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的教學設計(精選6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化石吟的教學設計(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化石吟的教學設計(精選6篇)

化石吟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音樂美。

2、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本課擬用一課時教讀。

【課前準備】

1、要求學生在課前參觀當地的博物館,走訪有關專家,請教生物老師,或通過圖書館和因特網,查找有關古生物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2、教師在備課前,也要蒐集一些有關資料。

【教學步驟】

一、導語

遠古時代某種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由於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經過漫長的時間變遷,最終變成了像石頭一樣的東西。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瞭解生物的進化,二是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讚頌化石的優美詩歌《化石吟》。(板書課題)

請同學們將各自蒐集到的古生物化石圖片或文字資料,拿出來展示一下,然後放在桌子左上角,以備拓展延伸環節使用。

二、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掌握以下字詞:

骸骨 烏有 裹藏 蔥蘢 幽雅 海枯石爛 日轉星移

2、朗讀:

這首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按意義節奏有感情地反覆朗讀詩歌。

⑴各自練讀。

⑵讓部分學生示範朗讀,師生共同評價。

3、讓2~4名學生說出自己讀完這首詩後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就詩歌進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請你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每一節詩歌的主要內容:

明確:第1、2節,通過一連串的問句,引發讀者的想像;第3節,肯定生物進化理論,否定造物主的存在;第4節,化石中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爲科學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條件;第5節,經過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生命由低級逐步想高級發展;第6節,讚美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第7節,通過化石我們可以瞭解生物的進化。

2、請你說說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裏。

明確: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你講的故事多麼令人神往、驚訝照應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這樣寫,有放有收,前後照應,使全詩結構完整。

3、這首詩在創作手法上有什麼特色?

明確: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顯得自然親切。全詩共4個你字,其中三個都用稱呼化石,但第6節中的你卻另有所指──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1、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

明確:詩歌的第3、4、5、6節都是化石說的話。當然,學生也可以用生物課上或課外所獲得的有關知識進行補充。

2、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展示各自蒐集到的古生物圖片或文字資料,然後每小組選派一人到講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組有特色的圖片,並作簡要的解釋。

五、佈置作業

根據自己蒐集到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寫一篇介紹某種古生物的文章,字數要求在600字以上。

化石吟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積累新鮮詞語: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

2.瞭解化石展現的奇幻生物世界。

(二)能力目標:

1.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音樂美。

2.學習快速默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

(三)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和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之美。

教學難點:

聯繫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深入理解詩歌的內容。

課文類型:

講讀課文

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方法:

討論點撥法。教師巧妙設疑,引導學生思維以突破重難點。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示範朗讀帶、投影儀等。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

遠古時代某種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由於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經過漫長的時間變遷,最終變成了像石頭一樣的東西。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瞭解生物的進化,二是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讚頌化石的優美詩歌《化石吟》。(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掌握以下字詞:

骸骨 烏有 裹藏 蔥蘢 幽雅 海枯石爛 日轉星移

2.朗讀

這首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按意義節奏有感情地反覆朗讀詩歌。

(1)各自練讀。

(2)讓部分學生示範朗讀,師生共同評價。

3.讓2—4名學生說出自己讀完這首詩後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就詩歌進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請你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每一節詩歌的主要內容。

明確:第1、2節,通過一連串的問句,引發讀者的想像;第3節,肯定生物進化理論,否定造物主的存在;第4節,化石中“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爲科學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條件;第5節,經過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生命由低級逐步想高級發展;第6節,讚美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第7節,通過化石我們可以瞭解生物的進化。

2.請你說說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裏。

明確:“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你講的故事多麼令人神往、驚訝”照應“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這樣寫,有放有收,前後照應,使全詩結構完整。)

3.這首詩在創作手法上有什麼特色?

