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5篇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孔子拜師》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5篇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

今天,,我領着孩子們學習了《孔子拜師》。課前,我認真地朗讀了課文,發現讓學生理解孔子和老子讓人敬重的品行有困難,於是我把這一點作爲學習難點,準備上課時重點解決。

在突破難點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環節是;理解重點句子“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我請了幾個平時不讀書的學生,教給他們怎麼讀,經過努力他們終於能正確地讀下來了。看到他們露出了笑臉,我有一種從未有過的滿足感。接着,我提問:“讀了這句話,你讀懂了什麼?”有些同學抓住了“上千裏”說洛陽和曲阜離的太遠了,有些同學抓住了“風餐露宿、日夜兼程”來講路上的艱險,我問他們:“你們想象一下孔子會在路上遇到什麼困難?”他們也說的很好。還有的學生抓住了“幾個月”來說,說“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天可以,幾個月就太困難了,我心裏一陣高興,我的目的達到了。這時還有一個同學在舉手,我一看是平時總不認真聽講的葉祥仕,我想:他舉手了就讓他說吧。於是我示意他來說,他說:“爲什麼孔子不坐馬車,而要走路?”“你怎麼知道的?”我連忙問,同時心裏掠過一絲不安,我備課時並沒有考慮這一點。他指指書說:“書上寫‘終於走到了洛陽’”,這時同學們有的面露難色,有的看着我等待答案,更多的已經忍不住開始討論了,我有幾秒的遲疑:是我簡單地說幾句搪塞過去,然後按教案往下進行呢?還是讓他們自己解決?他們自己解決會耽誤時間,有可能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最後,我決定把這個絕好的機會讓給他們。我笑着說:“葉祥仕真厲害,給我們提了這麼好的問題。這個問題有些難,你們能解決嗎?”這下孩子們一下有了精神,大聲說:“能!”我馬上說:“那就先討論一下。”話音未落,他們就已經開始了。不一會兒,舉起的小手如雲,他們有的說,孔子沒有馬車;有的說,孔子如果騎着馬,會把馬累壞的,因爲走了幾個月,又要日夜兼程;有的說,孔子很愛惜自己的馬,所以不騎。這是葉祥仕也舉起了手,我倒真的有些喜歡他了,就讓他來說,他說孔子走路表示拜老子爲師是有誠意的,所以書上說老子迎候孔子,也可以看出孔子的謙虛。多精彩的回答呀!我帶頭給他鼓掌,他在大家的掌聲中驕傲地坐下了。我暗暗慶幸,今天又看到了一個同學地成長。在葉祥仕的啓發下,同學們的發言更是精彩,他們很自然地提到了孔子和老子高尚的品行。難點就這樣在輕鬆中解決了。

這節課與其說是我講了一節課,不如說是孩子們給我上了一節課,使我真正懂得了教育無處不在的道理。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2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繫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瞭解孔子拜師的過程,體會孔子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行,並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和老子對簡答的評價。

一、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了不起的古人,他是誰呢?你們看。 書上的資料袋一句話來評價孔子?

投影: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我們把這句話讀一讀。

二、揭示課題,質疑問難

1、揭題: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有關他的故事,更深入地來了解他。

板書:孔子拜師。生齊讀課題。

2、正音:“子”是古代對有學問的人的尊稱,要讀第三聲。跟老師讀 “孔子”。、3、全班齊讀生字詞。

指名分段讀課文,師正音

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歸納課文的敘述順序:決定拜師——不怕艱辛去拜師——認真求學——受到人們敬重

這樣就把孔子拜師的經過說清楚了,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也要這樣把事情的經過介紹清楚。

4、那孔子是個怎樣的人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孔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孔子:謙虛、好學、有禮。

請大家默讀課文,找一找,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孔子的這些品質,並在書上寫一寫你的感受?

四、研讀課文,體會情感

一、研讀孔子

(一)、第一段

因爲孔子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所以纔要去拜師。

師:“淵博”是什麼意思? 板書:淵博

他是不是真的知識還不夠淵博呢?誰來說說,你從哪裏讀懂的?

和“聞名”意思相近的詞有哪些呢?

小結:是啊,孔子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卻還要去拜師,他多麼好學啊!

