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中的教師評價(教師中心稿)

金壇市建昌中學    

新課改中的教師評價(教師中心稿)

於2001年秋季起在全國30多個試驗區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真可謂是轟轟烈烈。廣大教師也以極大的熱情投入了此次課改工作,大家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大膽嘗試新的教育方法,新課程也已初步現顯出其朝氣與活力。正所謂在優勢越來越明顯的同時,不足之處亦愈見其拙形,在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傳統評價體系的的嚴重束縛作用就越來越明顯了。從某種程度上說,此種評價體系已經成爲改革的嚴重障礙與阻力,因此,重建新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已刻不容緩。

學校的評價體系,包括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兩大部分。

學生評價,通常是由一張試卷來考察學生,考察的內容主要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對於學生的實踐能力、情感態度和創新能力的考察就顯得無能爲力了。面對這一現狀,這就要求教師在評價中考慮新的評價內容,探索新的評價方法,摸清學生個性特點,發現學生髮展潛能,瞭解學生髮展需要,在關注學業的同時,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以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以便以學生有一個全面、準確的評價。關於這一些,有關專家和身在第一線的教師們已作了很多的探討,這裏就不再多言了。

教師評價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環節,現行的辦法仍存在着很嚴重的問題。如:教師在評價中往往缺少主動參與的機會,經常處於被動接受檢查、評判的境地,在最終的評價結果裏很少能夠發表意見;對教師的`評價不管內容的性質,一律採取簡單量化打分的辦法,以分取人;評價的結果很少能給教師提供發展性建議;評價重點往往放在學生的考試分數上,“引導”了大部分教師單純地追求升學率等。

面對這一現狀,我們意識到對教師的評價改革更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什麼樣的評價體系才能促進教師的提高?

對於教師的評價,學校領導要把評價的目的定位在激勵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上,幫助教師不斷髮展、成熟;把評價的方式定位在建立以教師自評爲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上,擴大教師的信息反饋渠道,給教師提供儘可能多的參考材料;把評價的功能放在強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爲進行診斷與分析、反思與改進上,促進教師在人格和教學能力兩個方面的不斷完善。 

一、課堂教學評價標準要改變

評價一節課的優劣,不同的時期標準不盡相同。在素質教育環境下,許多過去的優質課的標準在現在看來卻不是好課的標準。例如“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過程安排合理、提問精簡恰當、滲透學法指導……”等等,似乎整堂課無可非議,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審視這堂課,學生究竟學到了什麼?我們會發現這堂課的許多環節是爲迎合評課人的口味而設計的,是在做表面文章,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理想。因此,這種課現在來說不是好課。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使出教學上所有的巧妙方法,使自己的教學變得儘可能的容易掌握,然後再將所有的東西要求學生記住。這種忽視學生主體、只重視知識移植的課堂教學是對學生智力資源的最大浪費。所以能“達到認知目標”的課也不一定是好課。

好的課,應該讓學生主動參與,由學生唱主角,課堂教學的立足點應該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識,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使每個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好的課能讓學生受益一生。一堂語文課的意義不僅侷限於教給學生某些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利用優美、富有激情的文字,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課堂評價直接影響新課程改革的進程,只有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才能保護教師的課改積極性,正確引導課改走向深入。

二、充分發揮評課者的作用,以幫助教師發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建立以教師自評爲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是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也就是說,對教師教學行爲的評價要立足於“幫”,而不是侷限於“評”;要注意幫助教師提高教學實效,而不是爲了展現評價者自己的水平。作爲評價者,應該瞭解教師需要什麼樣的幫助,如果能換位思考,則可以使自己的行爲更多的體現對別人的尊重與關懷。在一線教學的教師們同樣需要得到鼓勵、需要得到尊重,評價應該保護教師的自尊和改進教學的積極性;教師需要個性化的幫助,尤其需要專業發展方面的指導,評價應該幫助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爲進行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爲主的多元化評價體系。通過自我評價,教師可以提醒自己的職責範圍,也可以在目標的達到程度、教學技能的改進程度和自身知識的增長程度等方面進行反思。當然,這種自我評價的成功與否關鍵要取決於評價對象能否做到襟懷坦白,實事求是。我認爲,應該從身邊的工作開始,以自己的體會來將心比心,這種評價改革是可以實施的。總之,課堂評價直接影響新課程改革的進程,只有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才能保護教師的課改積極性,正確引導課改走向深入。

三、評價主體多元化,讓學生、家長參與到評價中來

平時爲了能更深層次的瞭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興趣、學習風格等個體差異,可以實行一種新型的師生交流方式--聽課日記,也就是讓學生記下他們自己對有關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評價,包括自己在學習活動中的真實心態和想法,以及對教師教學上的建議和要求。實踐證明,“聽課日記”不僅可以作爲教師瞭解學生心理、思維等的個別差異的工具,而且也是教師對教學過程自我認識、自我反省的有力依據,學生也主動積極地參與了教師評價。

在家校聯繫卡家長對教師教學的建議這一欄中,家長爲教師改進教學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建議。從建議中,發現自己教學中的檢查制度不夠嚴格,出現有時間就多檢查,一忙起來就顧不上檢查的現象,因而造成學生不能自覺堅持這一現象。從這個學期起,我嚴格了檢查制度,凡是佈置的任務、作業都採用多種形式檢查,如教師檢查、組長檢查、學生互相檢查、學生彙報檢查結果等形式。家長還提了很多其它的建議,如:要求學生多背一些古詩、古文,引導學生多讀一些名篇、名作,多向學生推薦有益的書籍等等,這些反饋資料爲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改進意見,使學生的語言積累落到了實處。及時的教學反饋,使教師警省,從而使課堂教學進入良性循環的狀態。

此次全國新課程改革規模宏大,在很多方面已取得了喜人的成績。身爲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我也嚐到了此次課改的甜頭,更新了教學觀念,拓寬了教學視野,在許多方面也都到了很好的發展。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把自身取得的發展,加倍地回報以教學,將以更新的評價觀念去對待我的學生,使他們得以健康成長, 以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