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學設計方案合集八篇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那麼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合集八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雪松在逆境中得以生存的原因。

3、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鼓勵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方式。

4、通過雪松這一形象初步感悟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悟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山谷雪松圖、錄音機、課文朗讀磁帶、朗讀配樂

[課前活動]

1、猜謎。

2、過渡:猜謎語還是比較簡單的,同學們經過思考,大都能揭開謎底。但世界上也有許多謎卻並不那麼容易解開。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1、在加拿大魁北克的一個山谷中就有一個謎,(板書:山谷中的謎)這山谷中的謎是什麼?謎底又是什麼呢?(板書:底)

2、今天這堂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山谷中的謎底》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前,大家都已經預習過了。接下來,請同學們再快速地閱讀一遍,然後來說說這山谷中的謎是什麼?謎底又是什麼?

2、學生讀。

3、交流。

⑴山谷中的謎是什麼呢?

指名說(出示圖)

再請一個同學說,其他同學一邊看圖一邊聽他說。

⑵那麼,謎底又是什麼呢?

指名說(出示謎底)

三、自主探究、精讀感悟

1、山谷中的謎我們知道了,謎底也揭開了,那是不是我們這篇課文就學完了?還要學些什麼?

指名說。

2、咱們先來看看謎底是怎麼被揭開的。在課文的第幾自然段?

⑴大家好好地讀讀這一段,我們比比誰讀得仔細,能字字入目。在你感受特別深的地方,多讀幾遍,做些記號。

⑵交流,隨機指導朗讀。

3、這雪松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瞧!他們傲立於風雪之中,是那樣的蒼翠挺拔,讓我們再一次去感受它吧,可以看着圖,也可以輕輕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在腦海中想象。

⑴聽課文錄音。

⑵剛纔,在你腦海中出現的雪松是什麼樣兒的?

指名說。

4、同學們說得真好,相信大家一定能夠把這段話讀好。

自由練讀。

指名讀。教師適當點撥。

齊讀(配樂)

5、剛開始讀這段話,雪松在書上,再讀,它彷彿出現在我們眼前,而現在,我聽出來了,你們已經把它讀在了心裏。你想對雪松說些什麼嗎?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有靈感的也可以寫寫小詩。

⑴學生自己寫。

⑵在小組中互相讀讀,把自己寫的意思讀出來,多讀幾遍,發現問題自己改,也可以請教別人。

⑶交流。

四、總結提問,延伸課外

正如同學們說的那樣,雪松不僅能頑強地與大風雪抗爭,而且能夠適時地彎曲和反彈,始終保持自己的蒼翠與挺拔。我們所看到的不僅僅是一種生存的技巧,它還是一種智慧、一種胸懷。這對於我們會有些什麼啓示呢?那兩位旅行者又會從中明白些什麼呢?請同學們繼續思考,我們下一節課再來交流。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2、抓住重點詞句,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3、在領悟品味的過程中明白人與自然和諧相容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感悟語言、品味語言,領悟語言背後所藏的深意,並能通過讀、寫、說表達出來。

2、抓住重點詞句領悟海鷗的靈性。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初讀文,瞭解海鷗靈性

1.上節課,同學們已經初讀了課文,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進《老人與海鷗》這個真實的故事。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什麼內容?

2.如果請你用一個詞概括老人與海鷗之間的關係,你會用什麼詞?理解“親人”。

二、送老人,感悟海鷗靈性

1.背景介紹老人有關情況。

2.默讀課文第15至17自然段,想想在安放老人遺像的地方發生了什麼“意想不到的事情”?感受深的地方可以在旁邊寫下批註。

3、學生交流。

(1)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羣海鷗突然飛來,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A、此時大不一樣的叫聲會是什麼樣的?

B、大不一樣的姿勢是什麼樣的?

C、爲什麼與平時大不一樣?指導讀。

(2)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

A、你從哪個詞能體會到海鷗對老人的一片深情?理解“瞻仰”

B、從“急速”你能看出什麼?C、指導讀。

(3)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爲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A、“站成兩行、肅立不動”這情形彷彿和生活中什麼樣的場景類似?

B、深情地再讀這句話。

(4)當我們最後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着,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纔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漩渦中脫出身來。

A、“炸了營似的撲過來”這是怎樣的一種場面哪?