(二)、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 孔子拜師過程中非常不容易,你又是從哪裏詞語體會到的呢?

a、“相距上千裏”說明路途遙遠。(出示地圖)講解長度單位“裏”:別看地圖上好像不遠,實際上孔子要走大約50萬米。你們平時在操場上跑一圈兩圈有什麼感覺?孔子要走的路程相當於學校操場2500圈。

表示距離很遠很遠的還有哪些詞:遙遠、千里迢迢、迢迢千里……

b、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麼意思呢?

c、填補文本空白:想一想,孔子走這麼長的路,可能遇到什麼困難?如果你是孔子,你又是怎樣的克服?

兩個成語都可以讓我們想到了豐富的畫面,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也要學會運用積累的成語。 ⑦ “終於”說明他好不容易纔走到了洛陽。

⑧想象情景:幾個月後,孔子終於走到了洛陽,這時孔子會是什麼樣呢?用書中的一個成語來說就是(風塵僕僕)

⑨有感情朗讀:孔子堅持不懈,終於走到了洛陽,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我們把這句話讀一讀。

(三)

1、 孔子說的這一句“學習是沒有止境的”,你是怎麼理解的?

概括爲“學無止境”。

可是老師有時明白, 有時不明白, 把老子的知識學完了, 學習就到頭了嗎? 生:知識很多,永遠學不完。 師:現在是三年級—— 生:還要讀四年級,三年後讀中學,再讀大學。 生:還要考博士。 師:學習就完了嗎? 生:還要考研究生。 師:是啊,工作了,還要學習,這就叫—— 生(齊) :學無止境。

能不能聯繫實際說一說,你身邊還有誰也在不斷地學習?

(四)

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孔子是怎麼學的?

如果用課後孔子的名言來說,孔子怎麼學?

二、研讀老子。

那作爲孔子要拜訪的老師——老子,他又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呢?誰來說說。

老子很謙虛?迎候等候,迎候是什麼意思呢?迎就是迎接,候就是等候?那老子爲什麼不等候,而是迎候孔子呢?

老子也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孔子。

毫無保留是什麼意思呢?

老子怎麼教?真是無私呀,不怕孔子超過他。老子還會怎麼教?

三、總結

就像孔子的名言說的那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對孔子和老子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些什麼呢?

再來讀讀這句話,看來要想贏得人們的敬重,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更要有崇高的品行。讓我們以他們爲榜樣,不斷努力,有一天,也能成爲受人敬重的人。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

《孔子拜師》是人教版第五冊的17課,本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爲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求學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在教授這篇課文時,我着力於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體會人物品行。 比如:我用查字典的方法讓學生理解了“淵博”的意思。而在第二段中的“上千裏”我則是利用了課件,先讓學生看看地圖上曲阜和洛陽的距離彷彿很近,但實際上孔子要走50萬米,然後在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把50萬米換算成學校操場的2500圈,這樣就體會了孔子去拜師的路途是多麼的遙遠。而“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這兩個重點詞語,先鼓勵學生聯繫上下文初步理解其字面的含義,然後引導學生想象孔子在拜師的遙遠路途中都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他又是怎樣克服的?這樣兩種方法結合起來,學生就準確了理解了這兩個詞的意思。這樣的多種方法的利用,幫助學生更準確的理解了詞語的含義,體會了人物的品行。 同時,我在授課中還注意了拓展教學內容,使教學範圍更爲寬泛。在講授“學習是沒有盡頭的”我先幫助學習把這句話概括爲“學無止境”四個字,然後再讓學生聯繫課文來說說含義,再向生活拓展,說說身邊還有哪些人也是這樣學無止境的?在講孔子求學時,我把課後的孔子關於學習的名言引入到教學中,利用名言說說,孔子還是怎樣向老子學習的,這樣,不僅處理了課後拓展的內容,而且更豐富了文本內容,加深了理解。

但這節課的設計上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處,例如:課堂上朗讀的比較少,尤其是孔子和老子見面的對話,更是沒有處理,應該把角色朗讀和理解相結合,互相促進,這也是這節的硬傷之處。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3

《孔子拜師》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爲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在這一課教學時,我先從孔子的言行入手,將重點放在體會孔子的品行上。上完了課,我覺得以下兩點做得比較好:

一,在情境中理解詞語

語文課必須具有語文味。突出詞,句的品悟,體現語文咬文嚼字的傳統特點,語文味便呼之欲出。語文味濃了,語文課就不再只是單調冷峻的環節設計,語文課也就變得豐滿了。

本堂課中,對於詞語的處理,我爲學生創設了一個生動的語境,以"角色互換"的方式讓學生完全走進孔子的內心,讓學生成爲孔子,與他們對話,說說當時自己在路途中是碰到什麼困難,是怎麼做的。

