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詞語教學爲基礎,進行語言訓練

南海市裏水鎮流潮小學  鄧秋蓮

以詞語教學爲基礎,進行語言訓練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兒童要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必須建立在正確理解和運用詞的基礎上,兒童要認識周圍世界,進行思維活動,必須依靠詞。所以,詞是字、句、段、篇的紐帶。要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必須以詞語教學爲基礎,我認爲詞的教學和訓練內容,可以從理解、運用、積累三個方面進行。

    一、把理解詞語和理解課文、認識世界結合起來。          

     學生掌握詞語,理解是第一步。教師在詞語教學中,應根據學生對有關詞的直接經驗或間接經驗積累的多少,根據詞在課文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詞性的不同,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1、直觀教學法,利用和藉助實物、圖片、標本、動作等進行具體形象的教學方法。它符合兒童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學習特點,有利於兒童建立清晰、明確的概念。如教“毛筆”的“筆”,以毛筆作教具,字義與字形相結合,學生印象比較深刻。2、大綱明確要求“要逐步培養學生結合上下文加深理解詞義的能力”。要使學生養成這樣一種習慣,每學一個詞語都要讀讀課文出現詞語的句子,並結合上下文去思考、體會它的意思。如:“江上架着一座鐵橋”的“架”和以前學過的“吵架”、“打架”、“一架飛機”有不同的含義。3、有些詞,學生能直接感知,我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去感受、體察,把理解詞義與認識事物、認識世界結合起來。如第四冊課文《美麗的春天》其中一些詞語就可以讓學生在“找春天”活動中領悟,又如在野外活動中:看到種子發芽長出嫩綠葉子的景象,教學生理解“舒展”;看到柳樹枝條隨風擺動,教學生認識“隨着”;看見桃樹開花,教學生理解“紅豔豔”等這些將要在教材中出現的詞語。4、有些詞,學生可能一時難以理解,教師不必一次講深講透,應允許學生逐步加深理解。如“雄偉壯觀”這個詞,可在以後參觀活動中讓學生觀察“高樓、大橋”從而加深理解“雄偉壯觀”。

     二、把運用詞語和描述情景、表達思想結合起來。

    造句,是運用詞語練習最普遍的'形式,但屬於“規定運用”型。詞語搭配練習則可以把訓練重點突出在多詞組合上。如:“美麗”一詞既可以組成“美麗的校園”“美麗的公園”“美麗的武夷山”一類偏正式詞組,也可以組成“公雞真美麗”“菊花很美麗”一類的主謂式詞組。此外,還可以用一個詞作補充句子成分的練習,如“辛勤”一詞,可設計這樣的句式訓練:     辛勤       。這樣的練習,學生可以通過工人、農民、老師等工作體會詞義,接受教育,學會運用。       

    除課堂上的運用練習外,還可以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運用詞語。如帶二年級學生到自選商場參觀,要求學生觀察商場的商品,分別就用商場的食品、服裝、玩具說一句話。學生觀察認真,說的話不僅把課堂上學到的詞也用上了,還把老師沒教的詞也用上了。

    又如《美麗的春天》描寫春天景色,大地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爲了使學生進入春天來了這一特定的情境中去,更好地領會課文和增加學習興趣,上課伊始,我打開描繪春天景色的幻燈片,用錄音機播放充滿春天氣息的《春天在哪裏》,加上我插入旁白:“春天在哪裏?春天在哪裏?春天在地裏,種子發芽,桃花紅豔豔;春天在哪裏?春天在水裏,蝌蚪游來游去;春天在哪裏?春天在空中,燕子飛來飛去……”一下子,就把學生引進了春天的情境中。學生的眼前彷彿看到了春天景色,聽到了春天的腳步,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完全陶醉於春的想象之中,這時,我引入學習課文就水到渠成了,學生對美麗春天的景色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設法擴大詞彙量。

    爲了幫助學生積累詞彙,我採用的一些練習方式有:一是“教一個帶一組”。即教生詞時,對於意思相近、又無需辨析的詞,可一次帶出學習。如:教了“趕快”就可以學習“急忙、連忙、立刻”;教了“蹦蹦跳跳”,就教“活蹦亂跳”、“蹦呀跳呀”等等。二是提出有關課文內容的問題,讓學生寫答案中的主要詞語。如問“天安門是什麼樣子?”讓學生回答並寫出“紅牆黃瓦”“莊嚴雄偉”等詞語。三是儘量爲學生創造用詞機會,如讓學生寫留言條、請假條等應用文,參與學校和社會的讀寫實踐活動等。四是教會學生根據平時學習、記錄、積累的詞彙,每週作一次歸類整理。如詞性歸類、重疊詞歸類、近義詞歸類等,既是複習、加深理解,又可以培養好習慣,增強平時對生動詞語的敏感性。

    由於我在語文教學中採用多手段多形式靈活地爲學生創造情境,學生在教師調控下聯繫生活,介入想象,抒發感受,縮短與教師教材之間的心理距離,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學生在詞語的理解、運用、積累方面收到顯著的效果,很好地完成素質教育對語文課堂教學提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