B、從兩個“撲”看出什麼?

C、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是指什麼?如果你就是這“白色旋渦”中的一隻小海鷗,面對老人的遺像,你想說些什麼?

(5)齊讀第15至17自然段。

(6)師小結。

三、識老人,體會海鷗靈性

1、你從哪兒能感受到老人對海鷗親人般的愛?你又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海鷗有靈性呢?快速默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相關句子。

2、學生交流。

(1)老人把餅乾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海鷗呼喚。立刻便有一羣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乾乾淨淨。老人順着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着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A、從這個片斷中你讀出了什麼?指名讀

B、把第3句話想像成一幅活的畫,你看到什麼了?

C、創設情境讀。

(2)在海鷗的叫聲裏,老人抑揚頓挫地唱着什麼。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暱得變了調的地方話——“肚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

A、老人能認出這些鳥兒嗎?b、理解“親暱”。C、學學老人抑揚頓挫地呼喚海鷗。

(3)理解“生動”“企盼”。

(4)課文是怎樣來描寫他的呢?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

四、贊老人,昇華海鷗靈性

1、出示老人塑像,介紹有關情況,學生談感受。

2、師總結。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能仔細聽別人介紹學校情況,並能說出別人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的,哪些地方介紹得好。

2、能從幾個方面有條理地介紹自己的學校。

二、教學過程:

1、考考你。

學校的校名:

校址:南苑商貿城或南大街,人民廣場北側)

班級數:

特別指出:(校園環境、特色)

2、揭題,自讀課文,明確說的要求。

○自由讀課文,思考:要求從哪幾個方面介紹學校?

○討論,明確說的要求。

○學生按要求嘗試介紹一下,說說介紹中遇到的困難。

3、聽錄音,討論學習。

○帶着課文中的兩個討論題仔細聽錄音。

○第一遍聽,用先介紹再介紹最後介紹說說這位同學是從哪幾方面介紹自己的學校的。

○第二遍聽,說說這個同學哪些地方介紹得好,對自己有什麼啓發?

○小結:

這位同學先介紹學校的概況,再介紹學校校舍,最後介紹校園的花草樹木,條理清楚,突出了校園景物優美的特點。在介紹花草樹木時,他不是簡單地羅列名稱,而是用方位詞說清各種樹木的位置,抓住樹木不同的特點具體介紹。尤其是自然地介紹了同學裝扮校園的行爲,表達了大家對學校的喜愛之情。

4、指導介紹自己的學校。

○討論:我們的學校有哪些優點?舉例說說。

○按照三個要求,各自準備介紹。

○指名介紹。(評價標準:條理是否清楚;內容是否抓住特點介紹具體;聲音是否清楚響亮。)

○根據評價標準評議。

5、四人小組介紹,推薦優秀講解員和合格講解員。

6、抽代表介紹,集體評議。

7、總結。

8、習作片斷練習。《我們的學校》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認識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和奉獻的幸福感。

【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難點:課文的感情朗讀、部分背誦。體會奉獻的快感。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投影儀、卡片、輕音樂伴奏帶、圖片、古箏曲。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趣

我們都知道在大地媽媽的懷抱裏有沉睡着的筍寶寶,當可愛的筍芽兒掙脫了大地的懷抱,看到這明亮、美麗的世界時,它高興極了。桃花笑紅了......同學們,你可知道當寂靜山谷奏起動聽的音樂的時候,那時泉水寶寶誕生了!(板書:泉水)一路上它又會看到什麼呢?

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如:泉水從哪裏來?到哪裏去?在路上看見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把學生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範讀。

2、學生按自學步驟自學課文:

⑴標:標出自然段。

⑵記:畫出生字、新詞及不認識的字詞,問一問,記一記。

⑶畫: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⑷想:想象──聯想。

3、檢查生字情況:

⑴小老師領讀。

⑵說偏旁猜字。

⑶編序號猜字。

⑷識記生字,說說你用什麼好辦法記住生字。

⑸出示文中生字的詞語,學生自由讀,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在文中圈出,再齊讀。

⑹擴詞。

三、師生交流

1、抽讀: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必須快速記準字音),舉手搶答組詞。

2、齊讀:去拼音讀(平翹舌、前後鼻音拼讀一遍,連讀三遍)

