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楊桃》教學設計範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畫楊桃》教學設計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畫楊桃》教學設計範文

《畫楊桃》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學習課文,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正確讀寫“叮囑、想當然、教誨、審視、和顏悅色、半晌”等詞語。

2、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體驗,自主閱讀,合作學習,體會出無論做什麼事或看問題,應該實事求是,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

3、情感和態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尊重事實,尊重他人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是學習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難點是從課文內容體會做什麼事都要實事求是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們吃過很多水果。(教師出示楊桃)誰知道這種水果叫什麼?

2、今天我們要學的一篇課文就是《畫楊桃》。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那麼,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呢,請同學們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把生字詞多讀幾遍。

(2)聯繫上下文理解新詞意思。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4)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作個記號。

三、研讀課文,體會感情。

(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課文重點寫了一次圖畫課上老師教我們畫楊桃的故事,課文哪些段落具體寫了這件事?給課文分段。

2、“我”、老師和同學三者看楊桃,不同的人物在看楊桃畫楊桃的時候,體現出不同的態度。請同學們仔細研讀第二大段,把你的眼睛聚焦在其中一個人的身上,抓取重要的鏡頭來研究研究這個人的態度,可以怎麼研究呢,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變化來研究。

(二)引導學生抓住“我”的動作,神態,體會“我”的實事求是與情感變化。

1、這節課中,“我”眼中的楊桃,是個————————“五個角的什麼東西。”作者之所以這樣認爲,是因爲____________。

(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

(2)“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麼東西。

更主要的是因爲:

(3)“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2、是啊,“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滿以爲能夠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讚揚,但結果呢?誰來說說。

(四)引導學生抓住“同學們”的反映。

“有幾個同學”看了作者的畫“哈哈大笑”,(板書:同學哈哈大笑)說明什麼?(說明他們一是沒有考慮到作者看楊桃的角度,二是自以爲對楊桃已十分熟悉。)

1、還有什麼反映?對比朗讀教師與同學們的兩次對話,體會“同學們”態度的變化。

(1)出示對話。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麼?”“像五角星!”

2)發現了嗎?差不多的話課文裏面還出現了一次。仔細觀察,這兩段對話中你看出了什麼?

“現在你看看還像楊桃嗎?”“不……像。”

“那麼,像什麼呢?”“像……五角星。”

(第一段話中同學們的答句後面都是感嘆號,表示想當然不假思索的語氣;第二段話語中多了兩處省略號,說明同學們的回答支支吾吾,結結巴巴,遲遲疑疑。)

(2)練讀。

(五)抓住教師的神態變化,體會“老師”的循循善誘。

1)同學們的態度爲什麼會產生這麼巨大的變化呢?

2)是老師巧妙的設計的教育了學生,老師請同學們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楊桃,同學們,老師請幾個同學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一個又一個,這一看,看出了什麼?僅僅是看出真的是像五角星的樣子嗎?

這一看,________;這一看,_______;這一看,_________。

(1)這一看,同學們發現從“我”的角度看楊桃,它確實像個五角星。

(2)這一看,同學們知道嘲笑“我”是錯的。他們的神態發生了變化,一個個臉色通紅,說話結結巴巴。(學生表演朗讀)

(3)這一看,同學們都不好意思了,一個個臉羞得紅紅的。他們請求我的原諒。他們說:“對不起,我們不應該嘲笑你。你能實事求是地畫出你看到的,是多麼不容易。原諒我們吧!”。

(4)這一看,同學們懂得不能想當然地嘲笑別人。要實事求是,設身處地,尊重別人的看法。

(5)這一看,同學們理解了我。他們嘲笑我的時候,我沒有流淚,而這時候,我卻熱淚盈眶,我的心裏感到暖融融的,因爲我得到了同學們的理解和尊重。

……

是啊,“我”從被誤解到被理解,同學們從誤解我到理解我,這個過程的變化,起主導作用的是老師的教育。誰研究的是“老師”?

老師的態度有過變化嗎?爲什麼從嚴肅變得和顏悅色?

1、出示課文,讀“審視”句:

老師看了看這幅畫,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然後回到講臺,舉起我的畫問大家: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

a、理解“審視”,“審視”是指審慎地觀察。

b、老師爲什麼審視?老師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來,審視講桌上的楊桃,是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對我的圖畫感到有點驚訝,也想看個究竟。

(2)想保護“我”的自尊心。

(3)對同學們的嘲笑感到不滿,想考證後教育孩子們。

(4)他是一個嚴謹認真的教師,不是想當然地評價學生,他要根據事實進行評價。

2、理解“嚴肅”?

