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8篇)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8篇)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學內容包括: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一節中,還介紹了容積的概念。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初步認識了一些簡單的立體圖形,能夠辨別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本單元在此基礎上系統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知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通過學習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教材內容注重與實際生活的聯繫,結合學生所熟悉的事物進行安排,讓學生學以致用,同時,教材內容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教材內容的呈現體現了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學習掌握知識的特點,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概念和計算公式的理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學情分析:

學生在第一學段初步認識了立體圖形,有一定的認識基礎。同時也已經掌握了平面圖形的知識,爲學習立體圖形作好了準備。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有很大提高,爲學習新的知識鍛鍊了能力方面的基礎。

長方體和正方體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爲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

由平面圖形擴展到立體圖形,是學生髮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掌握知識的內涵,轉化爲自身的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方體正方體,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初步學會看立體圖形。

2、使學生認識並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長、寬、高。

3、能比較區別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徵。

3、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認識長、寬、高。

2、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長方體、正方體模型;長方體、正方體形狀的紙盒;長方體框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物體。

(課件:書27頁冰箱、磚、樓房、衣櫃電視機、包裝箱等)

師:冰箱、磚、樓房、衣櫃電視機、包裝箱這些物體都是什麼形狀的?

(板書:長方體、正方體)

師:像長城上的磚、高樓、衣櫃、冰箱這些物體都是正方體(課件:由實物抽象出長方體圖形);電視機包裝箱這種物體都是正方體(課件:由實物抽象出正方體)。

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呢?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長方體正方的認識)

二、長方體的認識

1,課前就佈置學生把課本後面的兩個圖剪下做長方體和正方體。

2、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師:請同學們首先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物體和老師一起來仔細觀察。

⑴、教師: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麼圍成的?

學生:面。(教師板書:面)

師: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你能在各個面上分別標上、下、左、右、前、後各個方位嗎?

⑵、教師: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麼?

學生:有一條邊。

教師:這條邊稱爲棱。(板書:棱)數一數一共有幾條棱?

⑶、教師:請摸一摸三條棱相交處有什麼?

學生:尖。

教師:相交的這點稱爲頂點。(板書:頂點)一共有幾個頂點?

2、研究長方體的特徵

⑴、觀察、交流:

師: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長方體各個部分的名稱,那長方體具體又有那些特徵呢?

請同學們用自己的長方體,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徵,將結果填在表格中。

⑵、彙報、展示:

面:

師: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麼形狀?

有特殊情況嗎?(相對兩個面是正方形)

師:那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棱:

師:長方體有幾條棱?哪些棱長度相等?

頂點: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長、寬、高

師:相交於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相等嗎?

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着長方體的長、寬、高。(課件演示長、寬、高)

三、正方體的認識

3、研究正方體的特徵:

1、觀察、交流:

師:剛纔我們圍繞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研究了長方的特徵,你能用同樣的方法研究出正方體的特徵嗎?

2、彙報、展示: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條棱長度都相等。

頂:8個。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徵比較

1、師:讓我們來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說一說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2、學生討論後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在面、棱、頂點的數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狀、面積、棱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3、師: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徵正方體是否都有?那我們可以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是?

學生: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2、書本:31頁

⑴、和a平行的棱有幾條?

⑵、和a相交併垂直的棱有哪幾條?

⑶、和b平行的棱有幾條?

3、判斷。正確的在括號裏畫√,錯誤的畫×。(投影片)

(1)、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點。

(2)、長方體相對的面的大小、形狀相等。

(3)、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4)、正方體的六個面面積一定相等;

(5)、一個長方體(非正方體)最多有四個面面積相等;

(6)、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相等的長方體一定是正方體。

4、書本:32頁第7題

小賣部要做一個長4米、寬2,高1米的玻璃櫃臺,現要在櫃檯各邊上都安上鐵皮,這個櫃檯需要多少米鐵皮?