3、讀新詞(投影出示):

泉水、瓦罐、天然、水塔、杜鵑花、打結、結果、清脆、一股清泉

4、重點識字:(讀不熟的字放到句子中記一記)

5、同桌互讀,打五角星。

指名學生回答剛纔提出的問題,教師配以簡筆畫形象描述。

四、寫字指導

1、自主觀察我會寫中的字,說發現:月字在旁撇不變,月字在下撇變豎。結是多音字。

2、重點範寫以下幾個字:股、脆:月字的制導,脆,右下不要寫成巳。鵑:左下是豎。

3、學生練筆。(播放古箏曲,教師環視指導)

4、展示交流。

要強調左右結構的字不能太分開,其中然字要注意不能少點,塔字的右邊不要寫成答。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聽寫生字,用結組詞。

二、朗讀感悟

1、精講第二自然段:

⑴默讀課文,泉水來到哪裏用橫線劃出,看見什麼用曲線劃出,泉水是怎麼說的用波浪線劃出。

⑵交流:

①用簡筆畫理解山腰。

②你從泉水的話裏你知道什麼?理解天然水塔。

③朗讀指導。

④口語交際:假如我就是山裏的姐姐,你是泉水,你怎麼邀請我來打水?師生交際,生生交際。

⑤總結學習方法:劃──讀──演

2、劃一劃,讀一讀,演一演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第3、4、5自然段:

⑴合作學習。

⑵分組交流展示。

⑶朗讀指導。

⑷分角色表演

3、學習第6、7段:

⑴好多同伴指什麼?他們互相問候的他們指誰與誰?

⑵口語交際:他們是怎麼問候的?怎麼約定的?師生交際,生生交際。

⑶朗讀指導。

⑷讀了最後一段,你有什麼發現?

引導學生說出省略號的作用。

⑷想象說話:丁冬,丁冬......泉水還會流到哪?一路上它還會看到什麼?說些什麼?(出示句子:泉水流到___________________,他看見(聽到)__________________,泉水泉水說:_______________。)

三、積累運用積累摘抄

1、配樂誦讀(指7名學生接讀,學生邊聽邊自發掌聲表示獎勵)。

2、分小組比賽讀。

3、選擇讀,自己喜歡哪一段按順序站起來讀。

4、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5、讀了課文,你喜歡泉水嗎?爲什麼?泉水對我們人類帶來了什麼好處?(用......能......能......能......說話)

四、課外拓展

丁冬,丁冬......泉水還會流到哪?一路上它還會看到什麼?說些什麼?(想一想,寫一寫)

泉水和他的好多同伴在大海里相見,他們會說什麼呢?想一想,找跟小夥伴說一說,也可以把它寫下來。

【板書設計】

水池姐姐來打水

平地看到了火紅的杜鵑花泉水

流過果園果樹喝水山谷

聽到了畫眉鳥唱歌

【作業佈置】

想想點滴之恩,涌泉相報的意思。

【課後反思】

這是一篇精緻的美文,是訓練學生語感的好素材,如何讓學生通過讀來領略清泉那無私奉獻、樂於助人的高尚情操?首先我從課題入手,讓學生從課題中有所發現,激發學生讀的慾望,其次以學生的問題爲線索,在精講範段後,獨立合作學習,提高學習的質量。再次抓住重點詞的的品讀,來加深學生的感悟,如:來吧,來吧!感嘆號的讀法,很多很多等,最讓學生歡迎的是口語交際,通過交際互動加深了學生對無私奉獻的體會和感悟,使他們的心中不知不覺得涌起像清泉一樣的愛心,感受閱讀的樂趣。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報告文學,開頭形象地描繪了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歷史上的美麗景象。然後着重說明羅布泊消亡的緣故,又具體展現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後推而廣之,說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頹勢,篇末發出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籲。

