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飛蜻蜓教學設計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放飛蜻蜓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放飛蜻蜓教學設計

放飛蜻蜓教學設計1

一、初讀感知大意

1、第一遍讀。

(1)讀課題。

(2)提問:課文的題目是“放飛蜻蜓”,蜻蜓有翅膀,可以自由自在地飛,爲什麼要“放飛”呢?請同學們讀課文後回答。

2、第二遍讀。

(1)讀課文思考:孩子們捉到一隻蜻蜓肯定不容易,怎麼捨得把它“放飛”呢?請同學們再把課文讀一遍,邊讀邊畫出字詞。

(2)指名同學回答上面的問題。教師簡介陶行知先生。

陶行知先生是我國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輩子愛教育、愛人民、愛孩子,他是第一個把小孩子稱作“小朋友”的人,他熱愛孩子、相信孩子、瞭解孩子、尊重孩子。

(3)教師出示有關生字詞,要求學生查工具書、聯繫上下文或聯繫生活實際,弄懂生字詞在課文中的意思。

需要正音的字:“貞、蚊”是前鼻音;“埂、衡、朋、蠅、搶”是後鼻音;“舍、貞”是翹舌音;“慈”是平舌音。還有多音字的讀音:“露水”的“露”(lù),“調整”的“調”(tiáo)。

3、第三遍讀。

(1)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孩子們“放飛蜻蜓”的呢?先寫什麼,接着寫什麼,最後寫什麼,請大家讀一讀課文,看誰能概括出來。

(2)指名回答上述問題,教師板書: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

4、用鋼筆描紅10個生字。

設計意圖:語文閱讀教學要走兩個來回:由整體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體。上面的設計,先讓學生讀過三次課文,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同時簡介陶行知先生,爲接下來的教學打下基礎。

二、指導精讀,感悟知、情

1、提出問題,學生讀書思考:

(1)在遇到陶行知先生之前,孩子們懂得哪些關於蜻蜓的知識?從課文中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用筆畫出來。

(2)陶先生給孩子們講了關於蜻蜓的哪些知識?在課文的哪幾小節?用筆畫出來。

2、朗讀對話,圖文對照。瞭解蜻蜓的身體結構。

(1)分角色朗讀,根據提示語讀出感情,讀出語氣。

(2)指名學生根據課文中的有關內容說出蜻蜓的身體結構和作用。

眼睛:一閃一閃、很大、結構很複雜、成千上萬的小眼睛、看清四面八的蟲子。

尾巴:一撅一撅、點水、掌握飛行方向、一節節、又細又長、保持平衡、吃掉又長。

教師補充:關於蜻蜓的尾巴有一句很有趣的歇後語:蜻蜓咬尾巴——自吃自。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學生從人物的語言中摘錄出關於蜻蜓的科學知識,採用圖文對照的方法,讓學生 看圖說出關於蜻蜓的科學知識。一畫一說,有關知識就能記得比較牢固。

3、學習重點詞語,體會陶先生對孩子們的關愛和尊重。

(1)讀了課文,你對陶先生這位教育家有什麼印象?

(2)再讀一讀課文,把文中描寫陶先生說話時神態、動作的詞語畫出來,體會一下,陶先生是位怎樣的教育家?

a、慈愛地撫摸着翠貞的小辮子問。(慈祥和藹、愛撫孩子。)

b、陶先生拉着孩子們坐在田埂上。(與孩子們平等親切地相處。)

放飛蜻蜓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藉對課文的朗讀感悟,對資料的合理運用,瞭解有關蜻蜓的有關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思想感情;並體會到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下一輩的關懷愛護和諄諄教導。

教學重、難點

重點:憑藉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有選擇地運用摘抄有關蜻蜓知識的資料,豐富對蜻蜓的認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思想感情;並體會到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下一輩的關懷愛護和諄諄教導。

教學難點:

有選擇地運用摘抄有關蜻蜓知識的資料,豐富對蜻蜓的認識。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設計意圖

導入課文

1、繼續學習放飛蜻蜓,請同學們回憶,課文圍繞蜻蜓只要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教師介紹陶行知

1、 學生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法。

2、 學生了解陶行知

語文閱讀教學要走兩個來回:由整體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體。這個環節的設計,對課文內容的回憶概述,既鍛鍊了語言的表達能力,也對內容有個整體的感知,同時介紹陶行知先生,爲接下來的教學打下基礎。

指導精讀,感悟知、情:1、走近蜻蜓

2、走近陶行知

學習重點詞語,體會陶先生對孩子的關愛和尊重。

反覆練讀,深化感情

拓展、延伸

作業

1.藉助教材,走近蜻蜓

(出示蜻蜓休息實物圖)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從陶行知和孩子們的對話中,你對蜻蜓有了哪些瞭解?

(請同學們打開書,在課文中找一找,畫一畫)

2、交流:可以用我知道了……還知道了……

3、理解“七嘴八舌”

4、媒體出示:陶行知說:“據說,在它……”這個說法正確嗎?“據說”這個詞語說明了什麼?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誰查找了資料?請你爲大家作介紹。

5、引讀:它的眼睛很……,結構……是由……可以……

6、指導朗讀

蜻蜓的眼睛很特別,那讀的時候要注意哪些詞語,才能讀出它的特點呢?

