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總8篇

爲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那麼什麼樣的方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總8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要求:

1. 能學着教材的方法說說自己所知道的姓

2. 按先中間後兩邊,先裏邊後封口的筆順規則練習寫字。

3. 朗讀背誦歌謠《九九歌》

4. 能仔細觀察圖畫,展開合理想像,運用一段連貫的話複述圖意。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學習字詞句

1.導入:

2.自讀兒歌。

⑴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讀兒歌。

⑵指名試讀,注意讀準。

3.理解。

⑴(出示小黑板)這首兒歌裏講了哪些姓?

⑵有哪些姓的音相同?哪些姓的音相近?

4.指導朗讀。

5.拓展練習。

⑴小朋友你的姓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回答嗎?

⑵你還知道哪些姓不可以這樣回答,還可以用什麼方法呢?

6.實踐。

二、教學第二題:學寫鉛筆字。

1.讀題,明確題意。

2.掌握筆順規則。

⑴出示小黑板,指名讀:小、水、日、國。

⑵按筆順書空:小、水。

⑶這兩個字的筆順規則是什麼?

3.指導書寫。

三、教學第三題:讀讀背背

1.讀題,理解題意。

2.簡介:

3.指導讀好停頓。

4.練習背誦。

第二課時

教學第四題:口語交際——聽故事講故事

一、理解題意。

1.指名讀題。

2.本題要求是什麼?

二、看圖、聽故事

1.出示四幅彩圖,要求學生仔細看,專心聽,認真記。

2.教師指着圖,有聲有色地讀述這個故事,共講三遍。

三、練習講故事

1.教師重點指導練說第一幅圖。

2.學生自由練說第二、三、四幅圖。

3.教師巡視指導。

4.指名把四幅圖連起來說,師、生給予評點。

四、作業

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或講給鄰居的孩子聽。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搭石》教 材 分 析

搭石在農村是司空見慣,而現在的孩子大多卻是見所未見,缺少農村生活體驗,要領會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聯結着家鄉的小路,聯結鄉親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難。本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讀懂字裏行間的意思,更要讓學生透過樸實的文字感受鄉村人們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裏的人樸實、善良的人性之美。設計理念:

“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綜觀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實驗教材,新增了許多圖文並茂,極富人文性的精美短文,編者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讓教師作爲孩子“學習的引領者”,引導孩子去“尋找美,發現美,欣賞美,感受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寬鬆、自主,富有想象力的學習舞臺,讓孩子用他的眼睛看世界,讓孩子按他的理解來感知課文,用他的方式來展示學習收穫,孩子必將還你一片湛藍的天空。本案例的設計,旨在以孩子最感興趣的學習視角──“尋找美的風景”爲“教學觸發點”,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情景創設和教師的語言渲染,讓孩子在感受“搭石”這一生活中的尋常事物所蘊含的不尋常的美的同時,受到心靈的啓迪和情感的薰陶。

二、《搭石》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體會搭石上蘊含的美,感受鄉親們的美好情感,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2.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 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課前準備:

1、課文的插圖,有關搭石的資料介紹。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格言導入,確立學習交流話題:

1、師談話,推薦格言—“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學生說說對格言的理解。

2、確立學習話題“尋找一片美的風景”,(板書課題:搭石)

3.整體回顧課文圍繞搭石主要講了哪些內容?

4.隨學生讀句交流,總結出四個重點內容:什麼是搭石,人們怎樣搭石,人們怎樣走搭石,搭石聯結着人們美好的情感。

二、出示教學目標

三、出示自學提示一、

1、什麼是搭石?人們是怎麼搭石的?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如果找到了你就把它用波浪線畫下來。注意,讀課文時字字讀響亮,句句讀通順。) 學生思考交流彙報。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找到相關語句。

2.指名讀描寫搭石的句子。

(隨學生朗讀出示課件)

3.讀後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是搭石。

在交流中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理解,原來搭石就是爲連接水的兩岸而鋪設的一條石頭路。板書:一條路)

一.把“話”變“畫”,品味語言。

(1)村裏的人們會選擇哪種石頭來擺搭石呢?爲什麼?

