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觀潮》的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有關於《觀潮》的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於《觀潮》的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

有關於《觀潮》的教學設計1

一、談話引入

1、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說說海潮什麼樣?

(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

教師進行充滿感情的介紹:錢塘江它是我們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於浙江省北部,全長605公里,河域面積五萬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一條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錢塘江邊一睹爲快。

2、看了這潮水,聽了這潮潮聲你覺得錢塘江潮怎麼樣呢?

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

說得真不錯,這篇課文的作者在他眼裏的錢塘又是怎麼樣的?

自由讀課文,找出一個你認爲最能體現錢塘江特點的詞語。

(讓學生上黑板板書。)

3、理解奇觀:

觀潮的觀是什麼意思?天下奇觀的觀呢?

板書:

天下奇觀

打開字典查一查。

師:很少有人能看到這壯麗的景觀,你們想不想把自己瞭解到的說給大家聽?課文中有許多形象的詞語,咱們講的時候會用到,打開書,在寫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用了很多形象的詞語,你動筆畫一畫,然後在找小組讀一讀。要放棄自己不成熟的想法,聽取別人的建議。

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這裏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牆,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爲什麼這裏的大潮如此的與衆不同?

(請查閱資料的同學介紹潮的形成、潮的氣勢或觀潮最佳地點。)

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特殊的壯麗景象,這一課就寫了一次錢塘江大潮的過程。

師:我有一個問題,我想問你爲什麼要在八月十八日觀潮?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預習情況:

⑴讀準多音字:

悶(mèn)雷薄(bó)霧漲(zhǎng)起顫(chàn)動風號(háo)浪吼(hǒu)

⑵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橫貫山崩地裂人聲鼎沸漫天卷地

⑶指名讀課文,正音。

⑷同桌互讀,評定等級。

2、默讀課文:

用自己的話介紹錢江潮。

3、理清文脈:

⑴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⑵同桌交流。

⑶說說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敘述順序

1、讀課文:

想想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

(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

2、再讀課文:

⑴提出不懂的問題。

⑵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

〖板書設計

觀潮

潮來前

潮來時

潮過後

(時間順序)

有關於《觀潮》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3—5自然段,瞭解錢塘江大潮洶涌而來的壯觀氣勢,領略這“天下奇觀”。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3、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4、體會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讚美之情,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潮來之時”是全文的重點,作者寫得特別細緻。“浪潮越來越近……顫動起來”,是全文的重點句,充分表現了大潮非凡的氣勢。

2、啓發學生根據課文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幅的活動畫面,從而形成再造想象的能力是教學的難點,同時要注重感情朗讀。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講講課文按什麼順序記敘了哪些內容?

二、講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1、生自由朗讀兩遍後告訴老師大潮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2、師適時發問:你們從哪些地方看出大潮雄偉、美麗、壯觀呢?

引導學生說,同時指導朗讀。

3、師小結:這些語句都從聲音方面寫出了潮的壯觀,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讀出潮的壯觀來。

4、師啓發:課文除了從聲音方面寫潮的壯觀,還從哪些方面寫?怎麼寫?請同學們自己找一找,說一說,讀一讀,可以小組討論。(生自學)

5、學生交流學習情況。

6、師小結:剛纔同學們找的這些句子從顏色、形狀兩方面寫出了潮的雄偉壯觀,作者採用了比喻的手法,這樣寫使我們很真實、具體、生動地認識了大潮的壯觀。

7、怎樣讀好這些句子呢?請同學們試着讀讀,特別要讀好你喜歡的句子。(學生試讀後指名讀,並交流。)

三、講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找出寫潮壯觀的詞語,要求標上“”。

2、交流並板書:漫天卷地、風號浪吼、兩丈來高。

3、有感情朗讀這一自然段。

四、寫作方法指導,習慣培養。

1、學完課文,你覺得文章寫得怎樣?

2、知道作者爲什麼會寫得這樣好嗎?

3、師小結:是呀,正是因爲作者細緻地觀察了錢塘江大潮到來之前、到來之時、到來之後的情景,既留心了江潮不斷變化的樣子,又留心了江潮發出的聲音,既留心了江潮的氣勢,又留心了觀潮人羣情緒的變化,因此,讀了這篇課文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有如置身與觀潮人羣中間一樣。

五、總結。

1、錢塘江大潮真是雄偉壯觀,難怪作者在文章一開始就說“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相機板書“天下奇觀”)

2、觀看錄象,領略大潮雄偉壯觀的氣勢。

六、練習。(略)

板書設計:

13

觀潮

聲音

潮來之時

顏色

形狀

天下奇觀

漫天卷地

潮來之後

風號浪吼

兩丈來高

有關於《觀潮》的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觀潮》人教小學第七冊課文。這是一片寫景爲主的散文。作者按時間的推移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恰當的比喻,把錢塘江描繪得有聲有色,再現了錢塘江大潮雄偉壯觀的景象。字裏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靈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對大自然的熱愛的好文章。

