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體系說課稿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華盛頓體系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華盛頓體系說課稿

華盛頓體系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選修)《世界近代現代史》下冊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一節的內容。從歷史發展線索來看,它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處於承上啓下的重要地位,承上指一戰後,戰勝的帝國主義要按實力變化重新分割世界,一種新的國際關係必然出現;啓下指通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資本主義世界形成了英法主宰世界,美日爭奪太平洋地區的國際新格局,確立了戰後帝國主義國際新秩序。它既給戰後資本主義世界帶來短暫的和平與繁榮,又在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下,隨着內部矛盾的激化走向瓦解。所以對一戰後世界歷史的發展和二戰的爆發都有着深遠的影響。從世界格局的演變來看,世界近現代史上的國際關係格局經歷了維也納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雅爾塔體系、雅爾塔體系瓦解,國際格局朝多極化方向發展等幾個階段,“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在其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巴黎和會;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凡爾賽和約》;歐洲和中東政治格局的變化;凡爾賽體系;國際聯盟;華盛頓會議;《四國條約》;《五國條約》;《九國公約》;華盛頓體系。

(2)能力方面:

①通過分析“世界和平綱領”的“十四點原則”和《九國公約》兩則材料,培養學生運用史料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能力。

②通過對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建立的背景、構成、實質、作用、影響的分析,培養學生比較、綜合、概括及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③引導學生觀察《一戰前後歐洲和中東領土變化示意圖》,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識圖和建立歷史空間概念的能力。

(3)態度、價值觀方面:

①巴黎和會既是帝國主義戰勝國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贓會議,同時又是帝國主義反蘇司令部。《凡爾賽和約》是在犧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礎上,宰割戰敗國的掠奪性條約。

②通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隱含的矛盾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帝國主義戰後國際關係的新格局包含了各種矛盾和衝突的源泉,是極不穩固的。這些矛盾的發展必將導致體系的崩潰和新的戰爭。

③世界格局建立在各國實力均勢基礎之上,國家實力決定其國際地位。

3、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

①《凡爾賽和約》是重點。德國是“一戰”的主要戰敗國,對德國的處理是巴黎和會的重要內容,它關係到英國確保其歐洲霸權地位、法國重建其歐陸霸權地位、美國插手歐洲事務等重要問題。此外,《凡爾賽和約》是凡爾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條約內容不僅體現出巴黎和會分贓的實質,還體現了帝國主義在重新分割世界過程中的勾結與矛盾。由於對德國的嚴厲制裁,促使德國最終走上法西斯道路,成爲二戰爆發的重要原因。

②“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重點。它是一戰後初期帝國主義國家之間關係的一次大調整,也是國際關係史上極爲重要的一個世界格局。

(2)難點分析:

①凡爾賽體系、華盛頓體系兩個歷史概念是難點。這兩個體系是綜合性很強的歷史概念,學生既要準確掌握巴黎和會、《凡爾賽和約》、國際聯盟、華盛頓會議、《四國條約》、《五國條約》、《九國公約》等基本史實及其內在聯繫,又要掌握概括這兩個歷史概念的方法。

②搞清“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錯綜複雜的矛盾,說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爲什麼不能持久。

③如何正確認識和一分爲二的分析評價“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依據:以上目標均依據教學大綱和本節內容特點制定。

4、教材處理

(1)利用引言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1919—1939年世界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徵。

①三個階段:戰後初期秩序重建—20年代的相對穩定—30年代的危機動盪。②四個方面:世界格局、資本主義相對穩定和繁榮、經濟大危機、法西斯的對外侵略擴張。③演變過程:戰爭—和平—危機—戰爭。

(2)指導學生搞清本節教材四個要目之間的關係:

第一,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戰勝國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贓會議。第二,巴黎和會上簽訂的《凡爾賽和約》等一系列條約構成了“凡爾賽體系”。第三,國際聯盟是英法控制下維護凡爾賽體系的工具。第四,華盛頓會議上帝國主義對遠太地區的瓜分構成了“華盛頓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構成了戰後帝國主義分割世界的國際新格局。

