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公因式法的教學反思

“因式分解”的基本知識,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並不象老師們所想象的那麼簡單。所以採用“低起點、多歸納、勤練習、快反饋”的教學方法。

提公因式法的教學反思

(1)低起點。由於學生基礎較一般,因此教學的起點必須低,教學中將教材原有的'內容降低到學生的起點上,然後再進行正常的教學,教學中主要:以課本教材中的較容易接受的知識引入作爲起點;以所教學內容的最基本、最本質的東西作爲教學的起點。如在“因式分解”教學中,將提取公因式法,分成二個步驟進行教學:先討論“公因式”是什麼?,再研究如何提取公因式,從而降低了起點,便於學生理解掌握這一知識。

從學生已學過所掌握、所瞭解的知識、例子作爲起點,通過新舊知識的異同點類比進行教學。

(2)多歸納。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要給予學生多歸納、總結,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條理性和規律性。只有不斷的總結,纔能有創新和發展。

(3)勤練習。教學中將每節課分成若干個階段,每個階段都讓自學、交流、講解、提問、練習、學生小結、教師歸納等形式交替出現,這樣調節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大量參與課堂學習活動。事實表明:課堂活動形式多了,學生中思想開小差、做小動作、講閒話等現象大大減少了。

(4)快反饋。有些學生由於長期以來受各種消極因素的影響,數學學習往往需要多次反覆才能掌握知識。這裏的“多次反覆”就是“多次反饋”。對於作業、練習中的問題,應採用集體、個別相結合,或將問題滲透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等手段進行反饋、矯正和強化。同時還要根據反饋得到的信息,隨時調整教學要求、教學進度和教學手段。由於及時反饋,避免了課後大面積補課,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快反饋”既可把學生取得的進步變成有形的事實,使之受到激勵,樂於接受下一次學習,又可以通過信息的反饋傳遞進一步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