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六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六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六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

語文六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1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記述了“我們”乘車從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出發,趕往南端菲律普島看企鵝歸巢的路上看到的景象。讚頌了人們自覺遵守行車規則的美德。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中,讀,是不可缺少的教學手段,也是學生必具的語文能力。教學中,從讀入手,以讀,貫穿本文教學的始終,體現讀中悟、讀中想、讀中感的設計理念,同時藉助相關的課外資源,體會作者行文中運用的表達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也是本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課後鼓勵閱讀,及時組織練筆。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體會“美麗的規則”的含義,提高遵守規則的自覺性。

2、幫助學生認識1個生字“澳”,讀讀記記“憂心忡忡、成千上萬、炫耀、耀武揚威、依然、密密麻麻、失衡”等詞語。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體會“美麗規則的含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認識嚴格遵守規則的意義,提高遵守規則的自覺性。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

1、生字新詞卡片。

2、預習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體會“美麗的規則”的含義,提高遵守規則的自覺性。

2、幫助學生認識1個生字“澳”,讀讀記記“憂心忡忡、成千上萬、炫耀、耀武揚威、依然、密密麻麻、失衡”等詞語。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體會“美麗規則的含義”。

教學難點:

一、 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看見過馬路上堵車嗎?說說你們看到的情景。

2、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選擇自己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找找出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2、以小組的形式,學習交流生字和新詞。

3、教師檢測生字和詞語。

●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生字並組詞。

●出示詞語卡片,學生認讀並藉助工具書理解。

三、再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

1、讀課文,要求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注意讓學生傾聽,讀後有評價)。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3、組織交流。

四、置留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讀寫詞語。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體會“美麗的規則”的含義,提高遵守規則的自覺性。

2、幫助學生認識1個生字“澳”,讀讀記記“憂心忡忡、成千上萬、炫耀、耀武揚威、依然、密密麻麻、失衡”等詞語。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體會“美麗規則的含義”。

教學難點:

一、 導入

1.直接導入,板書課題。

2.回憶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二、自主學習,交流感悟

1、自主讀課文,邊讀邊想:

(1)“我們”在趕往澳大利亞南端的菲律普島看企鵝歸巢的美景的路上爲什麼擔心會堵車?

(2)在離企鵝島還有六十多公里的時候,對面出現了什麼情況?後來“我們”看到了什麼場景?

(3)爲什麼說“它留給我的印象,甚至要比後來我們看到的可愛的小企鵝還要深刻?”

(4)讀完課文,你有什麼感想?

2、彙報交流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老師指導學生交流,體會人物的情感與認識,領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

(1)瞭解“我們”乘車去菲律普島看企鵝歸巢的美景,首先介紹了時間、地點,又點明瞭事件。

(2)理解“失衡”的美麗的圖畫,“我”受到的一種美的感動。

(3)體會作者“我”的感受,“規則之美、人性之美”。既點明瞭文章的主題,也照應了文章題目,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3、學生談感想

【以學生自學爲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性的感悟和體驗,不要求統一的說法,只要學生有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隨機的點撥引導。】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結合課文內容說說“美麗的規則的含義”。找一找我們身邊的“美麗的規則”。

2、請同學們從《海瑞罵殿》、《秉公執法報私恩》、《魏徵直諫》中任選一篇閱讀,並說說讀後的體會。

板書設計:

  9、美麗的規則

  美景--失衡--規則之美 人性之美

語文六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通過品讀重點詞句,理解作者筆下上海弄堂生活的特點及上海人的特點。

2.瞭解上海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觀念以及弄堂生活所代表的上海城市文化。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藉助文中描寫弄堂的詞句品讀,理解弄堂生活的特點,歸納上海人特點。

2.難點:理解弄堂生活的所代表的上海城市文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創設情境。

1、闡述本課的教學內容是瞭解上海的一個途徑。

2、通過欣賞一組圖片直觀瞭解上海的弄堂。

合作探究,理解課文。

1、分組合作:圈劃文中描寫弄堂生活的句子,概括弄堂生活的特點。

2、深入探究: 總結歸納弄堂裏的上海人的特點。

總結全文,歸納主題。

弄堂文化就是上海城市文化的一種象徵、一個縮影。

課外延伸,拓展主題:

1、說說你眼中的上海有什麼樣的特點,你對上海人的想法。(針對外地學生)

2、談談你認爲現今上海人的生活是否還是和作者筆下以前那些生活在弄堂中的上海人區別。(針對上海本地學生)

歸納: 一樣的土地,不一樣的人。時代在變,人也在變,如今的上海人早已不再只是生活在 弄堂裏的那羣人了。新上海人正在以一種全新的面貌迎接四方來客。他們銳意進取、開 拓創新、海納百川、兼容幷蓄。在他們的努力下,相信上海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佈置作業:

1、談一談你心目中的上海人的形象,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2、探訪或查閱資料,寫一篇關於上海的弄堂的說明性文字,3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弄堂生活的特點;

安詳實用 弄堂人的特點;

既注重面子、又講究實惠

語文六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3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兩千年前,西門豹管理鄴那個地方時,通過調查,瞭解散到那裏的豪紳和巫婆勾結在一起爲害百姓,便設計破除迷信,大力興修水利使鄴地繁榮起來的故事。文章刻畫了西門豹有勇有謀,敢作敢爲,與民作主,爲民除害的形象。文章在寫作上主次分明,詳略得當。重點記敘了西門豹破除迷信的經過。描寫了西門豹如何將計就計,懲除邪惡,除害興利,尤其是教育羣衆場面寫得特別精彩。教學這篇課文時,要幫助學生理解西門豹和老大爺的對話,弄清河伯娶媳婦的來龍去脈。重點理解“荒蕪”、“官紳”、“收成”“提心吊膽”等詞語,正確完成課後練習。

【教學與學法設計】

一、彩用從整體到部分,先粗後細的教學方法,理解西門豹爲民除害不露退跡、不動聲色的絕妙辦法。

二、教給學生找關鍵詞語的方法:(一)是找與前後內容不相一致的詞;(二)是找表面看似乎多餘的詞;(三)是找描寫人物異常表現的詞。

三、抓住重點句子,體會當時當時的實景,學習利用人物語言,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提示課題,簡介西門豹這篇課文是一個歷史故事,西門豹是戰國時期的一各官員,姓西門,名豹。

二、簡介課文,瞭解大意

(一)簡介課文我們現在學習的這篇文章是一個歷史故事,講的是距今兩千年前,戰國時期西門豹爲民除害的事。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文中介紹了西門豹做了一件什麼事?這一件事對百姓有何好處?

(嚴懲了河伯娶婦的組織者,廢除這一迷信活動,使百姓大興水利建設,莊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2.再讀課文,正字音,理解下列詞意在課文中的含義。“荒蕪”、巫婆、官紳、提心吊膽面如土色、灌溉。

三、理清線索,分好段落

(一)整體感知課文,根據“摸清底細”、“破除迷信”、“興修水利”的線索,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第一九自然段)摸清底細。(調查)

第二段:(第十十五自然段)破除迷信(除害)

第三段:(第十六自然段)興修水利(開渠)

四、突出重點,攻破難點

(一)導讀、自讀課文

1.西門豹向老大爺調查了哪幾件事?先做了什麼?再做什麼?最後做什麼?

