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孩子》第二課時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分析】

《雪孩子》第二課時優秀教學設計

《雪孩子》課文描述了一場美麗的大雪過後,小白兔和媽媽堆一個可愛的雪孩子,雪孩子給小白兔帶來了快樂但是後來,爲了救大火中的小白兔,雪孩子卻化了。它飛到了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文章文質兼美、極有意境、極富童趣,有利於啓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想象、陶冶學生的情操;有利於老師創造性地理解和便用教材;看圖讀文,使學生獲得了真實情感體驗。進而學習雪孩子助人爲樂、捨己救人的高尚品質。

課文一共有8個自然段,語言生動優美,課文插圖形象地再現了課文的內容。要求認識10個生字;寫好瓜、衣、來三個字;知道香是多義詞;又字連用可表示兩種情況同時存在。第6~8自然段是文章重點,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朗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訓練。通過演示課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本篇爲首先次出現不注音的課文,可以讓學生嘗試着自己閱讀,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成就感。課後的練習安排體現了對語言積累和感受悟的重視。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瓜、衣、來三個字;認識1個偏旁孑;知道香是多義詞;又字連用可表示兩種情況同時存在。

2、理解重點詞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發到空中形成雲的過程。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瞭解課文內容,懂得當別人有困難時要勇於伸出援助之手。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是通過: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飛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這兩句話,使學生知道雪孩子爲了救小白兔而生命消失,併成爲更美的化身。

【教具】

Powpoint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引入: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件小禮物,你們看,這是什麼呀?

(雪孩子、雪人、雪娃娃)

將此圖片貼在黑板上,再問學生:誰認識這個字(孩)?你是怎麼認識的?(學習偏旁孑)

二、創設情境,整體感知

喜歡雪孩子嗎?自由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查查生字表,也可以看看圖猜讀。

三、披文入情,感受雪孩子的形象

1、雪孩子的身體是什麼做的呢?課文中有一段話是寫雪下得很大的,找出來讀一讀:

第一自然段:

讓學生繼續讀、老師再範讀、再指名讀。通過讀,使學生盡情地領略大自然的美麗、領略雪的風采。你讀懂了什麼呢?我讀懂了雪下得非常大!從哪兒能讀出雪下得大呢?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問題的答案,進而培養學生認真讀書的好習慣。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找出一天一夜、房子上、樹上、地上、一片白等詞語都是說雪下得非常大。

第二、三自然段:

師述:媽媽要去找吃的,____陪小白兔。小白兔可高興了!

2、出示第三段文字投影:

指名讀句子。小白兔很高興,是怎麼做的?(又唱又跳)

讀詞語──理解兩個動作的.同時發生(又──又──)──積累詞語(又說又笑、又跑又鬧;又細又長、又大又圓等)──做做又唱又跳的樣子,體會高興──仔細觀察插圖,小白兔和雪孩子的動作和表情,讀句子。

3、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⑴ 快樂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意想不到的災難又在不知不覺中來臨。出示第四、五、六三幅圖,請同學們給這幾幅圖配音。

⑵ 此時,你想對雪孩子說什麼?

⑶ 結果呢?開火車讀第七自然段。

(這部分內容主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概括能力、直覺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這部分內容尤其注意給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充分發展的空間。)

4、第八自然段:

雪孩子哪裏去了呢?他飛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雲,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

⑴ 指名讀──讀出很美很美──同桌對讀。

⑵ 拓展讀(小詩歌)。

⑶ 你也有話想對雪孩子說嗎?雪孩子呀,_____。

(重點進行朗讀訓練,伴着優美的音樂、看着動畫片,體會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把描述的意境,體會雪孩子崇高的品質,體會小白兔的快樂與憂傷。)

四、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雪孩子還會回來嗎?這是孩子們最想知道的問題,但是老師不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引導學生想雪化成水、水蒸發到空中形成雲的過程這個課件,以培養孩子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能力。最後再能過演示課件雲變成雨和雲變成雪的過程,讓孩子們體會去了學習的樂趣、成長的快樂。雪孩子回來以後,你會對它說些什麼呢?

(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來說,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有創意的表達,培養學生的求證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

五、鞏固識字與寫字

讀詞語、寫字。

【教學回顧】

1、這節課充分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新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注意給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充分發展的空間。重視對學生的朗讀訓練。把教與學的主要活動放在讀上:初讀入情讀中悟情想中悟情。整個課堂書聲琅琅,體現了語文教學的情感性、人文性、綜合性。

2、這是學生第一次遇到不帶拼音的課文,而且比較長,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設計時,教師比較多的也是考慮自己的教學進程與環節的推進,而忽視了一年級學生的幼兒特點,形式不夠活潑,內容還是偏多偏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