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學設計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劉禹錫是唐朝文學家、詩人、哲學家、政治家,他的七律《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儘管是初一年級的閱讀課文,卻是初三年級的中考默寫篇目,也是鑑賞篇目。也就是說從應試的角度看,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結合本單元剛剛學習過白居易的《詩二首》,和下一單元即將學習的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再結合劉禹錫、白居易以及柳宗元這三位好友的共同遭遇,我們不禁會思考:爲什麼有才華,爲民請命的古代文人常常會遭到貶謫的命運,他們是如何面對這種人生打擊的。

本首詩歌的教學,既要符合本單元的要求,即讀讀背背,賞析詩歌的意思,還想通過介紹劉禹錫個人的際遇、與兩位好友的關係、三人相似的人生經歷,來引發學生思考,並感受像劉禹錫這類的古代文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撓,曠達開朗,奮發自勵的情懷。

教學目的:

1、背誦詩歌,理解詩歌的內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陳代謝的自然哲理,以及現在對名句的新的理解;

3、懂得古代文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撓,曠達開朗,奮發自勵的情懷。

教學重點:

背誦詩歌,理解詩歌的內容。

教學方法:

朗讀、賞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詩人的別號:

李白:詩仙(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杜甫:詩聖(露成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白居易:詩魔(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白居易寫詩刻苦成魔一般,當時的人們稱他“詩魔”。詩人間也有互送別稱的,白居易就曾送人“詩豪”的別稱。)

提問:詩豪是誰呢?(劉禹錫)

2、劉禹錫的簡介:(先讓學生說說所知道的情況)

陋室主人劉禹錫:

中唐詩人,洛陽人,文學家、詩人、哲學家、政治家,字夢得,晚年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被白居易稱爲“詩豪”。於詩與白居易合稱爲“劉白”,二人唱和詩結集爲《劉白唱和集》。於文與柳宗元合稱爲“劉柳”。作品有《劉賓客集》《劉夢得文集》。

二、釋題。

白居易和劉禹錫同朝爲官,相互認識麼?關係如何?(學生根據詩歌題目回答)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板書):

酬:答謝,這裏指以詩回贈。樂天:白居易的字。見: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樣。如:見諒,見教。見贈:白居易贈送給劉禹錫的詩作。即:酬謝白居易在揚州初逢時的席上贈送給我的詩作。

(PPT出示白居易的贈詩)

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爲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爲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這四句詩,對劉禹錫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無限感慨和不平——你遠在邊遠之地,過着寂寞的生活,滿朝那麼多官員,唯獨你多次被貶外任;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卻偏偏遭逢不公的對待,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怨憤與對友人的同情溢於言表,見其直率與坦誠,亦見其與劉禹錫友情之深厚。

唐敬宗寶曆二年(827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任回洛陽,途中在揚州遇見了從蘇州刺史任上回洛陽的白居易。兩位詩友闊別多年後初次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賦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相贈,對劉長期遭受貶謫表示同情。劉禹錫排行二十八,“使君”是對州郡長官的尊稱,因此白居易稱劉爲“劉二十八使君”。劉禹錫也寫下了一首詩作爲酬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回贈之作《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三、指導朗讀詩歌。

1.學生聽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要求聽準字音,把握誦讀節奏。

2、自由誦讀詩歌,根據自己對詩文的理解,初步瞭解詩人的經歷。

四、指導理解賞析。

首聯,第一、二句:“巴山楚水”:泛指今四川省一帶,這裏指詩人的貶居之地。棄置身:棄置,拋棄,這裏指被貶官離京。棄置身,被拋棄的人。三字表達了詩人對自己被朝廷冷落的不滿。詩一開頭回首往事,抒發感慨。

(板書:首聯回首往事,抒發感慨)

永貞元年(805),王叔文革新失敗被殺,劉禹錫被貶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古代屬楚國,多水)司馬。815年曾被招回長安,因遊玄都觀看桃花作《戲贈看花諸君子》詩譏刺權貴,又被貶爲連州(在今廣東省西北部)刺史,後又轉任夔州(今重慶奉節縣,古代屬巴國,多山)、和州刺史。二十三年:作者從805年被朝廷貶職,到827年重新回京任職,其間共二十三年。回想二十多年來兩度遭貶,一直在遠離京城的荒僻之地爲官,心中感慨萬端。

在遭貶謫的日子裏,詩人的心態如何,生活狀態怎樣?

