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指什麼?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育部課程改革專家組核心組成員余文森教授,不久前在中國教育資源服務平臺“課堂教學論壇”上,就“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廣大中小學教師進行了在線研討;餘教授從專業的角度回答了仕麼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他認爲:從專業角度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首先,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通俗地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穫,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而對於“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哪些標準?是否有公認的標準”問題,餘教授認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特徵(或表現)可以列舉很多,但最核心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以及怎麼學、會不會學”。 

二、怎樣的課堂是有效的?

   余文森教授認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然表現在不同層次上,但學生是否有進步或發展,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標準。學生的進步不能僅限於知識的掌握,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絕不能靠訓練,而要靠思維過程,要靠個性化的思維。知識轉換爲解題技能是要靠操練的。這種操練能提高學生的解題技能和學業成績,但同時,這種技能也是一把雙刃劍,也能壓抑人的創造性、想象力。”“教學的有效性要關注學生的發展,從時間上來說,學生的發展有當下發展和終生髮展,任何一個有效教學必定要促進學生當下發展,同時對學生長遠發展也會有影響。以前教學太注重當下發展,實際上教學還要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可持續發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沉澱下來的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精神。”

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有多種,而教師作爲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實施者,在課堂教學中所處的主導地位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教師有着密切的關係,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取決於教師個人所具備的素養,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成爲教師的立業之基、立身之本。

 

張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