教學反思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初步認識》,是學生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一次過渡,也是學生學習其它立體圖形的基礎。是學生對圖形認識的一個轉折點,它從平面圖形過渡到立體圖形,從計算面積到計算體積,而且對於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更是一個質的飛躍。學生在空間方面的認識從二維發展到了三維。雖然說長方體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發現它的特徵,還是不怎麼容易的,特別是對於那些構建空間念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理解的。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有以下幾點值得自己回顧和總結。

1、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正確把握教學起點

本節課我是在充分研讀教材、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已有知識,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經驗、學習興趣,恰當地把握了教學起點。例如本課在導入時,以尊重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爲基礎,開門見山設計了辨認生活中那些物體是長方體、正方體,然後直接轉入長方體正方體特徵研究,避免了教學拖沓、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的重點。

2、注重動手操作,讓學生積累空間觀念。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在幾何形體知識屬於直觀幾何階段,教學時我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在看一看、摸一摸、認一認等實際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豐富自己的感性認識,掌握幾何形體的特徵,不斷積累空間觀念。

3、教會知識,更要教會獲取知識的方法。

本節課的題目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但在教學設計上我把重點放在長方體的研究上。教會學生研究的方法、得出長方體的特徵,然後讓學生用類比法參照長方體特徵研究過程研究正方體的特徵,最後進行兩者之間的異同比較完成新知識的學習。這種過程的設計既留給了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究的空間,同時又教會了一種知識探究的方法。學生學會了知識,也提高了能力。

4、教學中的一些不足。

⑴、老師對學生引導太多,放手太少。在研究探索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的過程中給出的時間太過倉促,部分學生研究的不夠從分。

⑵、課堂中老師學生之間的傾聽與反饋以及教學中的自然生成的把握,還要從細微處去觀察去撲捉。

⑶、練習的設計要更全面、更紮實、更巧妙。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

2、能夠辨認和區別長方體和正方體;

3、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

教學難點: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辨認和區別。

教具準備:

1、長方體、正方體模型。

2、"例1、做一做、長方體、正方體各種位置平面圖"幻燈片,幻燈機,錄音機。

3、長方形、正方形拼組成的機器人及長方體、正方體拼組成的機器人。

學具準備:每個學生準備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出示長方形、正方形組成的機器人於黑板。

師:小朋友們,這是什麼?(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可有學問了,不信呀,跟着教師來看看。大家看機器人的手、腳和脖子,它們都是什麼形狀的?(長方形)誰能說說長方形有哪些特點?

師:再看看機器人裝滿學問的肚子和腦袋又是什麼形狀的?(正方形)誰也來說說正方形有什麼特點?

[評析:通過複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爲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作鋪墊。]

二、新課教學

1、初步認識長方體。

①師:這個機器人不僅很有學問,還很神奇。你們看,老師把它的手和腳拼成一個什麼樣的圖形。

(按上下、前後、左右的順序依次將機器人的手和腳拼成一個長方體。)

師:大家想想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東西的形狀也是這樣的?

指名列舉。

師:對了,像書、盒子、磚頭以及老師手中的模型這樣的形狀,我們就把它叫做長方體。

出示例1上半部分幻燈,並板書:長方體。

②師:(觸摸桌面)大家看這是課桌的一面,我們的長方體也有這樣的面。請大家拿起桌面上的長方體,跟老師摸一摸。

帶領學生摸長方體的上面。

師:我們剛剛摸過的地方是這個長方體的上面,大家再摸摸看,除了上面,長方體還有哪些面?誰能按一定的順序說說,讓大家更容易記住。

指名回答,板書:上下、前後、左右

師:一共是幾個面?板書:6個面。

師:原來長方體有上下、前後、左右一共6個面。

指名摸、數長方體的6個面。

讓學生觀察長方體每個面的形狀。板書:長方形

師(演示):這是上面,和它相對的應該是一一(下面),前面相對的是一一(後面),左面相對的是——(右面)。我們就把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後面,左面和右面,叫做相對的面。

板書:相對的面

師:相對的面大小怎樣呢?