課前預習,提出並整理髮現的問題,動手查找資料,帶着問題和資料走進教室。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中提高學生對文章的解讀能力,透視文章的寫作軌跡,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被安排在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人與自然”這一單元,本單元的文章均是從不同側面思考了人與自然的關係。本文屬報告文學,在內容上要求學生把握兩點:一是在對比羅布泊過去和現在的過程中總結羅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羅布泊消逝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生態意識,爲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建言獻策。在表現形式上要求把握三點:一是對比、擬人、排比三種表現手法;二是多種表現方式的運用;三是報告文學的基本特點。本文教學可結合課文,進行拓展性學習,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主人翁意識。

【教學目標】

1、通過抓關鍵詞,提取有效信息,瞭解羅布泊的變化及原因,增強憂患意識。

2、訓練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維方式,樹立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3、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字列行間流露出的憂患意識。

4、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學習在其真實性、藝術性的基礎上,講究形象性和抒情性的寫作特色。

5、培養學生蒐集整理的能力以及培養良好的科學素養,走近科學,開展活動。

【教學重點】

通過塔里木河,胡楊樹,羅布泊今昔現狀的分析,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

【教學準備】

1、羅布泊的圖片資料,歌曲《家鄉》、《月牙泉》以及有關背景音樂。

2、學生蒐集有關的環境問題的資料,並做簡要分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大家現在聽到的歌曲是著名歌手韓紅的《家鄉》,聽到這優美的旋律,我們彷彿置身於那個碧草藍天的美麗家鄉。在西北也曾經有一個非常美麗的仙湖:那裏曾經是一個牛馬成羣、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但是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裏,那裏卻變成了一片荒涼的沙漠,那裏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怖,那裏充滿神祕,我國科學家彭家木、探險家餘純順先後在那裏失蹤、遇難;是什麼原因使羅布泊發生瞭如此大的變故呢?下面就讓我們一同走進曾經的仙湖──羅布泊。

(教師板書課題)

二、第一版塊

通讀課文,探尋羅布泊消亡的原因:

過渡語:

請同學們快速的瀏覽課文,然後說說過去的羅布泊是什麼樣子,現在的羅布泊是什麼樣子?造成羅布泊消失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通讀課文然後回答問題。

要求:

抓住主要句子和關鍵詞。

過去:

──過去羅布泊是怎樣一個地方?關鍵詞是“綠洲”“仙湖”。

播放羅布泊昔日的圖片,然後學生談自己的感想。

教師過渡:

過去是廣闊,美麗,充滿生機的湖泊,它的周邊是牛馬成羣,綠林環繞。昔日羅布泊曾是一個水鄉,那裏水面平如月鏡,在如此幽美的環境中,花草搖曳,是各種鳥兒棲息的天堂。牧民們在這片肥美的土地上養活了成羣的的牛羊。瞧!牧林邊牧民在歡歌,就連那羊牛彷彿也在唱歌……(優美的畫面)

教師提問:

我們記憶中的羅布泊曾今是一個生命的綠洲,曾經是令人驚歎的仙湖!記憶是美好的,回憶羅布泊的感受也是美好的,可現實中的羅布泊呢?它又是怎樣?

現在:

──今日羅布泊是怎樣一個地方?關鍵詞是“沙漠”“神祕”。

(播放畫面)

明確:現在的羅布泊一邊死寂,胡揚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懼……

(板書:沙漠神祕)

教師過渡:

今日的羅布泊到處是沙海漫漫,到處是凝固的生命,樹木在遭受了人爲的破壞之後,除了眺望遠方,它們別無選擇,生長在羅布泊的生物們只能從心底發出靜默的抗議!曾經充滿生命力的綠洲就這樣變成了令人恐怖的荒漠,大家都曾想過令羅布泊的消逝的一些原因何在?

──羅布泊爲什麼消亡?關鍵詞是“改道”“四盲”。

──同樣的悲劇還有哪些?關鍵詞是“青海湖”“月牙泉”。

同學們想一下這個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1、什麼是盲目?

盲目就是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只圖眼前利益,頭腦中沒有持續性發展;盲目就是目光狹小,只圖本地區利益,不顧整體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規律,不懂生態平衡……

2、盲目是由什麼引起的?

