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通選10篇)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那麼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通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方案(通選10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古詩朗讀的興趣。

2、引導幼兒邊表演邊朗讀古詩。

二、活動準備:

一幅山水畫,音樂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結合現實生活,引導幼兒談論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1、事先佈置好場地,教師帶領幼兒入場。

2、教師以談話的形式引入主題。

①小朋友們,春天的時候你們去山上玩過嗎?(玩過)在山上你看到了什麼呢?

②(大樹)大樹上住着誰呢?(小鳥)如果你過去抓它,小鳥會撲棱一下飛走嗎?

③(小溪)水聲好聽嗎?(好聽)

④(小花)春天裏小花都開放了,非常漂亮,小朋友們看到的小花是什麼顏色的?到了冬天花怎麼了?還在嗎?

⑤你見到大山了嘛?誰能說說你見過的山是什麼顏色的?

⑥小朋友們玩的地方可真多,有山有水有鳥有花,真漂亮!

(二)以郊遊的形式帶領幼兒去看畫。

1、師:今天老師也帶小朋友們去美麗的山上玩一玩,看看山上有些什麼?讓我們背上揹包出發了!

2、帶領孩子一邊開汽車一邊欣賞路上的風景(輕音樂起)師:走呀走,走呀走;碰到小草問聲好:“嗨,你好!”看小鳥在我們頭上飛過了,我們也學小鳥飛吧,飛的高,飛的低;好美的小花呀,親親它吧;前面有條小河,我們變成小魚游過去,遊呀遊,轉個彎吧;游到岸上休息一下,擦擦汗吧。前面是個小山坡,讓我們蹦蹦跳跳的跳上去;這是一條石子路,我們踏步走吧;後面的小朋友可要跟上了;起風了,我們找個地方躲一躲。(帶領幼兒到座位上休息)

(三)引導幼兒觀看圖片,並初步講解詩句的意思。

1、教師與幼兒圍在畫的周圍,初步理解詩句的含義。

師:哇,小朋友看這個地方漂亮嗎?(漂亮),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有哪些漂亮的東西?

(幼)找到小花,

(師)好漂亮的小花,春天過去了,可小花還依然開放的很漂亮(春去花還在);

(幼)有一座山,(師)我們走遠一些看看山寶寶今天穿了件什麼顏色的衣服?

(幼)很漂亮的衣服,有很多顏色(遠看山有色);

(教師手指水)看山寶寶旁邊是誰呀?(水)悄悄的走進水寶寶的身邊聽聽,它發出聲音了嗎?

(有聲音的)豎起小耳朵,再聽聽水寶寶真的發出聲音了嗎?

(沒有)(近聽水無聲);

好漂亮的小鳥,和小鳥打個招呼吧:嗨!你好。咦!小鳥怎麼不理我們?我們輕輕的走過去摸一摸,奇怪?小鳥怎麼不動的?(這是畫上的小鳥)哦!原來這是一幅畫!

2、教師小結:

師:難怪小朋友剛纔沒有聽到水的聲音,小鳥也沒有被嚇跑,這是爲什麼?(因爲這是一幅畫)在很久很久以前許多讀書人喜歡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用簡單的好聽的話寫下來,變成詩讓別人朗誦。那麼古時候有位叔叔就因爲非常喜歡這幅畫,所以寫了首詩,名字就叫“畫”。

(四)和着音樂朗讀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

1、教師範讀古詩一遍。師:今天老師把這首“畫”的古詩帶來了,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2、幼兒再次靜聽錄音一遍:我們再仔細聽聽錄音機裏的叔叔(阿姨)他(她)是怎麼唸的,你聽他說到了什麼?怎麼說的?