依次取下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後面,左面和右面進行重疊比較,得出結論:相對的面一樣大。(板書:一樣大)

③出示一個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按順序數出6個面。讓學生觀察它的每一個面,與第一個長方體進行比較,說說有什麼不同。

師:像這樣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剩下的四個面是長方形的圖形也是長方體。

板書:有的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④小結:今天機器人帶我們認識了長方體,我們知道了長方體有6個面,而且相對的面一樣大。不過,有的長方體6個面都是長方形,有的長方體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剩下的四個面是長方形。

2、初步認識正方體。

①出示正方體。

師:機器人還要介紹一個新朋友給大家認識,它就是正方體。

板書:正方體

請同桌互相討論: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麼形狀的。

取下黑板上機器人。指名回答,板書:6個面正方體

請一位學生按順序摸、數正方體的6個面。

②取下6個面,重疊演示6個面的大小一樣,板書:一樣大

③小結: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是正方形的,而且它們一樣大。

④讓學生列舉出形狀是正方體的物體。

出示例1下半部分幻燈。

3、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平面圖。

師:剛纔我們認識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具體的東西。如果把它們畫在黑板上、本子上,應該是什麼樣的呢?請在家打開書第23頁看例1。

讓學生通過幻燈再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其它位置的平面圖。

4、總結:這節課,機器人帶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怎樣來區別這兩種圖形呢?我們先要看看它是否有6個面,如果6個面都是長方形,或者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其餘4個是長方形,那麼它就是長方體。如果6個面全部都是正方形,它就是正方體。

[評析:直觀形象初步地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徵,培養學生初步空間觀念。]

三、辨認拼組遊戲

①教師出示一個圖形,如果它是長方體,學生就舉起桌上的長方體;如果是正方體,就舉起正方體。

②教師把辨認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拼成一個機器人。

師:黑板上的機器人哪去了?原來它看見小朋友學習得那麼愉快,就穿上用長方體和正方體做成的衣服,跑到我們的課堂裏和大家一起學習了。機器人說,只要大家肯動腦筋、多觀察,就一定能學到更多的新知識。

[評析:通過遊戲,讓學生能夠辨認和區別長方體、正方體,培養學生多,思考、多觀察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

1、第23頁"做一做",集體訂正。

2、練習七第1—5題,集體訂正。

[評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節課概念多,內容較爲枯燥,爲了讓低年級學生能愉快地投入學習,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引導學生通過"摸、數、說"等教學活動,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使學生不僅理解、掌握了知識,而且增長了智慧,培養了能力,並發展了空間觀念。

在課末學生學習情緒比較低落的階段,創設了拼合機器人的遊戲,使學生在愉快中懂得了判斷長(正)方體不能只看它的一個面,必須觀察到所有的面。從而把這節課推向高潮,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3

一、課題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一)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認識它們之間的關係。

(二)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二)認識立體圖形,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三、教具

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墨水瓶盒等,課件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以前學過什麼圖形?誰來說說 (學生說)

不錯,那誰來說以說它們當中哪些圖形是平面圖形?哪些是立體圖形?(邊敘述,邊出示幻燈片)

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這些圖形中的兩個——長方體和正方體 (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

(二)新授

1、老師今天帶來了長方體(展示長方體)和正方體(展示正方體)。

2、還記得我們以前認識圖形的一些方法嗎?誰願意來給老師說說? (學生說: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數一數 ……)

我們今天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老師要看一下你們都用了哪些方法?

現在請仔細觀察你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想一想,它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我請……

(學生說)

3、說的真好,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由面、棱、頂點三個部分組成的,那誰來指指長方體的面是哪一個部分?