孔子這一路,在風裏吃飯,露天睡覺,旅途生活多艱苦啊!這就是——風餐露宿。他不分白天黑夜地趕路,這就是——日夜兼程。

這樣的教學,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說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的是一種生活場景。對於理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就水到渠成了。至此,兩個本來平凡普通的詞彙因着學生的想象移情,角色體驗和教師的有效點撥而變得充滿生命活力,詞語成了可以觸摸的有溫度和質感的生命體。

二,巧妙利用《論語》語錄

課開始,我就以課後孔子的名言導入,課末又以孔子名言結課。

老師,第一次給大家來上課,帶來了一份見面禮——四句名人名言,誰願意來讀一讀你知道這是誰說的嗎

孔子每天跟着老子學習。當他學到了新的知識,他一定會覺得怎麼樣所以他纔會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在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呢他會怎麼做(他知道,在學習上應堅持老老實實的態度,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裝懂。)所以孔子曾說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這樣,前後呼應,渾然一體,學生整節課均浸潤在孔子深厚的思想文化氛圍中。閱讀,不再只是單純的課文言語的分析講解,還被深深根植於祖國文化背景的宏大時空之中。我認爲,這樣的閱讀,便是潤澤的閱讀;這樣的課堂,方是工具性與人文性和諧統一的課堂。

這堂課下來,如預先所料,我拖了幾分鐘。課堂中還需要我去斟酌的地方很多,比如,教學內容的容量較多;對課堂上學生的生成如何引導;教育機智不夠,這與我自身的素質修養有很大的關係,需要我進一步提高。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4

學習這篇文章時,我以“孔子誠心拜師”作爲主線,“老子熱心收徒”爲輔線的雙線教學,在教學中讓學生緊扣在教學設計中“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誨人不倦”這幾個關鍵詞語入手,引導學生進入當時的情境,聯繫生活實際想象情景,走近人物的內心,使學生深刻的感受到孔子的求知若渴、勤學好問,老子的誨人不倦。學生的感悟可謂水到渠成。通過這些詞語學生實現了和文中人物的對話、交流,從而完成了和作者的溝通,最終和作者產生了共鳴。“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課始,學生對於孔子這人物基本不瞭解,最多隻限於他的“三人行,必有我師”這樣的名句,所以,首先必須在上課前介紹關於孔子的一些資料,我特別以孔子的兩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爲導入,再介紹他對人類做出的貢獻,從中激發他們學習孔子精神的熱情。課後再引導學生摘抄一些孔子的語錄來背背,效果比較顯著。

在學生的自學能力方面還有待提高,以小組學習形式討論研究孔子、老子的人物形象時,我特別注重指導學生從言談舉止方面,抓住人物的言行來研究人物的品行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學生很容易畫出了語句,但小組體會不到位,教師巡視指導時必須加點功夫,所以我把討論放在第一課時,討論彙報放到第二課時,不知處理適不適當,希望各位同行多提寶貴意見。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5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僕僕、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聯繫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

瞭解孔子拜師求學的過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學難點

懂得爲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爲人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孔子及老子的圖片及資料;

學生準備:課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僕僕、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生字的認讀及書寫。

教學難點

瞭解孔子和老子,感知背景。

一、情景導入

1.談話:

通過預習,瞭解到課文中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板書課題)

(板書:孔子,老子,並正音:子讀zǐ)

2.學生展示蒐集的孔子和老子的資料,閱讀資料袋。(介紹過程中分別出示老聃、孔丘,仲尼並認記丘。)

3.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嗎?

二、初讀感知

1.初讀課文,找找孔子拜師的原因。

2、認讀生字和詞語。重點指導:

塵:第一筆是豎,不是豎鉤;

迎:沒有一撇,或一橫。

等:中間幾橫應長短不一。

境:右邊是竟。

授:形聲字,右邊是受,不是愛。

3、指名分段讀課文,評價正音。

4、同桌讀文,相互正音。

三、交流名言。

1、書上的名言。

(1)讀一讀。最好能簡單地說一說,這句名言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2)背一背。

2、你還知道那些名言?

四、綜合性學習

佈置任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聯繫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

瞭解孔子拜師求學的過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學難點

懂得爲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爲人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一、研讀感悟

1.孔子和老子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請你用──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並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讀一讀你畫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

3.班級交流讀書感受。

(1)談孔子

①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爲師。

②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重點詞語理解:

風餐露宿:這個詞語一般用來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說明孔子一路上的艱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趕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終於: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路途十分遙遠,因此用終於。)

③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

④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謙虛禮貌)

⑤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⑥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2)談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爲什麼還要拜我爲師呢?(謙虛禮貌)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學詞毫無保留、傳授。)

(3)對比理解兩組近義詞的不同用法。

學生找出這兩組近義詞:拜訪-拜見,迎候-等候。

①通過對比朗讀,細細品味:拜訪是敬辭,訪問的意思,拜見是拜會、會見的意思,是從客人方面說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個地方等候,等候則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③這些詞互換好不好?爲什麼?