(PPT出示)

戲贈看花諸君子

唐劉禹錫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頷聯:第三、四句:懷舊:懷念老朋友。聞笛賦:指晉人向秀所作《思舊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而被殺。一次向秀經過亡友嵇康、呂安的舊居,聽見鄰人吹笛,不勝悲嘆,於是寫了《思舊賦》。詩人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後一句用王質爛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了世態的變遷,以及迴歸之後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板書:頷聯運用典故,世事變遷)

瞭解白居易、劉禹錫、柳宗元三人的經歷:

白居易:(772~846),800年29歲時與元稹同中進士,815年被貶謫爲被貶爲江州司馬。後任杭州刺史,晚年任太子賓客,太子太傅。

劉禹錫:(772-842),與柳宗元同年中進士,805被貶朗州司馬,晚年(827)回到洛陽,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

柳宗元:(773—819),793年20歲中進士,805年貶邵州刺史,又出爲柳州刺史。

頸聯:第五、六句:表達的思想感情頗爲曲折複雜。針對白居易的同情和嘆惋,詩人吟出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嘆息,說自己已如“沉舟”、“病樹”,只好看着別人紛紛在仕途上奔忙,不必爲自己的的“寂寞”、“蹉跎”介懷,以此來寬慰白居易。

人教版:“以‘沉舟’‘病樹’作爲反襯,描繪出千帆競發、萬木爭春的富於生機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對仕宦升沉、世事變遷的豁達襟懷。”

“千帆”和“萬木”則比喻在他貶謫之後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貴們。這一聯本是劉禹錫感嘆身世的憤激之語。

原意爲翻覆的船隻旁仍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過;枯萎樹木的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運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展,蘊涵哲理。現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板書:頸聯千古名句,表達胸襟)

(PPT出示)

白居易: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柳宗元:“雖萬受擯棄,不更乎其內。”

劉禹錫:

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尾聯:第七、八句:正因爲“沉舟”這一聯詩突然振起,一變前面傷感低沉的情調,尾聯便順勢而下,寫道:“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點明瞭酬答白居易的題意。意思是說,今天聽了你的詩歌不勝感慨,暫且借酒來振奮精神吧!劉禹錫在朋友的熱情關懷下,表示要振作起來,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現出堅韌不拔的意志。詩情起伏跌宕,沉鬱中見豪放,是酬贈詩中優秀之作。(板書:尾聯點睛之筆,表達意志)

四、爲民請命的古代文人常常會遭到貶謫的命運,他們是如何面對這種人生打擊的?

屢遭打擊而始終不屈。有着在逆境中不屈不撓,曠達開朗,奮發自勵的情懷。

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多遍,背誦出來,當堂默寫。

六、小結。

詩中運用了層層遞進的手法,首聯自敘被貶的遭遇,爲全詩定下基調,頷聯悼念戰友,自己回故鄉的情景,使憤激之情更進一步深化,頸聯把自己的沉淪和新貴們的得勢進行對比,使自己的憤激之情達到了頂點,尾聯急轉直下,以自勉、自勵來結束全詩。全詩言簡意深,憤激而不淺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悵而不頹廢,堪稱劉禹錫的代表作品。

七、作業。

(1)抄寫並默寫這首詩。

(2)完成校編配套練習。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學習古人豐富的情感;

二、欣賞詩詞曲中的名句,揣摩其深刻的含義。

三、欣賞詩歌的藝術魅力。

教學過程:

一、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注意:

(1)節奏;(2)重音;(3)韻腳

二、作者與背景介紹: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自稱爲漢代中山王劉勝的後人。貞元九年進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後又任連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檢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有《劉賓客集》,又稱《劉中山集》《劉夢得集》。