明確: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顯得自然親切。全詩共4個“你”字,其中三個都用稱呼化石,但第6節中的“你”卻另有所指——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1.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

明確:詩歌的第3、4、5、6節都是化石說的話。當然,學生也可以用生物課上或課外所獲得的有關知識進行補充。

2.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展示各自蒐集到的古生物圖片或文字資料,然後每小組選派一人到講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組有特色的圖片,並作簡要的解釋。

五、佈置作業

根據自己蒐集到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寫一篇介紹某種古生物的文章,字數要求在600字以上。

六、板書設計:

化石吟

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記錄了生命潛行的軌跡 展現了神祕的遠古世界

自然的神奇 科學的力量 人類的偉大

七、教學後記:

在教讀本文時,一方面關注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要求學生通過反覆朗讀逐步理解詩歌內容,並細心體會詩歌的鮮明節奏,和諧聲調,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另一方面又將學生的目光從詩歌本身引向古生物學和古生物考古學,以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使學生在獲得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也能積極感悟自然感悟自然科學。第三,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地爲解決問題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資料,能夠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化石吟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奇幻、蔥蘢、歎服、海枯石爛”等詞語。

2.反覆朗讀課文,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3、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對生物進化探究的興趣和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反覆朗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教學難點

聯繫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想像思維,揣摩品味語句,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或錄音機及示範朗讀磁帶、投影儀)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設想]引導學生反覆朗讀,感知詩歌大意。設疑探究,調動想像力,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首尾呼應的結構美。

教學過程

一、導課、解題

(導語)同學們,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隨着自然環境的變遷,許多物種相繼滅絕,但他們的生命信息被化石保存了下來。當我們面對這些化石,思緒總會把我們帶進曾留下生命痕跡的遠古洪荒。它們似乎在向我們敘說着億萬年前那奇幻的神話。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板題,放投影理解化石意思。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科學詩是以詩的形式寫科學內容,全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吟”是古詩中的一種體式,內容多有悲愁慨嘆之意,這裏是讚頌的意思。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輕聲朗讀,勾畫並疏解字詞,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的字注音。

guǒ( )藏 骸( )骨 潛( )行

軀殼( ) 猛獁( )

(2)根據釋義說出文中相應的詞語。

①稱讚而且佩服。( )

②形容經歷的時間極長。表示意志堅定,永不改變。( )

③(草木)青翠茂盛。( )

④奇異而虛幻。( )

(3)回憶課文,在下列橫線上填上恰當的修飾詞語。

( )的神話 ( )的真理 ( )的骸骨

( )的密碼 ( )的魔法師 ( )的雕刻家

2.聽朗讀錄音,學生感受其中對自然高妙的讚歎和節奏韻律之美。

1聽了錄音後你有什麼感受?請說一說。

2仿照錄音學讀課文。

提示:詩人以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全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並且以第二人稱來稱呼化石,親切自然。誦讀中要仔細體會語氣語調的變化。

三、理解詩歌內容。

(1)小組合作完成:詩中的哪幾節是詩人對化石的吟詠?分別吟詠了哪些方面(即化石說了哪些話)?

(2)詩的第2節與結尾有什麼關係?作者這樣安排有什麼作用?(口答)

(3)化石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請展開想象具體描述。

四、品味、積累(任選一句說明喜歡的理由並做好積累)

1、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2、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

3、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研讀詩文,你還有哪些喜歡的句子或有哪些思考和體驗提出來,共同分享。

五、課堂練習分組朗讀課文

六、課堂小結

科學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飽含感情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遊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遐思之餘,我想,如何儘可能地去保護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而不是讓後世的人們在博物館去慨嘆、遐思,這更多地需要全人類珍愛我們生活着的這個星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七、課外作業

收集有關生物進化的資料或卡片辦一期手抄報。

附:板書設計 化石吟

發問、引發聯想----抒寫遐想、吟詠化石---強調深化、迴應發問

(1--2) (3--6) (7)

總領 ---------- 主體 -------------- 總結

化石吟的教學設計4

【教材簡析】

1、《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了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本單元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而《化石吟》作爲第一篇課文,應是引導學生走進科學宮殿的前奏。

它以詩的.形式寫科學的內容,也正是許多學生所喜歡的。所以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探究科學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熱愛科學的熱情。

2、《化石吟》也是一首語言優美的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感情豐富。應指導學生反覆誦讀,細細品味。

體會作者由衷的讚美之情,感受詩歌的韻律之美,激發學生熱愛文學的熱情。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2、理清結構,揣摩語言,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像。

3、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在朗讀中體會詩歌的節奏、音律之美。

2、發揮聯想和想象,認識科學的神奇和人類的偉大。

【教學難點】

聯繫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關於教法】

1、朗讀法:

詩歌教學首先應重在朗讀吟誦,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富有韻律美,同時運用擬人手法,以第二人稱“你”稱呼化石,親切自然,字裏行間流露出讚歎之情。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感受情感之美和音樂美。

2、聯想想象法:

科學的探索同樣需要豐富的想象。依據現存的化石推測逝去的世界,依據科學的分析想象神祕的故事,在合理的聯想想象中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他們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

3、討論點撥法:

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自主的探究詩歌的內容和首尾呼應的結構美。

【課前準備】

1、利用網絡或書籍查閱有關化石的資料。

2、結合生物課瞭解生物的進化,化石的形成。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投影電腦中的關於古生物恐龍的圖片,從“侏羅紀公園”開始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範讀課文。

2、學生掌握生字詞。

3、初步朗讀。

三、指導閱讀

可以抓住題眼“吟”,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把握內容,體會感情,甚至將結構安排,前後呼應等知識一併解決

在不斷揣摩語氣語調、節奏快慢過程中,水到渠成的引出來。

四、揣摩研讀

1、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2、引導學生揣摩品味詩歌語言的形象、精煉。

五、拓展運用

1、聯想想象:展示古代生物猛獁的資料,推測猛獁的死因。鼓勵學生勇於探究,合理想像,生動描述。

2、表達感受:面對這幅猛獁圖片,你有什麼感受呢?請用一兩句詩來表達。

在這首詩中的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讓學生去想、去說、去讀,不只侷限於語文這一小的知識圈子中使語文知識和自然、地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會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六、教師小結

科學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

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的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遊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在自然面前,生命是何等的脆弱;在科學麪前

生命又是何等的神奇!同學們,願這首詩不僅給你們帶來文學的享受,也給你們帶來探索科學世界的動力。

七、佈置作業

收集有關化石的文字資料、圖片等。

化石吟的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幽雅、歎服、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2.瞭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2.學習快速默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

德育目標:培養對生物進化的興趣和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三、教學難點:聯繫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四、教學方法:1.朗讀法。2.聯想想像法。3.討論點撥法。

五、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每當走進自然博物館,面對復原的古生物時,思緒總會把我們帶進曾留下生命痕跡的遠古洪荒。冰冷的化石卻是昨日生命信息的演繹,敘說着億萬年前那奇幻的神話。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

二、解題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科學詩是以詩的形式寫科學內容,全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吟是古詩中的一種體式,內容多有悲愁慨嘆之意,形式上比較自由活潑,如同散文中的隨筆,可以不拘一格。這裏是讚頌的意思。

三、暢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輕聲朗讀,勾畫並疏解字詞,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2.教師感情飽滿地範讀全詩,學生感受其中對自然高妙的讚歎和節奏韻律之美。

3.學生自由誦讀,結合生物學知識理解詩歌內容。

思考:(1)化石作爲地球上曾經有過的生命之軀的證據,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詩人是怎樣打開讀者思維閘門的?

(2)體會第3節中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3)摘錄出詩中4、6兩節的比喻句各一例。

(4)第3節中的你具體指代什麼?能否改成他,爲什麼?

(5)化石重視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

(6)全詩七節的思路層次是怎樣安排的,請簡要概括。

4.學生集體誦讀全詩,讀出對自然高妙的讚歎。

四、探究研討

1.指名學生誦讀第1節,思考:詩歌以四個問句開篇卻並未作答,但已暗含了生物進化的歷程,詩行中提到的幾個最早的生物依次指什麼?請結合你所蒐集到的生物學知識,談談有關生物進化的話題。

明確:依次指無頜魚類、鳥類的祖先,兩棲類的祖先和被子植物。

2.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安排結構有什麼特點。

提示: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這兩節的後兩句也互相照應。可以說,第7節是對第2節的回答。

3.復原的恐龍、猛獁彷彿在引頸長吼詩句會引發你作何感想,請就你搜集到的資料給大家講講有關恐龍和猛獁的情況。

4.化石的故事令人神往、驚訝,閱讀全詩請選擇一種化石,合理想像,寫一段故事,體裁不限。

五、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化石吟的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2、理清結構,展開合理聯想和想象。