(1)爲什麼田地荒蕪,人煙稀少?

(2)是誰給河伯娶媳婦的?

(3)新娘從哪裏來?

(4)漳河有無發過大水。

2.指導朗讀西門豹和老大爺的問話和答話。

(二)再讀課文,深入討論

1.從老大爺的回答中,西門豹瞭解到哪些情況?

(1)造成“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原因,主要是河伯娶媳婦。

(2)巫婆和官紳勾結,是首惡分子。

(3)巫婆和官紳騙錢又害人,使有女孩子的人家紛外逃。

(4)漳河從沒有發過大水,倒是年年旱災。

2.聯繫句子理解“荒蕪”、“人煙稀少”等詞,想象當時鄴地是怎樣的一幅情景?

3.學生動手劃詞,結合講解巫婆、官紳、眼睜睜“等詞。

4.小結:西門豹成功地調查出四個問題的成果,成爲他治鄴的可依據。

(三)將計就計,懲辦巫紳

1.西門豹是怎樣將計就計地嚴懲巫婆和官紳的?

(1)西門豹參加河伯娶媳婦的儀式。

(2)西門豹藉口新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紳頭子投進漳河。

(3)西門豹故意麪對漳河發問,迫使官紳的騙局。

2.爲什麼西門豹知道巫婆和官紳的騙局,不直接把他們抓起來殺掉呢?而去參加河伯的婚禮。

(這個問題,是課文難點所在。因爲當時老百姓還沒有真正認識到巫婆官紳的真面目,西門豹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讓廣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婦的現場受到深刻的教育,從迷霧中覺悟起來。爲以後興修水得,打下堅實基礎。)

3.體會西門豹不說一個“殺”字,不提一個“打”從從容容、懲辦巫紳,破除迷信的從政本領。

4.朗讀第十自然段,深究重點詞語。

(1)“漳河邊上站滿了老百姓”中的“站滿”和課文前面的哪些描寫不一致?

(2)“西門豹真的帶着衛土來了。”中的“真的”說明了什麼?

(3)小結找關鍵詞語的方法。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在朗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含義。

(把“不行”、“不漂亮”、“不會滿意”的三個“不”字讀得誠懇些;把“另外……送去”讀得正經些;“把……說一聲”讀得強狠些;把“抱、投、催”幾個動詞讀得堅定有力些。)

6.指導按提綱複述課文第二段內容。

(四)講讀第三段

1.齊讀最後一段。

2.思考:漳河年年鬧旱災,西門豹是怎樣解決的?

3.爲什麼要先破除迷信,後興修水利?

【板書設計】

示例一:西門豹→調查摸底→破除迷信↓↓受到愛戴→獲得豐收→興修水利

示例二:原因 首惡者 摸清底細 調查瞭解

受害者 漳河情況 西門豹 破除迷信 迎接新娘 懲辦巫紳 懲治巫婆 巧妙 懲處官紳 興修水利

語文六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能聯繫課文內容及生活實際理解重點語句的意思。懂得“窮”並不可怕,它也許是促進人們奮發進取的動力,產生改變自己生存環境的勇氣,去創造自己的未來。

2、能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體會母親在細微處對子女的關愛。

教學重難點:

懂得“窮”和“富”真實的含義。

教學突破口:

抓住小女孩的感情變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遊戲猜迷,激發情趣

有這樣一個人,她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在生活中給予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成功時,她爲我們高興,提醒我們不要驕傲;失敗時,她爲我們鼓氣,告訴我們不要氣餒,從頭再來;她就是這樣教會了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人們常常把她的愛比喻成大海,博大而精深。同學們,你猜一猜這個人是誰呢?(板書:母親)

再猜:水質清純,不含雜質及任何有害物質和細菌,同時又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是一種比較樸實的飲料。這是什麼呢?(相機板書:純淨水)

2、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完成課題《母親的純淨水》,生齊讀課題。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仔細地品味這瓶母親的純淨水。

二、回顧課文,整體感知

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本文記敘了一位母親爲女兒準備“純淨水”的經過,當女兒發現所謂的“純淨水”原來是涼白開而責備母親時,母親對她進行了教育,使她明白了自己思想上的錯誤。)

三、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課文寫的是母親的純淨水,是給女兒的純淨水,每逢體育課,小女孩都會拿着母親的純淨水,可是前後的心情卻不一樣,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去細細地品味這是爲什麼呢。

默讀課文,畫出體現小女孩心情變化的詞句,做批註,談談你的理解和感受。

學生彙報:小女孩的心情有什麼不一樣?

(高興——委屈和酸楚——沉靜——喜歡)

1、這是爲什麼呢?快速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填空

出示填空;

她接過瓶子的時候,心裏隱隱有點不安。因爲______________。但是,她還是爲那瓶純淨水高興,因爲__________她爲什麼“隱隱有點不安”?你從中體會出什麼?

(懂事,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

2、可是一次體育課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

發生什麼事了呢?自由讀3~10自然段體會:爲什麼她當即扔掉了那瓶水?(覺得很尷尬,丟臉)

於是她下午放學回家,一進家門就質問母親。師生分角色讀11——15自然段,想象當時的情景。(母親給她算了一筆賬,照應前文家庭經濟狀況不太好)

3、導:聽了母親的解釋,她知道母親是對的,可是她爲什麼還是感到莫名的委屈和酸楚呢?

她“委屈和酸楚”在哪裏?此時如果換了你,你又會是一種什麼感覺?

(自己拿了這麼長時間的涼白開,一直以爲是純淨水,媽媽沒有告訴自己,受到同學的嘲笑。)

4、後來呢?爲什麼又變得沉靜了?

理解母親的話

出示:(齊讀)

我們是窮。但是窮有什麼錯?富也罷,窮也罷,都是日子的一種過法。窮人不見得可憐,富人也不一定高貴。再窮,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窮了,那可就真窮了。

1、都來讀讀母親的這段話,談談你的理解。

一句一句理解。“窮人不見得可憐,富人也不一定高貴。”人活着不能只追求物質生活的富裕,更要追求精神世界的豐富。如果一個人精神空虛,內心骯髒,即使他有華麗的外衣,在人們的心目中他依然是醜陋的;相反,如果一個人活得自信,內心充滿陽光,走到哪兒都會給人帶來快樂,那麼即使他身無分文,他也是一個值得人們尊敬的精神富翁。所以母親說“再窮,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窮了,那可就真窮了。

2、點擊變色,“再窮,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窮了,那可就真窮了。”這句話有幾個“窮”字?意思一樣嗎?

重點理解三個“窮”字的含義。

第一個:經濟上的貧困,是指物質或金錢的匱乏。

第二個:思想上的貧困,是指精神境界的粗俗,就是“看不起自己”。

第三個:希望破滅,精神匱乏。

3、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母親是怎麼看待窮的?

(勇敢地面對,認爲“窮”是一種過法——雖然窮,但是母親的心不窮)

4、放聲再讀18自然段,指名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認識。

如果因爲窮而看不起自己會怎麼樣呢?(希望破滅)——這就是心窮,心要是窮了,就真的窮了。

“心窮,那可就真窮了。”用自己的話該怎麼說?

