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追求什麼?

                        中國教育報   2003-07-15    李金豔

 

   最近,北大正在研究一系列人事改革的辦法,普遍徵求意見。我看了,覺得很有力度,有氣魄。文件提出了不少好的舉措,例如決定採取有限聘期和有限申請晉升次數,在講師和副教授隊伍中實行擇優和分流,教師崗位分爲教學科研型和專任教學型兩類,原則上院穴系雪不直接從本單位應屆畢業生中聘用教師等等。 

當前,高校也好,中小學也好,其他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都要進行人事制度的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讓人有緊迫感,有事做,出成績,使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我覺得有一些問題需要引起注意。 

第一,改革必須與學校行政管理人員管理的改革同時進行,或者學校行政管理人員人事改革要先於教師人事方面的改革,行政管理人員管理也必須改革。中國的學校,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一線的老師在辛苦工作,而行政管理人員卻比較輕鬆,實際待遇比教師們還好,而且,普遍存在人員臃腫的問題。這種情況,無論高校,還是中小學,都很普遍,教師的意見很大。 

第二,任何改革,如果不講科學的程序,不制約行政權力,往往就會使得投機者得益,而老實人吃虧,這種改革最終會流產。任何權力,都具有天然的利己性和擴張性,都需要制約。 

第三,對教師的管理必須鬆緊適度,對於知識分子,尤其是高級知識分子,特別需要自由和心情舒暢的空間,這是學校管理與企業管理具有明顯差別的地方。 

企業管理與教師管理有相通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企業管理強調經濟效益,以獲取經濟利益最大化爲目標,這就要求管理者在生產中加強對工人生產過程的'監管。例如,在一個啤酒生產線上,管理者可以安裝監控器,對生產過程和工人進行全程監控。但教師管理就不能這樣搞,有個別學校在教室裏安裝了監控器,固然方便了校長,他在屏幕裏可以看到教師和學生的一舉一動,但是使用這些設備的極少數學校的教學質量好不好呢?不好。因爲教師是有尊嚴的,他面對的是人,教育是人與人的交流與互動,無論教育者還是被教育者,都是活生生有着複雜意識和情感的人,教育工作強調愛心、寬容、民主、自由、多彩、情感等價值觀,這是與工廠生產管理存在極大不同的地方。而目前很多學校管理者尚沒有認識到這些問題,以爲制定了嚴厲苛刻的辦法和制度便可以解決提高教育質量的問題,實踐證明這種認識是錯誤的。筆者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和教育管理研究,曾經考察了多個失敗的個案,一些人校長頗感納悶:我制定了那麼嚴格的措施,甚至都量化了,爲什麼效果不好? 

學校管理者應以高尚人格和博大胸懷在精神上引領一所學校。一個校長,就是一面旗幟,一個好的校長,就是一所好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