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周率的歷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圓周率的歷史》教學設計

結合圓周率發展歷史的閱讀,體會人類對數學知識的不斷探索過程,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激發民族自豪感。

重 點:體會人們探索圓周率的'過程及方法的演變。

前置性作業:收集有關人類研究圓及圓周率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課件回放教材14頁第一幅圖。

畫外音:輪子是古代的重要發明,由於輪子的普遍應用,人們很容易想到這樣一個問題:一個輪子滾一圈可以滾多遠?它與輪子的直徑之間有沒有關係?有着怎樣的關係呢?

二、小組活動

1、把課前收集的資料集中,並按時間順序進行整理,然後分小組做成報告

2、全班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進行交流。

三、閱讀,交流。

1、獨立閱讀教材提供的資料。

2、小組交流

① 從資料中“我”瞭解到了什麼?(可以說說每幅圖所展示的內容。)

② 看完資料後有什麼感受?

四、深入探究。

1、古希臘的阿基米德和我國魏晉時期的劉徽在探究圓周率方面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

2、說說祖沖之在探究圓周率方面所取的成就從及這一成就獲得的國際聲譽。

3、電子計算機的出現給計算圓周率帶來了怎樣的突破性進度?有着怎樣的作用?

五、交流收穫。

六、佈置作業:

根據本節的閱讀、交流,寫一篇小報告,題目自擬。(參考題:我知道的圓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