(引導學生抓住“平整方正”理解。)

(2)石頭選好了,怎樣搭呢?你來選一選,哪條是搭石呢?

(引導學生抓住“二尺左右間隔”) 教師適時點撥,二尺左右間隔就是人走路時,兩腳之間最舒服的距離

(3)引發學生思考:“平整方正”的石頭,“二尺左右間隔”,這樣搭有什麼好處呀? 學生能夠感受到鄉親們這樣擺搭石是爲了讓人們走起來更平穩更安全。

(4)指導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

四、出示自學提示二

1、默讀課文, 瞭解鄉親們走搭石的過程中是怎樣調整搭石的,感受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在文中找出關鍵詞)

2、默讀課文三、四段瞭解年輕人是怎樣走搭石的?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3、從文中的最後一段你還感受到了什麼?

(二)想象、體驗,鄉親們怎樣走搭石

過渡:石頭路鋪好了,那怎樣走呀?先來看看第二自然段。

1. 瞭解鄉親們走搭石的過程中是怎樣整搭石的,感受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1

)學生認真聽,用心體會。看看這段文字中哪些詞語打動了你。

(課件出示本段文字,隨學生的理解、回答,相關詞句變顏色)

(2)讀後,請學生來談一談,此段文字中哪些詞語打動了自己,爲什麼。學生普遍對“無論怎樣……只要……一定會”,“踏上幾個來回”,感受頗深,並能結合這些詞語談自己的體會。

(3)在學生體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換位思考,教師採訪:那大家都來噹噹這位上了點年歲的人,我想採訪採訪你,“您畢竟不是年輕人了,在這又找石頭,又踏上幾個來回,您自己就不怕摔着嗎?”

學生能夠走進這位上了點兒年歲的人的內心,感受到他的想法,那就是:自己摔了不要緊,只要後面的人安全了自己就放心了。

教師繼續採訪:“您帶着東西,這麼急着趕路,還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自己的事不就耽誤了嗎?”

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並說出了:“我的事耽誤了不要緊,後面的人安全了最重要。”

教師小結:現在我明白了,您的心裏裝的都是別人呀。

(此環節設計意圖:在學生獨立抓住重點詞語初步理解語言文字,但還不夠深入、透徹的基礎上,通過教師採訪,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幫助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深入理解人物爲什麼要這樣做,從而深切地感受到人物爲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並通過回答記者的問題替文中的人物表達內心的想法,又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

(4)引導學生拓展、思考: 那你們說,只有上了點年歲的人是這樣嗎? 上來點年歲的人都是這樣,那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呢?

急着趕路的人都是這樣,那不太着急的人呢?

拿着東西的人都是這樣,那沒帶東西的人呢?

經過老師的點撥、提醒,學生自然理解在作者的家鄉,不是隻有上了點年歲的人是這樣,大家都是這樣的。

教師小結:對呀,這就是這個例子,給我們的遐想。在我的家鄉,無論是誰,無論在怎樣的情況下,都是這樣心裏裝着別人的。所以,這一段的開頭是這樣寫的:“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板書:一道景)

(5)讓我們把體會到的帶到讀中去,學生自己練習朗讀,教師巡視指導。 指名有感情朗讀 (此環節約用5分鐘)

(此環節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解,這一段中作者只是舉了個例子,通過這個例子讓我們感受到,在作者的家鄉無論是誰,無論在怎樣的情況下,都是這樣心裏裝着別人的,從而理解爲什麼說“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同時也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這種以點帶面,巧妙選材的寫作方法。)

2.親身體驗,感受一行人是怎樣“協調有序”走搭石的,體會他們爲他人着想的心靈美。

(1)上了點年歲的人走搭石,呈現在我們眼前一道美麗的風景,那一行人走搭石、兩個人走搭石分別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默讀3、4自然段,畫出相關語句。

(2)指名交流,一行人是怎樣走搭石的?

(隨學生朗讀出示課件)

(3)自由朗讀,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人們是怎樣走搭石的?

