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說課稿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說課稿

一、說教材:

1 、教材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p63。

2 、教材及一般學情簡析:

筆算乘法是本單元的第二個內容,也是本單元的重點。分爲不進位和進位兩個層次。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和兩個練習,分四課時進行教學。本課是教學不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並安排了8個做一做的練習,讓學生在通過自主探索獲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鞏固的練習。

教材通過到書店購書的實際生活情境,讓學生列出算式,嘗試解答。“小剛”的方法蘊含了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將兩位數乘兩位數轉化爲一個兩位數乘整十數和一個兩位數乘一位數兩個算式,再把它們的積相加,同時也是豎式計算的基礎。“小紅”的方法是豎式計算,實際上是將“小剛”的方法簡寫(三個豎式合爲一個豎式),也是本課的核心。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計算上本身並沒有困難。主要是解決乘的順序和第二個積的書寫位置的問題,使學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筆算的方法。其關鍵是要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所得的積的末位要與因數的十位對齊,理解和掌握豎式的書寫方法。對於小學三年級學生來說,由於他們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他們的形象思維仍佔主要地位,因此學習素材的選取與呈現以及學習活動的安排要注重數學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尊重知識的邏輯基礎和學生的現實基礎,讓他們在合作交流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解決筆算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探討計算的方法。

3 、教學目標

據此,我爲本課設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現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計算方法的全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和優化策略。

(2)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的筆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3)通過學生活動,體驗數學學習方法,培養學生探索新知,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所以,我認爲,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並會正確進行計算。難點是建立算理的正確表象,理解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所得的積的末位要與因數的十位對齊。關鍵在於能否爲學生營造好恰當的生活情境與探究氛圍,使學生活起來,動起來。

我確立以上目標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考慮:

1、《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本節課教學中要創設良好的探究氛圍,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

2 、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爲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學習者能否主動建構並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取決於能否激發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感性材料,所以本課不僅應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識結構,而且要縱向考慮新舊知識及方法的溝通聯繫。

二、說教法學法:

數學教學活動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爲此整一節課,我是循着“引導、探究、鞏固、評價”的路徑讓學生觀察現象、探究方法、應用知識、交流評價,着力培養學生的數學眼光,以數學的視角去觀察、以數學的思維去探究、以數學的方式去應用、以數學的語言去評價。在繁瑣與簡約、感性與理性、數學與生活交織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的數學思維越來越開闊、越來越敏銳。

三、說教學程序:

爲體現以上的設計理念和構建探索性學習課堂教學的基本教學模式,我是這樣來實施教學的:

1、情景導入:

課件創設:新年將至,小軍想買些禮物和卡片送給好朋友。他到新華書店買了1套12本的格林童話,每本24元;買了23張卡片,每張卡片13元。

提問:根據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怎樣求呢?

預設:(1)買格林童話花去多少錢?24×12

(2)買卡片花去了多少錢?23×13

(3)一共花去了多少錢?

(到新華書店去購買禮物這個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通過對信息的選擇、處理、整合,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

2、算法探究:

(1)估算:24×12 23×13

(2)自主探索算法。

(3)小組交流。

(4)全班彙報:誰願意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你的計算方法?

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板示)

①連加法:24+24+…+24=288(元)(12個24相加)

②拆數法:24×2=48、24×10=240、240+48=288(元)

20×12=240 4×12=48 240+48=288(元)

③連乘法:24×2×6=288(元)24×6×2=288(元)

24×3×4=288(元)24×4×3=288(元)

12×4×6=288(元)12×6×4=288(元)

④豎式法:

2 4

× 1 2

————————

4 8

2 4

————————

2 8 8

這裏可讓學生結合24×2=48、24×10=240、240+48=288說出豎式計算的原理,在這裏是這樣引導的:這個48怎麼來的?這個1×24相當於什麼相乘,所以這個乘出來的積末位4要寫在什麼位上?爲什麼把這個0和“+”空着,可以寫嗎?(讓多個學生對着豎式說說)

同時課件演示乘的過程:

2 4

× 1 2

————————

4 8

2 4

————————

2 8 8

(5)算法優化:這幾種計算方法你最欣賞哪一種?

(6)嘗試練習:下面就用你最欣賞的方法來計算23×13。

學生都會用拆數法或豎式法計算,探討:爲什麼不用連加與連乘法?

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在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豎式計算適用的範圍更廣。

(當學生產生探索慾望和興趣之後,教師所要考慮的應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內驅動力,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估計、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識,在討論中欣賞和理解,在類比中優化,從中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並且注重學生在建立正確算理表象過程中知識間的相互聯繫和溝通。教師只是引導、參與學習,留給學生學習數學的生動場景:知識由學生去建構,問題由學生去發現,共性由學生去歸納。)

3、應用提高:

(1)選擇合理方法計算:

33×31 25×12

(這是兩道基本練習題,首先是檢查學生對筆算算理的理解情況,其次是培養學生合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如25×12= 25×4×3。因爲筆算僅僅是一種技能和方法,而計算的品質和靈活選擇合理的算法在某種角度上可能更重要。在教學之前我們要有意識的讓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來體會筆算方法的普遍性,但是當學生掌握了這種技能以後,又要在另外的一種層面上來思考我們的教學價值,就是讓學生要具有一種良好的'計算品質,能夠根據具體的題目靈活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包括估算)。這可能也是一種優化吧。)

(2)解決問題:

① □ □

×□ 3

——————

□ 9

2 6

——————

□ □ □

(進一步深化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算理,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②三(1)班有24位同學在跳繩達標訓練中,都跳了121下,他們一共跳了多少下?

(延伸拓展,適時遷移,創設多位數乘多位數的不進位筆算乘法的素材,引導知識的遷移,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習慣。)

(學習數學知識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運用這些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踐問題,從中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獲得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知道遇到問題試着運用數學方法去探索問題和解決的途徑,以逐步形成獨立探索的習慣和大膽探索的精神。)

4、交流評價: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各小組交流一下你有什麼收穫、感想,你的表現如何,並且把你的收穫和感想告訴大家。

(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性學習,獲得了新知識、新經驗,無論是認知,還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發展,再通過交流評價引導學生愉快地交流活動中的感受和經驗,交換意見與看法,一方面可將每一個成功的經驗收穫轉化成爲大家共同的財富,成爲影響其他同學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學生在評價過程中,要不時對照目標要求,形成自我反饋機制。在小組交流中認識自我,也學會評價他人的學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高質量的預設,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但是課堂又是動態的,變化的,有時課堂教學生成和預設是一致的;但有時兩者是有差異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面對後面一種情況,教師該怎麼辦?我想作爲教師能夠做到的是:在課前精心的設計教學預案;在課上靈活地處理生成資源。只要我們教師的心中有學生、有目標、有策略,將會彰顯課堂教學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