(請一個學生上臺來說)

拿出你們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摸摸看。 誰來指指長方體的棱是哪一個部分? (請一個學生上臺來說)

拿出你們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摸摸看。

那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頂點又是指哪一個部分?請同桌互相指指看看。 (同桌互相指頂點) (課件出示)

數學上我們把長方體或正方體平平的部分叫做面,把兩個面相交的線段叫做棱,我們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今天我們就從面、棱、頂點三個方面來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 首先研究長方體,我們一起來讀一下討論要求。 (學生讀要求)

現在每排的4個同學爲一個小組,分組討論,並將討論的結果填寫在老師發放的表格中。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二冊第23頁教學內容。

教學目的:

1、讓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初步掌握它們的特徵,會辨認這兩種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

3、精心組織學生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慾望和創新精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上課尹始,教師出示燈片:由若於長方形和正方形組成的童話式的圖形王國城門圖。然後教師談話:"小朋友,在這裏你能找出我們的老朋友長方形和正方形嗎?"

[評析:活潑的畫面,生動的語言,能很快地集中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習興趣,既讓學生回顧了舊知,又喚起了學生參與學習的慾望。]

二、直觀導入,初步感知

教師拉開燈片的覆蓋片,顯示出長方體和正方體,並提出兩個問題:

(1)老師給大家介紹兩個新朋友,它們是誰呢?有誰認識它們?

(2)長方體、正方體跟我們的老朋友長方形、正方形相同嗎?爲什麼?

[評析:運用恰當的電教媒體,引導學生在比較中直觀感知長方體、正方體與長方形、正方形的區別,從而將面和體區別開來,使學生從整體上初步感知新知識。並且,恰當的電教媒體,生動的問題情境,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主動探索的慾望。]

三、引導探究,理解新知

1、認識長方體。

(1)動手操作,直觀感知。

①教師依次出現兩個長方體(一般的和特殊的)。問:誰認識它?小朋友想不想對自己動手做一個長方體呢?

②教師指導學生用長方體展開圖自制長方體,讓學生在做一做中,初步感知長方體的特徵。

(2)小組研討,建立表象。學生在做一做中,初步感知長方體以後,教師適時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在製作長方體過程中,你發現了長方體的什麼祕密?先小組討論,再請小組代表彙報發言。

(3)驗證認識,形成概念。

①當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能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長方體特徵後,教師播放電視錄相:一個長方體勻速轉動,清晰、布序地顯示長方體六個面,按着六個面一對一分解3排開。驗證學生的認識長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有兩個面是正方形}。

②請小朋友一起有序地數出長方體的六個面。

[評析:心理學研究表明,新穎的、活動的、直觀形象的剌激物,最容易引起兒童大腦皮層有關部位的興奮,形成優勢興奮竈,認識長方體這一學習環節中,教師正是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做一做中,感知長方體;在學生互相爭論、互相補充、互相啓發中建立長方體清晰的表象;再通過電視錄相驗證學生的認識,促使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這樣,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有利學生掌握新知,發展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2、認識正方體。

(1)出示正方體模型,問:小朋友認識它嗎?正方體有什麼特徵呢?請朋友帶着這一個問題看電視錄相。

(2)觀看電視畫面,指名回答:正方體什麼特徵?

[評析: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的基礎上學習正方體就比較容易了。因此,這個環節直接採用看錄相,充分利用電教媒體的優勢,讓學生在看一看、說一說的?活動中,歸納、表述正方體的特徵。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及初步邏輯思維能力。]

四、引導辨析,掌握本質

1、讓學生分別找出學具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

2、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怎樣辨別長方體和正方體呢?(先小組合作學習,再請小組代表彙報小組合作學習結果。

3、小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評析: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之後,教師及時組織學生開展討論:你是怎樣來區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這一問題的提出,引發了學習思考。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必須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知識進行搜索、歸納、整理,讓學生在比較中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掌握學習方法,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五、巧設練習,拓展新知

1、數一數。如圖,

①圖A中有幾個小正方體?②至少補上幾個小正方體就可以成爲一個大正方體?(學生回答後,教師用電腦操作,圖A→B,添加部分閃爍。)

2、想一想。如圖:

(1)這些圖片中哪些可以做成一個長方體?哪些不能?爲什麼?