3、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學習朗讀並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發揮聯想和想象,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可利用網絡或書籍查閱有關化石的資料並指導班級學生蒐集有關資料,或參觀調查有關自然、有關化石的內容,進一步瞭解生物進化的過程,爲學習文章做鋪墊。

【教學步驟】

一、精心導入

1、可採用多媒體電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關化石的圖片並配以音樂旁白解說,引起班級學生閱讀的興趣。

2、也可用音樂導入:《木魚石的傳說》“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它訴說善良……它講述美好……”同學們聽了歌曲,也會想象到,精美的石頭怎麼會唱歌呢?它怎樣講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詩歌寫道:“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萬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請向我講述那奇幻的神話。”石頭真的能向我講述神奇的故事嗎?讓我們共同研讀一首科學抒情詩《化石吟》。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裏是讚頌的意思。

出示並板書課題。

課題:《化石吟》 張峯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2、理清結構,展開合理聯想和想象。

3、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以上內容用多媒體大屏幕出示,班級學生朗讀或默記目標內容。)

二、感知內容

1、在聽讀前,檢查預習練習“讀一讀,寫一寫”:

蔥蘢〔cōng lóng〕 奇幻〔huàn〕 潛行〔qián〕 裹〔guǒ〕 雅幽〔yōu yǎ〕 藏〔cáng〕 海枯石爛〔kū〕 骸骨〔hái〕 猛獁〔měng mǎ〕 引頸長吼〔jǐng〕 月轉星移

2、(過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動優美的科學抒情詩,它向我們展示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並讚美了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本詩前後呼應,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易於誦讀,在誦讀中能體會詩人的感情波瀾。請聽老師範讀。(配樂範讀課文)

3、有感知纔有思考,請同學們跟讀課文(跟教師朗讀一次)。好詩不厭百回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並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問題組(大屏幕投影出示):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3、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詩歌如果分層,可分爲幾層,大意如何概括?

班級學生可在自由誦讀中思考,然後討論,四人小組討論要給予充分的時間。討論後教師幫助班級學生明確。

本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讚美之情。

詩歌分爲三層:(1~2)通過發問,引發聯想。

(3~6)具體抒寫,無限遐想。

(7)迴應發問,照應開頭。

4、班級學生討論,教師明確後,教師可以再次指導朗讀,爲進一步理解文章做鋪墊。

三、研讀賞析

1、教師導學:對文章的大體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瞭解,還應學會細緻研究好的章節、詞語,以便對文章主旨有貼切的把握。

2、自主探究:

(大屏幕出示問題組,班級學生思考並體味)

問題組:研讀3~6節,班級學生齊讀或自由讀。

1、“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2、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爲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3、“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4、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時,你有何感想?(此時可以出示一組圖片,也可以利用課本的圖片)

5、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品味賞析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以上內容在朗讀後由四人小組討論。每組討論一個題,第⑸題每組都要討論。發言時可以展開小組競賽,比比哪個小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啓迪意義。

班級學生髮言可以暢所欲言,不做任何概念性定論。假如班級學生希望教師指點或總結時,教師可做小結: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珍貴的”在化石中,作爲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着,爲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做人臉皺紋,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其餘的內容,只要想象合理,賞析有道理即可。

3、學法指導:

好詩閱讀有節奏,反覆吟誦感悟深。

重點詞句細品味,聯想想象悟中心。

簡單的內容歸結:

發問想象──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神奇景色──人類偉大──讚美科學

4、合作探究:

通過導學、探究、學法指導的學習過程,班級學生可以繼續進行合作式探究式學習,可以調動班級學生的想象力和從小積累的一些生物知識,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引導班級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注意將語文知識和自然知識結合。如:“沉睡千年的石頭說了話”能說些什麼呢?除此之外,還能想象些什麼?

⑴質疑交流:研讀文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或有哪些疑問?教師與班級學生可以相互質疑,形成參與式討論。

⑵拓展延伸:

①教師出示錄象或圖片,做下水文,介紹某種古生物。

②班級學生也可展示自己蒐集的材料,做口頭介紹。

四、延伸作業

參觀或查閱資料後,寫一點感想,題目可定爲《遠古的遐思──讀(觀)XX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