(心窮,精神財富匱乏,人就真的一無所有了。)

5、討論交流:那天晚上,她想明白了母親的話。

出示小女孩想的那段話“窮沒什麼。它不是一種光榮,也絕不是一種屈辱……用它變幻出絢麗多姿的未來。”齊讀

(1)從“母親的話”中“她想明白了”什麼?

(2)她是怎麼想的?

(逐句對照,並理解比喻句)

(3)師生對讀母親的話和小女孩想的句子

師小結:(小女孩曾經認爲窮很丟臉,沒有面子,現在呢,小女孩想明白了,我們也明白了:窮並不是一種恥辱,只是一種相比較而言的生活狀態,是“窮”人需要認識和改變的一種現狀。窮不可怕,它也許是促進人們奮發進取的動力,在窮是背景下,一個有志氣的人有勇氣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並且能勇敢的創造自己輝煌的未來。

(4)還記得洪戰輝的的事蹟吧

洪戰輝家很窮,父親患病,母親出走,1歲的妹妹需要人照顧,而自己還是個只有12歲的孩子,多難啊!可他沒有自卑,沒有放棄奮鬥,甚至不接受任何社會捐款的資助,全憑自己的努力,攜妹妹求學12載,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20xx年他被評爲感動中國的人物之一,他的生活從沒希望中走出了希望。(課件)

現在,小女孩能改變這種“窮”的狀況嗎?齊讀課文最後一段。

理解“純淨水”

1、爲什麼當她可以隨心所欲地喝各種飲料時,她卻認爲沒有任何一種飲料比得上母親的“純淨水”?

(這裏的“純淨水”有兩層含義,它既指母親爲女兒準備的涼白開,也指母親對女兒進行的思想教育,這種教育就像涼白開一樣質樸、純潔,可以盪滌一個人思想上的塵垢。一語雙關。)

師小結:隨風而行、潤物無聲,真愛總是隱藏在困惑與不解中,母親的話改變了小女孩對窮與富的看法,使小女孩對生活有了新的認識。母親具有不以窮困爲恥的精神,以平和的心態爲改變窮困現狀竭盡努力。這種精神在經歷了世態炎涼之後依然健康、純粹,依然保持了充分的尊嚴和活力。母親的這種精神,使女兒的靈魂得到淨化,不再在意物質上的貧窮,而要用它變幻出絢麗的未來和夢想。

2、出示最後一句

這是對母親的深愛與感激。因爲她理解了母親的做法和看法:再窮,只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心就不窮。沒有任何一種飲料比得上母親的“純淨水”,在她看來,沒有什麼東西比母親給與她的這筆財富更寶貴。

小結:讀到這裏,請想一想:課文還可以換作《母親的白開水》嗎?生自由回答。

母親的水是涼白開,母親的純淨水使小女孩對窮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以母親的純淨水爲題含義深刻,耐人尋味。)

四、評價人物

1、你比較欣賞文中的母親還是小女孩,說說她們對你的啓發;

小女孩:很懂事(隱隱不安、母親是對的);聽從教導(想明白);從母親的純淨水事後,她能正確地認識“窮”與“富”;心中永遠銘記着媽媽的教導……

母親:一向節儉;理解女兒的心理,又對她嚴格要求;言傳身教;心不窮。……

2、展示學生的評價

五、拓展作業

真正的愛不是溺愛,而是給人勇氣,母親是一把傘、一盞燈、一杯水,母愛是平凡而偉大的,此時同學們一定也有許多話想要你的母親說吧,請寫一篇日記讀給你媽媽聽。

語文六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藉課文語言材料,領悟必須善於抓住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3、能聯繫實際說出自己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纔是實實在在的。”這句話的感受。

4、聯繫實際談談學了課文的體會,並試着寫寫自己的人生格言

教學重點

緊緊抓住蘇格拉底的三段話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理解,領悟必須善於抓住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教學難點

能夠聯繫實際,理解“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纔是實實在在的”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直奔主題

1、這節課,我們繼續快樂地行走在這塊麥地中,聆聽蘇格拉底智慧的語言,去尋找那——(齊讀課題)最大的麥穗

2、在弟子們尋找最大的麥穗的過程中,蘇格拉底說了三句話,找出來讀一讀。(投影出示)

3、有人說:哲學家的語言是深邃的語言,是精闢的語言,是智慧的語言。今天我們就從這三句話入手,去領略這位哲學大師的智慧。

【導入言簡意賅,同時也醒目地提出了學習方向,從蘇格拉底的三句話入手,展開教學。】

二、解讀第一句話

“你們去麥地裏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1、指名讀

2、你們聽懂蘇格拉底的話了嗎?

”只許進不許退” 背後有什麼深意?用上所學的名言闡述你的理解。

3、蘇格拉底會以怎樣的語氣跟弟子們說這一句話呢?

出示:蘇格拉底 ( )對弟子們說:“你們去麥地裏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給學生自主訓練的平臺,爲學生與文本的深入對話搭建有力的平臺——用名言闡述自己的理解,學以致用,爲學生深刻領悟文本創造了最大的可能。】

三、解讀第二句話

“你們已經到頭了。”

1、蘇格拉底說這話時,弟子們完成任務了嗎?他們表現如何?

2、蘇格拉底用蒼老的如同洪鐘一般的聲音敲響了弟子的警鐘,帶着自己的理解讀,想象蘇格拉底的心情。

投影出示:蘇格拉底_________說:“你們已經到頭了。”(蒼老的如同洪鐘一般的聲音)

3、弟子們如夢初醒,說出“ 如夢初醒”的近義詞,想想弟子們明白了什麼?4、 弟子們不能完成任務,是因爲他們沒有認真對待嗎?

投影出示:弟子們埋頭向前走。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看看那一株,又搖了搖頭。他們總認爲最大的那一穗還在前面呢。雖然,弟子們也試着摘了幾穗,但並不滿意,便隨手扔掉了。他們總以爲機會還很多,完全沒有必要過早地定奪。

5、這段話對弟子們進行了什麼描寫?仔細體會弟子們的表現,揣摩弟子們的心理,呆會兒老師要進行現場採訪。

6、採訪不同表現的弟子,體會抓住時機的重要。

(埋頭前行的;摘了又隨手扔掉的;光看光搖頭的;兩手空空的)

7、隨機採訪麥地裏的小麥,強化抓住時機的重要性。

(顆粒飽滿的;比較瘦小的;準備嘲笑的;搖晃腦袋的)

8、我能理解弟子們此刻的心情,他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固然我們可以像小麥一樣嘲笑弟子們,但我覺得弟子們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我們能以旁觀者的身份對他們剛纔的表現提一些建議嗎?

9、小結

送上培根的名言:人在開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樣察視時機,而在進行時要像千手神那樣抓住時機。

【“採訪”這一環節引導學生換位想象,揣摩體驗,感同身受,使學生收穫到了文字隱藏的東西,在“我是兩手空空的弟子”“我是麥穗”,兩次角色的變換中,他們對“茫茫麥田裏,抓住手中的一穗纔是最重要的”這一道理已有了認識;“爲弟子提建議”這一環節再一次將學生帶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與文本的主角對話,不斷地疊加、強化真切的體驗,使之聚集、生髮出新的深刻的認識。】

四、解讀第三句話

“這塊麥地裏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

1、 蘇格拉底是怎麼對弟子們說的呢?投影出示,以不同的語氣指名讀

2、 明確兩個“最大的麥穗”不同的含義

3、 醉翁之意不在酒,蘇格拉底僅僅在說“麥穗”嗎?還在說什麼?