盲目是由人的貪念、人的自私引起的,人類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纔會做出危及子孫後代,危及大自然的蠢事。

三、第二版塊

選讀課文,品味作者憂患意識:

教師過渡:

諾瓦利斯說,哲學就是懷着永恆的鄉愁尋找家園,對着永恆消逝的家園,人類只能長歌當哭,任他們走進永恆,走進我們血脈相傳的記憶!作者通過對羅布泊的'描寫,透出自己濃厚的憂患意識,這種意識體現在文章的字裏行間。請同學們選讀課文,找找哪些句子最能體現作者的憂患意識,他運用了什麼方法?

教師過渡:

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報告文學兼有文學和新聞兩種特點。新聞的特點要求真實,文學的特點則要求藝術加工,講究形象性、抒情性。下面我們就來探究學習本文是怎樣把羅布泊的今昔情景寫得歷歷在目,把羅布泊消逝的原因說得明明白白的,爲什麼能使讀者對羅布泊的消失痛惜不已。

1、體味真實性:

文章列舉數據、敘述事實真實可靠。

如:《漢書西域傳》記載了……

另據史書記載……

2、感受形象性:

⑴、對比手法:

集中表現在對羅布泊今昔情況進行對比。作者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鮮明而具體的描寫,顯示了巨大的反差,使讀者產生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⑵、擬人手法:

如寫胡楊林,“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賦予胡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盪,爲人類自身盲目破壞生態環境而痛惜不已。如替換爲“一棵棵胡楊樹,只剩下奇形怪狀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如寫羅布泊“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裏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同樣賦予羅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如果替換爲“站在羅布泊的邊緣,你會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那就遜色多了。

⑶、排比:

如“四盲”:遺憾之情,譴責之意呼之欲出。

3、體會抒情性:

⑴、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直抒內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羅布泊的慘狀,強化了生態被破壞的悲劇。)

⑵、這出悲劇的製造者又是人!(一針見血地指出羅布泊的消失是人爲地破壞生態的惡果,具有強烈的譴責意味,指責悲劇製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⑶、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爲荒漠的地方!(發出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聲,表達了強烈的環保意識、憂患意識)

小結:

作者在調查研究、實地考察、查閱資料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敘述事實、列舉數據都真實可靠。但是報告文學不同於調查研究報告,是富有文學性的。即使引用史書,引用前人著作,也注重形象的描繪,讓人回到遙遠的過去,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作者形象地描寫了今日羅布泊,特別是對枯死的胡楊林的描繪,對羅布泊荒漠的描繪,運用擬人、比喻等手法,寫得形象鮮明,情境凸現,飽含痛惜之情。

四、拓展延伸

守護我們綠色的家園:

教師過渡:

前車之覆,後車之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展現悲劇是爲了讓悲劇不再重演。同學們課前已經收集了有關環境資源方面的資料。誰來給大家說一下並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教師過渡:

(教師播放幻燈片)

是的,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如果再無節制的向大自然索取,真擔憂人類還能在地球上生存多久,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請大家看:

教師過渡:

地球也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假如你是新疆建設兵團的司令,你如何去規劃塔里木河的開發?假如你是西部大開發的一名建設者,你會在環保上注意些什麼問題?假如你是今年兩會的代表,要提一份有關環保的提案,你會寫些什麼?假如你是羅布泊最後的一棵草、一朵花、一條小溪、一滴水你會代表你的同伴說些什麼?請同學們思考後作答。

教師小結:

同學們,老師在備課的時候一直在聽一首歌,反覆的聽,這首歌是田震的《月牙泉》,每次聽完之後,心裏總有一種震顫,你也來欣賞一下。

(配有教師解說)

是啊,一處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一處是大漠沙若浪,寂寞無人家。一處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戈壁灘,狂風捲,鳥不拉屎馬不前。

你們可曾想,天壤之別的兩處景,竟是同一地方──羅布泊。我們應該時刻都提醒自己,不僅要愛護廣漠的大地,而且在城市裏建築屋宇的時候,也應該保存和栽種更多的樹木和鋪上更多的草坪。這樣既可以讓大家在賞心悅目之中,歡欣鼓舞地學習、工作和生活,還能夠吸引來飛翔與歌唱的鳥兒,讓這種天籟般的神韻,沖淡喧囂的噪音,讓雜沓和忙碌的城市,增添許多來自大自然的情趣和詩意。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的:

1、認識“酶、碳、冥、磁”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講了些什麼,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激趣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在地球之外,還有生命存在嗎?這一直是一個謎。《宇宙生命之謎》要回答的也是這樣一個問題。現在,讓我們跟隨着作者一同去解開這個謎團吧。

2、默讀“閱讀提示”,提示中給我們提出了幾個問題?分別是什麼?