學生能夠抓住“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 ”。

(4)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也就是,你走在我前面,你擡起腳來,我就要緊跟上去,我擡起腳來,後面的就要緊跟上去,人們爲什麼要這樣走呀? 學生聯繫前文思考能夠找到答案。

(隨學生回答出示課件)

(5)帶入情境,引發思考:我走在前面,實在累了,停下來歇一會行不行? 走在後面的人,有急事,強一步行不行?

教師小結:所以,人們走搭石不能(搶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在這擡腳緊跟當中就有了爲他人着想的心靈美。

(此環節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讀文、想象,初步體會一行人是怎樣走搭石的,並通過聯繫上下文,思考爲什麼要這樣走。在此基礎上,把學生帶入情境,引發學生深入思考,用心體會,從而理解這一行人在“擡腳緊跟”當中爲他人着想的心靈美。同時也在滲透這種聯繫上下文理解文章內容,以及走進課文情境理解文章內容的閱讀方法。)

(6)親身體驗,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協調有序

①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親身體驗一番,從而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協調有序。

首先,請一列同學先來嘗試

師引讀: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 師:前面的—

生1讀:擡起腳來

師:後面的——

生2讀:緊跟上去 初次嘗試學生有些不太明白,教師點撥,(前面的,就是走在前面的人怎樣做即擡起腳來,後面的就是走在後面的人怎樣做即緊跟上去)在學生明白之後,繼續引讀,速度逐漸加快,看看同學們配合得是否非常默契,走得是否非常有序。

在這一列同學嘗試之後,接着引導全班同學共同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每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以人物性格特點分類組織、安排材料的方法;細緻的觀察和細膩的描寫。

2.體會“男子漢”,逐漸成熟,自主自1立、剛強的性格特徵。

3.學習生動、風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以人物性格特點分類組織、安排材料的方法,細緻地觀察和細膩地描寫和生動、風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語言。

教學準備

小黑板或課件。

設計思路

講解這篇課文時,首先要引導學生熟悉課文內容,從而抓住關鍵語句具體地複述課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深入研究文章主體部分安排材料的順序和特點,進而瞭解文章的主旨,有關這些問題可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完成。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入。

一提“男子漢”,我們的頭腦中就會馬上聯想到。頂天立地、敢說敢爲、正直無私、胸懷寬廣等詞。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王安憶寫的《我們家的男子漢》,看一看和我們印象中的.男子漢有何不同。(板書課題。)

2.介紹作者。

(1)讓學生進行介紹。

(2)明確:(出示幻燈片1。)

王安憶,當代著名女作家。其小說《長恨歌》獲茅盾文學獎。

要求:記住作者。

二、自主學習

下面自學課文,注意以下問題:(出示幻燈片2。)

1.認真讀課文,可以朗讀,可以默讀,也可以輪讀,選用你最喜歡的方式閱讀全文。

2.畫出並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畫出你認爲好的詞、句、段。

3.文中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徵運用的描寫方法有哪些?

4.文中的“男子漢”具有的性格特徵是什麼?

5.文中“他嚮往着去少林寺當和尚。可是我告訴他,’當和尚不能吃葷。他說:“‘用肉湯拌飯可以嗎?“不可以。“那麼棒冰可以吃嗎?’他小心地問,是問‘棒冰’,而不是冰淇淋,甚至不是雪糕。”加點詞“小心”體現了人物怎樣的心理和神態?

6.找出自學的疑難問題。

三、合作學習

1.以小組爲單位相互解答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

2.在班上研究討論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四、反饋交流

1.給加點字注音。(出示幻燈片3。)

囁嚅倔強有力膽怯沮喪輪廓風靡恍惚

要求:讓一名學生起來讀,如果有讀得不正確的,請其他學生進行糾正。

2.刻畫人物性格特徵採用的描寫方法有哪些?

明確:(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

要求:能找出各種描寫對應的句子。

3.文中“男子漢”具有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明確:(逐漸成熟、自主自立、剛強的性格特徵。)

4.“小心”一詞體現了人物怎樣的心理和神態?