3、跟讀古詩兩遍。

A、跟隨錄音朗誦第一遍。師:真是好聽的詩,小朋友們也跟着這位阿姨來念一念吧。

B、朗誦第二遍。師:小朋友唸的真棒,讓我們象錄音機裏的阿姨一樣用好聽的聲音再念一遍。

4、配樂朗誦古詩。

①配樂朗誦古詩第一遍。

師:和這位阿姨唸的一樣好聽。聽,好美的音樂,讓我們用好聽的聲音配上美美的音樂來朗誦一遍。

②配樂朗誦古詩第二遍。

師:配上音樂來朗誦,真是太好聽了。老師還想聽聽這麼美的聲音,讓我們再來朗誦一遍。

(五)用肢體語言來表演古詩內容。

1、師:唸的太好了,讓我們輕輕地把畫拿到自己跟前對着畫再來念一遍(以手的形式拿下畫)2、教師與幼兒一起表演《畫》的內容兩遍。

①表演第一遍。畫(手拿畫搖搖頭)遠看山有色(把畫拿遠些並人往後)近聽水無聲(突然把畫貼在耳朵旁邊,並搖頭)春去花還在(把畫慢慢移到一邊,停一下,然後用手點一下畫面)人來鳥不驚(搖搖頭,停住)。

②與畫一起表演第二遍。師:和畫寶寶一起朗誦非常有趣,我們把它放到小腳上來朗誦會更有趣。

(六)延伸活動:讓家長去猜謎

1、師:畫寶寶說你們表演的真不錯。這首古詩的意思記住了嗎?我們回家後就把今天學的詩象謎語一樣說給爸爸媽媽聽聽,讓他們猜一猜,這個謎語說的是什麼?看看他們誰能猜中!

2、帶領幼兒出場地:現在讓我們先到中班和大班哥哥姐姐那裏去考考他們,好嗎?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課程的性質和任務

本課程是經管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本課程在非會計專業的設置旨在培養學生對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術的掌握,爲後續專業課程及其他經濟類專業課程的繼續學習打下基礎。

二、課程的目的與要求

本課程是是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專科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非會計專業的學生對於《基礎會計》學習的需求非常明確:爲專業服務,學習《基礎會計》的目的是“懂會計”,而不是“做會計”。對他們而言,不是要成爲會計崗位上從事記賬、算賬、報賬的專門會計人員,而是要了解會計基本思想和思維方式,能夠利用會計信息進行預測、抉擇,立足於通過“懂會計”達到爲其專業服務的目的。

三、課程的教學內容

《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分爲10章。

第一章總論主要介紹會計的概念、對象、職能和目標、會計覈算的基本假設和一般會計原則;

第二章會計要素、會計科目和賬戶主要介紹會計對象的具體含義、會計恆等式、會計要素、會計科目、賬戶及其結構,會計科目和賬戶之間的關係;

第三章複式記賬原理重點介紹借貸記賬法的基本內容和主要特點和會計分錄的編制方法;

第四章會計憑證主要介紹會計憑證的意義和種類、原始憑證和記帳憑證的填制及審覈、會計憑證的傳遞和保管;

第五章複式記賬與會計憑證的應用講述的是工業企業主要經營過程中主要業務的核算以及財務成果的核算;

第六章會計賬簿介紹了賬簿的種類、登記,對賬、結賬及錯帳更正的規則;

第七章財產清查主要介紹了財產清查的方法以及財產清查結果的帳務處理;

第八章財務會計報告主要介紹了財務會計報表的內容、資產負責表和利潤表的結構原理、基本編制過程;

第九章賬務處理程序主要講述各種賬務處理程序的特點、覈算步驟;

第十章會計工作組織介紹了我國會計機構的設置、會計人員職責權限及基本素質要求、會計從業資格及其管理、會計系列的專業技術職稱、會計法規體系等內容。

按照各章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可以把十二章內容分爲六個單元:

第一章緒論爲第一單元,主要闡述會計的目標、會計的內容和特點、會計的職能和作用、會計的方法等基本理論問題。

第二章爲第二單元,主要闡述會計要素的劃分及其相互間的數量關係——會計等式,這是本課程的理論基礎,因爲後面的許多會計覈算原理與方法(賬戶結構、複式記賬法、資產負債表的結構等)都是建立在會計要素的劃分及會計等式基礎上的。

第三章爲第三單元,其中的複式記賬原理是本課程的方法基礎。

第四章會計憑證、第六章會計帳簿、第七章財產清查、第八章財務會計報告共同構成第四單元,這個單元主要介紹了會計覈算過程的四個主要環節,同時也是四種主要方法。

第五章爲第五單元,主要是以工業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情況下的常見經濟業務爲例,介紹會計覈算基本方法的運用。