(1)作者圍繞着“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講了些什麼?

(2)課文按照什麼順序介紹的?

(3)結論是什麼?

(4)提出不動或者感興趣的問題和大家說一說。

二、理清順序,瞭解內容。

1、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

2、想想課文從哪到哪開始討論“宇宙有沒有生命”這個問題的?

3、學生回答2——9自然段。

4、課文第一段和最後兩段告訴了我們什麼?

5、學生自由發言,相互補充。

第一自然段寫的是從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一直是一個吸引人的問題。

最後兩個自然段講的是人們至今沒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謎。

6、現在你知道了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介紹的嗎?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探求結論)

7、全文圍繞“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講了些什麼?進行自學後,請你把自己不懂或者感興趣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交流。

8、學生自學課文第二部分。(圍繞問題學習)

9、組內進行交流。

10、小組間進行彙報。

第一小組:分析第二、三自然段。

作者從理論和分析兩個方面說明了“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

從理論上講,第一,宇宙無限,第二,有許多類似太陽系的星球,“與地球類似的星球肯定存在”。由這兩點證明了“地球絕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體”,一定還會有其它星球也有生命。

從分析天體存在生命的條件上說,肯定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符合這四點的星球:一是保證一定的溫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質,三是有適當的大氣成分。四是有足夠的光和熱。因爲這四點是人類和生命存在的必須條件,而宇宙之大,還有我們不可知的星球,所以一定會有保證這四個條件的星球。

第二組:分析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根據四點生命存活的條件,科學家先用了排除法,把不符合條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排除了出去。

作者運用列舉法,把這幾個星球不符合的原因給我們一一進行了列舉,使我們清楚地知道這六個星球的特點。

作者根據四個條件證明,認爲火星唯一符合這些條件,但卻一直被科學家們所爭論。

第三組:分析第六——九自然段。

爲了揭開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奧祕,作者先用了比較法證明。他把火星與地球進行比較,找到了兩個相似點:1、自轉時間相似;2有晝夜,有四季,兩極也都寒冷。由這兩種比較出的相似點,又引出了科學家的兩種猜測:1、火星表面的黑色線條是運河,2、火星表面顏色隨季節變化,認爲那是植物在變色。

一環扣一環,作者就兩種猜測進行了揭祕,並且過程很真實,一是拍照,二是近距離觀測。這兩種結果證實了火星上有人類、火星上有植物的兩種說法是錯誤的。

作者爲進一步證實火星上沒有生命,闡述了宇宙飛船的發現。採用擺實事、列數字的方法,證明了火星上水分少、大氣稀薄、溫度低、無磁場,這說明“火星上生命難以生存”。

作者爲使讀者更加心服口服,通過到火星進行實地考察,列舉了兩個結果:1、土壤無有機分子,沒有有機分子植物就不可能生長;2是未發現微生物存在,也就是火星連微小的生命都沒有存在。這樣又否定了火星上有生命的說法。

第四組:分析第十、十一自然段。

雖然火星上沒有生命,但在太陽系之外,還有許多人類不可知的星系。人們確信:在不斷的探索中,一定會解開這個“宇宙生命之謎”。

11、學完文章後,你有什麼感想?(學生暢所欲言。)

12、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說教材:

《烏鴉喝水》是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爲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文中插圖形象鮮豔。

本文共三小節,分兩課時完成。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和能力:認識“烏、鴉”等九個生字。會寫“可、石、辦”三個獨體字。

2、過程和方法: 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探究式地學習,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並背誦。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在別人有困難時要熱心幫助,明白遇到困難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本課作者賦以烏鴉人的思維,因此第一自然的教學中抓住“到處”一詞理解烏鴉口非常渴,找到水不易,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理解課文也就成爲本課的重點,在識字教學中“喝”與“渴”字,形近,音似,區分成了本課時一年級學生的難點。