(2)折長方體比賽。

(3)用12個小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你有幾種擺法?(在實物投影儀上操作展示)

[評析:這三組練習的設計,層次分明,學生在數一數、想一想、擺一擺的練習中鞏固新知,發展學生空間觀念。並且,恰當的電教媒體的應用,形象直觀,簡潔省時,讓學生在一次次的成功體驗中,主動參與知識的構建過程。]

3、做一做。讓學生用橡皮泥做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自由上臺展示作品,並介紹製作經驗。)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2頁的內容,練習十五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能夠辨認這些圖形。

重、難點:

能辨認出不同狀態下的長方體、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新課

1、初步認識長方體。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物體有多種不同的形狀(邊說邊拿出一個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長方體的實物,如裝墨水瓶的紙盒、火柴盒等)。大家看,這是一個紙盒,誰知道它是什麼形狀的?”

學生能回答可由學生回答。如果學生回答不出,教師可以告訴大家,再板書:長方體。教師讓學生拿出帶來的長方體形狀的紙盒(教師可將自己預先多帶來的紙盒分發給沒有帶來的學生),並提問:“大家仔細數一數,長方體有幾個面?”(大部分學生隨意地一個面一個面地數,個別學生會有順序地數。教師行間巡視時,要注意發現會有順序地數的學生。)

教師:“長方體有幾個面?”如果有學生回答錯了,讓他再數一數。教師再叫會有順序地數長方體多個面的學生來數一次。

教師:“我教你們一種不容易數錯的方法,(邊指着長方體的模型,邊說)長方體有上、下兩個面,前後兩個面,左、右兩個面,一共有六個面。”

教師再出示一個長方體實物,其中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教師問:“這也是一個長方體,它有幾個面?相對的面一樣嗎?”教師讓學生拿出帶來的長方體實物(教師注意調配一下學生的長方體,使每個學生手中都有不同形狀的長方體)。要求學生看一看長方體實物的各個面和相對的面有什麼特點,並按照上面的問題提問學生。

這樣使學生明確長方體有6個面,相對着的兩個面的形狀相同。

2、初步認識正方體。

教師出示一些正方體的實物,如魔方、正方體的積木塊(或小木塊)和藥盒等。提問:

“誰知道它們是什麼形狀的?”邊說邊在黑板上板書:正方體。要求學生拿出帶來的正方體實物,讓學生看着實物,教師提問:“正方體有幾個面?”進行觀察、分析,並要求學生分別回答上面的問題。使學生明確正方體也有6個面。

3、出示長方體圖和正方體圖。

教師先出示長方體圖,並且將長方體圖跟同樣大小的長方體模型加以對比。使學生知道這樣的長方體模型畫出的圖應該是教師出示的圖形的樣子。

學生認識正方體圖的過程同上。

4、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師出示一些長方體、正方體和一個棱柱體、一個圓柱體的實物。提問:

“哪些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並讓學生從中挑出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師:“平時你還看到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哪些是正方體的?”

課間活動。

5、做教科書第72頁上的“做一做”。

先讓學生說一說中間一行的每一個圖形的名稱,再讓學生把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實物跟它們所對應的幾何圖形用線連起來。

二、鞏固練習

1、做練習十五中的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判斷,然後集體覈對。

2、做練習十五中的第2題,讓學生列舉自己熟悉的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物品。

3、做第3、4題。做第4題時,教師先提問學生,正方體的6個面中每個面的大小怎樣?(每個面都一樣大小。)然後讓學生自己動手擺。

三、小結

教師要學生回憶長方體有幾個面?相對的面一樣嗎?

接着回憶正方體有幾個面?