學情分析

1、學生是小學四年二班的學生2、學生信息技術能力較強,能運用網絡查詢收集資料幫助學習。3、學生思維活躍,肯動腦筋知識面較廣,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尤其是藉助網絡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三、四自然段瞭解錢塘江大潮的來時的情景。

2、學習本科抓住事物的特點的幾方面按時間順序來寫的寫作方法。

3、學會生字、理解新詞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與用現代信息技術收集處理信息。

2、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利用課文內容、網絡資源讓學生了解《觀潮》壯觀景象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三、四自然段瞭解錢塘江大潮的來時的情景,理解、積累並運用課文中秒潮水的語句,熟練成誦部分語句。

教學難點:理解生字新詞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

教學策略:

複習歸知創設情景、感受景的雄偉壯觀——自主探究網絡查詢(網絡考察)——製作導遊圖、解說詞寫、協作商議——利用網絡彙報交流探究實質——歸納總結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課前蒐集有關錢塘潮的資料。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啓發談話。

2.課件播放錢塘江大潮錄像。

二、學習新課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同桌對讀生字詞。

2.抽讀生字卡,師正音。

(二)導學課文,理解字詞。

1.學習第3自然段,結合句子理解字詞,並指導朗讀。

①聽師朗讀第3自然段,勾出帶有生字的詞語。

②讀後提問。

③理解詞語:人聲鼎沸。

④總結學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樣的方法學習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詞

①同學們還有哪些生字新詞不能理解?

②師答疑。

3.同桌互相檢查這些生字新詞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師抽查並總結。

(三)析字形,寫生字。

1.學生找出難寫或易寫錯的字,大家分析,老師在黑板上板書示範。

2.學生練習,將黑板上的字一個寫一遍,再分小組評議,說說你認爲誰的哪個字寫得好,好在哪裏,<或誰的不好,>,引導學生鑑賞。

三、作業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引出壯觀

1.談話,板題。

2.理解“觀”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觀”。

3.導入3.4自然段。

二、觀看錄像,感受壯觀

看看畫面,聽聽聲音,感受這一天下奇觀。

三、小組合作,感悟壯觀

1.談話激發學習興趣。

2.合作學習提示:a.你喜歡文中的那一句,爲什麼?你能把你喜歡的這句話讀的讓你們組內的`同學也喜歡上它嗎?b.你在學習中有什麼問題,你們小組是怎樣幫助你解決的?c.通過小組合作,你都學懂了些什麼?

3.組建合作小組

4.組內合作學習

5.反饋合作成果,構建全體讀書感悟氛圍。

6.引導小組感悟。

a.朗讀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課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讀。

四、聽聽讀讀,發現作者觀潮順序

1.範讀課文,聽後練習。剛纔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讀了這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不過,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寫得可有順序了。下面,我們就先來做一個聽的練習。

聽老師讀這段話(出示),看誰本事大,能聽清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四處的描寫給連接起來的。待會兒,請你把聽到的詞語寫下來。

師讀生聽: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

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大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2.感悟發現:作者是按從遠到進順序來描寫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聲音和大潮的變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偉壯觀。

3.齊讀課文,感受壯觀。

五、思路引導,背誦壯觀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樂、畫面,激發背誦興趣

3.評價:背誦得多有感情啊!我們彷彿站在錢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來越近,聲音(越來越響),浪頭(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大)。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爲(天下奇觀)!我們爲之自豪,爲之(驕傲)!

六、創設情境,運用語句

1.積累詞彙

今天,我們學習的兩個自然段裏,詞語非常豐富,你們想不想把它們積累起來?聽老師說詞語的意思,看誰的反應快,老師語音剛落,就能很快地站起來說出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人聲鼎沸、山崩地裂……)

2.運用詞彙

看得出,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還挺注意詞語的積累,不過,會不會用了呢?咱們來自我檢驗一下,我這兒有一段話,可是不完整,你們能不能在括號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語,使這段話表達得清楚通順呢?師出示一段話: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聲猶如(),海堤上儘管(),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麼。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學生分四人一小組討論,然後選派一代表報告)

3.師生共同評價

七、全課小結

【反思與總結】

《觀潮》是一篇精讀課文,作者的記敘順序非常清晰。結合這一特點,設計中把教學側重點就放在了幫助學生理清記敘順序,學習作者按照觀潮順序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在具體教學中,引導學生按潮前、潮中、潮後給課文分清段落,進而逐段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課文內容的時候,注意通過具體的字、詞、句來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圖,同時,受到激勵,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有關於《觀潮》的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能力:

①用校園網,互聯網絡自主查尋收集資料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海底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逐步培養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意識。

②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自主學習的能力。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③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情感: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難點:學習作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爲天下奇觀。我們盼望着能親眼看到這一奇景。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2課《觀潮》。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瞭解了什麼?(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閱讀課文,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感受大自然創造的奇異景象。

二、自主探究,發現問題

通過預習,我們讀懂了什麼?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三、網絡探究、協作商量

(一)老師歸納出幾個問題:

1、課文從那幾個方面寫潮水的特點?