如果麥地是我們的人生,麥穗是機遇的話,蘇格拉底的話還可以怎麼說?

投影出示: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在______裏肯定有_____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_________就是你們剛剛______的。”

4、現在你還認爲弟子們走出麥地,手中空空如也嗎?他們收穫了一個重要的人生道理。這就是……

【在學習的基礎上能從別人的失敗中,總結經驗,領悟要領何嘗不是一種收穫呢?學生的情感此時已經有了一個“井噴”的慾望,此時的角色變換已超越了“角色變換”本身的含義,這是一次心靈與心靈的對話。】

五、解讀最後段落

“人的一生彷彿也在麥地中行走,也在尋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見到了顆粒飽滿的“麥穗”,就不失時機地摘下它;有的人則東張西望,一再地錯失良機。當然,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纔是實實在在的。”

1、齊讀

2、體會分號的用法,麥穗爲什麼要加上引號呢?體會雙引號的作用

3、理解“最大的麥穗”、“飽滿的麥穗”“眼前的一穗”不同含義

4、再讀幾遍,看看這裏哪句話在你心中佔據的分量越來越大?

突出顯示:當然,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纔是實實在在的。

這樣的道理蘇格拉底直接跟弟子們說了嗎?潛移默化間給弟子影響,這種教育方法可以用哪一句詩形容。蘇格拉底讓弟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個高明的老師!

5、老師示範理解:

我的追求是想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今天對我來說摘取最大的麥穗就是認真上好這堂課,只有上好每一節課,把握住身邊的每一次機會,腳踏實地地幹好每一件事,我才能離我的追求更近!

你能聯繫實際,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6、指名聯繫實際理解。(教師點評)

7、創設情境,多反覆誦讀:“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纔是實實在在的。”

【通過對這段文字的品讀,學生已經理解了本文揭示的哲理,教師的示範理解降低了學生聯繫實際交流心得的難度,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通過交流有關把握機會的事例或名言,讓文本與學生之間產生心靈撞擊,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產生情感共鳴】

六、走出文本,回味無窮

1、同學們,走出那金燦燦的麥地,回首今天的快樂智慧之旅,想想自己的所得所獲,如果讓你用一句話來概括,你會怎麼說?學着蘇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圖的例句說一說。

2、積累詩句:

明日歌(節選)

金縷衣

3、寫一段“與機會失之交臂”令自己遺憾深深的往事,細緻刻畫自己的心理活動

【“聽說讀寫”的訓練,極富開放性、生成性,空間大,易表達。既聯繫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又強化了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教學反思】

每次翻閱教學雜誌,點擊教學網頁,一股“簡單語文”的清新之風就會迎面撲來。拜讀、參研、深思……語文課簡簡單單教,紮紮實實練,追求簡單而有效,迴歸本色語文,就成了我本次公開課《最大的麥穗》的指導方向。

一節課下來,感悟頗多:

簡簡單單教語文絕不是把語文教學簡單化,而是追尋着語文教學的真實,一種真真實實地引導學生學生學習母語的過程;尋求着語文教學的樸實,一種樸樸實實地引領學生潛心會文的過程;展現着語文教學的平實,一種平平實實地啓發學生對話交流的過程;體現着語文教學的紮實,一種紮紮實實地進行雙基訓練的過程。“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語文教學追尋的簡單,其實就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返璞歸真,這樣的語文,是有效的簡單;這樣的簡單,有豐富的內涵。

課堂上,你走近學生,蹲下身子,讓課堂成爲學生自由馳騁的天地,他們回報你的是一個活力四射、生機勃勃的嶄新天地!

——學生做弟子,教師採訪:師生關係是形與影的自由親和,是聲與響的相得益彰。

——學生做麥穗,吐露心聲:他們的理解充滿善意的靈性,閃耀創造的光芒,擦出智慧的火花。

——教師範例,聯繫生活理解文本,學生跟進,與課文共舞:語文與學生的生活發生“碰撞”,生髮無限的活力和生機;教師與學生的見解產生“交融”,愉快輕鬆中教學目標水到渠成。

——柏拉圖的名言引路,學生寫自己的名言: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落實知識與能力的目標,學生在字裏行間中自由生成,真情流露出對文本的個性化的感悟與創造性理解。

可見,課堂變成對話的平臺,學生就能諦聽到日落月升的呼吸、蟲蟻鳥獸的歡歌、雲裏風裏的消息;課堂變成對話的平臺,學生就能開掘潛能、催發真情、激盪憧憬;課堂變成對話的平臺,學生就能得心應手、個性飛揚、創意無限!你追求簡單、有效的語文課堂嗎?那麼不要讓學生“戴着鐐銬跳舞”,讓對話的心靈自由飛翔,爲他們留下一片蔥綠的情感、思想和智慧,你的課堂定會呈現快樂的“百花齊放”!

語文六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課文中的故事發生在戰國時代,魏王派西門豹去管理鄴這個地方,西門豹巧施妙計,破除迷信,興修水利,帶動羣衆發展經濟的歷史故事,刻畫了一個爲民辦實事、做好事的古代官的形象,讚揚他反對迷信、尊重科學的品質。

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先寫西門豹通過調查得知鄴地貧窮的原因;然後重點寫西門豹巧破迷信,最後寫西門豹發動人民興修水利,使莊家年年得到好收成。

選編該課文的目的:1、學習抓住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的詞句,體會人物品質。

2、使學生從小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學的教育。

學情分析

1、 本班有48位學生,有6位學生學習成績優秀,有12位學生學習成績良好,有10位學生學習成績合格,其餘的都很差,有的連寫字都還不會。學生主動回答問題少,平時不願交流。平時的作業或測評,及格率幾乎不超過60%,將近有10個學生平時成績在10分上下,甚至有的要從基本的識字、寫字開始。爲此幾乎所有的都得從頭來。

2、 形成這樣的原因:(1)原任課教師不重視。(2)學生的資質差,有弱智的。(3)學校與家長缺少溝通,使認識上產生距離。

3、 如何理解西門豹的辦法妙在哪裏?(由於學生基礎差,不易理解)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抓重點段給課文分段。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25個詞語的意思,能聯繫上下文理解“鬧”的在文中三個句子中的意思。

3.瞭解西門豹爲民除害的事蹟,知道他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敢於破除迷信,爲民辦實事的好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初步學會抓重點段給課文分段。

教學的難點是:知道西門豹是如何將計就計懲治首惡,破除迷信的。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置懸念,揭示課題:

同學們,距今20xx多年的戰國時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門豹(板書,並學習生字“豹”),雖然他官職很小,卻一直被人稱頌。這到底是爲什麼呢?讓我們通過課文學習來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感知引疑

1.聽課文錄音,

思考:課文寫了西門豹在什麼地方爲當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檢查生字、新詞學習情況,再讀課文

3.說說你讀懂了什麼,有什麼疑問?

