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草原》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草原》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語文《草原》教學設計

四年級語文《草原》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字詞,會認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並結合詞語的學習,理解字義,識記字形。

2.能正確讀寫“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飄帶舞、拘束、羞澀”等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3.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思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通過理解蒙漢人民的深情厚意,激發學生對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之情。

4.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1.蒐集草原的圖片和文字資料,瞭解內蒙古草原的風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寫草原生活的樂曲一首。

【教學重點】

體會蒙漢人民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

感受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之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說話,激情導入

1.齊讀課題。你去過(見過)草原嗎?你是通過什麼途徑瞭解草原的?

(生可以通過唱歌、講述等形式來交流和表達。如歌曲《天堂》《草原之歌》,也可以就自己在電視、電影、網絡上看到的草原進行描述。)

2.“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馳的駿馬,潔白的羊羣”這是西部歌王騰格爾用歌聲唱出的草原的美。大家想不想聽一聽?播放歌曲《天堂》。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語言大師老舍先生去領略一下內蒙古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透過文字去體會那裏獨特的民族風情。

二、初讀感知,瞭解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生字新詞。

指名認讀生詞。

2.交流自學生字詞的情況,讓學生當老師,提示易錯之處。

3.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究竟寫了哪些內容?

指名交流,教師適時點撥:這些內容大致可以分爲幾個部分?(兩個)

4.每一個部分分別寫的是什麼?結合學生回答適時板書:風光美人情美

5.請你找出這兩個部分的內容,自己大聲地讀一讀。

三、領略草原風光美

1.誰能把描寫草原風光美的這一部分讀出來?其他同學邊聽邊把不是直接描寫草原風光的句子勾畫下來。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師生適當點評。

3.自由朗讀文中直接描寫草原風光的句子。邊讀邊想象,邊讀邊體會。

4.指名朗讀,談談自己讀後的感受。

5.讀一讀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喜歡它的原因。

建議:學生談到自己喜歡的句子是,課件及時呈現該句。同樣喜歡這一句的學生也參與朗讀。同時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6.請你把剛纔勾畫的不是直接描寫草原風光的句子讀給大家聽。師:你們發現勾畫的句子都寫的什麼內容呢?

點撥:其實這些句子就是作家老舍先生看到草原風光以後,抒發自己感情的句子。

7.配樂引讀課文。教師讀直接描寫草原風光的句子,學生讀作者抒發感情的句子。

8.引導思考:作者前後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板書:高歌──低吟

9.討論交流:作者的感情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作者初入草原,從整體上看到草原美麗開闊,所以滿懷豪放之情,想要高歌一曲,既而深入草原,被草原美景所陶醉,所以想坐下低吟小詩。)

10.背誦第一自然段。

(1)多麼美麗的風光,多麼生動的語言,讓我們拿起書來,再讀一遍課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無限美麗的景色!讓我們把它們永遠記在腦海中!(齊讀)

(2)課文學到這兒,誰把這美景記在腦海中了,誰能把這段課文背下來?請會背的同學站起來試一試。(配樂)

四、總結

我們雖然只學習了課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給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節課我們再隨老舍先生到蒙古包裏,去蒙古人家裏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板書設計

1、草原

風光美────────────人情美

高歌──低吟

作業設計

1.先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再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2.請正確、漂亮地書寫“毯、渲、勒、吟、迂、襟”等字。

3.摘抄文中的好詞語。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1.指名朗讀生字、詞語。

2.背誦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歡的句子。

二、感悟草原人情美

草原風光無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熱情奔放。作者一行人進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熱情接待,表現了蒙古族風情。課文25自然段給我們作了詳細介紹。

2.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這部分都講述了哪些內容?

3.全班交流。

教師適時引導,並根據學生的發言板書:迎客──相見──款待──聯歡

4.課文四個自然段就講了四個內容,請你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來自學,然後在小組中交流學習成果。

5.組內交流。

6.全班交流。

(1)第二自然段──迎客。

①提出交流要求:一邊說,一邊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讀出來,最後還要加上自己的評論。

②重點理解以下句子:

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感悟作者的興奮與驚喜)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感受草原人民穿着豔麗的民族服裝,揮動馬鞭,從很遠的地方來迎接客人的情景,體會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對漢族兄弟的情深意長的情誼。)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感受熱鬧的場面打破草原寂靜的場景。)

③有感情地朗讀,深化理解。

④練習背誦本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相見。

①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②說說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主客見面時那真摯的感情的?

