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教學設計

《愛蓮說》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愛蓮說》教學設計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熟讀課文,疏通文意;

2、瞭解“說”這種文體。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理解正襯和反襯的手法,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現的情操;

2、學習蓮花的高潔品格,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學重點: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理解正襯和反襯的手法

教學內容

一、 導課

幻燈放映蓮花的圖片引入

導語:同學們,剛纔圖片中的是什麼花——(蓮花),它美不美,喜歡不喜歡——(喜歡)。宋代有一位哲學家叫周敦頤,他不僅喜愛蓮花,還寫了一篇千古傳誦的短文——《愛蓮說》,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下他。

二、作者及文體知識介紹:(出示圖片)

作者簡介:

周敦頤:宋代道洲(現在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後居廬山蓮花峯前,峯下有溪,也命名爲濂溪,學者就稱他爲濂溪先生。

教師補充兩點:

(1)周敦頤爲官清正廉潔,以爲百姓洗脫冤屈爲己任,甚得百姓愛戴。

(2)周敦頤是宋代理學的創始人,對宋、明兩代的哲學思想影響很大。

瞭解文體“說”:

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但都是用來闡述作者對各種問題的見解。《愛蓮說》就是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三、教學內容

(一)學生自讀課文,解決字詞,疏通文意。

出示圖片,學習生字,檢查預習。

(二)教師範讀,進行朗讀指導。

(三)學生再讀,找出文中描寫蓮的語句,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描寫的?

提示: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生長環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體態

香遠益清—— 香氣

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風度氣質

這些描寫不僅寫出了蓮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蓮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現了作者對蓮的讚美之情。(讓我們帶着讚美之情來朗讀這段文字)

(四)作者喜愛蓮花僅僅是喜愛她的外形嗎?書中把蓮比作什麼?(君子)他們之間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提示:

出淤泥而不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漣而不妖——質樸自然,不顯媚態

中通外直——內心通達 ,行爲方正

不蔓不枝——不攀附權貴

香遠益清——美名遠揚

亭亭淨植——高潔獨立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自尊自愛,令人尊敬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描寫蓮花是爲了讚美像蓮花一樣的君子;也就是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作者的人生態度:要做一個像蓮一樣品德高潔的君子。

作者借蓮來表達自己的志願,想一下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提示:託物言志 託蓮花形象,言君子之志

現在我們真正瞭解了作者寫這段文字的深意,讓我們將這一段再大聲的朗讀一遍,注意讀出對蓮的崇敬之情。

(五)作者寫愛蓮爲什麼要寫菊和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麼?

提示:寫蓮是爲了讚美像蓮一樣的君子,質樸正直、志潔行廉;將菊比隱逸者,雖具高潔品質卻超凡脫俗,不願沒有滯留在世俗之中;將牡丹比富貴者,貪慕富貴,追逐名利。

(六)對於花的喜愛是由人的思想感情來決定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愛,那麼作者對喜愛菊、喜愛蓮、喜愛牡丹的人分別持什麼態度?

提示:菊----惋惜 牡丹----鄙視

四、課堂小結

作者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也不悄於像世俗之人那樣貪慕富貴、追逐名利。在當時渾濁的世間,以蓮自喻,堅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實是難能可貴,讓我們在大聲朗讀中再次體會作者的情感。

五、佈置作業

1、完成練習冊“閱讀.感悟.實踐”(二)

2、以《愛……說》爲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點明所託之物所言之志。

《愛蓮說》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2、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重點】

自主學習,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蓮花又稱荷花、芙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讚美過它,並把它當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徵,藉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

二、整體感知課文

三、解題,揭示學習目標

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愛”表現了作者的感情,“蓮”是這篇文章寫作的主體,“說”

在這裏指什麼?(同學們可以看課文回答)

作者借描寫蓮來抒發感情,並說明道理,這就是託物言志的寫法。學習此類文章,一要理解所託之物的含義,二要理解作者怎樣託物,如何言志,這兩點正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目標,請同學們看屏幕齊聲朗讀一遍。

四、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結合書下注釋,也可以利用工具書,疏通字詞的音、形、義,並逐句翻譯。(前後左右可以討論,實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記號。)

請兩位學生翻譯課文。

五、研讀課文

1、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託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寫法,首先要準確生動地描寫出所託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內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託之物是什麼?“蓮”

⑴ 請同學們把文中具體描寫蓮的語句找出來。(齊讀)

⑵ 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花的?賦予蓮花哪些品格?