(3)打破教材知識結構,先讓學生比較一戰前後歐洲和中東版圖發生哪些變化,再問爲什麼會有這種變化?說明什麼?以此激疑——解疑,把問題引到戰後帝國主義各國實力發生怎樣的變化,在重新瓜分世界過程中存在哪些矛盾這一知識點上。

(4)引導學生把巴黎和會上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凡爾賽體系”中隱含的矛盾、“華盛頓體系”中體現的矛盾聯繫在一起進行比較分析,從而從整體上把握戰後世界存在的主要矛盾。

(5)引導學生把“凡爾賽體系”和“華盛頓體系”按背景、形成、內容、性質、作用、影響等要素列表進行比較,把握解釋“凡爾賽體系”和“華盛頓體系”概念的方法。

(6)注意中外史結合,如中國的“五四運動”與巴黎和會的關係。

(7)注意歷史概念的講解:如巴黎和會、“十四點原則”、“凡爾賽體系”、“華盛頓體系”、奧匈帝國。

(8)注意前後知識的聯繫:“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與一戰的關係等。

5、資源分析

(1)與巴黎和會、“五四運動”相關的視頻材料;

(2)與巴黎和會和國際聯盟相關的圖片資料;

(3)《一戰前後歐洲和中東領土變化示意圖》;

(4)關於《十四點原則》和《九國公約》的相關史料;

二、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設計

本節課採用問題教學法、學案教學法教學,集啓發誘導、討論交流等方法爲一體。其基本程序爲:

(1)、課前發給學生該課學案,學生根據學案帶着着問題自學教材,做好預習工作;

(2)、學生課堂討論、探討研究,教師點拔釋疑、歸納昇華;

(3)、剩餘時間由學生自由支配,可閱讀史料,完成作業;可複習鞏固,消化知識。

華盛頓體系說課稿2

各位評委老師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三課《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我的說課是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一、教材分析

二、學情分析

三、教學目標設計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五、教法和學法設計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七、教學反思

教材分析:從本課的歷史線索來看,它處於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本課的教學既能促使學生對完成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知識的鞏固,也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因(戰後形成的各種暫時的世界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本課的事件發生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所以說它起到了承上啓下的重要作用。

學情分析:九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分析、歸納和自學能力,所以在本課的.授課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進一步的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的能力。

教學目標:1、基礎知識:瞭解《凡爾賽和約》、《九國公約》、《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等內容。2、能力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能力的培養,首先通過閱讀課文中的文字、圖片和其他材料,達到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其次通過對比討論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達到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3、通過對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本質的理解認識,培養學生透過歷史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促使學生正確認識到《凡爾賽和約》、《九國公約》是帝國主義通過犧牲戰敗國(德國)和弱國(中國)的利益的條約,所以說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根本不可能起到真正的維護和實現世界和平的目的。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弱國是沒有外交的,只有國家的真正強大才能讓我們的中華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教學重點:巴黎和會和《凡爾賽和約》、華盛頓會議和《九國公約》

教學難點: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形成的過程

教法和學法設計:教法:在教學中應以多媒體教學爲主,可使用大量的時代圖片、名言以達到事半功倍之效。學法:教是爲了更好的學,根據以上的教法我制定了符合學生的本課學案。在學案的引導下完成對本課知識的掌握,在學案的設計中從始至終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在其中的引導的作用。

教學過程:導入部分:設計以福煦車廂爲切入點,幫助學生迅速引入本課的背景一戰。對於課前複習的第二課蘇聯的工業化成就,與本課毫無關係。所以顯得銜接上有點生硬。自主學習我設計了填空題讓學生了解基礎知識。合作學習部分:我設計了幾個問題、一些歷史圖片幫助學生完成對本課歷史知識的掌握。

課堂小結部分:我以簡明的知識結構圖完成對本課的小結,學生可以通過此知識結構圖加強對本課知識的鞏固和記憶。

教學反思:1、本課知識點較多、人物、國家關係複雜,我在授課中沒有把握好時間,加之多媒體反應慢,導致課堂前鬆後緊,以至於拖堂。2、可能由於聽課的緣故,學生緊張所以積極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