明確:(“小心”刻畫了“男子漢”既想到少林寺去當和尚又捨不得不吃冷飲的心態。爲了去少林寺,他已經決定忍痛割愛不吃冰淇淋、雪糕了,但連棒冰都不準吃,他就不能忍受了。“小心”就表現了“他”在提問時的這種希望得到肯定答覆的心態和神情。)

5.放聲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並把喜歡的原因和同桌進行交流。

(同桌交流後,再找部分學生在全班交流。)

6.重點研討“他對父親的崇拜”這部分。

(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出示幻燈片4。)

①本部分明寫了哪兩方面的事?

(爹有一次,他很不乖,我教訓他,他火了,說:“我叫爸爸打你。”我也火了,說:“你爸爸,你爸爸在哪兒?”他忽然低下了腦袋,囁嚅着說:“在安徽。”加點詞體現了人物怎樣的心理和神態?

(2)小組代表發言交流。

明確:

(①爸媽拌嘴時總是站在媽媽一邊攻擊爸爸;又總覺得爸爸是無所不能。

②表現了“他”內心的沮喪、空虛和想說又吞吞吐吐不敢說的神態。)

五、梳理鞏固

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

(不必只侷限於一個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學生能說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訓練

(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如無時間可不進行。)

《新課標作業設計》中的“閱讀理解”部分。

七、佈置作業

《新課標作業設計》中的“遷移延伸”部分。

板書設計

我們家的男子漢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設想: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國標本(人教)語文》一年級上冊中的第17課,這是一篇融趣味性、知識性於一體的韻文。在教學中,我尊重學生需要,創設情境,利用留白,營造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合作互動,變接受掌握爲探究、體驗、發現,充分培養學生的語感,以此來積累語言、發展語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遊戲鋪墊:

1、遊戲:在白紙上畫自己的手印,想象說話:我的手印像……

2、分小組比較各人手印的不同,組長彙報比較結果。

3、小結:我們要學會觀察比較,善於發現生活中不同的美。

二、導入新課,對題質疑:

1、談話過渡: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發現雪地裏的小畫家給我們帶來的美。

2、讀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麼?擇要板書:誰?畫?

三、初讀感知,自學生字:

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自學。

2、小組交流學習字音、字形的方法。

3、彙報檢查:剛纔的合作學習中你做了些什麼?

四、再讀理解,體會語感:

1、自由讀文,思考上述兩個問題。

2、把答案輕輕地告訴同桌,並指名說說你的同桌是怎麼說的。

3、貼動物圖,理解“一羣”,擴充積累“三五成羣”。

4、貼動物腳印圖,完成課後連線作業,一生板演。

5、課件演示動物畫畫,說說“我看見了……”

6、自由體會朗讀課文,把你認爲讀得最好的句子展示讀給大家聽聽,並說說你是用怎樣的語氣讀的?爲什麼?(適時出現下雪動畫)

7、感情朗讀背誦課文。

五、質疑補白,想象說話:

學了這篇課文,你還有什麼想說的或不明白的?隨機插入:

①拓展說話:行人畫小船,長蛇畫繩子……

②理解“睡着”,用其它動物名稱替下青蛙問一問、答一答,並積累詞語“冬眠”。

六、拓展閱讀,發展語言:

1、出示《腳印》讀一讀,說說你又發現了什麼?

2、仿照《腳印》口頭改編“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

七、成功體驗,愉悅心情:

自豪地說說這堂課你又學到了什麼?心情怎樣?

八、佈置作業,提升練習:

1、書寫指導。

2、回家後把改編的兒歌用文字或拼音寫下來。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兒。

2.體會前呼後應的寫作方法,並在迷人的張家界一課運用這種寫作手法。

3.品讀描寫頤和園美麗景色的句子從中受到美的薰陶,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寫的方法。

學習過程

一、導入

讀81頁單元導讀,思考:

本單元圍繞什麼主題來寫?