同學們可以相互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⑶ 總結:這些描寫,句句寫蓮,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她那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讚美之情。這也正是作者愛蓮的原因。

⑷ 請同學們把這些語句再齊聲朗讀一遍,注意把握蓮花的高潔品格,體會作者的讚美之情。

2、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作者主要描寫和讚美蓮花,開頭卻爲什麼寫了菊花和牡丹?這有什麼作用?

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

分析“菊”正襯的作用。

誰愛菊花?陶淵明是什麼人?我們學過他的一首飲酒詩,當中有一句話能表現出陶淵明愛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師: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讚頌他不苟同於世俗的高潔品質,也是用菊花來正面襯托蓮花,用陶淵明來正面襯托他自己。

⑵ 分析“牡丹”反襯的作用。

然而能潔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從晉朝以來極少,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爲什麼?

因爲牡丹色彩豔麗,嫵媚動人,象徵富貴。也就是說世人都追求富貴,作者願不願意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呢?文中哪一個字能體現作者的這種感情?“獨”

師:作者寫世人甚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3、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以上是託物部分,但是託物言志的文章描寫事物並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過對所託之物的描寫來歌頌人。同樣,《愛蓮說》一文作者寫蓮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蓮頌人。

⑴ 就表達方式來說,第一段側重於記敘、描寫,那麼第二段呢?

議論,文中哪一個字能集中體現出來?“謂”

抒情,文中有哪一個字作了提示?

“噫”

⑵ 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麼?作者對陶淵明的這種隱逸的生活態度是不是完全讚賞呢?他也願意隱逸嗎?作者讚賞的只是陶淵明這種不苟同於世俗的人格,而對於他的隱逸,作者更多的則流露出什麼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麼?對於世人都貪慕富貴,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麼情感?“鄙視”而蓮,作者則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對蓮的什麼情感?“讚美”

⑶ 同學們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齊聲朗讀第二段。指出:

① 文中有一個嘆詞“噫”,朗讀時聲音應該延長。

② 最後三句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作者內心複雜的情感。“菊之愛,陶後鮮有聞。”是什麼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陳述、疑問、祈使、感嘆四種)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什麼句式?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

“牡丹之愛,宜乎衆矣!”是什麼句式?感嘆句朗讀時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⑷ 小結: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屑於向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在當時渾濁的世間,他以蓮自喻,志在堅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實在難能可貴,難怪他能寫出這樣經世不衰的佳作。

六、指導學生按照板書脈絡快速背誦

同學們讀的很投入,老師再給你們幾分鐘時間,同學們能不能把它背出來。

七、總結課文

1、學生總結:

至此我們學完了周墩頤的這篇千古傳誦之作。從內容上或寫作上,大家有哪些收穫呢?從中我們懂得了蓮花高潔脫俗、正直純真的品格。寫作上明白了作者託蓮花抒情言志的寫法。此外,這篇文章比喻、擬人、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襯托、對比手法的運用,陳述、疑問、感嘆句式的變化,記敘、議論、抒情的有機結合,文字的洗練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們借鑑。

2、教師總結:

同學們,周墩頤盛讚蓮花爲君子,當然有獨家的見解和他所處時代的特點,但他表現出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八、佈置作業

熟練背誦並默寫課文。

《愛蓮說》教學設計3

陋室銘教案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背誦並默寫全文。

2、技能目標:掌握本文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理解作者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

貧樂道的情趣。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

認識古代仁人不慕榮利,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瞭解本文借物喻理、託物抒情的寫法,理解文章如何通過描繪景物和陋室的生活來表現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學難點

掌握本文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學情分析

初二的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賞析能力,但對於名篇名文仍需在基礎知識上好好落實,進而做到融會貫通。

教學準備

學生:背誦課文

一、複習檢測:(同層展示) 見導學案

二、教師補充學習建議

三、自主學習:

(一)、疏通文意,背誦課文

(二)、自主學習

1、重點字詞解釋

①有仙則名(著名、出名)

②惟吾德馨(品德高尚)

③談笑有鴻儒(博學的人)

④往來無白丁(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⑤可以調素琴(彈)

⑥無絲竹之亂耳(使------擾亂 )

⑦無案牘之勞形(官府的公文)(使-----勞累 )

2、重點句子翻譯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③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④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

3、一詞多義名:

有仙則名( )名之者誰( )並自爲其名( ) 不能名其一處也( )

之:何陋之有( ) 無絲竹之亂耳( )

