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解決問題》的教學設計

1、能用小數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2、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培養嘗試精神和自學能力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數學情感和團結合作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學生會應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學生能應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從多角度思考實際問題,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PPT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導入

T: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學習小數的目的是什麼呢?(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T:對,今天我們來學習----《解決問題》(板書:解決問題)

出示練習題

已知文具盒6元,練習本2元,小明想買一個文具盒和一個練習本,帶10元夠嗎?

S1: 方法1.?? 6+2=8(元)8<10? 答:帶10元夠。

S2: 方法2?? 10-6=4(元)4>2 答;帶10元夠

二、 探究新知

1、從情境圖中提煉有用的數學信息

T:爲了獎勵同學們的優秀表現,我們一起到“歡樂文具超市”去逛一逛吧!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S:削筆器2.8元,書包25.8元,文具盒6.8元,橡皮0.5元,圓珠筆1.2元,鉛筆0.6元,筆記本2.5元。

T:一起來看看問題是什麼?找同學給大家讀一讀。(指名讀)

(出示題目和問題)你手中有10元錢,買了一個文具盒。

還想買1個筆記本和1支鉛筆,錢夠花嗎?如果換一支帶橡皮的鉛筆呢?

T:這麼多數學信息,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哪些數學信息?

S:有10元錢,一個文具盒6.8元,一個筆記本2.5元,一支無橡皮鉛筆0.6元。

T:同意嗎?謝謝**同學,你真是一個細心的孩子。

2、學生自主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彙報展示多種解題方法。

T:下面就請同學們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S:(獨立解決問題,同桌交流方法)

T:(巡視指導,指名板書)

彙報展示:

解決方法:

方法一:6.8+2.5+0.6=9.9(元)? 6.8+2.5+1.2=10.5(元)

10> 9.9? 10.5>10

答:錢夠花。  答:錢不夠花

S1:文具盒花了6.8元,筆記本花了2.5元,鉛筆花了0.6元,三個文具一共花了9.9元。10元大於9.9元,所以錢夠花。換過以後,錢不夠。

T:謝謝你。誰能概括一下9.9元求的是什麼?

S:三個文具的總錢數。

T:把總錢數9.9元和什麼進行了比較?(板書 總錢數)

S:10元。

T:10元是現有錢數。(板書)現有錢數>總錢數 ?

10.5表示什麼呢?

S:換過鉛筆以後三個文具的`總錢數

T:(板書)現 總錢數>現有錢數

方法二:10-6.8=3.2(元)  10-6.8=3.2(元)

2.5+0.6=3.1(元)  2.5+1.2=3.7(元)

3.2>3.1 3.7>3.2

答:錢夠花,換過以後錢不夠花。

S2:先用10元錢買一個文具盒花了6.8元,還剩下3.2元。再算一個筆記本和一支鉛筆一 共要花3.1元。剩下的3.2元大於筆記本和鉛筆要花的3.1元,所以錢夠花。換過以後,則需要3.7元,比剩餘錢數多,所以不夠花。

方法三:10-6.8=3.2(元)  10-6.8=3.2(元)

3.2-2.5=0.7(元) ? 3.2-2.5=0.7(元)

0.7>0.6 1.2>0.7

答:錢夠花,換過以後不夠花。

S3:先用10元錢買一個文具盒花了6.8元,還剩下3.2元。從3.2元中拿出2.5元買了一個筆記本,最後剩下0.7元。剩下的0.7元大於鉛筆的價格0.6元,所以錢夠花。但是換鉛筆以後,剩下的0.7元小於1.2元,所以不夠。

方法四:10-6.8-2.5-0.6=0.1(元)  6.8+2.5+1.2=10.5(元)

10.5>10

答:錢夠花,換過以後不夠花。

S4:用10元錢買一個文具盒,買一個筆記本,再買一支鉛筆後,還剩下0.1元,但是換過以後需要10.5元,所以不夠花了。

T:同一個問題,同學們想了這麼多解決方法,都得到結論錢夠花。你們能從多角度思考問題,老師爲你們驕傲。

3、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的解決方法可以相互檢驗

T:這些方法到底對不對呢?我們需要檢驗一下、怎樣檢驗方法一對不對?

S1:用9.9-6.8-2.5-0.6,看是不是等於0。

T:謝謝,減法可以檢驗加法。

S2:用10-6.8-2.5-0.6=0.1。

T:謝謝,你的檢驗方法正好是我們的方法四。看來不同的解決方法可以相互檢驗。

3、鞏固練習

教材第100頁第8題 教材第99頁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交流彙報。

4、全課總結

T: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收穫了什麼?

S1:用小數加減法解決問題。

S2:用多種方法解決小數應用題。

S3: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