(4)學生根據交流綜合談對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爲人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所以課文最後一段告訴我們(生讀):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二、再讀全文,再感受。

三、作業

1、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2、開始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料收集。

板書設計:

17

孔子拜師

孔子

老子

學生

拜師

課後反思:

學生能利用書中的資料和文後的資料來了解人物,這是很好的學習習慣,但是仍然希望能從課外獲取更多資料作爲補充,這樣可以豐富大家的知識。讀文談感受有進步,能找出文中的詞句來理解,讀懂了課文。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6

在前不久我執教了《孔子拜師》一文,深深地被孔子這種勤學好問,孜孜以求的 學習精神而感動。在執教這一課時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1.孔子和老子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請你用“──”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並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讀一讀你畫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

3.班級交流讀書感受。

學生結合文中的重點語句並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

(1)談孔子

①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爲師。

②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

③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

④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⑤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⑥從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2)談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爲什麼還要拜我爲師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

(3)學生根據交流綜合談對孔子、老子的印象。

反思:學生在讀中悟情,往往比單純講解更細緻入微,更感人至深。課文不是無情之物。要想有效地領會好課文的思想情感內涵,單單依靠他人講解,分析說明是不行的,學生必須要自己朗讀,才能體味和揣摩出課文內在意蘊。正如米作仁先生所指出的:“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通過深情朗讀,可以使學生充分體驗作者所表達的真摯情感,課文中的人物、情景便躍上紙面,課文的情感便入於目,出於口,聞於耳,銘於心。學生便可以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讀中昇華。在語文學習中,學生蘊藏着無限的潛能,具有極大的可塑性。情感是打動心靈的祕訣,是打開人的心靈的一把金鑰匙。“教貴情濃”,語文課程只有爲他們提供更多的精神滋養,他們在成長中才能有人性的充實,纔會有產生偉大情感的基礎。可以相信,當我們的語文課上到處都有情感的綠洲時,學生們的情感發育必將也是果實累累,而同學們上語文課的興趣也必然會長盛不衰。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7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先讓學生了解孔子。讀讀他的名言和讓學生知道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不但我們中華民族敬仰他,連外國人也崇拜他。在學生心中樹立起偉大的人物形象。

學習這篇文章時,我以“孔子是怎樣拜老子爲師的?”作爲引線。讓學生去讀懂課文,找出重點詞句。學生普遍都能找到,還能講出孔子拜師的艱難。然後再問你喜歡孔子還是老子?爲什麼?有的學生說喜歡孔子。因爲孔子有禮貌;有的學生說喜歡孔子虛心,自己都遠近聞名了,還要向別人學習。而有的學生則喜歡老子,因爲老子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孔子,他很無私等等。學生們還提出了各自喜歡的方向,當學生說到“孔子是個有禮貌的人”時,我結合“孔子和老師不僅學問使人們佩服,人們還很敬重他們的人品。”這一句感悟在孔子老子見面的一幕中,老子也是彬彬有禮的一位學者。這樣,學生能從簡單的語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瞭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識豐富,還很有禮,所以我就勢總結到我們的學習與做人,一個人要想受到人們的尊敬,需要豐富的學問,但只有學問還不夠,還要有好的品行。再聯繫現實生活,同學們每天上學、放學見到老師時是怎麼做的?讓他們自由說說,從而教育學生學會禮儀,是一種美德。

另一個拓展是理解孔子的話中“學習是無止境的”這個句子後,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進行理解,有的學生說:我學琴考了3級,還要考更高級。有的學生說:我媽媽一直在學習,她現在正在讀夜大考會計專業呢。還有一個學生說:我媽媽是老師,雖然她知識淵博,可她還在堅持學習,每天都還看書呢。學生理解得不錯。我不特意介詞了毛澤東主席晚年在病牀上還堅持看書,後來眼睛不行了,還讓警衛讀給他聽。然後歸納出:世上的學問是學不完的,我們要虛心好學,活到老,學到老。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8