二、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爲學齡初期兒童活潑,富於想象的心理特點,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以下教法:直觀教學法。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直觀的東西、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體驗法。通過烏鴉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得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此外還有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

三、說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爲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用比較法、發現法與探究法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萬事開頭難”。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通過橋樑,師生的心拉近了。

⑴ 《烏鴉喝水》的第一課時,我採用了謎語激趣導入:“身空黑袍子,長個醜樣子,懂得愛媽媽,是個好孩子。──打一種鳥。”

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與想象都被調動起來,“多頻道”地運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同時孩子又重溫了烏鴉對“老人”的孝敬。聯想到識字二里三字經練習冊中的“鴉反哺”這一內容,也便使孩子在輕鬆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夥伴。

⑵ 出示“烏鴉”問,誰能有禮貌地跟烏鴉打個招呼?

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烏鴉的距離,彷彿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着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⑶ 然後揭示題目《烏鴉喝水》,讓學生想辦法記住“喝”字。思考: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問烏鴉的嗎?

通過前面的鋪墊,孩子們覺得烏鴉就在我們的當中,又通過剛纔的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問題匣子打開了,從提問中也可看出孩子對烏鴉的關心,通過激發,孩子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自學。

2、初讀課文,識字寫字

⑴ 由於這是一年級第二學期,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過38篇短小、有趣的課文了,其中有三篇還是不注音的文章。因此學生已有了許多對不認識的字,讀不通課文的解決辦法,所以在自學要求時,只要教師稍作點撥就可以了,而在識字、認字方面學生也已懂得這個字象什麼或加一加、減一減,加減混合等許多方法來解決生字。

自學要求:

① 藉助拼音讀通課文。

② 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③ 尋找答案,深入思考。

⑵ 在反饋中分三步走:

① 生字學習中我採用認──帶──找三步。認:拿出生字卡片與大家一起再認生字;帶:你是用什麼好辦法記住這個字的?一個學生的方法變爲大家共享的方法;找:老師準備字謎,如:水車千斤重(漸),拿出實物如:瓶子,石子,教學(瓶、石),做喝的動作(喝),渴的表情(渴),邊做以遊戲讓學生尋找到手裏的生字卡片舉起來,“喝”和“渴”是形近字,難記,也可讓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編順口溜的方法加強記憶: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② 讀課文時,抽三個小朋友分段朗讀,並讓聽的同學與朗讀的同學互提要求與建議,使孩子明確自己在讀或聽時該注意些什麼。

③ 學生評價。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⑶ 指導書寫“可、石、辦”三個獨體字,可聯繫“河、右、力”來指導寫字,特別指出“可”字橫要長,豎鉤起筆不在橫的最右邊,“辦”字左點不同於右點,同時注重寫字的姿勢。

3、解疑讀文感悟

⑴ 解答疑惑,繼續質疑。通過剛纔的自學,你已解決了哪些問題?學生交流。通過這一環節讓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決遇到的困難。再問:那麼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或者你又新產生了哪些問題呢?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創新和進取的精神,對課文的質疑可以使學生懂得在思考中學習,在問題中學習。

⑵ 朗讀課文第一段,思考:烏鴉是怎麼找水喝的?這一環節中可抓住“到處”這一關鍵詞統領本段。

先可讓學生做做動作,烏鴉飛到哪裏?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樣東找找,西找找的找水的?再體會心情,剛開始找不到水心情如何?後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瓶水,心情又怎樣?集體、個別地讀這兩個句子體會,特別指導好“到處”一詞的朗讀。

⑶ 正當烏鴉高興的時候,它又碰到了什麼困難呢?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找到這個句子劃出來,並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對照文字旁邊鮮豔、生動的插圖來進行討論、分析,得出“水不多,口小,嘴大”等原因。

面對這些困難,這時教師的引導顯得尤爲重要了。

可採用激將法:算了,算了,喝不着,還是走吧!