③重點體會句子: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從“總是”和兩個“再”字中,都能體會到主客雙方的感情熱烈、深厚。)

④把你的體會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來。學生自由讀、分組讀或者齊讀。

(3)第四自然段──款待。

①好客的主人是怎樣款待客人的?你體會最深的一點是什麼?請你用一邊說、一邊讀、一邊評價的方式交流。

(如:進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擺上了奶豆腐,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他們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風味食品來款待我們。這充分表現了蒙漢兩族人民親如一家。主客互相敬酒,齊聲歌唱,體現了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②指名學生朗讀本段,其餘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4)第五自然段──聯歡。

①繼續運用前邊的方法學習。

②聯繫上下文,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7.是啊,蒙漢情深,怎忍別離,雖然已是夕陽西下,但大家談興正濃。面對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們對整個草原都產生了怎樣的感情?

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熱愛──依戀

8.放聲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句子通過有感情朗讀推薦給大家。

三、品味語言,揣摩寫法特點

1.作者從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風情兩個方面介紹了草原,你認爲貫穿全文始終的.是一種什麼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動具體地表達自己的這種情感的呢?

2.一幅美麗的草原風情畫在老舍先生的筆下展開。我們通過讀文,感受着蒙漢人民的親密無間,咀嚼着優美生動的語言文字,你發現老舍先生的這篇文章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3.把你最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再好好讀一讀。

四、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1.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說說自己學完課文後的感受。

板書設計:

1.草原

風光美────────人情美(草原風情畫)

高歌──低吟 迎客──相見──款待──聯歡

熱愛──依戀

作業設計:

①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試着背一背,再與夥伴比賽,看誰記得又快又準,並談談自己的感受。

②把課文中優美的句子摘抄下來。

③繼續閱讀有關草原的資料。

四年級語文《草原》教學設計2

教學要求:

1、掌握生字詞,理解重點句。

2、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所經歷事情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4、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她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必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重點句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間,我們欣賞了優美的旋律,觀看了草原美麗的景色,你有什麼感受?草原的確是一個遼闊無比、景色迷人、令人嚮往的地方。這節課,我們就跟隨作者老舍先生一起走進草原,觀賞草原美麗的景色。

二、檢查預習

同學們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如果把這5個自然段分成兩大部分,你會怎樣分?

如果讓你用一個字概括你讀了這篇課文的整體感受,你會用哪一個字?圍繞着“美”,寫了草原的景美和草原的人美。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接下來,請你選擇你喜歡的部分朗讀,邊讀邊在旁邊寫上你的體會。

四、精讀課文,欣賞佳句

1、剛纔交流的是景美的同學請舉手,看來美好的事物人人喜歡。老師也喜歡第一自然段。同學們默讀第一自然段,仔細找一找這一自然段一共描寫了幾種景物?你最喜歡哪種景物?爲什麼?

2、集體交流,指導有感情朗讀

(1)草原的天

爲什麼喜歡草原的天?他和別的地方的天什麼不同?怎樣讀出它的特別之處?

作者想高歌一曲表示滿心的愉快,你想怎樣表示你滿心的愉快?

(2)小丘和小丘上的羊羣

交流爲什麼喜歡這部分?引導學生說出把羊羣比做了白色的大花,把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比做了綠毯。

(3)草原上的駿馬和大牛

交流爲什麼喜歡這部分?引導學生說出通過“回味”這個詞可以看出把駿馬和大牛當作人來寫,更突出草原的美麗景色。

(4)讓學生跟隨畫面複述第一自然段

(5)作者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讚美草原,老師這也有一首讚美草原的詩,播放課件——《永遠的草原》

3、草原上的人熱情好客,你是通過那些句子體會的?

(1)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2)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的。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3)是什麼讓蒙古族和漢族人民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

(4)聯繫文章內容,體會“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

四、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的收穫一定很多,你願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收穫嗎?

五、作業

1、設計廣告語。假如你是個導遊,請設計出介紹內蒙古草原情況的廣告語。

2、我們的家鄉山美水美人也美,仿照課文做一個寫景敘事的小練筆。

四年級語文《草原》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草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講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進入內蒙古大草原時所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內蒙同胞熱情款待的情景。課文語言清新優美,線索清晰分明,讚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表達了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體現了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子組成的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2、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品讀、積累優美的語言,體會如詩如畫的草原風光。

3、在草原自然美的薰陶下,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和對祖國風光的熱愛。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品讀、積累優美的語言,體會如詩如畫的草原風光。?

教學難點:

感情朗讀課文,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課題。

1、同學們,老師一直嚮往這樣一個地方: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你們知道那是什麼地方嗎?(點擊課件)

2、你眼中的草原是什麼樣的?