4、詞類活用

①有仙則名 ②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5、理解性默寫

①《陋室銘 》中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陋室銘 》中寫居室環境幽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③《陋室銘 》中表現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④《陋室銘 》中表現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調素琴,閱金經

⑤《陋室銘 》表現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煩的句子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⑥文章通過環境、交往、情趣三方面情景的描寫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情操和安貧樂道情趣。⑦《陋室銘》一文中,作者在結尾提到古代賢士,並且引孔子的話,表現出了他的高尚情趣。

6、重點字詞解釋

①可愛者甚蕃(多)

②出淤泥而不染(沾染 )

③、濯清漣而不妖(洗滌 )

④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玩弄)

⑤陶後鮮有聞(少 )

⑥宜乎衆矣(當然 )

7、重點句子翻譯

①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③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④蓮,花之君子者也。

⑤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8、一詞多義

①遠:香遠益清(遠播 )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在遠處 )親賢臣,遠小人(疏遠 )

②鮮:陶後鮮有聞( 少 ) 芳草鮮美(鮮豔 )

③益:香遠益清(更加 )自以爲大有所益(好處 ) 至於斟酌損益(增加 )

④之:水陸草木之花(助詞,的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何陋之有(賓語前置的標誌)

9、詞類活用不蔓不枝 :名詞作動詞,譯爲:生枝蔓;長枝節

10、文言句式判斷句式:蓮,花之君子者也。譯爲: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11、理解性默寫

①《愛蓮說》中概括蓮高貴品質的句子是 :

②《愛蓮說》中比喻君子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比喻志潔行廉,德聲遠播的句子是 :

比喻通達事理,行爲方正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只可在遠處恭敬的觀賞,不可近前玩弄的句子是:

③陶淵明愛菊花的原因 ,世人愛牡丹的原因 ,我愛蓮的原因是 。

④作者寫菊花和牡丹的目的是:

四、合作探究、同社交流、異社幫扶:

五、教師釋疑、點撥昇華:

六、收穫展示、當堂檢測:

七、佈置作業、分層量化:

小結: 學科知識構建與板書設計

陋 室 銘

自然環境——清 幽

交往人物——不 俗 安貧樂道 , 不慕榮利

生活情趣——高 雅

愛蓮說

菊:品格高潔超凡脫俗

蓮花:質樸正直志潔行廉

牡丹:貪慕富貴追逐名利

反思與重建

附:

課前檢測:

1、本文主旨句(點題句):

2、全文點睛句:

3、以古代名賢自比的語句是:

4、描寫陋室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課堂檢測: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佈置作業:

選做:(1)背誦,默寫。

必做:(2)印發的練習。

《愛蓮說》教學設計4

一、自主學習

1、讀課文,注意下列加點字讀音。蕃 淤泥 濯清漣 褻玩 鮮有聞2、 加點詞語解釋 。1、 可愛者甚蕃 2、香遠益清 3、亭亭淨植4、陶後鮮有聞 5、濯清漣而不妖 6、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7、宜乎衆矣 8、晉陶淵明獨愛菊 9、出淤泥而不染

二、合作探究1描寫蓮花高潔質樸的句子是

2、全文的中心句是:

3、比喻君子不與惡濁世風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許的句子是 , 。

4、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對比,集中表現蓮高潔品質,現在人們常用來比喻某些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自好的句子是:

5、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 。

6、寫君子行爲方正,通達事理,不攀附權貴的句子是: , 。

三、達標檢測翻譯句子。

1、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2、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3、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4、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5、 噫 !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6、 蓮,花之君子者也。

7、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四、 作業

1、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課文中的“牡丹”、“菊”、“蓮”分別象徵什麼樣的人?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讚美寄寓着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2、下面對選文內容和寫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選文以愛蓮之情來表達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以及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 B、 在文中作者從蓮的生長環境、形態香氣、風度氣質等方面描寫了蓮花的超凡脫俗。

C、 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來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爲端正,因而美名遠揚。

D、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表達了作者對雍容華貴的牡丹的讚美之情。

選做題1、 託物言志是古代詩文常用的寫作手法之一,試寫出你所積累的詩詞。

2、仿寫句子。蠟燭:站得不端正,必然淚多命短。月亮:正因爲有圓有缺,

才使人不感到乏味。鏡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風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你所積累的寫“蓮”的詩句。

《愛蓮說》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 掌握“蕃”“濯”“鮮”等實詞意義和“之”的用法。

2. 通過誦讀、背誦理解作者借蓮花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3. 領會菊和牡丹對蓮的作用。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背誦,理解作者託物言志。