2. 活用資料,走近蜻蜓

1、關於蜻蜓,同學們手中還有一份資料,大家都讀過了吧?你能借助資料把蜻蜓介紹得更加具體嗎?

2、如說我們可以選擇一個方面來作補充。課文介紹了蜻蜓吃蒼蠅、蚊子、孑孓,但沒講吃多少,資料上是怎樣說的?

3、看看介紹蜻蜓眼睛和尾巴上你還有沒有補充?

3.創設情境,在言語交際中走近蜻蜓。

同學們介紹了這麼多蜻蜓的知識,老師也感到受益匪淺,也喜愛上蜻蜓了。

瞧,這位同學也很喜愛蜻蜓,他在幹什麼呢?(用網兜捉蜻蜓)你想對他說些什麼?

⑵交際訓練。(注意教師角色的轉換)

現在老師就是這位同學捕捉蜻蜓的同學,你想對我說什麼?

過渡:蜻蜓是“飛行家”,是“捕蟲能手”,是我們的朋友……孩子們入神地聽着陶行知先生的話。

1、讀了課文,你對陶先生這位教育家有什麼影象?

2、再讀一讀課文,把文中描寫陶先生說話時的神態、動作的詞語畫出來,體會一下,陶先生是一位怎樣的教育家?

3、 擴展閱讀《小孩不小歌》

1、怎麼把這篇課文讀好呢?在讀陶先生的話要親切和藹的語氣、讀孩子們的話要天真,熱情

老師描述:

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回到了屬於它自己的家園。你們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行,是多麼輕鬆,多麼愉快呀!此時此刻,大家肯定有許多話要說,現在請大家把內心的感受說出來吧!

關於陶行知的故事還有很多,關於蜻蜓,關於有益昆蟲的話題也有很多,這些都有待於我們小朋友課後去搜集,去了解。

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邊畫。

學生交流自學的結果(吃食、眼睛、尾巴)

學生表演,理解“七嘴八舌”

生讀這句話

學生交流課外資料(蜻蜓吃尾巴)

蜻蜓咬尾巴——自吃自

“大、複雜、成千上萬、四面八方”

學生交流課外查閱到的資料,幫助理解

1、一隻蜻蜓一小時能吃20只蒼蠅或840只蚊子,蜻蜓的幼蟲在水中也能消滅孑孓等害蟲。

2蜻蜓點水(人們常常看到蜻蜓點水,實際上這是蜻蜓媽媽在生兒育女。雌蜻蜓在產卵時,單獨在水面上飛行,然後一次次不斷地把尾巴插入水中,產下一些卵,立即又飛起來。這樣連續產卵的動作,好像蜻蜓在不斷地點水。)

3、(有一對異常發達的大複眼,幾乎佔了整個頭部的一半,一隻大複眼由1萬多隻小眼組成。在疾飛中,能正確清楚地看到9米開外,處於活動狀態的昆蟲的各個部分,還能看見在千米以外飛行的同類。

……

學生利用文本的語言來跟老師進行交際。

明白不僅要愛護小動物,而且要懂得愛科學。

學生交流對陶先生的總影象。

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畫

集體交流陶先生是一位怎樣的教育家。

學生朗讀《小孩不小歌》進一步感悟陶先生的思想。

分角色朗讀

學生表白

繼續查資料

通過朗讀,學生從人物的語言中摘錄出關於蜻蜓的科學知識。採用圖文對照的方法,讓學生了解蜻蜓。在學生熟悉了蜻蜓的外形特點和作用,就自然而然產生了喜愛之情,對理解孩子同意放飛蜻蜓就水到渠成了。

利用表演的形式來理解詞語“七嘴八舌”,顯得生動形象,使得課堂活躍,學生也樂學。

補充課外資料,深化文本,幫助學生記憶。

指導學生抓關鍵詞語來朗讀,教學的目的就是給學生授之方法

查找資料幫助理解文本,並能在文本處註釋,這叫批註,這是一種好的學習習慣。課堂上要注重培養這樣的能力。

創設這樣的一個情景,給學生說話提供一個舞臺,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語言的組織能力。

語文課一定要重視“語”和“文”。本課的教學目標,不僅是讓學生了解一些關於蜻蜓的科學知識,進一步懂得愛護益蟲益鳥的道理,還要通過有關詞句的學習,體會陶先生熱愛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和以身作則保護益蟲的高尚師德。課文中描寫人物動作和說話神態的詞語用得很準確,讓孩子們細細品味,大有裨益。

指導學生朗讀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培養高尚的情操。

創設情景,讓學生同文本中孩子感情產生共鳴,有感而發。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課更多相關資料:

搜索時,“文章標題”“所有大類”“所有小類”這幾項無需選擇,直接輸入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頁左側)

放飛蜻蜓教學設計3

【教學難點】瞭解蜻蜓各部分的結構、特點及功能。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相關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時

一、板書課題,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放飛蜻蜓

2、齊讀題目。

3、讀了題目,你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想提出來嗎?

