浮、玩耍、遊動、靜伏。文本不再只是一種文字,而是有形、有聲的體驗,學生也變成了有感情的文本角色。此時,學生在我的帶領下,已渾然不覺地經歷了兩個層次的體驗:接觸文本,在字裏行間中的體驗;超越文本,在文本創設的意境中去體驗。

四、拓展文本、昇華情感

到此,課文已經基本講完,但是我並沒有打住,又展示出了另一幅畫面。我說:“自然界裏有它們的家,那我們小朋友的家在哪裏呢?”學生齊聲誦讀:“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此時出示我國的版圖,告訴學生我國的國土面積、淮安的地理位置。之後帶孩子在課件中游覽祖國的山山水水,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此時我打開課件中的一首歌曲:“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的花兒真鮮豔……”。緊接上培養學生帶着自豪、驕傲的心情讀課文。

詩中“祖國”是一個抽象的詞,對於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尤其不容易理解。我讓學生通過課外蒐集資料、課上交流彙報的教學設計,將抽象的“祖國”化爲具體可感的事物,突破了學生理解上的難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地學習的意識。

課文講解結束,爲了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出示了熊貓在吃竹子、鯨魚在海里遊、月亮懸掛在星空的圖片,讓孩子編詩,課後的作業是回家仿寫一首兒童詩,並配上相應的圖畫。這些都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五、指導背誦,步步爲營。

在指導孩子背誦的時候,先是用帶課文的FLASH吟誦,之後用別有用心的板書提醒,相對加大了難度,再用無課文的動畫提醒,最後讓孩子閉上眼睛,帶這動作加以演示。這樣的步驟符合孩子記憶的特點,反覆的強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這節課上,我用一顆未泯的童心引領學生與文本解除對話,在誦讀、表演、對話中去體驗、感悟語言帶給我們的溫馨。在這種體驗中,學生的性情得到了陶冶,一堂精心準備的語文課到此結束了。

這節課帶給我的不但是快樂、感動,而且是審美的情趣。讓我感到教學不是枯燥的,而是有滋有味的。這首小詩寫得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讀起來保持語調歡快、流暢和幸福、愉快的感覺。

教學時讓學生體驗、感悟詩中的意味,發自內心對祖國的撫育的喜愛之情。

教師教學總結 篇4

做一名好老師 是許多老師一生所追求的目標,也是我的目標。自踏入教育這個崗位以來,我始終以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態度來對待我的工作,以 師德 規範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以 當一名好老師 作爲自己工作的座右銘,現將一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在思想上,愛國愛黨,積極上進。

我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培訓,認真參加政治學習,認真學習了黨規定,爲了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我還深知要教育好學生,教師必須先身先之率,時時做到教書育人、言傳身教、爲人師表,以自己的人格、行爲去感染學生,作爲一名教師自身的師表形象要時刻注意,我在注意自身師表形象的同時非常重視對學生的全面培養。因爲我深信良好的品行是每個人身上最美的東西,針對社會這一大氣候和學生這一小氣候我把學生的德育、美育工作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教師教學總結。在工作中,我積極、主動、勤懇、責任性較強,樂於接受學校佈置的各項工作;我還注重文化學習,參加了 小學教育 的本科進修。在不斷的學習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覺悟、理論水平、業務能力都得到較快的提高。

二、在教育教學上,敬業愛崗,嚴謹治教。

把學生教好,讓學生成功,是每位教師最大的心願、最高的榮譽。在低年級嘗試讓學生通過觀察、調查等開展探究性學習。現在對於課程改革環境下的教師,光有一桶水是不夠的,要根據學校與地方的實際,拓展學生學習資源。我注重研究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儘量使課堂教學效果優化。教師教學總結。所以孩子們還是比較喜歡上我課的。

在工作中,我深知學習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機會認真學習,在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及教學管理水平,虛心學習,不恥下問,及時消化,吸取別人的精華,在自己的教學中爲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提高。平時向書本學習、向身邊有經驗的老師學習,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總之,在這一學年中,我不僅在業務能力上,還是在教育教學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我平時工作中出現需改進的地方也較多,如理論知識不夠,論文精品意識不強;電腦知識長進不快。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揚長補短,不斷努力。

三、在分管工作上,服從安排,積極主動

在每週18節課的情況下,要安排好自己的工作,的確有時感到力不從心。但在校領導指引、支持下,學科常規性競賽在各位老師的努力下有條不紊地開展這。分管工作思路清晰,做到期初進行合理計劃,實施過程抓落實,及時反思小結,期末總結。

我們的學校無論是環境還是領導、教師都給人一種寬鬆、***、***、團結的好感,所以在這樣的集體中工作雖然有時任務較重,但心理上還是比較輕鬆、愉快的,所以工作上比較主動,希望自己能最大限度地爲學校的建設獻出微弱的力量。平時能及時把工作情況、問題、困難向領導請示、彙報。同志之間能做到顧全大局,服從安排,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溝通。但是在不斷的工作實踐中,我深深地認識到,課程的改革需要我不斷的加強學習、反思,提高自身的素養,希望大家對本人進行嚴格地監督,作出批評指正。

教師教學總結 篇5

吳主任的五五法則,是針對教師而言的。他提出: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走下水示範路,讀寫結合路,說寫並舉路,週記教學路,迴歸常識路。學習時,我記下了他的一些精彩觀點。例如:

1.不要總想着怎麼描寫,而要多想什麼情況下用描寫。

2.給學生教的作文方法越多,學生越不知所措,最終還是要記得:作文要有真情實感,要有生命活力。

在我看來,吳主任說了這麼多,最讓我有共鳴的地方就是:技巧不是重點,返璞歸真,迴歸常識才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舉個例子,我們常常教導學生:考場作文要注意開頭結尾寫好點,多用排比、比喻、擬人等等。這些方法可以讓學生作文得到二類、三類分,但永遠得不了一類分。因爲這類作文人工雕琢氣太重,缺少自然生命力和真情實感,是一種沒有創新,沒有獨立思考力的“新八股文”。

吳主任是一個出身偏遠農村的作家。在文學方面,他已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一個令人尊敬的人。在一般人想象裏,他的文章可能很高大上。但我們看看他發表在國家級刊物上的《故鄉》部分文字:

“她的背比去年更駝,看見我仍是眯笑着眼睛:‘寶寶,你回來啦!’……於是她就去親曾孫的小臉蛋,孩子沒見過曾祖母,自然怕她,忙把身子縮回來,可祖母拉着孩子的小手親個不停,孩子害怕得大哭大嚷,她卻樂呵呵的。”

作者已過而立之年,是名滿全省,威重一方的大人物,在奶奶口裏還是“寶寶”;曾孫是城裏嬌娃,再嬌氣,也要用農村愛曾孫的動作來表現歡喜之情。溫馨感人的天倫之樂,就在這接地氣的文字中流淌出來,勝過一切豪言壯語和技巧。

我最愛的也是如李清照詞般澄澈明淨的文字,情感低迴婉轉,淋漓盡致,用主旨指揮技巧,成千古第一女詞人。

樹高千尺不忘根,迴歸常識是作文教學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