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

長方體:6面,相對的面一樣

正方體:6面,6個面都一樣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想、操作、想象、推理、探索等數學活動,自主探索長方體、正方體關於面、棱、頂點的特徵,理解長方體長、寬、高的含義。

2、立足想象與操作,自主探索並發現長方體頂點、棱、面之間的關係,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3、在自主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徵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把握特徵,培養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空間觀念的培養。

教學準備

課件、模型、搭長方體的材料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很多的數學圖形,你認識它們嗎?(認識)

師:那這個圖形叫什麼?這個呢?這個……

師:在這些圖形裏,你能分辨哪些是平面圖形,哪些是立體圖形嗎?(能)

師:你上來試一試。請將是平面圖形的拖到左邊,是立體圖形的拖到右邊。

師:同學們,他做的對嗎? (對)

師:很好,今天,我們就一起進入立體圖形的世界,更深入的認識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新授

1、說一說生活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

師: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

師:我們周圍許多物體的形狀都是長方體或正方體(正方體也叫立方體)。

2、認識長方體

師: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長方體。請同學們看,在長方體中,老師手摸得這些平平的地方叫做長方體的面,然後面與面相交的這條線就叫做長方體的棱,三條棱相交的這個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

師:同學們的桌上都有一個長方體的物體。接下來,請同學們帶着下面這些問題摸一摸你的長方體。

(1)長方體有( )個面。

(2)每個面是什麼形狀的?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4)長方體有( )條棱。

(5)哪些棱長度相等?

(6)長方體有( )個頂點。

師:你們有答案了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師:通過剛剛的活動我們知道了:長方體一般是由6個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3、製作長方體,認識長、寬、高

交流:

師:同學們,剛剛我們初步認識了長方體,你們想親自動手用小棒做一個長方體嗎?(想)

師:那想要搭成一個長方體,需要幾根小棒呢?(12根)

師:爲什麼是12根?

師:給你12根一定能搭成嗎?

學生思考並回答

師:老師這裏有4種方案,請大家思考一下,哪些一定能搭成長方體,哪些一定不能,爲什麼?

操作:

師:同學們想好了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出示任務要求:

(1)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案,小組合作搭一個長方體。

(2)進一步思考其他方案可不可以搭成,爲什麼?

(3)思考在搭長方體的過程中自己的發現。

學生操作

反饋:

師:同學們完成了嗎?請問哪些方案不能搭成長方體?

方案2

師:這些方案都用了12根小棒,爲什麼唯獨2號方案不可以搭成長方體?

預測1:2號方案黃色小棒不夠了,而藍色的多了一根。

預測2:每種長度都應該是4根纔夠,否則搭不成。小結:長方體有12條棱,分成3組,每組都是4根。

師:哪些學生是按方案1搭的長方體。(拿一個作品展示)你們在用這個方案搭長方體的過程中,你們有哪些發現?

預測1:每種長度都有4根。

引導學生指一指模型並板書:分成3組,每組4根。

預測2:長度相同的4根小棒,放在相對的位置。

板書:位置相對。

預測3:每組相等的小棒,都是平行的。

師:(利用模型引導學生觀察)水平面相對的棱互相平行;

垂直面相對的棱互相平行;

側面相對的棱互相平行。

預測4:每個頂點上有3條長度不等的棱。

師引導:在這裏,相交於一個頂點上有3條棱,這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把長方體水平放置)一般情況下,底面較長的那條棱是長,較短的是寬,垂直的是高。誰來指出白板上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師:同學們,請看模型。老師把長方體的前面和後面拆下來看一下,我們會發現它們的長與寬都是用的一樣的小棒,所以前面和後面是一樣的長方形,同樣的道理,左邊和右邊是一樣的長方形,上面和下面是一樣的長方形。我們再一次發現長方體有6個面,並且相對的面大小相同。

師: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方案3搭成的長方體,哪些同學是用方案3搭的?