(誰放飛了蜻蜓?爲什麼要放飛蜻蜓?)

4、提得非常好,我們圍繞這兩個問題學習這篇課文。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直入課題,從問題入手,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通過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促使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標出沒有把握讀好的字。

2、放課文範讀課件。

(要求學生特別聽準剛纔畫出來的生字詞的讀音,並標上拼音。)

3、同桌互相認讀預習時畫出來的生字、詞,糾正讀音。

4、指名讀生字、詞,檢查、訂正讀音。

5、帶着問題再讀課文(要求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字字讀準,句句讀通)。

⑴標出有幾個自然段。

⑵思考:課文主要寫了誰的什麼事。(誰爲什麼放飛了蜻蜓?)

6、指名分段讀課文。師相機簡介陶行知生平。

【設計意圖:以讀爲主線,只有讀通,才能讀懂,按循序漸進原則,先讀準字音,再讀通句子,進而讀懂課文內容。】

三、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識記生字。

⑴、組內交流,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把你的好方法告訴別人,看看誰的方法多。

⑵、指名全班彙報交流,新方法予以鼓勵推廣。

2、指導書寫。

⑴、仔細觀察每個字,看看你發現了什麼,

⑵、你覺得哪個字最難寫,請老師或會寫的同學示範。

⑶、你認爲哪個字你能寫得最好,寫給大家看看。

3、檢查訂正,評價誰寫得好,寫得美觀。

【設計意圖:識字教學是中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學生已掌握的識字方法的基礎上應予以鞏固提高,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學生對識字、寫字能力應有更高的標準,併爲之奮鬥。】

四、小結課堂,佈置作業。

基礎性作業(人人必須完成好)

1、比一比,再組詞。

搶( ) 蠅( ) 構( ) 復( )

槍( ) 繩( ) 夠( ) 夏( )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誰) 因爲 所以 地放飛了蜻蜓。

拓展性作業(人人都來試一試,看誰獨到,看誰勤)

1、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詞語。

捉( ) 吃( ) 停下( ) 調整( )

放( ) 送( ) 展開( ) 保持( )

2、課後認真朗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設計意圖:充分肯定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設計層次性作業,基礎性作業是對本節課堂教學重點的檢測與鞏固,拓展性作業設計爲下節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第 二 課時

一、複習引入

1、上節課同學們已經初讀了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誰願說一說?

2、誰願彙報自己不理解的的問題。

(1、陶行知爲什麼勸孩子們把蜻蜓放了?2、他爲什麼還向孩子們介紹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設計意圖:子曰“溫故而知新”,此環節的設計既是檢查學生對課文的整體內容的把握情況,又是將學生思維引入本節課學習的重點,使兩節課的學習內容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連接起來。】

二、細讀感悟

(一)、圍繞“陶行知怎樣勸孩子們放飛蜻蜓”這一問題,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反覆朗讀,深入體會。

1、默讀課文,想想:陶行知先生說了幾次話,用“-----”畫出他說的話。

2、彙報後,自由讀讀這些話,自主體驗這些話的意思。

3、看看課文,再想想:陶行知先生是怎樣對孩子們說這些話的?自由讀讀這些話,讀出語氣。

4、指名讀,讀出語氣,說說你爲什麼要這樣讀,大家評一評。

5、重點體會陶行知第一次和最後一次說的兩句話:①他停下腳步,慈愛地撫摸着一個名叫翠貞的小女孩兒的頭,說:“翠貞,你知道蜻蜓吃什麼嗎?”②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說:“把它放了,好不好?”。

⑴、換成陳述句與原句比較,體會陶行知說話語氣的委婉,

⑵、讀出慈愛的、商量的委婉語氣。

6、每次陶行知說完話後,孩子們有什麼表現?

(從孩子們的反應進一步襯托出陶行知的平易近人、對孩子真誠的關愛。)

(二)、探究課文,尋找答案。

直接勸孩子們把蜻蜓放了就行了,爲什麼陶行知要向孩子們介紹蜻蜓的眼睛和尾巴?

(1)認真讀陶行知介紹蜻蜓眼睛和尾巴的語言,你明白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明白?

(2)說說蜻蜓各部分特點及功能。播放相關介紹蜻蜓各部分特點及功能的課件,拓展學生知識視野。

(3)說說陶行知這樣對孩子們詳細介紹,目的何在。

(只有更多地瞭解蜻蜓,纔會更加喜歡蜻蜓,保護蜻蜓。)

(三)、繼續朗讀,說說感受,分角色表演。

1、放飛了蜻蜓,孩子們什麼心情?讀出這種感覺。

2、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不同人的不同語氣和心情。

3、自由組合分角色表演讀。指名錶演讀。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體驗品味。”在整過教學環節設計上,緊緊圍繞讀書與交流,通過多種形式的讀,特別是分角色表演讀,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領會作品的思想內涵,使體驗更加細膩,使感知更加深刻。】

三、總結全文

1、學了這篇課文,說說你的收穫。(可以引導學生從字詞、語句、懂得科學知識和道理等多方面來談。)

2、學完課文,你還有問題嗎?如“蜻蜓尾巴被自己吃掉了一截,真的會再長出來嗎?”“蜻蜓眼睛爲什麼能看清四面八方的蟲子?”