劉禹錫那樣講究書本上的古老出典,同時又對口頭文學的民間歌謠發生了新鮮事物感。他不但學會了唱民歌,還受了民歌的啓發,寫出了《竹枝詞》《楊柳枝詞》等耐人吟詠的好詩,創造一種新體載。終爲一代大師。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於敬宗寶曆二年(826)冬,罷和州刺史後,迴歸洛陽,途經揚州,與罷蘇州刺史後也迴歸洛陽的白居易相會時所作。對“初逢”二字,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未見過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別之後,初次相逢。尚無定論。

當時淮南節度使是王播。王播在揚州設宴招待劉禹錫、白居易兩位詩人。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擊盤,吟詩一首,題爲“醉贈劉二十八使君”,詩中有“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四句,爲劉禹錫長期被貶的不幸遭遇鳴不平。劉禹錫從憲宗永貞元年(805)被貶,到寶曆二年,只有二十二年。由於作詩時已是歲末,預計次年春初才能到達洛陽,而且劉禹錫罷和州刺史後尚未接到新的任命,所以白居易乾脆稱爲“二十三年”,以求平仄協調,符合格律。劉禹錫回憶往事,感慨萬端,寫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詩,答謝白居易。

詩的首聯,便表現出作者不同凡響的抒情才能。劉禹錫因積極參加順宗朝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而遭受迫害。在宦官和藩鎮的聯合反撲下,順宗讓位給憲宗,王叔文被殺,劉禹錫等被貶。他先貶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再貶連州(今廣東連縣),調夔州(今重慶奉節)、和州(今安徽和縣),未離謫籍。朗州在戰國時是楚地,夔州在秦、漢時屬巴郡,楚地多水,巴郡多山,“巴山楚水”,泛指貶地。劉禹錫沒有直率傾訴自己無罪而長期遭貶的強烈不平,而是通過“淒涼地”和“棄置身”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讓讀者在瞭解和同情作者長期謫居的痛苦經歷中,感覺到詩人抑制已久的憤激心情,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三、讀詩思考:

1、本詩各聯分別寫了什麼?

首聯:表現辛酸,憤懣不平 頷聯:悲悼舊友,感嘆變遷

頸聯:新貴得意,悲嘆身世 尾聯:意志不衰,堅忍不拔

2、對過去詩人是怎麼看的?對現實詩人是怎麼表現的?對未來詩人是怎麼展望的?從中你覺得詩人是怎樣的一個人?

3、拓展延伸:

模擬白居易與劉禹錫相逢,他們之間會有怎樣的對話?然後表演。

4、賞析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這兩句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展,蘊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說,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麼,社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未來肯定會比現在好。

5、總結本詩的教學。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要求:

1.反覆誦讀,理解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2.聯繫學過的送別詩,進行比較鑑賞。

3.背誦、默寫這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教學目的要求1、3

難點:教學目的要求2

教學課時數:

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導入課文

背誦《贈汪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導入

二、學生自由讀古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三、說說讀這首詩的初步感受。

四、講解古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從詩的標題看,這是劉禹錫寫給白居易的回贈之作。兩位詩友闊別多年後在揚州初次相逢,白於筵席上贈詩相贈,劉乃作此酬答。詩中曲折地表達了詩人遭受政敵打擊,長期遠貶異地的憤慨不平的心情。詩的開頭一、二句回首往事,抒發感慨。四句用兩個典故表達迴歸之後的感受。六句以“沉舟”“病樹”自比,固然感到憂傷,卻又相當達觀。末兩句點明瞭酬答白居易的題意。

五、小結

在這首詩裏,詩人抒寫長期貶居生活的艱辛和對世事滄桑、親朋凋零的傷感,含蓄地表達了內心的不平。但詩人並未因此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以生動的藝術形象,表現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揭示了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

六、學生背誦學過的送別詩。

簡要說說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的異同。

七、當堂背誦、默寫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