師:(出示方案3)這個長方體與與用方案1搭的長方體相比,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預測:方案1搭的長方體6個面都是長方形,方案3搭的長方體有2個面是正方形。

師:是的,這是方案1的長方體,我們可以將它怎樣變化,得到方案3搭的長方體呢?(課件演示)

師:再進一步思考,我們能不能繼續把這個長方體變成正方體呢,有什麼辦法?

學生反饋,師動態演示

師:這麼特殊的長方體即正方體,有哪些小組搭出來了?

師:(展示方案4所搭成的正方體)正方體與長方體相比有什麼相同,什麼不同?

學生交流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師:根據你們的回答,老師畫出了這幅圖,這個圖是什麼意思?在以前學習中有沒有這樣的圖?(出示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集合圖,體會兩者關係。)

師:其實,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長方體。

三、練習鞏固

四、課堂小結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以及它的直觀圖,知道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的含義,掌握長方體的基本特徵,以及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關係;

2、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歷猜想、操作、驗證、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及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感受圖形學習的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數學活動探究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充分認識直觀圖;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與每個面的`長、寬的區別。

教學難點:

充分認識直觀圖;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激發興趣

1、圖形王國裏在開運動會,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圖形參加?噢!來了很多的圖形,誰給它們分分類?課件演示(說說分類的依據)。

2、老師拿的這些物體屬於立體圖形中的哪一種?(長方體)

引入:那對於長方體、正方體你瞭解多少呢?今天我們就再一次來領略,探究長方體、正方體的奧祕。(教師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同學們舉生活中長方體或近似長方體的例子。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長方體特徵:

1、認識長方體各部分名稱

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讓學生指着模型說一說哪些是面?哪些是棱?哪些是頂點

2、認識長方體的特徵(分組合作學習)

(1)四人一小組合作,一邊操作一邊思考:

師:同學們根據自己準備的學具看一看數一數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對學生的操作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及鼓勵。)

(出示探究表):

1、長方體有幾個面?你是怎麼數的?每個面是什麼形狀的?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你怎麼知道的?

2、長方體有幾條棱?你是怎麼數的?哪些棱長度相等?你怎麼知道的?

3、長方體有幾個頂點?你來數一數。

師:自己先看一遍,有不理解的嗎?強調“完全相同”的含義,即形狀、大小都相同。

(2)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討論交流

(3)老師找學生分組板書面棱頂點的特徵。學生彙報結果。

師:誰能把你們的學習結果彙報一下。

生: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面怎樣數不重複不遺漏?)

師:你們小組能派個代表給大家數一數這6個面嗎?

生數。師引導有序的數。

師:你有這樣的長方體嗎?(有,出示)哪是相對的面?(指實物回答)

生:長方體相對的面面積相等。

師:說說棱的特點。

生:長方體有12條棱。師:你來數一數吧。(棱怎樣數不重複不遺漏?)生:??

師:哪些棱長度相等?

生:相對的4條棱長度相等。(教師演示“相對棱相等”)(如果學生表述不出來,引導學生回憶在概括哪些面完全相同時是怎樣說的。)

師:哪是相對的棱?生指。

師2:你用什麼辦法來證明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生1:用尺子量的。

生2:(出示:長方體棱的框架)如果相對棱不相等,這個長方體就會變形了。師:噢,你用的是反證法來說明。

師:誰再說說長方體的頂點?(長方體有8個頂點)(演示“頂點”)生數。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小組合作以最快的速度做一個長方體。

師:如果讓你做一個長方體框架你打算準備幾根小棒?(12根)12根一樣長的小棒嗎?生思考,彙報。

(2)合作做一個長方體。思考:12條棱可以分爲幾組?