(可指導學生圍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在課下查資料,教師提供一些途徑、方法。比如網絡搜索等。)

【設計意圖:遵循走出教材,走向開放的大語文教學觀,留給學生較大的空間,便於自主選擇,使語文課堂有效向課外延伸。】

四、佈置作業

基礎性作業(人人必須完成好)

1、把你喜歡的詞語摘抄下來。

2、寫一段200字左右的話,說說學了這篇課文後的收穫。

拓展性作業(人人都來試一試,看誰獨到,看誰勤)

1、你見過的蜻蜓是什麼樣的?用幾句話把它的樣子寫下來。

2、蒐集更多關於蜻蜓的資料,進一步瞭解蜻蜓的特點和它對人類的好處,向大家說一說。

【設計意圖:充分體現作業設計的層次性和語文學科的開放性,把學生的學習由課堂引向課外。】

放飛蜻蜓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6個字,掌握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習帶着問題默讀課文,理解重點語句,能正確讀出句子的語氣。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陶行知對孩子們的諄諄教導,懂得保護益蟲。

4、引導學生逐步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閱讀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細緻地引導孩子們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並啓發孩子們放飛蜻蜓。

教學難點:

瞭解蜻蜓各部分的結構、特點及功能。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展示圖片,激趣導入

1、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張美麗的圖片,這是什麼?(出示圖片)(板書: 蜻蜓)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這隻蜻蜓(美麗、可愛)你們喜歡嗎?今天有幾個小朋友要把蜻蜓放飛(板書:放飛)

2、齊讀課題,引導質疑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3、簡介陶行知

(設計意圖:緊扣課題,圖片導入,從而吸引了學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使學生興致勃勃地走進課文。)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學生自由讀文,讀準字音。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2、小組學習,大家互相讀,注意聽字音是否讀準確,互相評價。

3、檢查識字情況,“開火車”組詞認字,分小組競賽識字。

(1)指導學生讀準生字字音。

(2)小組派代表交流識字方法,教師歸納總結。

(3)出示詞語認讀

(4)出示帶生字的句子測讀

4、指名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誰放飛蜻蜓?誰讓孩子們放飛蜻蜓?)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解決問題,尊重學生的個性,使他們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教師要引導學生選擇有利於自己發展的方式。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應獨立解決,不依賴他人。)

三、再次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幾個自然段是寫捉蜻蜓,哪幾個自然段是寫談蜻蜓,哪幾個自然段是寫放蜻蜓的?

2、討論交流上面思考題:

第至第自然段寫捉蜻蜓

第至第自然段寫談蜻蜓

第至第自然段寫放蜻蜓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課文。)

四、指導書寫,佈置作業

1、小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什麼?

2、出示生字詞,再次認讀

3、教師範寫,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作業:(1)抄寫生字詞 (2)練習分角色讀課文 (3)查閱有關陶行知的資料

放飛蜻蜓教學設計5

一、板書課題,書寫蜻蜓兩個字。

二、檢查生字詞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抽讀,全班同學認真聽,看她有沒有記住他們的名字.教師略作評價。

2、齊讀生詞。

3、說說課文給我們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板書:陶行知。指導書寫“陶”字。

課文先寫……然後寫……最後寫…… 板書:捉 講(勸或談)放

過渡:陶行知給孩子們講了關於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識?

三、細讀課文。

(一)抽兩個同學讀2-10自然段,思考:陶行知給孩子們講了關於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識?

抽生回答。板書:吃食 尾巴 眼睛

陶行知怎樣給孩子們講蜻蜓吃食這個問題的呢?

(二)學習第2——6自然段。

1、學生按要求自學2-6自然段。

多媒體出示要求:

學習提示:

1、默讀2—6自然段,用小圓圈畫出陶行知說話時的神態、動作的詞語,用 畫出陶行知說的話。

2、輕聲讀第2和第6自然段,從陶行知的神態、動作、語言中,你體會到陶行知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2、檢查自學情況,朗讀體會情感。

(1)檢查勾畫和體會的情況。理解慈愛、撫摸,出示“撫摸”,都是提手旁,學習生字“撫”。

(2)讀悟第二、六自然段。

抽讀、範讀:體會到陶行知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板書:和藹可親

指導朗讀:試讀、抽讀、齊讀。讀出和藹可親的樣子和疑問的語氣。(強調“慈愛”和“撫摸”,讀陶行知的話,音量小一點,語速慢一點,讀出疑問的語氣。)

(3)小結: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來表現陶行知的精神品質的。同學們在寫人物的時候也要學着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就能把人物的特點以及精神品質形象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3、分角色朗讀2-6自然段。

抽一生讀作者的話,一生讀陶行知說的話,一女生讀翠貞的話,一生讀男孩的話,全班同學讀其他孩子的話。想象陶行知與孩子們對話的場面,注意讀出不同的語氣。理解“七嘴八舌搶着說”,然後再請幾個孩子表演第五自然段。板書:七嘴八舌。

師:孩子們已經知道了蜻蜓是我們的好朋友,如果這時陶行知讓孩子們把蜻蜓放了,會放嗎?可是陶行知卻繼續向孩子們介紹蜻蜓的尾巴和眼睛等知識。

(三)學習10自然段

1、學生按要求自學

學習要求:

①迅速默讀10自然段,用 畫出陶行知介紹蜻蜓尾巴和眼睛的句子。

②與同桌討論:陶行知爲什麼還向孩子們介紹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檢查自學情況

(1)抽生回答第一個問題,用“陶行知給孩子們介紹了……還介紹了……”的句式。“只介紹了這些嗎?”