3、導入:去過草原的人曾這樣說:(課件出示:草原,那是一個童話的世界。一眼望去,羊羣,像天空的白雲掉在嶙峋的山岩旁;馬羣,像天使的指尖飄在參差的草叢間;牛羣,像仙子的彩娟鑲在晶亮的溪水邊。)學生齊讀。

4、是不是有一種迫不及待想去看看的衝動?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草原”。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交流眼中的草原,觀看草原美景圖及誦讀描繪草原的優美語句,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交流預習,檢查字詞。

1、通過昨天的預習,你們都有哪些收穫?相機簡介作者老舍。

2、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1)渲染勾勒迂迴拘束玻璃馬蹄

摔跤偏西鄂溫克羞澀低吟 襟飄帶舞

(2)蒙古包矇蔽瞎蒙內蒙

3、指導書寫生字。(如:澀)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和預習方法。】

三、小組合作,理清文章脈絡。

1、詞語我們已經掌握了,接下來請同學們先快速瀏覽課文,然後小組合作探究:課文寫了哪兩個方面的內容?給課文劃分段落。

2、組織交流、教師點撥。

四、品讀感悟,體會草原美。

1、出示自學提示: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美在哪裏?畫出相關的句子,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讓學生成爲課堂正真的主人。】

2、交流、點撥,相機指導朗讀。

句子一: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新,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1)引導學生體會草原的空氣新鮮,作者高興。

(2)指導讀出愉悅的心情來。

句子二: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1)抓住“一碧千里”體會草原的碧綠和遼闊。

(2)聯繫上文體會“並不茫茫”。

(3)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邊讀邊想象畫面。

句子三: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白色的大花。

(1)比喻的修辭、動靜結合。

(2)這麼美的語言,這麼美的草原,怎麼不值得我們一讀再讀。齊讀。

句子四: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輕輕流入雲際。

(1)理解兩個關於中國畫的專業術語。(“渲染”就是用顏色來塗抹畫面,而勾勒就是我們用筆進行描邊,勾畫一層輪廓。)

(2)出示“渲染”“勾勒”兩幅中國畫進行對比,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渲染”和“勾勒”兩個詞語比較抽象,通過直觀的圖像學生更易理解。】

(3)老舍爲什麼會用“渲染”這個詞來描寫草原?(“勾勒”指劃出輪廓,用於描寫草原的話說明草原很侷限,而草原是無邊無際的,遼闊的,所以用“渲染”這個詞更恰當。)

【設計意圖:通過進一步比較“渲染”和“勾勒”兩個詞,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巧妙。】

(4)老舍先生非常善於觀察,他把這美麗的大草原比作一幅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真是惟妙惟肖,美極了,也讓我們來體會着讀一讀吧!

句子五:在這種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無限樂趣。

(1)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擬人)

(2)這樣寫,說明了什麼?

句子六: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1)老舍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

【設計意圖:學生整體感受美之後,從抓住作者的感受入手,細細品味作者有這樣的感受正是來源於草原的美麗景色。】

(2)假如你置身於這廣袤的草原上,(播放音樂,出示草原風光畫面)你最想做什麼呢?請把你最想做的事情寫到這個句子中。

這種境界,既,又。

【設計意圖:在學生理解體會到語言美、景色美的基礎上,在他們情感爲之陶醉之時,讓他們及時表達,一吐爲快,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剛纔,我們一起跟隨作者老舍先生領略了美麗的草原風光,那麼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觀察的?在語言表達上又有什麼特點?(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

【設計意圖:總結寫法,讀寫遷移。】

4、美好的畫面值得我們用眼睛珍藏,更值得我們用心靈珍藏,就讓我們把這幅草原風光圖永遠刻在我們的記憶深處。齊讀第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交流過程中教師引導點撥,讓學生鑽進文字裏,去想象感悟草原的美,交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同時相機指導朗讀,讓學生在一次次的朗讀中積累語言,提升對文本的理解。】

五、總結課堂,佈置作業。

1、去過草原的人還這樣說:(課件出示,學生齊讀:風兒陣陣,草浪滾滾,像綠色的海洋一望無際;潔白的蒙古包,星星點點,像海洋中的白帆,它們正乘風破浪,向着更美好的未來!這是誰寫的童話?這是勤勞的蒙古族牧民在新的社會中用自己的汗水寫下來的草原童話。)

2、同學們,是誰寫下了這詩意般的草原童話?是勤勞的草原人民寫下的,下節課,讓我們一起走近草原人民。

3、作業:背誦第一段。

4、下面,讓我們在一首草原的讚歌中結束我們這節課。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教學反思

1、課前要求同學們通過上網或查閱有關書籍,瞭解草原的有關資料,如內蒙古的位置、範圍以及當地人民的風土人情自然風光等。教師也要收集相關的圖片,製成課件,給學生一些感性的東西。讀一些描寫草原的詩詞、文章也有助於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2、這篇文章的語言優美,富有形象感和畫面感,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這種語言及句式的寫法,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感情朗讀的指導,並結合同學們心目中的草原概況。邊讀邊想象文中的草原畫面。養成邊讀邊想的好習慣。並能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3、體會文章的寫作手法,並進行學習,在學習的基礎上,利用本文的寫法進行練筆,以達到學,並學以至用,收到學用兼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