三、學習“單元提示”,指導分段

1.學習“單元提示”,明確抓重點段分段的步驟,方法。

2.再讀課文,根據剛纔的問題,找出重點段,給課文分段。

四、研讀課文第一段

1.西門豹到了鄴地,發現那裏田地荒蕪,人煙稀少,於是展開了調查,現在請同學們來研究西門豹所作的調查,分析造成鄴地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大原因,並說說你是根據什麼研究出來的?

(小組合作學習,共同研究)

2.交流,彙報,得出結論:

(1)巫婆官紳給河伯娶媳婦

(2)年年鬧旱災(板書)隨機解釋“鬧”在三個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討論,寫調查報告

4.交流

五、練習拓展:

修改調查報告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二、研讀第二、三段

1.西門豹是鄴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紳禍害百姓的事實後,可採取歸些辦法懲治他們?

2.但西門豹採取了什麼辦法?他的辦法巧妙在哪裏?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從西門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組彙報學習成果,教師適當引導,重點研讀三個重點句,品析詞句,邊讀邊體會西門豹的將計就計。

(1)他回過頭來對巫婆說:“不行,這個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會滿意的。麻煩巫婆去跟河伯說一聲,說我要另外選個漂亮的,過幾天就送去。”說完,他叫衛士抱起巫婆,把她投進了漳河。

(2)等了一會兒,西門豹對官紳的頭子說:“巫婆怎麼還不回來,麻煩你去催一催吧。”說完,又叫衛士把那個人投進漳河。

(3)西門豹回過頭來看着他們說:“怎麼還不回來,請你們去催催吧!”說完又叫衛士把他們扔下漳河去。

4.想象說話:漳河邊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過會怎麼說?

5.西門豹還爲百姓做了什麼事?

三、總結,領悟人物品質:

現在誰來說說20xx多年前的西門豹爲什麼到現在還被人稱頌?

語文六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感受青海湖的粗獷、自然而質樸的美。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2.學習作者觀察及表達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畫面。

3.激發學生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畫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優美的詞句。

教學重點

閱讀課文,感受青海湖的美。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觀察及表達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畫面。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青海湖風光錄像

教學方法

啓發法朗讀感悟法自主性學習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導語:我國地域遼闊,有無數的名勝美景。在我國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東北部有一處令人嚮往的湖泊——青海湖。齊讀課題《青海湖,夢幻般的湖》。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找出文中與題目照應的句子。理解“夢幻”。(因爲青海湖美,作者欣賞過後,有如在夢境中的感受。

2.默讀交流,文中分幾個方面表現青海湖的美?

3.師生交流板書:湖水清,環境美,鳥多。

4.師指導學生理清課文段落,寫出段意。

三、熟讀課文,質疑問難。

1.通讀全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

2.師生互相交流解答問題。

四、小結

師:我們瞭解到作者從三個方面來介紹青海湖的美。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青海湖是祖國大地上最大的內陸湖,也是一個鹹水湖。它四面環山,景色奇特。這節課我們去領略青海湖的'風光。

二、學習全文,想象品味。

1.分組研讀,協作討論。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喜好,組織小組學習,要求找到有關句子。

讀讀想想,從那些描寫中讀到了美?爲什麼?

師巡迴指導,隨機參與學生的討論。

2.課堂交流,彙報學習成果。

3.朗讀體味,想象描畫。

(1)學生再次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描寫青海湖美的句子,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A.小組爲單位練習朗讀,看誰讀得最美。

B.學生自主選擇,自由讀給全班聽,師生評議。

(2)以小組爲單位共同描繪一張青海湖的風景畫,要求畫出你印象最深刻的一處景色。

A.學生自己作畫。

B.展示作品,並配以解說詞。

(3)欣賞青海湖風光錄像。

三、總結昇華,遷移增效。

1.假如你正面對青海湖,你會對它說什麼?

2.作者寫青海湖美,表達的目的是什麼?

板書設計:

青海湖,夢幻般的湖

湖 水 藍

環 境 美

青海湖鳥(世界)如夢境

魚(天堂)

語文六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感受夸父的執著、奉獻精神。

3.會複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難點:

體會夸父精神的可貴,感受神話傳說的神奇。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一定很喜歡聽故事吧?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學一個神話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夸父(師板書)

2、指名讀,正音。

3、你對夸父有什麼瞭解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4、揭題〈夸父追日〉。

(對,古代有這麼一個人,他爲了讓光明永遠普照大地,於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陽追去,他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神奇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夸父追日〉。

二、自主讀書,感知大意

1、自主試讀,遇到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拼讀一下,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字詞。

手杖 虞淵 伏身 渭河

瀚海 頹然 拋出 咕嘟

雄心壯志 奉獻精神

追求光明 奮勇前行

(形式:齊讀、個別讀、領讀等)

3、默讀填空。

神話寫了夸父( )太陽,( )虞淵,

夸父倒下變成( ),他的手杖( ),

目的是( )。

三、合作讀書,感情朗讀,感受神話。

1、同桌輪讀,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找出你最喜歡的段落,寫寫感受。

2、小組內評讀喜歡的段落,交流讀書感受。

3、感受神話的想象和神奇。

⑴、出示古文《夸父追日》與課文進行對比,感受課文的魅力。

《海外北經》裏寫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爲鄧林。

(理解其意。)

⑵、找一找課文中豐富又誇張、神奇又富有想象的句子。

如:“一眨眼就跑了兩千裏”形容夸父奔跑的速度快;

“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裏的水。”寫夸父爲了解渴。

想想作者爲什麼這樣寫?進行寫作方法的滲透。

⑶、感受夸父精神。

從夸父身上你看到了什麼?

四、複述課文,評價補充。

1、小組內練習講故事,可以自己講,可以合作講。

2、各組推選代表和合作講故事,評選故事大王。

五、總結。

再讀古詩,你想對夸父說什麼?

六、課外拓展。

1、繪製一幅夸父變成大山、手杖變成桃林的圖畫。

2、繼續收集神話傳說故事。

3、寫寫讀了這篇課文的感受。

語文六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爲什麼認爲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

3.學習這篇課文一事一議,從一個具體的事例發現一個道理的寫法。

4.激發學生對懷特森的讚歎和敬佩之情。

5.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教學重難點】

探究懷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師的原因。

【課前準備】

蒐集關於不迷信權威的科學事例。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前文,導入新課

在前幾篇課文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一位位不怕困難、苦戰攻關、善於發現、極具科學精神的科學家。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極有個性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讀課文,想一想:

①課文講了一件怎樣的事?

②作者爲什麼說懷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師”?劃出課文的中心句。(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迷信書本、也不要不迷信權威。)

三、讀議結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實說明懷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師?

2.老師在讀這篇課文時,也不禁被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所折服,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

3.懷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劃、議)

四、迴歸整體,加深對科學精神的認識

1.古今中外,善於發現問題並研究問題的人往往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級學的《畫家和小牧童》中敢於給戴嵩指出錯誤的小牧童;四年級學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中敢於挑戰權威的伽利略等。)

2.結合本單元前三篇課文,談一談你對科學精神又有了哪些認識?