陶行知在給孩子們介紹蜻蜓的大眼睛時哪些詞用得好,用你喜歡的符號在書上把這些詞勾畫出來,體會“成千上萬”、“四面八方”的意思。板書“成千上萬”、“四面八方”。你能說出幾個類似帶數字的四字詞語嗎?

欣賞蜻蜓圖片,教師引讀。

(2)陶行知爲什麼還要向孩子們介紹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呢?抽生回答。(讓孩子們更進一步瞭解蜻蜓,喜愛蜻蜓,從而保護蜻蜓,與蜻蜓做好朋友,而不僅僅是爲了讓孩子們把蜻蜓放飛。)

(四)學習第11自然段。

1、這時候陶行知如果讓孩子們把蜻蜓放了,孩子們會放嗎?可是,陶行知卻用商量的口吻說,把它放了。板書:放

(多媒體出示)比較句子:①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說:“把他放了,好不好?”②陶行知說:“把它放了。” 指導朗讀,結合上下文體會陶行知是一個怎樣的人?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尊重孩子

2、孩子們把蜻蜓放飛時是怎樣的心情呢?齊讀課文最後兩句。看書上的插圖,想象當時的情景。

四:拓展想象:

(學生看圖)你們瞧,蜻蜓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行,是多麼輕鬆,多麼愉快呀!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麼呢?陶行知會說些什麼呢?小蜻蜓又會說什麼呢?(自由交流)

放飛蜻蜓教學設計6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個生字,綠線內的7、憑藉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瞭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

1、在讀文的基礎上了解關於蜻蜓的知識,明白道理。

2、學習多種途徑收集、處理資料。

教學難點:

通過自主學習,瞭解蜻蜓的習性、特點,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

教學準備:關於蜻蜓的圖文資料,配套光盤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初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扣題引發,理清脈絡。

1、導入:這篇課文就是圍繞大家的猜想來寫的。不過,這個和小朋友們說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們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讓孩子們放飛蜻蜓的經過嗎?快讀讀課文吧!

學習課文,憑藉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瞭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

一、複習回顧,問題導入

1、請學生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回顧上節課的提問: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樣和這羣孩子談蜻蜓的呢?

二、讀文入境,探究自悟

1、學生自由讀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這羣孩子中的一員,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談了有關蜻蜓的事之後,你會自覺自願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飛嗎?爲什麼?

2、學生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教師組織課堂討論:聯繫前後文說明自己放的理由,關鍵點:

(1)陶行知的語氣:“慈愛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們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2)陶行知先生與孩子們的對話內容:蜻蜓吃什麼?尾巴有什麼作用?眼睛的結構。(瞭解蜻蜓的特點,認識到它是益蟲,應該保護)

提問:從他們的對話中,你對蜻蜓有了什麼瞭解?(學生讀議)

(3)孩子們的回答內容和神態。(“入神”說明陶行知先生的話太吸引人了)

4、練習分角色朗讀。

(1)同座間練習,再次體會人物的心理。

(2)指名演讀,集體評議。

5、啓發小結。

師:爲什麼這羣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談了蜻蜓後,會自覺自願、非常樂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飛呢?請結合剛纔同學們的發言,對理由作一個小結。

學生小結。(教師點評)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師:讀了這篇課文,你對文中的哪個人物印象最深?

2、學生整體默讀全文,從人物的角度再次感悟。

3、指名談感受,相機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相關段落。

4、課後研究性學習:陶行知先生說:蜻蜓餓極時會吃自己的尾巴,這個說法對嗎?找找有關資料驗證一下。(組織學生結合問題查找資料,展開交流。)

放飛蜻蜓教學設計7

文本解讀:

本文是一篇記事的文章,通過講述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見一羣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勢利導,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類的朋友,並放飛蜻蜓的故事,教育學生要愛護有益的動物,激發學生探求有關動物的科學知識的興趣。

課文層次清楚,語言見解,通過人物具體明白的對話,推進故事的發展,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從中瞭解有關的科學知識,受到教育,並體會到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下一輩的關心愛護和諄諄教導。

本課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反覆閱讀品位語言文字,激起對蜻蜓及其他動物的有關知識的求知慾,並領略老一輩教育家的風範。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憑藉對課文的朗讀感悟,瞭解蜻蜓的有關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

3、體會到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下一輩的關懷愛護和諄諄教導。

教學重難點:

1、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

2、引導學生反覆閱讀品味語言文字,體悟陶行知對孩子的諄諄教導。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放飛蜻蜓》這一課。請同學們彙報一下,你上節課學到了什麼? (板:吃蟲子、陶行知)

所以孩子們要——讀題。

2、你從哪裏知道每一個孩子都同意放飛蜻蜓?