我國的世界遺產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園林建築《頤和園》。

板書課題

介紹:頤和園是我國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今天的頤和園已成中外遊客競相遊覽的一個美麗的大公園。

二、朗讀感知學習前呼後應

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頤和園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文中的句子說一說。

這兩句話中都有一個詞語是?——美麗。翔這樣文章前後兩段都直接寫到頤和園的美,這種寫法就叫前呼後應,也叫首尾呼應,前後照應。前後呼應,可以使文章更完整結構更緊密,我們在寫遊記時就可以用上前呼後應的寫作方法。

三、深入感知品讀文章

1.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頤和園》緊緊圍繞美麗來寫,爲了突出表現頤和園的美麗,作者遊覽了頤和園內的哪些景點,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二至五自然段,找出作者遊覽的景點。

2.作者在遊覽這些景點時是按照一定的遊覽路線遊覽的,而且非常注意用詞和詞語的連接,請同學們速讀文章,找出描寫作者遊覽順序的句子。

學生彙報

總結方法:像這樣按照遊覽順序邊走邊看,並且依次寫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的表達方式就叫移步換景(移動腳步,變換景物)。如果我們要寫一篇遊記,比如描寫我們的學校,就可以學習作者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

3.現在請同學們從文章中選擇一處自己喜歡的景點,找出你認爲寫得很美的句子多讀幾遍,最好能說說一說美在哪裏。

彙報

小結:剛纔大家都很注意抓住景物的特點來讀,來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

四、拓展閱讀

師:我們領略了頤和園的美,下面我們走進另一處自然景觀張家界。

在頤和圓一課中我們學習了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開頭點出美麗,結尾呼應美麗。現在我們來看《迷人的張家界》一文用到首尾呼應嗎?找出相關的句子。

2.接下來請同學們快速的讀課文,你覺得文章通過哪些景物寫出了張家界的景色如人間仙境?

3.找出你認爲寫得美的句子多讀幾遍。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走進了兩處被列入世界文化遺遺產名錄的景點——頤和園和張家界。欣賞了美麗的景色,學習了首尾呼應、移步換景的寫作手法,課下,同學們可以繼續閱讀叢書上的另一處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園林》。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

1、掌握字詞,有感情的朗讀詩歌,背誦詩歌,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2、在誦讀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3、理解詩歌讚頌黃河,讚頌民族偉大精神的內涵。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音樂激情,詩歌導入 。

1、音樂激情:播放音樂《黃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2、詩歌導入 :

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中華民族文明的發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國文化,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榮辱興衰。古往今來吟唱黃河的篇章可謂多矣。李白有詩云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今天老師與同學們一起學習一首寫黃河的現代詩--《黃河頌》

二、詩歌誦讀,感悟黃河。

1、詩歌誦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①教師範讀。

②學生自由朗讀,注意節奏與情感。

2、感悟黃河:

在你朗讀的過程中,你認爲哪節最有氣勢?請你讀給全班同學聽。,並交流一下朗讀感受。

三、合作探究,品讀賞析。

1、合作探究:

①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歌頌黃河,在歌頌前對黃河進行了一番描繪,你覺得這些句子表現了黃河的什麼特點?(一往無前、無堅不摧)

②文中反覆出現的啊!黃河!這句話把頌黃河部分劃分爲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分別是從哪些方面進行讚頌的?

(歷史貢獻、地理特點、自然特點)

③結合時代背景,請根據詩歌的內容,試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黃河精神。(作者借歌頌黃河來歌頌中華民族,以激發中華兒女的愛國豪情,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保衛黃河,保衛國。)

2、品讀賞析:

①分小組自由選定最欣賞、理解最深刻的片段進行朗讀賞析。

②在我們學過的詩歌中,有些詩直白抒情,風格豪邁,有些詩則委婉含蓄.你認爲這首詩屬於哪一種?爲什麼?你還能從學過的詩歌中再舉出一兩例嗎?

四、回味抒情,拓展延伸。

1、回味抒情:

同學們,情到深處自成詩下面讓我們再一次高聲誦讀《黃河頌》,再次感受黃河,感受偉大的中華民族。讓我們以黃河爲榜樣,學習它的偉大和堅強,團結起來,爲振興中華而努力奮鬥。

2、拓展延伸:

①以啊!黃河!爲情感基調,仿寫幾句話歌頌黃河。

②與音樂老師聯繫讓學生學唱《黃河頌》。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欣賞作者以語言文字再現音樂形象的藝術手法。