2、課文怎樣寫大潮聲音,形態的變化。

3、課文按什麼順序來描寫大潮的。

(二)分小組協作學習(重點爲第二個問題),給出學習方法

1。讀:找出描寫大潮的優美語句有感情地朗讀。

2。看:利用校園網、互聯網查看相關圖片、錄象、文字資料。

3。做:小組協作製作電子作品。

4。講:自己來作導遊按江面平靜潮水涌動潮頭西去順序描述出來。

四、彙報表演,解決問題

1、教師指導製作步驟:

網絡瀏覽查尋相關資料。複製圖片摘抄文本。利用收集到的資料製作演示文稿。

2、小組彙報。

五、網絡閱讀、拓寬知識。

有關於《觀潮》的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1、通過,聯繫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文生字新詞。

2、認識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3、理解作者聽其聲、觀其形、感其受、思其序的觀察方法,從而掌握事物的觀察規律,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好習慣。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5、給課文分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重點理解文中有關“潮來潮去時”的壯觀景象,學習作者有次序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事物的習慣;理解一些重點詞句。

教學準備:小黑板、燈片、有關錢塘江潮的資料帶。

課時安排:第一課時: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落;學習課文1一2自然段。

第二課時:重點理解課文3一5自然段,指導朗讀背誦。感知作者邊看、邊聽、邊看的觀察方法,總結深化課文。

一、導入。

1、師啓發談話:第一教時,我們已經初步感知了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是按“潮來前一潮來時一潮來後”的順序來寫的,並且知道潮來之前的情景:一是目之所及的景物描寫,給人以平靜而帶有幾分神祕的感覺;二是寫前來觀潮的人之多,寫出了人們焦急等待的心情。這一段從側面渲染了錢塘江大潮的“奇”。那潮來時,潮來後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2、學生質疑:可圍繞文後的“思考練習”提出不懂的問題。

3、燈片出示學習目標。

①學習課文3一5自然段,理解重點詞句;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四小節;

③學習作者邊看、邊聽、邊想的觀察方法,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二、學文A、學習3、4自然段。

1、整體感知

①師:文章三四小節,a、作者是按什麼順序觀察大潮的?b作者從哪些方面來寫大潮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

②自由朗讀。

③討論、感知、(板書:聲音、樣子、情緒;解決a、b)

④欣賞錢塘江潮錄相。(解決c)

2、細讀理解。

①默讀3、4自然段,用[

]標出表示聲音的詞、用()標出表示樣子的詞,用“△△”標出人們情緒變化的詞。

②師生小結:作者聽江潮的聲,越來越大;見江潮的形,是越來越狀。作者既留心了聲音,又留心了江潮不斷變化的形;既留心了江潮的氣勢,又留心了人羣情緒的變化。作者這種邊看、邊聽、邊想的觀察方法,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值得我們學習。

③重點解決開課時先提出的有針對性的問題。·釋“水天相接”

·第3自然段中,講到人羣又沸騰起來,人們爲什麼會沸膝?·體會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④作者筆下越來越近的浪潮,如此聲勢浩大,如此雄偉壯觀,那面對這樣的情景,作者爲什麼不寫人們的表現?(以此作爲創造教育的切入點)

3、細品背誦

①師引:這一見,作者從三個方面寫出了江潮的“奇”。同學們,這就是祖國山河的一個剪影,這就是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帶着對錢塘江潮深深之受,熟讀、背誦3、4小節。

②小黑板出示背誦線索。B、學習5自然段

1、過渡:錢塘江大潮的“奇”,不單單表現在潮來前平靜而又略顯幾分神祕,也不單單表現在潮來時非凡的氣勢。潮來後的情景,我們也能品味出它的“奇”。

2、指名讀。

3、同桌互說:潮來後是一番什麼景象?你能說說它的“奇”嗎?·抓“餘波涌”--持續時間長,神奇。·抓“江水漲”--上漲兩丈、水量大、雄偉壯觀。

4、小結:這一段,作者用餘波和上漲的江水烘托了江潮的“奇”。

三、深化總結。

1、回題讀12節,體會“天下奇觀”。

2、師:潮來前,江面依然平靜,給人以寧靜而帶有幾分神祕的感覺,你說奇不奇?潮來時,聲音大,氣勢壯,奇不奇?潮來後,餘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涌,江水上漲兩丈來高,你說奇不奇?

3、齊讀第一自然段。

四、作業

1、在下面的詞語中選擇兩個造句。天下奇觀、浩浩蕩蕩、山崩地裂、水天相接、沸騰、橫臥、橫貫

2、寫出帶點字詞的意思。觀潮()觀天下奇觀()

3、讀課文四小節最末句話後填空。

這段話作者是從和兩個方面來寫江潮的。作者把比作。着力描寫了大潮涌來的動感,使人身臨其境,表現了錢塘江大潮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