五、拓展閱讀,遷移延伸

1.閱讀《嗅蘋果》,讀後交流自己的體會。

2.交流課前蒐集的關於不迷信權威的事例。 六、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通過具體的一件事,爲我們闡述了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權威,要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道理。科學需要懷疑,需要“冒險”,需要挑戰,只有我們纔會擁有善於發現、探求真知的能力。

語文六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2、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自讀自悟感受老師對自己的鼓勵和關愛,體會情感。

學習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課件

2、預習要求: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在《新來的王老師》一文中,王老師別有用心,送給蔡林一份“差生檔案”,給了他特別的鼓勵,讓我們感受到了老師對學生的關愛。不同的老師對學生關愛的方式不同,今天我們來學習《作文上的紅雙圈》,看看這位老師的關愛對作者有着什麼影響。

二、明確學習目標

三、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讀課文,邊讀邊想“我”的作文《補考》有着怎樣一段不平凡的經歷?然後完成填空。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

文章寫了因爲“我”的一篇作文,首先被貼在()上,然後又發表在()、()上,最後發表在()上,給了作者自信和力量,最終成爲()的事。

(二)、再讀課文,體會情感

過渡:偶然的一次作文比賽,竟然使學生成爲了作家,這還要得益於當初老師給他的九十八個紅雙圈。

1、學習要求(二):快速讀課文,邊讀邊想:“紅雙圈”給“我”這一生帶來了怎樣的影響?請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話語讀一讀。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1)指名學生回答影響:“我”在紅雙圈的鼓勵下,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最終成爲作家。過渡:是啊!“我”在紅雙圈的鼓勵下,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最終成爲作家。如果沒有當年作文上的九十八個紅雙圈,會有我今天的一切嗎?作者成爲作家後,並沒有忘記他的老師。作者也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請大家讀一讀。(2)感情朗讀課文最後一段。

四、當堂訓練

你身上發生過類似的經歷嗎?請你與同學說一說,也可以把你的經歷跟後面的老師談談;還可以拿起筆把你類似的經歷寫下來。

五、教學反思

教學這篇文章,因爲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相近,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在教學中聯繫實際,更能打動學生,並從中悟出道理。

學生更加理解文章,懂得生活。

下面有學生寫的讀後感,說得很好。

課文中“沒有當年作文中的紅雙圈,會有我今天的一切嗎?”向我們透露了:沒有當初老師對“我”的鼓勵,就不會有“我”今天的一切,同時,也透露了老師對學生的良苦用心。是的,在這大千世界中,到處都充滿着鼓勵和期望,有老師對學生的,有父母對孩子的,也有老人對新生兒的。正是有這些期望與鼓勵,才成就了許多國家棟梁,成就了祖國的興榮與強大。使我們親親的祖國成爲世界一大強國,成爲了又一顆世界矚目的新星。

語文六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認讀3個字;默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背誦最後一個自然段;能說出自己讀文後的看法;

3.懂得要樹立自信心,把握自己的命運

 教學重點:瞭解課文內容,懂得要樹立信心,把握自己的命運。

教學難點:瞭解課文內容,懂得要樹立信心,把握自己的命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3’)

1.出示詞語:業有所成家境優越工作順利婚戀幸福

這些是什麼詞?褒義詞。如果這些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你會怎樣?

2.板書課題,齊讀。你讀懂了什麼?

二、讀文知內容(20’)

1.我們要了解這篇課文的內容,先把課文讀正確。自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畫在書上,查字典解決。

(1)優裕掖着怔住辜負潛藏

(2)無所事事隨波逐流自暴自棄

2.請大家再讀課文,把課文讀流利,

3.指生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

三、瞭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10’)

1.默讀課文,說說讀後你有什麼感受?

2.學生自讀自悟。

3、分段

課文共9自然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待事情起因。

“我”的家鄉有個說法——零點降生的女孩幸運,並有一個女孩爲例證。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講事情發展。“我”因主客觀條件不好,而自暴自棄,受到母親的責罵。而“我”卻責怪母親沒有使自己降生到零點。當“我”從母親的口中知道自己也是零點降生後,立下誓言。

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講事情結局。“我”考上了大學,臨走時母親愧疚地告訴“我”,爲給“我”鼓勁兒,才說“我”是零點降生的。聯想到8年前的情景,“我”愧疚不安。

第四部分(第9自然段)講“我”徹底覺悟。此部分是重點。要看到自己的力量不能聽天由命;潛在的機會要靠自己去把握,幸運之泉要靠自己去開掘。

4.交流彙報。

(1)理解最後一段話的意思。

自由讀說說自己的理解:人的命運不是上天或別人安排的,自己立下的誓言就應該努力做到,要相信自己能行。

(2)理解母親說的話的意思。

第四段:母親告訴我人的命運要靠自己的努力,你要是不努力,將來也會沒出息。

第六段:母親說的這句話在告訴我人的命運

不是上天或別人安排的,人的命運要靠自己的努力。

4.齊讀最後一段話。

四、小結: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2’)

懂得要樹立自信心,把握自己的命運。

五、作業:(5’)

1.抄寫最後一個自然段。

2.積累詞語,相互交流。

語文六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12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放大課文圖片。

教學目標

1.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閱讀課文,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認識貧富懸殊,不合理的資本主義社會中,窮苦人民的不幸遭遇。

【教學過程】

一、啓發激趣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第四單元的兩篇講讀課文的體裁是什麼?學習的重點又是什麼?

2.介紹作者簡況:

今天,老師向同學們介紹一位世界著名的童話作家,丹麥的安徒生及其他的一部經典之作——《賣火柴的小女孩》……

3.審題激趣:

齊讀課題,說說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啓發激趣,讓學生回憶本單元的學習方法——抓住關鍵的句子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爲學好本課作準備,同時向學生介紹作者簡況,審題激趣,目的是爲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以“新”來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

二、自讀質疑

1.帶着問題輕聲朗讀課文。(精選學生的問題)

小孩子爲何去賣火柴?其遭遇又是如何?

2.巡視指導,瞭解學習情況。

3.注重指導閱讀常用的閱讀符號。

用“==”劃出中心句,用“——”劃出重點句,用“~~”劃出佳句,用“。。。”劃出中心詞,用“...”劃出重點詞等。

在全面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依據教學目標,圍繞教學重點,讓學生抓住關鍵的詞句進行圈劃批註,質疑問難,學會自主操作,培養遷移能力。

三、重點深探

1.小組討論、交流。

2.集體交流,精講關鍵的語句及重要的問題。

例:①多麼溫暖,多麼明亮的火焰啊,簡直像一支小小的蠟燭。

②她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地方去了。

③小孩子坐在牆角里,兩肋通紅,嘴角帶着微笑。

本環節是圍繞教學重點——小女孩的五次幻想,通過讀、劃、思、議的學習方法,精講第一次幻想,其餘四次幻想,引導學生自覺深探,突出以指導朗讀,加深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女孩的思想感情,激起學生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憎惡,對小女孩的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

四、自我回顧

1.你是如何理解掌握本篇課文的?運用了哪些方法?