2體會作者對琵琶女身世的無限同情和共鳴。

教學重點

學習用文字表現音樂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感受“聲中之情”

教學步驟

一、聽“曲”(導入,播放音樂)

聽一段琶琶曲《十面埋伏》對琶琶聲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二、賞“聲”

1學生談聽後之感

2白居易在聽到一曲琵琶後是如何寫下他的感受的?(直接進入第二段的琵琶聲部分)

3詩人是如何用文字來描述音樂形象的?(師生同分析)

三、品“情”

提問設計:音樂是主人公內心情感的流露,那我們一起去體會琵琶女的琵琶聲中的“情”。

1勾劃出文中能體現“聲中之情”的詩句

明確: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說盡主中無限事;別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無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過渡到琵琶女的身世)

3根據課文,學生先朗讀,後討論,理解“聲中之情”

明確:琵琶女是一賣藝之女,年輕時因美貌和超羣的音樂才華受衆人矚目。然年長色衰,才華無人賞識,下嫁商婦,獨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種“懷才不遇”的“惆悵”,“幽愁”是一種落漠和孤獨。

四、識“知音”

設計提問:我們通過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聽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詩人卻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聽出了她的曲中之情,爲什麼?(過渡到詩人的處境)

1學生討論

2明確:白居易是貶官,政治抱負不得施展,與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

貶謫將辭行“醉不成歡慘將別”心情與琵琶女一樣“幽愁”

3總結:“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五、比較欣賞劉鶚的《老殘遊記明湖居聽書》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4個生字,學會8個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成語,並學會用成語說話。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3、能夠根據提示練習給課文分段。

4、通過學習課文感受人類純樸的愛。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

對小夥伴們性格的理解。

【教學準備】

請同學們回憶自己從小到大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以及當時是怎樣走出困境的。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教師以童年往事爲話題導入新課。

二、檢查預習狀況,解決字詞障礙。

(一)生字注音

點綴(zhuì)顫動(chàn)清澈(chè)恬靜(tián)駭(haì)

炫耀(xuàn)攫住(jué)嘔(ǒu)憨直(hān)

(二)生詞解釋

浮光躍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閃着金光。這裏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狀:不能夠用語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實直爽。

三、初讀感知

1、指名學生朗讀文章,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一、自讀課文,解決難點。

①自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②全班交流,重點理解一圍黑綠、嵌、點綴、恬靜。(爲理解課文做準備)

③理清脈絡:給課文分層次。(學生分的層次只要說得有道理就可以,此舉主要是爲了幫助學生理清一下課文的層次。)

二、品讀課文,理解情感。

(1)找中心句

師:文章是圍繞一句話來寫的,這句話就是本文的中心句,同學們找一找(板書:大自然和諧的美人類純樸的愛)

(2)研讀荷塘的部分,仔細體會文章的美。(荷塘美和語言美)

①自讀課文,初步感受荷塘的美景。

②探究:作者是怎樣把他眼中的美麗的荷塘告訴我們?(引導學生體會比喻句的妙處和一些詞語的精用)

③配樂朗讀。(使學生快速進入角色)

(3)研讀狗刨比賽和戲水遊戲。

問題一:在這美麗的地方,作者過了一個怎樣的暑假?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

①自讀思考。

②小組討論。

③交流,師相機指導朗讀。

問題二:作者是如何寫出戲水時的激烈?哪些詞語用得特別好?

①自讀思考

②小組討論。

③交流,師相機指導朗讀。

(4)體會小夥伴淳樸的愛。

①朗讀想像我遇到危險的情景。

②想像一下當我在拼命掙扎時,小夥伴們的反應,表情,語言,動作。

③體會比喻句鐵鏈般。(作者對小夥伴的信賴依靠)

④絕處逢生的我嚇得哇哇大哭。可是小夥伴們卻哈哈大笑,你們理解嗎?他們爲什麼笑?

(5)瞭解景物描寫對於烘托人物品質的作用。

①質疑:從本文的題目來看,本文是記事的。但作者卻用了三個自然段來寫景。這是否矛盾?去掉這一部分好不好?爲什麼?

②思考後交流。

三、佈置作業:

回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童年往事,選擇一件事寫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