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賦教案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阿房宮賦教案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阿房宮賦教案教學設計

阿房宮賦教案教學設計 篇1

自讀要求

1、感受課文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像、大膽奇特的誇張特點。

2、學習本文描寫爲議論蓄勢、議論使描寫增加了深度的寫作特色。

3、瞭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諷喻的目的。

學習重點

文章一、二節。

自讀程序

1、讀註釋,瞭解文章寫作背景。

2、熟讀教材,依據課下注釋,梳通文意。

3、再讀教材,總體把握文章內容,根據賦的特點,找出“體物”與“寫志”部分。

第一步總體把握:全文分爲兩部分,即“體物”部分,包括1、2兩段;與“寫志”部分包括3、4兩段。

第二步反覆研讀“體物”部分,即1、2段,這是課文的重點部分,要求熟讀成誦。

第三步細緻研讀“寫志”部分即3、4兩段,弄清彼此之間及與前一部分相輔相成的關係。

4、品讀比較。對文體特徵、表現手法、思想內容進行拓展,並完成課後練習題

第一步杜牧主張“凡爲文以意爲主,以氣爲輔,以辭彩章句爲之兵衛”,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用意。

第二步感悟文章的藝術概括力。

自讀點撥:

一、解題(教材補充註釋1內容):

阿房宮,秦始皇所建造的宮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以爲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全部工程秦滅亡時猶未完成。阿房者,一說:“此以其形名宮也,言其四阿旁廣也。”(《史記秦始皇本紀》索隱)爲了建築阿房宮,秦發“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工程浩大,耗費民力財力極多,加劇了當時的社會危機,促使農民起義的爆發。秦亡後,此宮爲項羽所焚,現尚存夯臺基。

這個歷史教訓,就是杜牧在賦中所表現的諷喻意義。

賦:是古文中介於韻文之間的一種特殊文體。它是由《詩經》、《楚辭》發展起來,《詩經》是“賦”的遠源,《楚辭》是“賦”的近源。到漢代就形成了一種特定的文學體裁,它的特點是:“賦者,鋪者;鋪採 文,體物寫志也”(《文心雕龍詮賦》。它鋪陳文采,描寫事物,以抒寫情志,重視辭藻和押韻,以鋪陳、對比、對偶、誇張等傳統技法爲主,文章顯得整齊和諧,清新流暢而又具有磅礴的氣勢。唐宋古文化運動興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方法寫賦,使之由駢儷趨 向散文化,稱爲“文賦”以區別於六朝的“駢賦”以及唐代用來科舉考試的“律賦”。杜牧的《阿房宮賦》被 視爲初期文賦的典範之作。

阿房宮賦教案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的含義和用法。

2、理解課文中形象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象、大膽奇特的誇張等藝術特點及其突出主題思想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教師範讀,學生反覆朗讀,體會阿房宮賦的雄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封建統治者驕奢淫逸、橫徵暴斂、不顧人們死活的罪惡。瞭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賦借古諷今的目的。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結合寫作背景,梳理文章內容。體會阿房宮賦的雄偉。

【難點】

文言文修辭手法的`使用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探究與合作法、情境設置法。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孟子曾說:“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又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顛撲不破的真理:國富民強必以民爲本。秦王不愛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國的事實在後代的著作中多有論及。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宮賦》中再次提起,爲什麼呢?這節課,我們就來解讀這篇賦。

運用談話法,自然引入課題,並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默讀全文。

2、學生互相交流難點字詞。安排同桌互查互助。

(三)品讀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定學生朗讀第一段。

2、難點解釋

明確:“廊腰縵回”——“縵”的本義有“寬緩”、“遲緩”等義;這句的“縵”,註釋爲“縈繞”,是由“寬緩”義引申而來,下文“縵立遠視”的“縵”,註釋爲“久”,是“遲緩”義的引申。“回”,註釋爲曲折。按“回”,它的本義是“轉”、“掉轉”(“回車叱牛牽向北”),引申義有“旋轉、迴旋”(“素湍綠潭,迴清倒影”)、“曲折”“迴轉”(“碧水東流至此回”)、“取回、拿回”(“添酒回燈重開宴”),等等。

3、從第一段中體會到阿房宮的規模如何?

明確:第二句:從全景寫阿房宮的雄偉壯觀。

第三四句:寫阿房宮依山水而建,突出它利用自然,巧奪天工的氣派。

第五句:由實寫樓閣、廊檐到虛寫長橋複道。

4、學習第二自然段,學生集體齊讀第二段。

5、難點解釋

明確:“盡態極妍”——這裏的“盡”和“極”是互文,都是“儘量、極力”的意思。整個詞語是指用盡心思使姿態美好,用盡一切辦法使容顏妍麗的意思。按“盡”,本義是“空、沒有了”(擔中肉盡,止有剩骨),引申義有“完全、全都”(秦地可盡王也)、“儘量、儘可能”、“到盡頭、到頂點”(林盡水源)、“死”(轉側牀頭,惟思自盡),等等。

6、第2段主要寫什麼?內容可分幾層?

明確:第2段寫阿房宮裏的美人和珍寶,揭露秦朝統治者奢侈的生活。本段內容可分三層。

第一層(從“妃嬪媵嬙”到“爲秦宮人”)接上文,點出那些供秦始皇享樂的歌舞者,乃是六國的“妃嬪媵嬙,王子皇孫”。同時又迴應“六王畢,四海一”說明歌舞者的由來。

第二層(從“明星熒熒”到“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通過六組排比句,寫宮人梳妝打扮,既表現了他們的悲慘命運,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驕奢淫逸。

第三層(從“燕趙之收藏”到段末)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進而寫珍寶之富。由寫人的被欺辱轉而寫物的被踐踏。

(四)總結文章前兩段寫作特點,體會語言

大膽運用想象、比喻、誇張等手法。

例如:第一段中對阿房宮的雄偉壯觀描繪得細緻入微,虛寫了長橋、複道,運用想象將神奇瑰麗之景展現出來。然後用誇張和襯托的手法,借寫歌舞的冷暖,描述阿房宮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的怪現象,陪襯出它的宏大寬廣。

(五)作業設計

1、從文言知識和品味語言兩個方面預習3、4自然段。

2、背誦1、2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