教學難點:

領會菊和牡丹對蓮的襯托作用。

教學方法:

講讀法、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九江市的市花是什麼花?(荷花),今天我們來學習《愛蓮說》這篇課文。先請同學們欣賞兩幅和蓮花有關的圖畫和詩歌,並朗讀宋代詩人楊萬里寫的《西湖》這首詩。

二、 展示教學目標:

1、掌握“蕃”“濯”“鮮”等實詞意義和“之”的用法。

2、通過誦讀、背誦理解作者借蓮花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3、領會菊和牡丹對蓮的作用。

三、作者簡介:

周敦頤(1017—1073),宋代道洲(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號“濂溪先生”,諡號元公。著名的哲學家。《愛蓮說》這首詩是他在江西星子縣任職時寫的。

四、 文體介紹:

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爲了說明一個道理。

愛蓮說:就是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五、 朗讀課文:

1. 朗讀課文,注意節奏。

2. 理解生字的讀音和意思:

蕃(fān)多 淤(yū)淤積 濯(zhuó)洗滌

褻(xiè)親近而不莊重 鮮(xiǎn)很少

六、 疏通詞句:

1. 濯清漣而不妖(C)

2. 香遠益清(A)

3. 亭亭淨植(B)

4.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B)

5. 花之隱逸者也(A)

6. 花之 君子者也(A)

7. 陶後鮮有聞(C)

8.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C)

9. 水陸草木之花(C)

七、 課堂討論:

1. 文章題爲《愛蓮說》,也就是“說說我對蓮花的喜愛,作者究竟喜歡蓮花的什麼?(請用文中的語句回答)

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 這幾句話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了蓮花的什麼品質?

生長環境 高潔、質樸

體態香氣 正直、高尚

風度氣質 清高、純潔

3. 作者寫這篇文章並非僅僅是爲了寫對蓮花的喜愛,那還寫了什麼呢?

答:作者寫蓮花是爲了寫人,用蓮花的高潔品質來象徵君子的高尚的品質。寫物是爲了寫人。這種寫作方法就叫“託物言志”。

八、寫作方法探究:

1.作者寫蓮花,可是文章開頭並沒有從蓮花寫起,在寫蓮花之前,作者寫了什麼?

2.作者還寫了人們對這些花的態度,分別是怎樣的?

水陸草木之花 可愛者甚蕃

菊花 陶淵明獨愛

牡丹 世人甚愛

3.“菊”和“牡丹”分別有什麼特徵?作者在這裏爲什麼先寫它們?

菊 秋季開花、迎寒鬥霜、清高避世

牡丹 花色豔麗、雍容華貴

作者寫它們是爲了起襯托作用。

4. 作者把蓮 花比作 君子,那麼“菊”和“牡丹”分別比作什麼人呢?作者對它們的感情態度又是怎樣的呢?

菊 隱逸者 惜

牡丹 富貴者 厭

九.進行小結:

生長環境

體態香氣

風度氣質

反襯

託物言志

菊 隱逸者 惜

蓮 君子 愛

牡丹 富貴者 厭

寫作方法

不慕名利 潔身自好(主旨)

十、朗讀背誦:

1、全班同學先朗讀一遍課文。

2、然後全班集體背誦課文。

3、叫兩個同學當堂背誦課文。

十一、拓展延伸:

1、 課堂練習:學習運用託物言志的手法,聯繫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說說你最喜愛哪種花?並用一句話來概括原因。

例:我喜愛梅花,因爲它是花中的志士,堅強不屈。

2、 課後作業:以你對牡丹、菊花的獨特認識,試模仿《愛蓮說》的寫法,寫一篇《牡丹贊》或《愛菊說》。

《愛蓮說》教學設計6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2、學習蓮花高潔的品質,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質。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學設想】

1、安排一課時。

2、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蓮花,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看作是美麗聖潔的象徵。因此它很早就出現在文人的筆下。如楊萬里有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蘇軾有“荷盡無遮雨蓋”;屈原有“制芰(jì)荷以爲衣,集芙蓉以爲裳”。姜夔有“一一風荷舉”。這些都反映了人們對蓮的喜愛。不過,人們常常欣賞的都還只是蓮花外形的美,其實真正值得讚揚的還是它的內在品質。我們今天學習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讚美蓮的品質,從而抒發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

二、瞭解作者、體裁

1、周敦頤(1017~1073) ,宋代道洲(現在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後居廬山蓮花峯前,峯下有溪,也命名爲濂溪,學者就稱他爲濂溪先生。