2.師小結,在閱讀教學中有許多方法可以運用,如:旁批,發現問題等。

教師啓發學生主動整理學習新內容的學習方法,總結提高,整體理解,促進學生學有所得,靈活運用,真正體會到探求真知的苦與樂。

五、練習運用

1.師出示三個不同顏色的盒子,並明確告訴學生這三個盒子裏面有三種不同難度的題目,誰願試摸題目來解答。

2.學生自告奮勇摸題解答。

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A、B、C三檔不同難度的題目,採用挑戰形式解答,激發學生求知慾和積極參與的意識,引導學生主動鞏固和運用學到的知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六、開拓延伸

出示安徒生的著作《安徒生童話選》、《格林童話選》,並作簡要的介紹,鼓勵學生課後去閱讀。

拓寬知識面,引導學生自覺地讀一些世界著名的童話故事,積累知識,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

語文六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把握課文重點,總結出主要描寫對象豪豬的特點。

2、品味文章對豪豬特性的精煉傳神的描寫;體會作者調侃的語言中蘊含的深刻意義。

3、認識生物進化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客觀存在,懂得貪圖安逸,不思進取必將走向衰亡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總結豪豬的特點,體會精煉傳神的語言。

2、難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關於人類生存的啓示。

三、教學方法

朗讀、探究、討論、聯想法。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

五、課前準備

蒐集關於紳士的資料,加深認識理解。

六、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播放《窈窕紳士》劇情:

談談你對紳士的認識?風度翩翩、溫文爾雅、瀟灑悠閒……在森林中也有這樣一位野獸紳士,讓我們走進茅盾的《森林中的紳士》,去一睹它的廬山真面目。

2、整體感知

①速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描繪這位紳士的外貌。(出示豪豬圖片)

一張方正而持重的臉,鼻子比較脆弱,頭部、背部、尾巴上都長着鋼針似的刺毛,還有一根不太長然而還強壯有力的尾巴,矮胖胖的四足獸。

②它最主要的特徵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滿身鋼針似的刺毛。

刺毛的作用在於;

(1)可以與同伴保持相當的距離;

(2)當它從高處跌落,可以保護身體不受損害;

(3)落水時,可以起到救生衣的作用;

(4)是絕妙的自衛武器。

③是什麼原因讓如此形象的豪豬稱爲“紳士”呢?

(說明:抓住豪豬與紳士外在形象上的不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同時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引導學生體會精煉傳神的描寫)

例:①它的瀟灑悠閒,實在也到了殊堪欽佩的地步:可以在一些滋味不壞的灌木叢中玩上一個整天,很有教養似地邊走邊哼,逍遙自得,無所用心,宛然是一位樂天派。

突出表現了豪豬的生活方式悠閒自在,逍遙自得,頗具紳士風度。

②它躺在樹枝間,從容自在地啃着樹皮,啃地倦了,就打個瞌睡;要是睡中一個不小心倒栽下來,那也不要緊,它那件特別的長毛大衣會保護它的尊軀。

能吃能睡,甚至邊吃邊睡,吃、睡均從容不迫,豪豬的憨態躍然紙上。

結合文中語句歸納以下內容:

本文從待人接物的方式、對敵人的戰術和獨自的無病呻吟等幾方面突出表現了它的紳士風度。豪豬的待人接物很有分寸,始終保持距離。豪豬長得和藹可親,瀟灑悠閒,很有教養似的邊走邊哼。豪豬的日常起居,活動範圍不出三四里地。從樹上倒栽下來,也很從容。受到攻擊時,仍不失紳士風度。豪豬的無病呻吟是玩玩的,是無目的的安安逸逸。

3、深入探究

①森林中的紳士豪豬,代表了怎樣的一種生活方式,爲什麼作者說這種生活方式叫人看了心寒?

懶散悠閒(瀟灑悠閒、逍遙自得、鎮定自若懶散、無所用心、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缺乏危機意識)

結合以上加點詞語體會作者調侃的語言中蘊含的深刻意義。(如文中的它永遠踱着方步,從容不迫,不慌不忙,瀟灑悠閒,即使面對敵人的進攻和圍困也處變不驚,從容應對換個角度其實是得過且過、缺乏危機意識)

在生物進化優勝劣汰是客觀存在,如果生物自身不能更好地適應環境,一味地逍遙自得,無所用心,面對天敵只能消極地捱打,就必然影響其生存能力,即使沒有大的地質變遷、天敵的攻擊,最終也必然會導致其自身器官機能的退化,避免不了滅絕的境地。從豪豬的特性延伸到人類,不也是同樣的命運嗎?因此,作者對豪豬那種太懶散而悠閒的生活方式是不滿的。

②文章把豪豬比作紳士,僅僅就是爲了寫豪豬嗎?

補充;

A、現代散文重在表達作家對人生的一種感悟。所謂感是說作家由某一眼前物或某一身邊事發生了某種親切的感受,或觸發了某種潛在的感情。所謂悟,是從中悟出某種人生的真諦和哲理。這裏,眼前物、身邊事是實,而人生的感悟就是虛。

B、這篇文章寫於20世紀40年代

C、紳士是指舊時地方上有勢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職官僚。

作者稱豪豬是森林中的紳士,是因爲豪豬與現實中的紳士有很多相似之處。學生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應該從文中尋找出這些相似之處,體會作者對現實中的紳士的態度,明確豪豬的生活方式其實就是作者所擔憂的某些人的一種生活狀態。作者的用意在於提醒艱苦年代的人們不要像豪豬那樣生活,否則也有絕種之憂。

③學完本文後,由豪豬的命運你還會聯想到什麼?(言之有理即可)

作業:材料探究

美國康奈爾大學作過一次有名的實驗。經過精心策劃安排,他們把一隻青蛙冷不防丟進煮沸的油鍋裏,這隻反應靈敏的青蛙在千鈞一髮的生死關頭,用盡全力躍出了那勢必使它葬身的滾滾油鍋,跳到地面安然逃生。

隔半小時,他們使用一個同樣大小的鐵鍋,這一回在鍋裏放滿冷水,然後把那隻死裏逃生的青蛙放在鍋裏。這隻青蛙在水裏不時地來回遊動。接着,實驗人員偷偷在鍋底下用炭火慢慢加熱。

青蛙不知究竟,仍然在微溫的水中享受溫暖,等它開始意識到鍋中的水溫已經使它熬受不住,必須奮力跳出才能活命時,一切爲時太晚。它欲試乏力,全身癱瘓,呆呆地躺在水裏,終致葬身在鐵鍋裏面。

閱讀以上材料,並聯系本文豪豬的生活方式,結合自己或社會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感想。

(說明:此題意在引發學生思考自己所處社會生活對人的要求,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小結:從容持重、雍容大度的紳士是令人景仰的,處變不驚、瀟灑悠閒的紳士風度是令人羨慕的。然而,作者通過對森林紳士豪豬生活方式的描寫及其種族命運的揭示,讓我們看到了隱藏在這種典型的紳士式的生活方式後面的巨大憂患:過度的懶散悠閒最終必將導致種族滅絕的悲慘結局!讓我們學會居安思危!

板書:

森林中的紳士

茅盾

豪豬安逸、不思進取瀕臨滅絕

紳士叫人心寒啓示

語文六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故事。

2.在品讀語言文字中感受故事的神奇,體會夸父追求光明的決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3.積累文中的優美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上課,老師給大家帶來幾張精彩的圖片,大家想看嗎?邊看邊猜猜每張圖片講了哪個故事?