從幾個關鍵詞語入手,步步追問,引導學生進入當時的情境,走進人物的內心,使學生深刻的感受到孔子的求知若渴、勤學好問,老子的誨人不倦。學生的感悟可謂水到渠成。

“風餐露宿”、“隨時請教”、“誨人不倦”這幾個詞語在課堂上生了根。生了根的詞語帶給學生的是理解的深刻、紮實。閱讀的深入、細緻。通過這些詞語學生實現了和文中人物的對話、交流,從而完成了和作者的溝通,最終和作者產生了共鳴。“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9

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孔子拜老子爲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的治學精神和老子的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

在教授這一課時,我把重點放在瞭解孔子拜師的過程。第一課時讓學生掌握好生字詞語,第二課時以一個問題貫穿全課:人們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麼品行?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1、學生先找出句子。2、在旁邊寫出你認爲這個句子體現了孔子或老子的哪些品行?3、同位交流。4、指生說,請生說出是從這個句子中的哪些詞語中能夠看出孔子或老子的品行的。學生們第一次做這樣的批註,所以,我沒有催促他們,而是一邊巡視,一邊指導,發現他們出現了偏頗,立即糾正方向。當最後,請生交流時。我又採取了直接得星的方式,刺激了他們的競爭意識,很好的完成了本節課找出孔子和老子品行的目標。

在閱讀中,我們就孔子的品行的“謙虛好學、孜孜以求”來找到具體的句子進行交流。在句子中找到“相距上千裏、風餐露宿、風雨兼程”這幾個詞語來理解課文。“相距上千裏”說明路途遙遠;“風餐露宿”說明孔子在路途中吃了很多苦,但是決不放棄;“風雨兼程”說明了孔子求學的迫切。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0

回顧《孔子拜師》這堂課的教學,我覺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基本是按照備課思路進行的,從導入到新授再到重點突破。整節課能夠按照教學設計,針對學段目標進行有重點的授課。現總結出優缺點及改進措施如下:

優點:

一、導入部分直奔主旨,激趣引科。

導入時,在認識“拜”字過程中,交流突出了三個層次。即:讀“拜”的讀音、記住字形、理解“拜師”的意思。

二、詞語教學符合學段目標,清認多理解

在詞語教學中,我主要抓住“日夜兼程、風餐露宿、風塵僕僕”這三個詞語體會孔子求學旅途勞累、辛苦。其中由“風塵僕僕”引入,一詞帶多詞。找出文中還有哪些也體現出孔子的旅途勞累。課堂上根據學生們遇到的困難,我還介紹了查字典的好方法。如“日夜兼程”查不到,就可以先查“日夜”再查“兼程”,最後把兩部分解釋結合起來。體現了教學時善於組織教學,善於捕捉細節。順學而導,發現問題,馬上解決,也體現了一定的教學機智。

三、小組合作,體現出小組合作的特點。

在小組合作識字中,我採用了小老師帶讀,體現了學生互教互學,在交流中學習。在寫字指導上,採用同質合作。體現出小組對於不同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

四、注意了學法的指導。

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我採用的是補充課題的方法。教會了孩子們又一種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不足及改進措施:

一、要加強詞語教學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納悶”一詞時,讀過一次句子後,我馬上讓學生換詞。其實這時學生還沒有真正理解“納悶”一詞的意思。所以換詞時出現了,換成“氣憤”“傷心”這理的理解。在這裏,我應該讓學生再反覆讀讀句子,體會納悶的意思,理解後再換詞,就更能反饋出孩子對於詞語的理解了。

在教學“風塵僕僕”一詞後,只需藉助字典或詞典理解,或藉助情境理解即可。不需要進行想象。如果再重新設計可以是:

1、讀文中句子。

2、理解詞語意思。

3、本段中還有2個成語也體現了孔子的旅途勞累。是什麼?(“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從而理解這兩個詞語。理解時,也只需理解詞語表面上的意思,不要深入理解。

二、今後要多進行教師小結。

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我沒有做小結。應加上一句:今後我們遇到的一些課文,有些也可以採用補充課題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這種方法。大家注意積累和運用。

三、重點指導的字,要按結構範寫。

本課我指導的幾個字,都是根據有易錯的筆畫來範寫的。今後,再重點指導寫的字時,要根據結構的不同,使每個結構都找一個字來重點指導。

這節課課對於我來說,雖然已小有收穫,但在細節設計、教學環節的處理及課堂生成的調控上還欠缺很多。我還要在今後的課堂實踐中再努力鑽研,完善自己,爭取更大的進步。

同時,今天的教學中有些內容的設計,我只顧自己教的方便,省事,而沒有從教學達到的目的出發來設計。例如對於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紹,我怕學生談得不夠全面,不夠生動,只想讓學生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沒有把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資料,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無從表現,學生的學習就不會深刻。再如,對於曲阜的介紹,我只考慮,通過介紹曲阜引出孔子文化節向本單元主題靠攏,因而影響了教學的主旋律。節外生枝的教學,並沒對學生的學習帶來多大益處。我想,今後在教學中,我一定要多從學生學的角度設計教學,靈活掌握教學,真正爲學生的學習服務,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收穫。