周敦頤非常博學,而且人品很高,胸懷磊落,爲官清正,深得民心,爲百姓所愛戴。《愛蓮說》是他在公元1068年擔任南康郡守時寫下的。他曾帶領屬下在官署的一側挖池種蓮,後人稱爲“愛蓮池”。每當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風吹過時,田田荷葉輕搖,朵朵鮮花頷首,陣陣馨香撲面。周敦頤憑欄放目,觸景生情,深感官場的黑暗,深愛蓮花的高潔,寫下了著名的《愛蓮說》。

2、瞭解本文的體裁。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的'範疇,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那麼課文標題“愛蓮說”可以怎麼解釋?

──就是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作者究竟爲什麼愛蓮花?作者想通過愛蓮表達自己怎樣的情懷呢?這都是我們等一會將要討論的問題。

三、朗讀訓練

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注意正音。

蕃(fán) 頤(yí)濯(zhúo)淤(yū) 漣(lián)

蔓(màn)褻(xiè) 噫(yī)鮮(xiǎn)有聞

四、理解文意

1、請同學們自由小聲讀,並看看註解,理解句意,讀懂課文,互相可以討論疑難之處。

2、請同學們根據註解,將課文翻譯成現代文。

五、理解本文的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1、作者把蓮花比作什麼?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了蓮?表現了蓮的哪些品質?

──比作君子。

描寫句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表現的品格: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但又不孤高自許。(潔淨而又莊重)

君子通達事理,行爲方正,美名遠揚

君子志潔行廉,又有莊重的儀態,令人敬重,不敢輕侮。

2、課文中作者列出了哪幾種花?

──蓮花、菊花、牡丹。

3、這三種花分別有哪些人喜歡?

──蓮花(周敦頤)、菊花(陶淵明)、牡丹(世人)。

4、這三種花的象徵意義?

──菊花,花之隱逸者。牡丹,花之富貴者。蓮花,花之君子者。

5、陶淵明爲什麼獨愛菊花?

──因爲菊花不畏嚴寒,傲霜鬥雪,品格高潔。菊花又是花中的隱士,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脫俗,這符合陶淵明的處世態度。寫菊是爲了正面襯托蓮的形象。

6、文中爲什麼要寫牡丹?

──因爲牡丹雍容華貴,歷來人們把它當成富貴的象徵。“世人甚愛牡丹”說明人貪慕富貴,追名逐利。這種世風,這種人生態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寫牡丹實際上是從反面襯托蓮的君子形象。

7、找出課文中的原句,體會作者對三種花各持什麼態度?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德者鮮惋惜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君子者無讚美

牡丹之愛,宜乎衆矣。利者衆諷刺

映襯手法:陶淵明愛菊鮮(正襯)世人愛牡丹衆(反襯)予獨愛蓮(突出)

小結:託物言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種特徵,來象徵人的某種品格,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例如:蓮花君子。

六、能力訓練

模仿例句,用託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愛蓮花,因爲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愛,因爲它。

(如:我愛梅花,因爲它不畏霜雪,高潔不俗,有獨特的風範,這正是傲岸不羈、有隨俗俯仰、追求平等自由的高尚情操和堅強意志的革命者的象徵。)

七、作業

1、背誦課文。

2、將剛纔的造句練習擴充爲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寫在練習本上。

《愛蓮說》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疏通文意,把握難詞難句和關鍵詞語;在反覆誦讀、悟讀中品味課文的語言美,語文教案-《愛蓮說》教學設計。

2、教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聯繫個人情趣、愛好和風格,展開想象,發散思維,從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教學設想

1、教學過程分爲:"誦讀環節——悟讀環節——拓展環節"三大板塊。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爲重點,襯托的寫法爲難點。

2、課前製作課件,創設教學情境。

3、學生課前準備:

(1)瞭解作者周敦頤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動爲本文設計板書。

(3)蒐集有關"蓮花"的詩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由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區徽是蓮花導人新課。

2、同學交流蒐集的有關描寫"蓮花"的詩句,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愛蓮說》教學設計》。

3、介紹"說"文體的概念。

二、誦讀環節。

1、一讀,讀準音,通文意。

2、同學交流課前設計的板書並介紹設計意圖。(展示臺投影)

3、二讀,個人讀,小組讀,教師讀,大家評。

三、悟讀環節。(先聽多媒體配樂朗讀,然後小組討論問題。)

1、在作者看來,蓮花有什麼可愛之處?用課文原話回答。

2、作者身上具有哪些"蓮花"的品格?

