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雙桅船》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舒婷《雙桅船》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舒婷《雙桅船》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瞭解作者,瞭解朦朧詩的特點。

2、體會《雙桅船》中表現出的“船”對“岸”的執着與堅定的精神。

3、瞭解朦朧詩意象多義性的特點,培養學生閱讀鑑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把握詩歌中的意象的內涵,體會詩歌中包含的情感。

2、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閱讀鑑賞詩歌的能力

課型:

講授課

教學方法:

朗讀,交流,討論,鑑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介紹朦朧詩導入新課。

朦朧詩簡介:朦朧詩產生於二十世紀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詩“明白如話”的特點,內容含蓄雋永。它強調詩人的自我意識,形式虛實相生,往往藉助象徵、比喻、錯覺、幻覺等手法,變詩的單一形象爲多層次的意象迭加,給詩蒙上了一層朦朧的色彩,給人以獨特的審美感受。

二、作者簡介:學生介紹作者舒婷,教師作必要補充。

?舒婷,原名龔佩瑜,中國當代朦朧詩派代表人物;初中未畢業就參加“上山下鄉”的活動,此時開始寫詩;後回城做過臨時工,1975年,正式調到織布廠當工人; 1978年,在油印刊物《今天》開始發表作品,成爲許多文學青年喜愛的“油印”派詩人之一; 1979年,在《詩刊》發表作品,引起詩壇的關注;1981年達到創作高峯期;1985年後,轉入散文創作;兩次入選“全國十名最受歡迎的青年詩人”主要作品:詩集《雙桅船》 《顧城舒婷詩選》散文集《心煙》

三、整體感知:通過聽錄音、朗讀等,學生初步感知詩歌。

四、交流討論:學生相互交流閱讀感受,並要求從文本中找出支持自己的觀點的依據。

小結:詩歌的欣賞方法

(1)意象是解讀詩歌的鑰匙;

“意”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意;“象”是指詩人感受到的客觀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詩人情思的.形象。

“意”制約着“象”的選擇

(2)瞭解朦朧詩意象的多義性。

古典詩歌的意象往往是確定的,而朦朧詩中的意象是詩人對社會生活、人生獨特體驗的產物。

象徵多是用某種具體的事物和人們能直感的形象來替代人的某種主觀情緒和某種社會態度。簡言之,就是用具象來表達抽象。

五、聯繫生活、聯繫自身,談談這首詩歌所給你的啓示或能引起你共鳴的內容。

六、課堂總結。

七、佈置作業:

收集你所喜歡的一首朦朧詩,分析詩中的意象,來探討一下其中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