今後我要進一步努力學習新課程的精神,大膽實踐,朝着新課程的要求努力邁進,使自己錘鍊成爲新課程下的新型教師。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1

一、教材簡說

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爲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課文在敘述孔子拜師這件事時,線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決意拜師。用簡練的語言交待了孔子當時的身份,以及他拜師求學的願望及原因。雖然當時他已經是遠近聞名 的老師了,卻還要拜師求學,更可見他對知識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歷盡艱辛前往洛陽拜師。先講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幾個詞語:相距上千裏,表明路途之遙遠;風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艱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終於,說明孔子雖然在路上遭遇了許多困難,但憑着毅力和信心,最終還是來到了洛陽。課文接着詳細描寫了孔子與老子初次見面時的情景,通過人物間的對話,表現出孔子和老子的謙遜有禮。

第三部分,寫孔子認真求學。他虛心向老子請教,老子則毫無保留地把學問傳授給他。

第四部分,寫人們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又敬重他們的人品。

編選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從孔子拜師這個故事中,對我國曆史上產生深遠影響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瞭解,激發探索祖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瞭解孔子拜師的過程,體會孔子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行,並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和老子作出簡單的評價。

二、學習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僕僕、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聯繫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三、教學建議

1.建議學生查閱資料或請教長輩,瞭解孔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以及他對我國幾千年的歷史發展有什麼貢獻。教師可以蒐集關於山東曲阜孔府、孔廟、孔林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或音像資料,以便爲學生補充關於孔子的背景知識。

2.本課要求認識的7個字的指導,可以有機地穿插在課文學習當中,和詞語、句子的學習結合起來。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交流讀音是否準確,並結合詞語的學習理解字義,認記字形。可以通過擴詞的方法增加生字的復現,體會生字的用法,如:納:納涼,納稅,出納,吸納;兼:兼職,兼併,品學兼優;佩:佩帶,敬佩,王佩。另外,僕易被誤讀爲三聲,在教學時要加以注意。

要求寫的12個字,要重點指導學生寫好幾個容易寫錯的字。如,塵 字,第一筆是豎,不是豎鉤;迎 字的裏面是,不是卯或印;境字的右半邊是竟,不是競。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並交流觀察所得,互相提醒容易寫錯的筆畫。有的字不容易寫好,如,等字容易寫得過長,中間的幾橫長短也不一樣,學生不易把握,教師可以通過板書示範,引導學生仔細體會漢字的結構和筆畫及部件的佔位。

3.整體感悟,理清順序。

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可以把課文的最後一句話作爲重點思考題目,讓學生思考、交流:人們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麼品行?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提醒學生仔細品讀課文,細緻瞭解孔子拜師的經過,以及課文中重點描寫的孔子和老子對話的部分,從課文中找出有哪些具體的語句或事件反映了孔子和老子的崇高品行。

如果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有一定困難,也可以啓發學生用總結歸納的方法,理出課文的敘述順序:孔子決意拜師--歷盡艱辛前往洛陽拜師--認真求學--受到人們的敬重,並在瞭解課文思路的基礎上,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課文後面的資料袋簡要介紹了孔子的生平、貢獻以及對後世的影響,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有助於學生擴展知識面,激發進一步瞭解孔子的興趣。可以在佈置預習時建議學生閱讀,也可以在課文學習之前閱讀這段文字。閱讀後,可以請學生談談自己從中知道了什麼,也可以交流一下各自知道的關於孔子的其他資料。

4.理解重點詞句。課文中有一些詞語不太好理解,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的方法體會詞語的意思。如,遠近聞名、淵博、拜訪、納悶、佩服、敬重等詞語,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並試着在自己的語言表達中運用。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等詞語,可以,並結合課文中的具體語境,體會詞語的含義。