3、質疑,解疑。

四、拓展環節。

1、仿句。

2、"出淤泥而不染"這是蓮花的自然屬性,結合自己的思想感情,談談你們聯想到哪些人或事,或名言警句?

五、小結。

1、結束語。

2、三讀,深情地背誦全文。(背景音樂)

六、佈置作業。

1、請用託物言志的方法寫一種你喜歡的花草樹木或其它物件。

2、背誦並默寫課文。

語文教案-《愛蓮說》教學設計

《愛蓮說》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

2.體會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

3.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4.理解作品對追名逐利的事態的批判,領悟作者以“蓮”自況,對高潔品格的追求。

教學重難點

1. 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重點) 2. 理解作品的主旨。(難點) 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品讀法。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營造氣氛

同學們,請看大屏幕(伴隨着優美的古箏播放一組荷花圖片) ,一張張美麗的荷花圖片,有的一枝獨立,有的羣花璀璨,有的含苞,有的怒放??看着這一幅幅風姿綽約的荷花圖?你有什麼感受呢?你想說些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北宋大哲學家周敦頤是怎樣讚美蓮花,怎樣以蓮花自比的。

二.作者及文體介紹 周敦頤,宋代著名哲學家,字茂書,道州營到(今湖南道縣)人。他任職南康郡(今江西星子縣)時,曾率屬下在府署東側開闢一四十餘丈寬的蓮池(後被稱爲“愛蓮池”),池中建“賞蓮亭”,南北曲橋連岸。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清香撲鼻。作者觸景生情,寫下了《愛蓮說》,借花述志。

“說”古代文體之一,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論述道理。它往往借描繪事物以抒情言志。《愛蓮說》正是這種託物言志文體傳世佳作。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一讀

(1)教師範讀。(學生在書中注出難讀的字音和節奏) 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

清漣(lián) 褻玩(xiè) 噫(yī) ...

(2)學生採用同位互讀、小組合作多式朗讀,體會文章的節奏美。

(3)檢查學生朗讀情況,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評價。

(4)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熟讀或背誦,可採用同位或小組互助背誦的形式。

2.譯一譯:

(1)掌握重點詞語的含義。

甚(很)蕃(多)妖(嫵媚)蔓(長枝蔓) 枝(長枝節) 益(更加) 鮮(少) 宜(應當) 衆(多)噫(唉)

(2)古漢語句式

判斷句: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被動句:與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3)學生圈點勾畫,試譯全文。

(4)小組互譯全文,共同解決疑難問題,不能解決之處,提交全班共同討論明確。

我不會的詞語:

我不會的句子: 四.研讀賞析,解讀文本

1.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直接描寫蓮花的句子。

“予讀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這些描寫賦予了蓮花那些品格?

生長環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高潔、質樸 體態香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正直,不攀附權貴,美名遠揚

風度氣質——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志潔行廉

3.作者描寫蓮花之美,你覺得作者讚美的僅僅是蓮花嗎?

不是。是爲了歌頌、讚美具有蓮花那樣高尚品質的人。

4.課文是對蓮花進行描寫和歌頌的,爲何還要寫菊花和牡丹? 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的美好。

(1)愛菊者陶淵明。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讚頌他不苟同於世俗的高潔品質,也是用菊花來正面襯托蓮花,用陶淵明來正面襯托他自己。

(2)愛牡丹者衆世人。因爲牡丹豔麗嫵媚象徵富貴。也就是說世人都追求富貴,作者寫世人甚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由此可以看出,寫“菊”和“牡丹”仍是爲了襯

託“蓮”,寫“菊”是正襯,寫“牡丹”是反襯,在襯托中突出了蓮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時又針貶了時俗。

5.作者對這三種花的態度又是怎樣呢?

嘆惋菊花,鄙薄牡丹,讚美蓮花。

6. 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麼他把菊花、牡丹、蓮花比做什麼呢?

以菊、牡丹、蓮喻三種人。菊是隱逸者,逃避現實。 牡丹是富貴者,貪圖享樂。蓮是君子,高潔正直。它不染塵俗,就像胸懷磊落、行爲正直、美德遠播的君子。

7.從作者對蓮花的描寫和歌頌中,可以看出他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進行描寫和歌頌,借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行爲端正、正直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德,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人生觀,以及對當時追名逐利、貪慕富貴的社會風氣的慨嘆和鄙棄。

五.聯繫生活,拓展昇華

1.在高速發展的經濟社會時代,作者的思想過時了嗎?