這時激起了學生許多智慧與情感的火花。“不行,不行,烏鴉已經很渴了。”“烏鴉到處都找遍了,才發現的。”“你瞧圖上的烏鴉多累啊!”“小烏鴉還要去照顧媽媽呢!”這時孩子和文中烏鴉一樣處於兩難的境地,再讓孩子反覆朗讀:怎麼辦呢?這裏的感情激發,就十分的水到渠成了,教師隨便什麼講解都顯得多餘了。

孩子們通過矛盾的鬥爭,也很自然的想到幫助烏鴉,用麥管吸,加石子,請大象幫忙等十分多的辦法也就產生了。這一環節既激發了學生熱心關愛,幫助別人,又發展了思維,訓練了表達。也爲下一課時的體會烏鴉的善於觀察與聰明作了鋪墊。

4、指導朗讀,背誦

由於有了前面的情感體驗,孩子的朗讀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還可個別、集體加上動作、表情,等多種形式朗讀,並藉助板書邊演邊背。

五、板書說明: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是精華的體現,好的板書更應具有深刻的啓發性。我的板書力求顯示這些。設計時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既體現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於學生的背誦。

急着找水──喝不着水──?

六、教學特色:

1、生動形象,激發興趣

2、關注個性,觸發情感

3、自主探究,不斷創新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三冊第37--38頁,完成39頁練習九中的習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動手操作,體會銳角和鈍角與直角的關係。

2、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教學重點:掌握銳角和鈍角與直角的關係。

教學難點:理解銳角和鈍角的特徵,並能正確畫角。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課件,學生每人一組三角板。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我們先來猜一條謎語,看誰最聰明。

一物用途可真大,形似彩虹跨兩岸。江河湖海有了它,行人車輛笑哈哈。引入斜拉橋的圖片。

2、請同學們觀察,有我們認識的圖形嗎?

3、該怎樣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

4、在圖片上找出其他的直角。

二、畫畫量量,探求新知。

1、在找直角的過程中,還發現其他的角了嗎?

2、在題紙上找一找,畫一畫,量一量。

3、介紹銳角和鈍角的概念。

4、板演:畫銳角和鈍角。

5、在生活中,在什麼物體的面上見過這些角?

三、精練育能,內化新知。

1、小遊戲。

按要求用自己喜歡的學具擺出鈍角、銳角、直角。同桌同學互相判斷。

2、連線。

把角和他們的名稱連起來。

3、畫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

4、遊戲。

用三角板擺角。

(1)、用兩個三角板擺出一個銳角。

(2)、用兩個三角板擺出一個鈍角。

(3)、用三個三角板擺出一個銳角。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用三個三角板擺不了銳角,卻可以擺出鈍角,直角還有平角,在以後的數學課上,我們會進一步來研究。

專家評析:

動手操作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重要手段,通過多種

感官參與活動,不但使學生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知識,更重要的是

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挖掘學生自身的學習潛能。現

代科技的發展,要求一個人不僅能動腦,同時又能動手;不僅善

於研究探索,又能勇於實踐。

在教學“銳角和鈍角”這一課時,教師爲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學具,無論是引入新知、探求新知、內化新知,都通過學生自己動手,獨立探究,合作交流來完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自主的學習了新的知識,而且培養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愛學,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使每一個學生都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本節課剛開始的時候,讓學生量一量找出圖片上的直角,在量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除了直角之外還有一些角,爲新知的學習打下伏筆,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知識的興趣。接着,學生找一找,畫一畫,量一量,獨立的發現這些角與直角的關係。之後,通過交流與合作,使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補充、完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對其他同學的意見表示同意或反對,勢必引起爭論,在爭論的同時,明確了新知。爲了使學生對銳角和鈍角有更清晰的認識,教師又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在玩中學,在操作中鞏固。通過用自己喜歡的學具按要求擺出角,進一步明確銳角、直角、鈍角的關係;用三角板擺角使學生不僅鞏固了本課的知識,而且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以及知識海洋的廣闊與無邊。

學生學習的方法與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如果我們每一名教師都能精心設計每一節課,認真把握課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把學生終身學習的興趣與能力作爲教學的最終目標。在教學中,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使學生養成獨立學習的習慣,並學會與他人交流合作,掌握終身學習的方法。那麼,我們就會發現教師工作的意義並不侷限於三尺講臺,我們會從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裏,從一張張喜悅的笑臉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實現自己的價值。

瀋陽市瀋河區育鵬小學 高豔

瀋陽市瀋河區教師進修學校 孫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