(“紛紛”一詞可以看出,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飛蜻蜓。)

誰來讀一讀這句話?

出示:孩子們紛紛說:“放了它,放了它,讓它回家去!”

這裏有兩個“放了它”,你從中感覺到什麼?

(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放飛蜻蜓的心情。)

讀出這種心情來!(指名)

二、教學課文7—10小節:

1、這節課,我們就當自己就是這羣孩子中的一員,認真讀一讀課文的7—10小節,想一想:你願意放飛蜻蜓嗎?找找自己樂意放飛蜻蜓的理由,劃一劃有關的詞和句子。

2、四人小組討論:爲什麼你也同意放飛蜻蜓?

(你從文中什麼地方知道蜻蜓是我們的朋友?)

3、課堂討論。

a、從蜻蜓本身講:

(1)出示:它的尾巴是一節節的,又細又長。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調整方向。據說,在它餓極時,會將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

理解“據說”:表明他也不是很有把握,只是聽說而已究竟是怎麼回事?誰查了資料?請你爲大家做介紹。(蜻蜓繁殖後代時,由於生理的需要,會咬自己的尾巴,看起來像“吃”尾巴,其實並沒有吃掉。)真是一種有趣的昆蟲啊!(板:尾巴 保持平衡)

“蜻蜓用尾巴在河裏點水”——其實是蜻蜓在河裏產卵。成語:蜻蜓點水,比喻做事膚淺,不深入。

(2)出示:陽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閃一閃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多可愛的昆蟲呀!你有沒有看到蜻蜓的樣子?誰還會補充幾個這樣的句子?

蜻蜓好象會說話,你聽到它說什麼了嗎?

(3)出示:它的眼睛很大,結構很複雜,是由成千上萬的小眼睛構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蟲子……

哪個詞給你印象比較深?“成千上萬”還可以換成什麼詞?(板:眼睛 四面八方)

(4)如果你就是這羣孩子中的一員,聽了陶行知先生談了這麼多有關蜻蜓的知識之後,你會對蜻蜓產生一種什麼樣的情感?

(更喜歡蜻蜓了)

(5)是呀,因爲了解蜻蜓,纔會更喜歡蜻蜓,也纔會——讀題(放飛蜻蜓)。

放飛蜻蜓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敘述順序。引導學生逐步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閱讀習慣。

4、初步感受陶行知對孩子們的諄諄教誨,初步瞭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理解重點詞語,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感受陶行知對孩子們的諄諄教誨,初步瞭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

教學過程:

一、解讀課題,引發質疑。

1、謎語引入:小飛機,紗翅膀,飛來飛去捉蟲忙;低飛雨,高飛晴,氣象預報它內行。(打一昆蟲)板書:蜻蜓

學習“蜻蜓”:(1)都是什麼偏旁?因爲……(它是昆蟲)

(2)提示:注意“蜓”右邊的寫法。

出示“蜻蜓”圖片:看,一隻蜻蜓飛過來了。喜歡蜻蜓嗎?爲什麼?

(可以從外形和作用等方面說。)

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關於蜻蜓的課文。板書:放飛。

齊讀課題:放飛蜻蜓。指導讀好課題。

2、學生圍繞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產生了什麼疑問?

3、學生質疑:誰捉了蜻蜓?爲什麼放飛?

(板書:誰捉蜻蜓?爲什麼放蜻蜓?)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美麗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理解詞義。

1、師配樂範讀課文。

2、願意像老師一樣美美地讀課文嗎?

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課文中的生字新詞,讀通句子。

3、檢查情況。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讀,正音,齊讀。

然後分組出示,理解詞義:

(1)蒼蠅、蚊子、孑孓

發現了什麼?

(“蒼蠅”“蚊子”讀成輕聲,都是害蟲。)

(“孑孓”是“蚊子”的幼蟲;那你知道“蒼蠅”、“蜻蜓”幼蟲的名稱嗎?“蛆”,“水蠆”。)

(2)一撅一撅、搶着說、掌握、據說

觀察字形,發現什麼?(都有“手”,都是動詞。)

理解哪些,不理解哪些?

