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現代兒童教育的兩大誤區

營養的誤區

揭現代兒童教育的兩大誤區

現在的孩子非常幸福,想吃什麼,只要有錢什麼都可以吃的到。沒母乳有配方奶粉,家長忙,有各式各樣的方便食品,洋快餐,XX勞,XX基~~~~~無論口感,還是心理,孩子會覺得特別好。至於零食在超市應有盡有,有些家長愛子心切,捨得花錢買“補品”補鋅、補鈣、補鐵、補腦,由於盲目進補,使“性早熟”成了兒童常見病。而另一方面,由於偏食造成營養不均衡,又使兒童患者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性貧血等疾病。

然而,富裕就一定能吃出健康嗎?根據中國衛生部網站作的一項營養調查發現,2歲以內幼兒貧血率24%,3-12歲兒童維生素A缺乏達45%,兒童肥胖8.1%。富裕,不一定能帶來健康,營養專家指出,科學餵養,才能使孩子吃出健康!

大腦的開發

大腦生理學家們說:人類的腦細胞數目大約有160億個之多,這個數目在一出生時就已經固定,終其一生並不會再增加。

這並不是說:人一生下來,聰愚就已經命定;或者如達爾文主義者所相信:人類胎兒的發展和其他生物相同,是遵循着某種進化的模式發展,所以智力的高低也是“天生遺傳”得來,後天的.努力均難以影響。

實際上,人自出生後,腦細胞的數目雖然不再增加,在出生後的頭幾年內,腦的重量、體積卻會與支持它活動的血管及血液量,一起以極快的速度不斷地加多;細胞與細胞之間也會因外界刺激的日漸增多而不斷地生成、發展,分化出許多像IC板上連絡網一樣的神經纖維通路,用以應付日後更復雜的吸收。

達爾文主義者認爲後天的影響毫無作用可言的看法對於人類而言,其實並不適用。我們知道,愈低等的動物,他們的生活能力,在出生後的短時間內,就能發展完全,其過程短淺,所接收的刺激也就缺乏,因而就比較“頭腦簡單”。而身爲高等動物的人,就不是這樣子了!人類的初生兒是以未成熟的情況來到世間,他的基本功能隨着時間慢慢地才能成熟(例如先有大肌肉的發展纔有小肌肉的進一步成熟),經過的時間既長,接受的刺激也多,頭腦的各種“網路”就遠爲複雜而精密;祖先遺傳的潛在能力,也隨着成長的時間較長,而得以更多的發揮。

然而,腦的細胞功能並不會自己發酵。嬰兒一生出來,腦部恰似一張白紙,要有外界足夠的聽、視、觸覺等感官的刺激,各種功能纔會漸漸發達,刺激得越多,發展得也越快。但是,這種快速發展的時間並不會持續一生,它只存在於出生後短短的幾年內,其中又以零歲到三歲之間爲黃金時機。

據大腦生理學家們的研究報告指出:兒童的智力(注意!不是知識)和性格,從出生到三足歲,就已經完成了60%(每年成長約20%),而且這三年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到了六足歲,腦細胞的組織完成了80%(每年約成長10%),在這時期若能以遊戲化的學習方式教導音樂、語言、文字或者繪畫活動,纔會有明顯的進步。從六歲到了八足歲,這兩年腦部的發育達到了90%(每年爲全部成長的5%)。 也就是說兒童要進小學一年級時,聰明與否,大致上就已經決定了。只要看看前面的統計數字,不難發現一個結論:零歲到三歲之間,實爲形成期中最重要的時期,假如不能把握這個時期,年齡愈長,啓發、培養的功夫就會愈費力,效果也就愈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