2.短文讚揚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實是作者思想情懷的抒發,可現實生活中,有人卻認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這兩種觀點,你是怎樣看待的?簡述理由。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周敦頤盛讚蓮花爲君子,當然有獨家的見解和他所處時代的特點,但他表現出來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花一樣正直的人。

七.課堂鞏固

1.積累有關蓮的詩句,不少於四句。

2.就你喜歡的花,仿寫《愛蓮說》以“愛_____說”爲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採用託物言志的方法。

八、板書設計

愛蓮說 周敦頤

晉陶淵明獨愛菊 予獨愛蓮之……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菊,花之隱逸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品格高潔 質樸正直 貪慕富貴 超凡脫俗 志潔行廉 追逐名利

九、教學反思

1、學習內容的層層深入,橫好的體現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尤其是多種朗讀方式的設計,充分體現了文言文學習中朗讀的重要性和朗讀的層次性,環環相扣,學生的學習活動步步深入,自然流暢。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聯繫生活、拓展昇華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感受,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較好地培養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

3、突出對課文中的“三美”(語言美、形象美、意蘊美)進行教學。遵循以上幾點原則,本設計以“三美”帶動全篇,整體感知、領悟全文。整個課堂教學呈總分總結構:整體感知——研讀賞析——拓展昇華。對課文的理解層層推進,螺旋上升,並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人文思想的教育薰陶。整個過程讀中品析,品讀結合,特別是讓學生在音樂美、圖畫美的氛圍中來讀,力求做到“美文美讀”。

4、多媒體技術與語文學習的巧妙結合,創造了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將學生引入引入一個美好的學習境界。

《愛蓮說》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瞭解“說”的 特點。

2、能順暢地朗讀並背誦課文,初步培養文言文閱讀的語感。

3、瞭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充分領略作者的情懷,認識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

能力目標

1、能夠利用工具書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義以及用法。

2、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學習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其高雅脫俗的情懷。

二、教學重點

1、反覆誦讀,疏通文意,背誦課文。

2、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運用“菊”和“牡丹”的映襯作用。

教學課時:一課時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課文的教學錄音帶,與課文有關的圖片與資料,輔助教學的小黑板。

2.學生準備:①查找作者的有關資料及寫作背景,瞭解“說”這一文體特點。②朗讀課文,藉助註釋及工具書疏通文意

教學過程:

一、指出加點詞的意義 答案

1、可愛者甚蕃 蕃:多。

2、濯清漣而不妖。 濯:洗。妖:美麗而不端莊。

3、不蔓不枝。 蔓:長枝蔓。枝:長枝節。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褻:親近而不莊重。

5、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鮮:少。

6、宜乎衆矣。 宜:應當。

二、譯句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我唯獨喜愛蓮從污泥中長出卻沒有受到沾染,在清水裏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

2、蓮,花之君子者也。 2、蓮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3、對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

4、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樣喜歡蓮花的還有什麼人呢?

5、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5、喜愛牡丹的人當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問題

1、文中最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語句是什麼? 蓮,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讚美寄予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願與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潔風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對“蓮”的美好形象和高潔品質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鄙棄和厭惡以及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愛蓮說》教學設計10

【教學設想】

1、把理解本文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作爲本課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結合高中課文《荷塘月色》進行比較,區別借景抒情與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2、把襯托手法作爲本課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3、採用“講講、讀讀、議議”的教學方式。

4、在本文學習的基礎上引入朱自清《荷塘月色》4段比較閱讀,以實現課內外結合,初高中銜接,爲學生將來學習鋪平道路。

5、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說”這種文體。

2、理解體會本文以花喻人、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3、學習本文映襯的手法。

4、體會本文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5、準確、流暢地背誦《愛蓮說》。

【重點、難點】

1、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是本文重點。

2、映襯的手法是本課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大都喜歡花草,你最喜歡哪一種花草?請說出理由。

2、歷代文人墨客讚頌蓮花的詩句很多。如宋代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寫盡了西湖六月蓮花盛開之態,成爲千古傳誦的名句。而宋代周敦頤更是對蓮花情有獨鍾。他在南康做郡守時曾劈蓮池。每當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風吹過,朵朵鮮花頷首,田田荷葉輕搖,陣陣清香撲面。作者觸景生情,愛蓮之潔白,感宦海之混沌,寫下千古名篇《愛蓮說》。今天,我們來學習這篇文章。(板書題目、作者)(課件演示)

二、出示學習目標(課件演示)

