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政以德和導之以德

“德”常用於指道德、品德,引申指有道德的賢明之士。“德”是美好的,故又引申有恩惠、感恩。又引申指客觀規律等意義。德在古代文獻中也與“得”通,表示得到。下面是小編收集的爲政以德和導之以德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雲塵子先生在《中西文化析論》中說:“如今衆多的學者重視國家政治體制的`建設,卻對官員的培養與選用不夠重視,這是本末倒置的一種表現;重視法律建設,卻對道德禮樂的建設不夠重視,這是本末倒置的另一種表現。” 這種觀點真的讓我拍案叫絕。

政治體制再好,也需要由官員去執行政策。如果執政者品德低下,以致玩忽職守,貪污腐化,把國家和集體當作個人財產,什麼樣的體制不是官員個人的手中玩物?可能孔子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強調說:“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拱焉。”管理一個國家、管理一個單位,要用德政,要用品德高尚的人,只要他真正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做人們的主心骨,做人們的表率,人們自然就會團結在他的周圍,人們自然就會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優秀。因此,我們應該重視政治體制的改革,但更應該重視幹部的選拔任用、培養教育、使我們的幹部堪稱“北辰星”。

孔子還說過:“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意思是說:用政法來引導百姓,用刑法來整頓他們,百姓雖然能夠避免犯罪,卻沒有羞恥之心;如果用道德來教化他們,用禮教來約束他們,那麼百姓不但有羞恥之心,而且還會糾正自己的錯誤!我們有“以法治國”的理念且得到國家的重視,法律法規不能說不健全,但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仍然十分嚴重,爲什麼?就是因爲人們“無恥”,沒有羞惡之心,沒有“君子懷刑”之心。切實加強法制的同時真正強化“以德治國”,“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纔可能使人們“有恥且格”,因爲法律只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才是最高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