通過聯繫上下文理解。同學們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靈,我感到傷心極了。我開始迷惑不解,對爸爸的話語產生了懷疑。我多麼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

我的神情引起老師的注意,他的神情變得嚴肅,他沉默了“半晌”(一會兒)。同學們,你們能猜測一下,在這半晌的時間裏,老師在想什麼嗎?(對隨意嘲笑別人的孩子的不滿,想辦法要教育他們)。

3、理解“和顏悅色”。老師和顏悅色,是因爲(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實事求是的做法得到了同學的認同,同學們從誤解我到理解我。)

4、作者作畫實事求是的態度,來自於誰的教導?出示父親的話。

a、他對我要求很嚴,經常叮囑我:“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1)什麼叫“想當然”?聯繫上下文理解:憑主觀想象,認爲事物應該是這樣。

聯繫課文內容,父親經常叮囑“我”,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憑主觀想象,畫走了樣。

(2)讀後討論,教師和父親的話語那麼相似。讀讀老師的話,他們相同的地方是什麼?(要實事求是地表現自己的角度看到的東西。)他們不同之處又是什麼呢?(老師的話語中又提到要尊重別人的看法。)

四、佈置作業,總結提高

總結:孩子們,孩子們,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先認爲別人錯了,要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實事求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這樣做,能使我們每個人一生都得到好處,我們要牢記這個道理。(出示《題西林壁》)學完了這篇課文,我想到了一首詩《題西林壁》,詩人寫廬山,就寫到了從不同角度看,廬山的樣子就不一樣:“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小練筆:同學們,那節美術課雖然結束了,但畫楊桃這件事讓作者和他的同學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麼在日常生活中你聽到或遇到過像畫楊桃這樣的事情嗎?通過學習和聯繫生活實際,你都有哪些體會、感受,從中你明白了什麼道理。請你也拿起筆用概括性的語言寫一寫你的這些體會、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寫在大家準備好的'小書籤上。寫好後讀一讀把書籤送給老師或自己的好朋友,讓他們與你共同分享。

3、背誦課文最後一段

《畫楊桃》教學設計2

一、以唱引讀,激起興趣

1、大家會唱歌嗎?你知道有哪些唱歌的形式?(板書:齊唱——獨唱——輪唱——合唱——伴唱——快唱)

用搶答的形式瞭解唱歌的形式:

請聽題,以下六種唱法分別是什麼唱?

(1)大家一齊開始,速度一致,一齊結束。

(2)一個人放開聲音唱。

(3)分兩三批,一批先唱,兩拍後第二批唱,再兩拍後第三批唱。

(4)一個人唱得比較響,其他人聲音唱得比較輕。

(5)有些地方一齊唱,有些地方部分人唱。

(6)唱的速度很快。

2、其實讀書也一樣,也可以有不同的讀。(板書:讀)(板書:畫楊桃)

3、用圖片介紹楊桃。

設計意圖:朗讀不僅僅是理解課文的一種手段,各種不同方式的朗讀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享受。而唱歌正好與語文朗讀有許多共同之處,各種不同唱法可以給朗讀作借鑑。

二、快速讀——感知內容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畫楊桃是哪一部分?比賽快讀。

3、這一段,我們可以用兩個詞來說明“我”畫畫的態度。(板書:我的畫——認認真真,老老實實)

三、表演讀——引起思考

過渡:正因爲父親說得很有道理,我才聽從了父親的教誨——認認真真、老老實實地畫。但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當我把這幅畫交出去的時候,發生了怎樣的事情呢?

1、分配角色,演讀課文。指名一朗讀較好的同學作“我”讀課文的介紹性語言。老師做“老師”,其他同學自由作另外角色,並自選文中的臺詞和各種笑。注意文中規定的動作神態都要表現出來。

2、角色交換再演讀。

設計意圖:表演讀是學生“喜聞樂動”的好形式,又是潛移默化理解詞句意思的好途徑。通過兩次演讀,兩次情境再現,學生對各種對象的表現有了真切的感受。

四、填空讀——語態想象

1、引入:議論畫畫是哪一部分?這些話大部分沒有交待誰說的,如,“楊桃是這個樣子的嗎?”到底是誰問的?請說理由。

2、區分角色。後面這些對話又是誰說的呢?(在對話的後面註明角色。)

3、語態想象。這篇課文的對話很有特點,既沒有交代說話人,更沒有描寫說話人的動作神態,但是,我們可以想象出當時的情景,說話人是怎樣的動作神態。請繼續在話語後面註明神態動作的詞語。例:

4、領悟寫法。寫人物的對話有多種方法,省略說話的對象和說話時的動作神態,有時效果會更好。但有個前提:讀者不會誤解。因此,還可以用分行排列的形式來區分。

設計意圖:省略說話的對象和說話時的動作神態,是本文寫法上的一個重要特點。以上安排,一方面是領會課文意思的需要,一方面也是訓練學生的多元想象,同時爲學習寫人物的對話打一個基礎。

五、背誦讀——主旨領會

在議論楊桃畫得像不像的過程中,老師的神情態度值得我們注意。

1、重點解讀“嚴肅”“半晌”:想象一下,老師爲什麼神情嚴肅?在這“半晌”沉默的時間裏,老師心裏會有些什麼想法?(對隨意嘲笑別人的孩子的不滿;要想辦法教育孩子;知道這些同學沒從“我”這個角度來看楊桃……)

2、理解老師說的那段話。老師的神情有了怎樣的變化?這段話中你覺得最重要的是哪句話?

板書:老師的教誨——是什麼樣,畫成什麼樣

3、朗讀、背誦這段話。

4、主旨領會:老師是個善於用小事來教育學生的人,還有誰也是這樣的人,他是怎樣說的?(齊讀第一段。)

板書:爸爸的叮囑——是什麼樣,畫成什麼樣

5、加深印象。齊讀最後一段話,理解“教誨”“受用”的意思。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的話與父親的話的對比出現,運用背誦的手段,讓學生明白話中重要語句的教育意義,感知課文前後呼應的特點。

六、多元拓展,深化意義

1、學了這篇課文,你讀懂了些什麼?請交流。(學生可能會從以下方面交流:詞語意思;課文寫法;教育意義。)

2、道具遷移。當有學生交流到畫畫要“看到的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時,順勢遷移,用茶杯、眼鏡、手指等作爲道具,畫成特別角度的簡筆畫讓學生猜,然後實物觀察。

設計意圖:這一設計應該成爲本節課的一個高潮。交流讀懂了什麼,沒有限制,可激發學生的獨特體驗;超越常規的由畫猜物,學生會倍感興趣。經歷這一過程,學生對課文的教育意義有了更深的感悟。

張田若先生說得好:“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在本節課設計中,我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產生靈感,在讀中自我感悟,在讀中放飛個性。打開學生思接千載的想象通道,使其才思敏捷,讓其個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飛揚。

《畫楊桃》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本課生字詞,做到會讀、會寫、會用。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學習活動中,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構建科學有效的知識技能體系,學會系統思考。

3、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觀念、換位思考的思想觀念以及尊重他們感受的思想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第二部分

教學難點:理解教師所說的那段話。

三、教學方法:

整體閱讀法、情境教學法、討論法

四、教具準備:

楊桃

五、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二課時:理解課文

第三課時:字詞訓練,給課文分段

六、過程設計:

第一、二課時

一、課前談話:

出示智慧樹,提出自我評價要求。

二、揭示課題:23、畫楊桃

三、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指名讀課文,引導學生從流利程度展開評價。(頭兩個自然段全班合作檢查,後幾個自然段同桌合作檢查)

2、說說自己覺得在預習中遇到的困難,如:不容易讀正確的生字詞、不理解的詞語,展示在黑板上,教師權衡,能馬上解決的馬上解決,不能馬上解決的先留下來在理解課文時合作解決。

四、理解課文:

1、通過引導學生專心閱讀課文(閱讀方式可以多樣化快讀、默讀、小聲讀、略讀),解決對文中人物的理解。

2、抓住人物對話部分,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老師說的那段話。

(1)、出示重點句子,讀一讀。

(2)、問:你認爲這段話中的那部分使你印象深刻?爲什麼?

(3)、出示詩歌《題西林壁》,問:你能不能告訴大家,爲什麼老師選擇在理解完老師所說的話後出示這首古詩?

(4)、出示填空題:

看的角度不同,( )也就不一樣。因此,當我們看見( ),不要忙着發笑,要看看( )。我們應該( )。看到是什麼樣的就( )。

五、拓展練習,讓學生自己上網查閱自己感興趣的與課文有關的其他知識。

第三課時(略)

板書設計:

23、畫楊桃(看的角度不同,樣子也就不一樣)

教師

幾個同學

(想起父親的話)

認真看、老實畫

看了看

哈哈大笑

審視

神情嚴肅

和顏悅色

相信自己的眼睛!換個角度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