(文中說蜻蜓的尾巴“一撅一撅”,看到過嗎?指名演示動作。指導朗讀這句話。)

(出示文中句子,讀“七嘴八舌”這個詞語。把句子多讀幾遍,想想該怎樣讀才能表現“七嘴八舌地搶着說”,四人小組可以商量併合作完成。師讀提示語,三名學生配讀。或小組合作朗讀表示。)

(“掌握”能換個詞表示相同的意思嗎?——掌控、控制、把握。)

(給“據”組詞,“根據、依據”;據誰說?別人說——出示句子,指名讀。你看到過蜻蜓咬尾巴的現象嗎?人們還根據這種現象編出一句歇後語,“蜻蜓咬尾巴——自吃自”。當然,依據別人說的話,就有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你覺得呢?老師也不知道答案,怎麼辦?留作課後查找答案。)

(3)結構、複雜

(“復”這個字怎麼記?出示句子,指名朗讀,什麼結構複雜?爲什麼這麼說?其他動物的眼睛相對蜻蜓來說結構就比較“簡單”。)

三、再讀課文,瞭解內容,理清順序。

1、交流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誰捉蜻蜓?(一羣孩子)

後來爲什麼又放了?(陶行知先生看見了,給孩子們講述蜻蜓的有關知識,使他們認識到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勸他們放了蜻蜓。)

2、板書“陶行知”,指導寫“陶”,師介紹:

陶行知是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所以要尊稱他爲“先生”。我們還曾經學過他專門爲小朋友寫的兒歌《人有兩個寶》“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雙手會做工,大腦會思考。用手又用腦,纔能有創造。”

陶行知先生非常熱愛孩子,對孩子們總是和藹可親的樣子,文中有一個生詞就是講這個意思的,找一找。(“慈愛”,直到寫“慈”,給“慈”組詞,“慈祥、慈眉善目”;讀出這個詞語包含的感情。)

3、陶行知先生就是這樣愛着孩子們,當他看見一羣孩子在捉蜻蜓時,並沒有責怪他

們,而是給孩子們講述蜻蜓的有關知識,使他們認識到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勸說他們放了蜻蜓。我們可以把這些內容也歸納成三個字。(“談蜻蜓”或“識蜻蜓”)

4、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分別講述了這三個內容?

5、願意和同學們合作朗讀這個故事嗎?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帶着問題走出課堂。

1、小朋友放飛蜻蜓是因爲陶行知先生跟他們介紹了蜻蜓。那麼他都談了關於蜻蜓的哪些知識呢?孩子們怎麼就自願把蜻蜓放了呢?下節課繼續研究。

五、作業。

1、瞭解有關蜻蜓的知識。

2、閱讀《拓展》上有關陶行知先生的故事。

六、板書設計。

捉蜻蜓

19、放飛蜻蜓談蜻蜓

放蜻蜓

陶行知先生

慈愛

放飛蜻蜓教學設計9

教學過程

一、課前遊戲。(略)

二、導入,揭題。

1、同學們,現在我們繼續來學習有關蜻蜓的文章。 21、放飛蜻蜓

2、誰願意把課題讀一讀?齊讀課題

3、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初讀了課文,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想了解哪些問題?看誰最會提問題?

(爲什麼放飛蜻蜓?誰放飛蜻蜓?怎樣放飛蜻蜓?蜻蜓的尾巴有什麼作用?蜻蜓吃什麼?孩子們爲什麼願意放飛蜻蜓?爲什麼放飛?陶行知是一個怎樣的人?)

4、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就來研討:孩子們捉到了蜻蜓爲什麼又把它放飛呢?在孩子們的心目中,陶行知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自由朗讀課文

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四、體驗捉蜻蜓的快樂 (出示課件)

1、大家請看畫面: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一羣孩子在捉蜻蜓)

2、誰能說得具體一點呢?我們要用眼看,用耳聽,用心去體會。同桌互相說一說。(一天下午,一羣孩子在草地上捉蜻蜓,他們玩得很開心。)

3、課文第一段也有一羣孩子在捉蜻蜓,請大家把第一段朗讀一遍(齊讀)板書:蜻蜓、陶行知、孩子

四、放蜻蜓,學習有關蜻蜓的知識

1、、一個名叫翠貞的女孩也捉到了一隻蜻蜓,心裏甭提多高興了。孩子們爲什麼把高高興興捉住的蜻蜓給放了呢?讓我們一起到課文裏去找答案吧!

2、彙報: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是陶行知勸他們把蜻蜓給放了。)那他是怎麼勸的呢?抓住了蜻蜓的幾個方面?(抓住了蜻蜓吃的東西和蜻蜓的眼睛來說的?)出示句子:“陶行知拉着……是不是我們的好朋友?”那爲什麼說吃蒼蠅、蚊子就是好朋友呢?(因爲蚊子它吸血,會傳染疾病)(加介紹蜻蜓吃食知識)一隻蜻蜓一小時就能吃40只蒼蠅或840只蚊子,一隻幼蜻蜓一年就可以吃3000多隻孑孓,所以說,它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

3、出示句子第六段 大家把這一段朗讀一遍。這裏要讀出誇獎的語氣,如“還是”要重音,“你們說……”這要讀出疑問的語氣。

4、陶行知除了向孩子們介紹蜻蜓吃的東西外,還介紹了什麼?(出示第十段及課件)(尾巴和眼睛)

(1)他是怎樣介紹尾巴的?(出示句子)請大家說說,他介紹了幾方面?(樣子、功能)齊讀句子。蜻蜓點水是蜻蜓往水裏產卵,每點一次產一隻卵,連續動作,人們就看作蜻蜓點水了。後來經常用來比喻工作不深入。

