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燈籠教學設計

1.領會燈籠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2.理解作者從不同方面表達的燈籠對於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義。

3.認識文中所表現出的鄉情民俗,詩詞典故,進而昇華出的情感變化。

教學重點:

1.把握文中關鍵句的作用。

2.體會“燈籠”所承載的厚重的文化內涵。教學難點:品味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設計

提起燈籠,你會想到什麼?你的家裏有燈籠嗎?

過年時商店門前高掛的紅燈籠?戲臺上的佈景?

在電燈尚未出現和普及的年代,燈籠卻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紐帶,承載着親情,抒寫着繁華,以及對往昔歲月的懷念。

2、作者簡介

吳伯簫(1906—1982),原名熙成,筆名山屋、山蓀,是中國當代著名文學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羽書》《黑與紅》《北極星》《忘年》等文集中。吳伯簫從小因受家庭薰陶,又加之天資聰慧,十四歲便考入曲阜師範。1931年師大畢業,在青島大學(現爲山東大學)當過三年多校長辦公室職員,之後在簡易濟南鄉村師範當過一年半教務主任兼國文教員。吳伯簫人如其文,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吳伯簫同志一生鞠躬盡瘁,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更可貴的是他利用業餘時間勤奮筆耕,以其精美的散文作品豐富了我國的文學寶庫。

二、檢查預習

1.讀準字音,記準字形

神龕(kān)爭訟(sng)斡(w)旋悵惘(chàngwǎng)點綴(zhuì)羨慕(xiànmù)幽悄(qiǎo)星闌(lán)燎(liáo)原鏗(kēng)然熙(xī)熙然馬前卒(zú)

2.釋義

1、人情世故:爲人處世的道理。

2、斡旋:調停、調解

3、熙熙然:溫和歡樂的樣子。

4、悵惘:惆悵迷惘;心裏有事,沒精打采。

5、不甚瞭然:不太瞭解;不怎麼清楚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第一段敘寫了小時候喜歡火、光的情景,請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分析】豐富了文章內容,增添了情趣,避免敘述的呆板和結構的單調,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引出下文,爲下文敘述喜愛燈籠做鋪墊。

2.結合全文,簡析作者喜愛燈籠的原因。

【分析】①燈籠寄託着祖父、母親等親人的慈愛和牽掛,也寄託着作者對親人的感激之情;②許多鄉情民俗與燈籠結下太多的緣分,給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③燈籠能爲夜行人指路,溫暖他人;④記錄、傳承着家族歷史;⑤引發作者聯想起古代將領挑燈看劍、抗擊敵人的情景,激發愛國熱情。

四、速讀課文——理清思路

1.(1~2自然段)寫小時候喜歡火,喜歡光,引出對燈籠的喜愛。

2.(3~7自然段)回憶美好童年生活,寫燈籠寄託着祖父、母親等親人的慈愛和牽掛。

3.(8~12自然段)由追憶歷史轉而表現國難現實,表達了作者的愛國熱情。

五、研讀課文——品析語句

1.提起燈籠,就會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頭呵狗的聲音;就會想起龐大的晃盪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嚕嚕的私語;想起祖父雪白的鬍鬚,同洪亮大方的談吐;坡野裏想起跳跳的磷火,村邊社戲臺下想起鬧嚷嚷的`觀衆,花生籃,冰糖葫蘆;臺上的小丑,花臉,《司馬懿探山》。

【分析】採用排比的修辭手法,敘寫鄉情民俗,豐富文章內容,增強語言氣勢,使作者對家鄉、對親人的愛更加深厚、強烈。

2.垂珠聯瓏的朱門卻早已褪色了。

【分析】古代王侯貴族的住宅大門漆成紅色以示尊貴,古以“朱門”爲貴族宅第的代稱。文中“朱門”褪色則是說原爲京官的族姊之家如今成了“破落戶”,衰落了。該句表面寫族姊家華貴朱門顏色變暗淡了,不再鮮豔了,實際上寫族姊家庭早已衰敗。

3.雪夜入蔡,與胡人不敢南下牧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樣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分析】“亮起了人的耳目的”,即受到典故中愛國精神的感召與激勵。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將以智慧和勇氣抗擊敵寇,保家衛國,其英雄事蹟與日月同輝,激勵着後人,表達了作者對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4.唉,壯,於今燈籠又不夠了。應該數火把,數探海燈,數燎原的一把烈火!

【分析】作者極力讚頌古代將軍塞外點兵、挑燈看劍、英勇殺敵的氣概;他們激發了自己的愛國情懷,作者熱切希望衝上前線,奮勇殺敵,打擊日寇;同時表達了對時局的擔憂和對未來的期望,希望有更強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團結抗戰,打敗敵人,保衛好自己的家園。

六、擴讀課文——拓展延伸

1.霍驃姚,指西漢抗擊匈奴名將霍去病。以其受封驃姚校尉,故名。後亦借指守邊立功的良將。典出《史記》卷一百一十一《衛將軍驃騎列傳》。驃姚,輕捷勁疾。

2.李愬雪夜入蔡州(夜襲蔡州之戰)在中外軍事史上被人津津樂道。“懸軍奇襲,置於死地而後生”,唐朝後期名將李愬雪夜襲取蔡州,擒獲吳元濟之役,是一成功的奇襲戰的典型戰例。

3.“蕭蕭班馬鳴”出自盛唐詩人李白的《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揮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詩人內心的感受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這一句出自《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班馬,離羣的馬。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彷彿懂得主人心情,也不願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李白化用古典詩句,用一個“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是鬼斧神工的手筆。

七、回讀課文——課堂小結

這篇文章由點及面,由小時候喜歡的火、光自然過渡到燈籠,又由燈籠聯想起親人的關愛,再想到歷史上英雄人物的壯烈事蹟。作者喜歡燈籠的過程也是一個感情與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