課文中有兩對意思相近的詞語,也可以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領會。

(1)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

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

拜訪是敬辭,訪問 的意思。拜見 是拜會,會見的意思,是從客人方面說的。這兩個詞語意思上有細微的差別,可以通過朗讀課文中的句子,細細品味。

(2)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

多謝老師等候。

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個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則不表達迎接的意思。老子說我就在這兒迎候,表現出他非常謙和、知禮。在這裏,如果換成等候,就不能充分體現出老子的美德。多謝老師等候一句中,等候也不宜換成迎候,因爲這裏是晚輩向長輩致謝。

以下幾個句子對學生加深瞭解孔子的品行很有幫助,可以重點引導學生交流、體會。

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 這裏,可以抓住重點詞終於,提醒學生聯繫上文的描寫來體會。文中學習夥伴提出的問題,就是引導學生邊讀邊體會這句話的意思。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路途十分遙遠;風餐露宿,這個詞語一般用來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說明孔子一路上的艱辛;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趕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短短的一句話,把孔子對知識如飢似渴的追求表現得淋漓盡致。要引導學生通過這些詞句體會孔子的心理和情感,並通過恰當的語氣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2

首先,這堂課中閃光的有這麼兩點:

一、抓住主線來貫穿課堂。在這堂課中我就抓住課文的最後一節。再回到全文讓學生先自學,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麼品行,然後交流。這樣以一條線帶到整個面上,就是教學顯得清晰、連貫。

二、拓展自然、恰當。

通過結尾的拓展既讓學生對我們的祖國文化有一定的瞭解,有激發了學生讀書的熱情。

其次,也存在不足:

一、過分注重預設,忽略課堂生成。每堂課我們都有自己的預設,預設是爲了更好地把握生成。但是有時我們往往會跟着自己的預設走,致使課堂中的生成點就這樣被放過了,使學習效率並不那麼理想。有時學生不能很好地聯繫生活說自己的理解,而說出了從這句話中感到孔子是個怎樣的人時,我幾次打斷,生硬地將學生拉回到我地問題上,到最後還是沒有理解好。所以,有時過分注重預設會使課堂失去很多活力,會導致學生積極性低落,更甚是不能達成學習目標。

二、課堂中還需要我們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時間去琢磨、思考、實踐,讓我們的課堂逐步走向成熟。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3

回顧《孔子拜師》這堂課的教學,覺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基本是按照備課思路進行的,從導入到新授再到重點突破。

教學伊始,我創設一個小的情境,將學生帶入高山流水,探訪聖人的意境,瞭解孔子,爲進一步學習做鋪墊,但是在設計提問: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想說點什麼?有些不妥,這畢竟侷限了學生的認識,若能讓學生談談你對孔子還有哪些瞭解,想必學生一定會積極交流,也將使學生對孔子的認識更加全面,促進學生主動的探究學習。接下來檢查預習,在初讀課文之後,檢查詞語的掌握情況,列出了本課16個詞語,量比較大,檢查的遍數比較多,對於“風塵僕僕”等易讀錯的詞語,朗讀落實的還不夠,應當將讀不準的多讀幾遍,能讀好的,一帶而過。我想對於在今後的教學中,詞語的落實也應把時間用在難讀詞語的教學上,不能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

在研讀課文學習時,我基本上能通過把握一段話中重點句,重點詞語來指導學生學習體會。例如第一段抓住“遠近聞名、不夠淵博”,第二段抓住“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於”指導學生體會,孔子的謙虛好學、爲求學不怕吃苦的精神。在體會之後,再次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這樣,既符合三年級重視詞句訓練的要求,又通過詞句的學習,進一步進行朗讀的訓練,收到較好的效果。但是在重點學習第二段對話時,本想設計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自主的學習,但在學習之後,學生學習的結果,表現讓我意外,因此,慌亂中只顧按照已定思路進行,而沒有采取能夠及時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解決學生對課文內容不熟悉的問題,比如:“再讀對話,說說自己體會到什麼?”或“你通過讀對話體會到孔子老子是怎樣的人?”,以致在第二次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結果,仍然不能令人滿意,並且,耽誤預先設計的教學內容,沒能從整體上使學生把握課文,對於重點學習的詞句“學習是沒有止境的”,“等候、迎候”學的倉促,落得不實。本課教學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於課堂上沒能靈活的進行教學操作,只限於備課思路,而沒能很好的關注學生學的狀況,並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出適當的調整,來以學定教。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認識到無論課備得再好也不能照搬,應隨時關注學生學的情況,真正做到爲學生的學服務。