(2)他又怎樣介紹蜻蜓的眼睛呢?(看課件)出示句子

引讀“蜻蜓的眼睛特點是(很大)結構(很複雜)是……”

同學們,蜻蜓的眼睛可以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呢?(奇怪、神奇、奇特) “神”在它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四面八方所有的方位。“奇”在它的小眼可達幾萬個。這兩個都是含有數字的成語,你還能說說含有數字的成語嗎?細心的小朋友發現沒有,課文裏也有一個含有數字的詞哦。(七嘴八舌、五顏六色等等)這些都是成語,我們要學會積累,用了這些詞,會使句子更生動。

(3)我們再把句子讀一遍

6、小結:陶行知先生向孩子們介紹了蜻蜓的尾巴和眼睛的結構特點,讓孩子們明白蜻蜓身體結構獨特,是捉蟲的能手,要保護好蜻蜓。那在孩子們的心目中,陶行知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五、再讀課文,認識陶行知

這次要求靜靜地讀,找出有關語句來。(默讀)

請各小組討論交流。

1、彙報:(1、)陶行知是一個知識豐富的人(第六段、第十段)

你能用“他知道……,他還知道……”來說話嗎?

(2)在孩子們的心目中,陶行知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出示句子)

從哪些詞可以看出看出來他和藹可親?(慈愛、撫摸、商量)

第1句邊讀做動作讀、範讀,齊讀,賽讀。

第二句用商量的口吻來讀。

2、小結:陶先生尊重孩子,愛護孩子,對人和藹可親、教育有方,真不愧爲偉大的教育家。

六、放蜻蜓,想象說話

1、經過陶行知的諄諄教導,此時孩子們願意把蜻蜓放了嗎?(願意)從哪可以看出來?(孩子們紛紛說……)伴動作朗讀

2、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又回到了自己的家園。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多麼輕鬆,多麼愉快呀!此時此刻,它會說些什麼?孩子們又會說些什麼?你又想說些什麼(孩子們會說:小蜻蜓你飛吧,我們不會再傷害你了……蜻蜓會說“小朋友,再見,你們真是好孩子……)

四、小結:通過陶行知孩子們的對話,讓我們懂得了蜻蜓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還知道了陶行知是個和藹可親、教育有方的大教育家。大家來找找他們的對話。

1、請各小組先練讀(指導朗讀)

2、分角色朗讀

七、總結全文,體驗人性自然美:

同學們,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誰和誰成了好朋友嗎?(陶和孩子、孩子和蜻蜓、蜻蜓和陶,老師和大家也成了好朋友)

是呀,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這樣的好朋友(如蜜蜂、青蛙、蚯蚓、七星瓢蟲等等),他們都爲我們人類作出了貢獻,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關心愛護這樣的朋友。這樣我們人與自然就能和諧相處,,那樣我們的世界也一定會變得更美好!

八、作業;

1、熟讀課文;

2、查找有關蜻蜓的資料或觀察蜻蜓,進一步瞭解蜻蜓的特點。

板書設計

21、放飛蜻蜓

陶行知

好朋友

孩子們 蜻蜓

放飛蜻蜓教學設計10

一. 簡析首尾,聚焦“放飛”

1. 指名讀第一段,瞭解大意,想象孩子們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 指名讀第十一自然段。

(1) 這羣孩子捉了幾隻蜻蜓?

(2) 這隻蜻蜓當時在誰的手裏?

(3) 只是翠貞一個孩子同意放飛蜻蜓嗎?哪裏看出?

(4) 個別讀孩子的話。這裏有兩個“放了它”,你從中感覺到了什麼?讀這種心情來!練習朗讀。

3. 激起懸念。

翠貞他們一羣孩子好不容易纔捉到一隻蜻蜓,爲什麼最後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飛呢?(在題目“放飛”下加重點號)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樣和這羣孩子談蜻蜓的呢?

二. 讀文入境,探究自悟

1. 自瀆課文二至十一自然段,想想:如果你是這羣孩子中的一員,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談了有關蜻蜓的事情後,你會很自覺自願地將捉到的蜻蜓放飛嗎?找出課文中有關能說明自己樂意放飛蜻蜓原因的句子。

2. 指導學生開展課堂討論,同桌商量。

3. 課堂討論:爲什麼你也同意放飛蜻蜓?

(1) 從蜻蜓本身講。(學生交流收集的相關資料,瞭解蜻蜓的尾巴,眼睛分別有什麼特點和作用。教師可適當補充一些知識。)

(2) 從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講。

a. 與孩子說話態度和藹可親,方法巧妙。

b. 不擺架子,尊重孩子。

c. 知識豐富,說的是孩子們不知道的新道理,新知識。

4. 這樣一個知識豐富,和藹可親的先生,講得孩子們心服口服,所以答應放飛蜻蜓。

5. 你們願意同桌分角色來朗讀一下課文嗎?

6. 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 歸納總結。

1. 老師指着題目,問學完了課文,你們知道這羣孩子爲什麼同意放飛蜻蜓嗎?

2. 看到蜻蜓展開翅膀向空中飛去時,此時,你們會想些什麼?或者會說些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