1、瞭解“說”這種文體。

2、理解體會本文以花喻人、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3、學習本文映襯的手法。

4、體會本文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5、準確、流暢地背誦《愛蓮說》。

三、解題

蓮:即蓮花;“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或記敘事物,與現代的雜文相似。“愛蓮說”就是論說一下喜愛蓮花的道理。(課件演示課題及作者)

四、介紹作者(課件演示)

周敦頤,宋代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後的諡號。

本文選自《周元公集》。

五、診斷測試

1、給加點的字注音:(課件演示)

蕃淤泥漣褻濯鮮有聞

fán yū lián xiè zhuó xiǎn

2、詞解釋:(課件演示)

蕃:多

染:沾染(污染)濯:洗滌

褻:親近而不莊重

鮮:很少

宜:應當

六、指導朗讀

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要讀得一氣貫通。二字句一般“二二”結構,五字句一般“二一二”結構。

七、學生讀課文,準備翻譯

八、學生口譯本文大意

九、(課件演示)譯文

第一段譯文: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晉朝的陶淵明唯獨喜歡菊花。自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很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蓮從淤積的污泥里長出來,卻不受沾染;在清水裏洗滌過,但是並不顯得妖媚;它的莖內空外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的;香氣遠播,越發清芬;筆直的潔淨的立在那裏,可以在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啊。

第二段譯文:我認爲,菊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愛好,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十、討論點撥

1、找出描寫蓮花的句子(課件演示)

明確: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分別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結合蓮花圖談)(課件演示)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從生長環境來寫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是從體態香氣方面來寫的;“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是從風度氣質方面來寫的。

十一、你認爲蓮花有哪些高尚品質

明確:生長環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生性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體態香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正直,通達事理,行爲方正;風度氣質:“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志潔行廉,體態端莊,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

十二、引導學習託物言志的手法

作者愛蓮花,不僅因爲喜愛它的外形,更因爲它是一種人格的化身,聯繫第二段看,是哪種人的化身?(課件演示)

明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高潔、質樸);“中通外直”──通達事理,行爲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權貴;“香遠益清”──美名遠揚;“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志潔行廉,儀態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作者借蓮花形象來言君子之志,是什麼表現手法?抒發了怎樣的情懷?

明確:蓮花,出於污泥不染其污,沐於清漣而不媚於世。處美境不忘形,超然物外剛正不阿,不攀附權貴,這是蓮的氣質風度,更是作者一生人格的寫照,作者借花喻人,託物抒懷,表明自己不慕權貴,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君子之風)(再齊讀那些句子)

十三、作者用“噫“字引出主旨,表示深沉的感慨

1、你怎樣理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課件演示)

明確:這是一個反問句。一方面照應上文“予獨愛蓮”,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對人生世事的感嘆,慨嘆當時與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潔的人少。

2、“牡丹之愛,宜乎衆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明確:這個感嘆句,是作者對那時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貴的處世態度的強烈諷刺。

3、本文以“愛”爲脈絡,寫出了對蓮花的喜愛,爲何還要寫菊花和牡丹?

明確:襯托手法 以菊花正襯,以牡丹反襯。

十四、

本文作者託物言志着重刻畫了蓮花的精神氣質,而當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是寫荷花的名篇。(課件演示第四段)比較閱讀: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節選·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嫋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挨着,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明確:《荷》文着重描繪月光下荷塘的優美景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五、總結(課件演示)

1、請同學們總結中心思想。

作者讚美蓮的優美形象的高貴品質,說明自己潔身自愛的品格,抒發了鄙棄追慕富貴的惡濁世風的思想感情。

2、寫作手法:託物言志(象徵手法)

作者借物(蓮花)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值得注意的是所託之物的特點必須與志的特點相通。

3、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映襯(用甲事物來陪襯乙事物,彼此相形,使所說的一面分外鮮明,或交相輝映。)

十六、形成性測試

1、默寫出文中描寫蓮花的句子。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作者眼中的蓮花具有哪些品質?

生性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正直,通達事理,行爲方正,志潔行廉,體態端莊,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等。3、作者借讚美蓮花表達了自己什麼志向?

表達了作者要做品德高尚的人的願望。

十七、作業

1、任選一種自己喜愛植物,採用多種修辭方法,寫一篇託物言志的散文。

2、課外閱讀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

【板書設計】

愛蓮說

周敦頤

陶淵明愛菊隱逸者

(正襯)

予愛蓮 君子

(反襯)

世人愛牡丹 富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