2.在我們悠久燦爛的文化歷史長河中,神話故事是一朵美麗的浪花。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憑藉豐富、大膽的想象,創造出了這一個個瑰麗、多彩、優美的神話故事。這節課,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話故事。

板書課題:夸父追日。

(指名讀,齊讀)

3.釋題:追日(追趕太陽)讓生質疑:爲什麼追?怎麼追?追到了沒有?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學生自由讀文章。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用波浪線把能解答三個問題的有關語句畫下來。

2.交流畫好的句子。(順便檢查畫的是否準確,讀得是否準確、通順。隨即指導讀詞“虞淵”“瀚海”“渭河”“頹然”)

爲什麼追?——每天夜裏,……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爲什麼?)

怎麼追?——於是夸父拿着手杖……夸父就追到了

追到了沒有?——第三節、第四節有關語句。

3.能不能用自己簡單的話來連起來回答這三個問題?(指導概括主要內容)

三、品讀第一段,感受夸父追日的強大精神之柱。

1.夸父爲什麼要去追趕太陽,他心裏是怎麼想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一段,劃出句子。

2.交流:

課件出示:“每天夜裏,太陽躲到哪裏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指名讀。

引讀:

師:是呀,夸父對光明是那麼的渴望,當夜幕降臨,夸父看到西沉的太陽,他心想──

生: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師: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四周一片漆黑,夸父久久不能入睡,他心想──

生: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同學們,來吧!讓我們一起讀出夸父的心聲,呼出他對光明的渴望?

生齊讀:“我不喜歡……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讀着這樣一段文字,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夸父?

課件出示:我看到了一個(

)的夸父。

(勇敢

嚮往光明)

四、品讀第2~5段。

過渡:是呀,在字裏行間,我們不禁被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感動了,更被這些神奇的文字深深地吸引着,讓我們再次隨着這些神奇的語言文字走進故事2~5節。

1.默讀2~5節,邊讀邊思考夸父還神在哪裏,又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劃出有關句子。

2.交流句子一:

課件出示:“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裏。”

⑴指名讀,夸父“神”在哪裏?

(跑步速度快)

⑵抓“一眨眼”“像風似的奔跑”體會夸父速度快:

爸爸的汽車在告訴公路上行駛,如果以每小時100公里來計算,兩千公里得開多少小時。(20小時)

整整要開20小時,可是夸父一眨眼就跑完了,真神啊!把這份感受讀出來吧。

⑶還有哪裏看出夸父跑得快。

(像風似的奔跑)

⑷此時,所有的感受只在一個“讀”,來,一起讀出夸父跑步的速度。

⑸創設情境:

夸父,你爲什麼跑得這麼快,這麼急?

預設:因爲太陽就要落山了。

3.是呀,因爲夸父心中始終記着這樣一個目標:

課件再次出示: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生齊讀)

4.不知不覺中,一個“神”已深深印在我們心頭,夸父還“神”在哪裏?

“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裏的水。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喝乾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⑴指名讀,夸父“神”在哪裏?

⑵拓展黃河、渭河資料,抓關鍵詞“霎時間”體會夸父之渴。

⑶指導讀。

5.是呀,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他不顧疲憊去追趕太陽,那是因爲他心中始終有一個目標支撐着他。

讀到這裏,你又看到了一個(

)的夸父。

6.夸父還“神”哪裏:

出示:“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爲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這時,太陽正在虞淵落下去,把最後幾縷金色的光輝塞在夸父的臉上。夸父遺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⑴指名讀,夸父遺憾什麼?

(沒有追到太陽、沒有把光明留住)

⑵他心不甘呀,他把自己的遺憾、對光明的渴望都化作這最後的奮力“一拋”上,這一拋,都拋出了什麼?

(這一拋,拋出了一大片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這一拋,還拋出了鮮美的桃子。)

⑶引導:孩子們,傳說夸父是古代部落的一個首領,這個部落特別奇怪。一年中只有兩個月,天上是有太陽,其餘的十個月,人們只能生活在黑暗之中。所以夸父是那麼想把太陽留住。那麼這一拋,夸父還想拋出什麼?

(根據生回答板書:希望、光明……)

⑷指名讀。

⑸難怪大地和山河在爲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連太陽也把最後幾縷金色的光輝送給這位追求光明的勇士。讓我們帶着滿心的敬意讀讀夸父的最後一瞬間。

(齊讀)

⑹讀着讀着,你覺得這一拋還拋出了什麼?

讀到這裏,你又看到了一個(

)的夸父。

7.練筆昇華:夸父,我想對你說……

寫一兩句話,佩服夸父的決心及毅力、還有做事不半途而廢的精神;永遠秉持着有恆心、有毅力,不畏艱難的精神;追求光和熱,契而不捨;“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生命不息,追趕不止;學習上也應該有夸父不斷追趕的精神,使自己不斷進步。

五、拓展延伸。

1.《夸父追日》這則神話故事出自我國的一部古典名著——《海外北經》,想學看看這本書中是如何寫這個故事的嗎?

出示: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爲鄧林。

讀一讀,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說說古文的意思。

2.以晉代詩人陶淵明稱讚夸父的古詩作結:

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竟走。餘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後。

語文六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重音、停頓和語調來表達自己讀文所體會到的感情。

4。瞭解蝶蛾的樣子、聚集在家裏壯觀的景象。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並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敘述的方法。

教學難點

閱讀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由文字所描繪的畫面展開豐富的聯想,體會各種說明事物的方法的好處,並學習在表達中加以運用。

教學準備

幻燈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授課時間: 累計節數: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學生預習情況,進一步學習生字新詞

二、檢查學生對生字、生詞的自學情況,直到學生進一步認讀、理解

1.隨即指讀生字,找到它在文中的位置,並能說出它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中的作用。

2.快速默讀,形成一定的默讀能力,快速找到生字、生詞,並在語言環境中加以理解,也可以藉助字典等工具書。

三、讀課文,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畫出自己不懂得問題。

四、教師檢查自學情況,學生彙報。

教學反思:

授課時間: 累計節數:

第二課時

一、由題入手,瞭解大孔雀蛾這種昆蟲

1.由文題中的“晚會”這一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爲學生創設主動思考、想象的情境,引領學生自然地進入到課文的學習。

2.認真思考展開豐富的想象,感受大孔雀蛾彙集在一起是怎樣的情景的閱讀興趣。

二、通讀全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並理清文章層次

三、逐段來深入學習課文內容

1.指導學生抓住文章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抓住文章各部分的重點。解本文寫作結構上的特點,能抓住文章的重點,並能根據這些依據理清文章的層次。

2.全文抓住重點詞語“難忘”“晚會”來學習,先設想什麼樣的情景可以稱之爲晚會。引導學生在由此問題引入下文的深入學習。

3.引導學生體會,文中哪些內容是對“大孔雀蛾晚會”的直接描寫?哪些是側面的襯托?

4.在學生對這部分內容完全理解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學習這部分描寫事物的方法,並體會這樣的方法的好處。

5.倒數第二段指導學生自己閱讀發現問題,能用一段話說出自己由這段介紹所能想象到的畫面,指導學生朗讀這段,通過重音和停頓的變化,感受這一情景的神奇和自己由衷的讚歎。

6.引導學生關注文章最後一部分與第一段形成了首尾呼應,文章渾然一體。緊扣“難忘”。

四、總結全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讓學生自主梳理總結。

板書設計

大孔雀蛾的晚會

大孔雀蛾的外形特點

大孔雀蛾晚會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