同時,教學中有些內容的設計,只顧自己教的方便,省事,而沒有從教學達到的目的出發來設計。例如對於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紹,我怕學生談得不夠全面,不夠生動,只想讓學生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沒有把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資料,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無從表現,學生的學習就不會深刻。再如,對於曲阜的介紹,我只考慮,通過介紹曲阜引出孔子文化節向本單元主題*攏,因而影響了教學的主旋律。節外生枝的教學,並沒對學生的學習帶來多大益處。我想,今後在教學中,我一定要多從學生學的角度設計教學,靈活掌握教學,真正爲學生的學習服務,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收穫。

中年級語文教學一定要落實重點詞句的訓練,加強朗讀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學中更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並根據學生的學,恰當的調整教學策略,真正做到爲學生的學習服務,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並在學習中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4

學習這篇文章時,我結合課文最後一段:"孔子和老師不僅學知使人們佩服,人們還很敬重他們的人品。",以"孔子和老子有什麼讓人敬重的品行"作爲統領性的提問。在學生彙報過程中,有的學生看出了孔子愛動腦子,有的學生看出了孔子有禮有節,還有的學生卻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問題,他認爲孔子能向別人學習,有的還提出了每個人都有各自喜歡的方向,知道的知識也都不同,我們要學習各種知識,學習每個人的長處。當學生說到"孔子是個有禮貌的人"時,我又通過表演讀對話,感悟在孔子不僅在語言上,同時在行動上也是十分有禮,也感受到老子也是彬彬有禮的一位學者。這樣,學生能從簡單的語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瞭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識豐富,還很有禮,所以我就勢總結到我們的學習與做人,一個人要想受到人們的尊敬,需要豐富的學問,但只有學問還不夠,還要有好的品行。

這堂課中,我安排了兩個說話拓展,一個是想象孔子在路途中艱辛,這個環節上,學生的想象力較豐富,說話的質與量都很高。另一個拓展是理解孔子的話中"學習是無止境的"這個句子後,在出示孔子三次有文字記載的拜師行爲後,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進行理解,問學生:"你身邊的人,有像孔子這麼好學不倦的嗎說給我們聽聽。"有的學生說:我爺爺雖然年紀大了,可還在學習電腦。有的學生說:我媽媽一直在學習,她現在正在考會計專業呢。

總的來說,在這節課中,在"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幾個方面中,我基本上注重了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但是在過程與方法上,我做得很不夠。在整節課中,我重視了對學生的激勵,如學生在讀書時聲音太小,我就鼓勵她膽子大點,雖然還是沒有達到要求,但是,總算有了一點進步。還有就是重視了對學生自學時的指導,雖然做得不夠,在學生讀課文,自學時,都提出了要求。

在整節課上,由於我自己對教材的鑽研不夠,所以不能夠對學生有更好的引導,還表現出來有幾個大的問題,這不光是我這節課的問題,更是我今後也要注意的問題。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5

《孔子拜師》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爲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在研讀課文學習時,我反覆思量,如何抓住文本,來體會兩位聖人的品行,最後我決定分爲兩個板塊:一個課時是走進孔子,另外一個課時是走進老子。在走進孔子這個課時中,我安排了這樣的思路:先認識孔子和老子兩位聖人,然後通過三組詞語走進課文,直奔課文第二自然段,通過重點詞語來指導學生學習體會。例如第二段抓住“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僕僕、終於”指導學生體會,孔子的謙虛好學、爲求學不怕吃苦的精神。我先在學生理解詞語中各字意思的基礎上,再請學生展開想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再聯繫課文中的孔子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什麼困難,他又是怎麼做的。然後我更進一步挖掘“這時你看到一個怎樣的孔子呢?”學生說出自己的體會。再引讀課文,這樣既符合三年級重視詞句訓練的要求,又通過詞句的學習,進一步進行朗讀的訓練,收到較好的效果。

教學中,我還結合作業中的練習,讓學生聯繫實際說說“學習是無止境的”。有的學生說:“我爺爺雖然年紀大了,可還在學習電腦。”有的學生說:“爸爸一直在學習,還經常要參加考試。”最後引讀相關名言,如:活到老,學到老。學生對於學無止境的理解可以從文本走向了生活,效果很好。

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上還存在着不足:課堂上時間安排整體不科學,字詞教學是否是佔用了較多的時間。寫字方面應該是前面的兩個字不寫,後面教“學無止境”就好了。課堂中雖然我以一條線來貫穿全文,但是在談論孔子的品行時,雖然有整體把握。但是感覺課堂節奏太快,似乎老師牽着學生的鼻子在走,學生沒有更多的思考。課堂中還需要我們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時間去琢磨、思考、實踐,讓我們的課堂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