第九章賬務處理程序和第十章會計工作組織爲第六單元,這一單元是兩個專題,分別介紹了主要的賬務處理程序,和會計機構設置、人員要求及會計法規體系等問題。

由於本課程既有一定的理論性又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因此要求學生學習本課程時既要牢記基本概念,又要理解基本原理,更要熟練掌握會計覈算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具體要求詳見本課程教學大綱。

四、教學媒體和教學資源

1.本課程的文字教材:

《新編基礎會計》,曲洪山、禹阿平主編,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xx

2.教學參考書:

《新編基礎會計實訓》,禹阿平主編,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xx

《基礎會計學》,吳良海、張素雲主編,立信會計出版社,20xx

《中級財務會計學》,葛家澍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

3.電子郵箱:;聯繫電話:3397811

五、教學過程指導

面對這些從未接觸過公司、企業經濟業務活動的學生,要讓他們在短時間內

理解公司、企業經濟業務活動的基礎上的各種會計概念和會計原理,並對企業的經濟業務活動從會計的角度有一個完整系統的認識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而目前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基本沿用會計專業的模式,分章節逐一的介紹會計憑證的填制與審覈、會計賬簿的設置與登記、會計報表的編制、會計覈算組織程序等內容。即使教師能在有限的課時內將這些內容都講授完,但由於學生事前事後均沒有相應的課程來進行消化和鞏固,這些教學內容在學生的頭腦裏形成的知識點都是彼此孤立的、支離破碎的,從而無法對企業的經營活動與會計覈算方法體系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

非會計專業課程設置的現實條件導致的有限教學資源的配置,與現有的《基礎會計》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之間的矛盾,在當前教學狀況下無法解決。要達到《基礎會計》的教學要求,對於非會計專業而言增加課時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我們必須將有限的教學資源配置得更合理。其結論就是必須要將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整合,該簡化的一定要下決心簡化,該強化的一定要化大力氣強化,儘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概念。

(一)強調課程內容的簡約化和結構化

《基礎會計》是會計理論的基礎部分,介紹會計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會計科目與賬戶設置、複式記賬的原理、借貸記賬法的運用、會計憑證的填制與審覈、會計賬簿的設置與登記、財產清查的組織與方法、會計報表的編制以及鏈接這些方法的會計循環程序,它是一門會計知識的入門課程且操作性較強。

根據《基礎會計》課程的內容及特點,同時爲了使得《基礎會計》的教學滿足高職教育的特點、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改善目前的學習狀況和學習效果,我們將《基礎會計》的課程內容分爲兩大模塊。

第一模塊爲會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第二模塊爲業務操作。即在教學中完成對會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講授後,就以工業企業爲例介紹財務會計的基本覈算流程,帶領學生進行工業企業經濟業務的實訓操作。在實際操作中,初步認識每一階段主要業務的特點和運用複式記賬法進行處理。將會計基礎理論之後的會計憑證、會計賬薄、會計報表及會計覈算程序等的教學內容完全融入到會計實訓的業務操作中去。這樣可以使教學內容得到精簡,邏輯結構簡化,避免學生對

繁雜的抽象的各種概念的死記硬背。

(二)加強教學內容的綜合性與整體性

按照上述兩大模塊的思路,會計基礎理論之後的教學,應不分章節,完全綜合起來,主線圍繞會計覈算程序來講述、練習,即教師首先必須準備一套單步驟的某工業企業一個月的原始憑證(複印件或自制均可);然後教師根據上述工業企業經濟業務的多少確定每個學生應配備的記賬憑證、日記賬、明細賬(包括三欄金額明細賬、多欄式明細賬、數量金額式明細賬、生產成本明細賬、應交增值稅明細賬等)、總賬、科目彙總表、報表(這些憑證、賬頁及報表均與實際完全相符);最後組織學生從建賬(設置賬戶)開始,進行會計覈算程序每一環節的練習,在練習時隨時強調目前所處的環節,並在每次練習結束後結合教材總結性講述與本次練習有關的概念內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