(3)展示作品,並交流分組。

(4)揭示長方體的長寬高。

師指出: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長、寬、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兩條棱中較長的叫做長,較短的叫做寬,把豎直方向的一條棱叫做高。(課件演示)拿長方體模型橫放、豎放、側放,並讓學生指出在不同擺放的情況下的長、寬、高,告訴學生不管相交於哪個頂點的三條棱,都可以叫做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問:長方體有幾條長几條寬幾條高?

(二)、認識正方體

1、師:認識了長方體,那正方體它又有什麼特徵?它與長方體有沒有關係呢?

2、獨立探索正方形特徵:每個同學拿出自己的正方體紙盒,通過前面小組合作探索長方體特徵的方法,自己獨立探索正方形的特徵,並完成提單上表格的內容。

3、完成後指名回答,並板書。

4、課件演示正方體的特徵,加深對正方體特徵的認識。

(三)長方體、正方體的關係

1、正方體、長方體相同點與不同點。

(1)師:我們一對長方體、正方體進行了認識,認真觀察課件上的表格,你發現了什麼?

(2)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正方體、長方體相同點與不同點。

2、長方體、正方體的關係

(1)師:通過你們的觀察和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有何關係?

(2)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集合圖。

三、練習鞏固,深化認識:

引導學生認識特殊長方體面、棱特徵,深化認識。

1、完成練一練,先同桌交流在指名2人彙報。

2、口答:說出下面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激疑:對於最後一幅圖表述你有什麼看法?

(預設:最後一個圖形不是長方體而是正方體,板書完整課題:正方體)

4、問:你覺得用什麼方法可以把一個長方體變換成正方體?

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樣的關係

四、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今天通過你們的合作探究,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大家都很棒。下面我們進行幾個練習,檢驗一下同學們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小小法官會判斷。

(1)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2)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有4條棱,共四六二十四條棱。(×)

(3)一個長方體,它有兩個面是正方形,那√)麼它有四個面面積相等;

((4)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一、填空題。

1、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正方體,正方體是都特殊的長方體,6個面都是正方形,6個面的面積相等,12條棱的長度都相等。

2、左圖是正方每個面的面積是648釐米體,也叫做立方體平方釐米;每條棱釐米。是8釐米8釐米;它的棱長總和是96正方體棱長總和=棱長×1

3、一個正方體的棱長總和是24釐它的棱長是8釐米米,2釐米。

1、用鐵絲焊成一個長20釐米,寬15釐米,高10釐米的長方體框架,至少需要鐵絲多少釐米?6

2、思考?一個長方體棱長之和是36釐米,長是4釐米,寬是3釐米,高是多少釐米?

五、全課總結。

很多時候,大家的進步就像一張紙,的厚度一樣,微不足道,甚至難以發現,但我們不應該忽視它的存在,只要腳踏實地,日積月累,一定會收穫更大成功,成功其實離我們很近,它就是點點滴滴人進步。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

第二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整理複習,第十單元第20—24題及第30題。

教學設想:

組織學生根據提供的表格,自己整理、複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關知識,掌握長、正方體的基本特徵;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棱長總和、底面積、表面積、不完全表面積和體積、容積;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聯繫,會用底面積乘高計算體積,認識側面積,會用側面積加底面積計算表面積,並適當延伸推廣到常見的圓柱體、多面柱體等。通過媒體演示,讓學生感受點的運動形成線、線的運動形成面、面的運動形成體,初步感知點線面體等幾何要素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目標:

1、學生應用表格法整理長方體正方體相關知識,掌握長正方體的基本特徵。

2、正確進行長正方體的有關面積和體積的計算。

3、溝通長正方體之間的聯繫,適當延伸推廣到各種柱體。

4、初步感知點線面體等幾何要素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整理掌握長正方體的特徵,正確應用。

教學難點:

溝通長正方體的聯繫及推廣延伸。

課前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課

1、出示:“xxx”一個點,問:同學們猜猜,這個“點”運動以後會留下什麼?

2、動畫演示:點運動的過程和留下的痕跡。(直線、曲線、折線等)點運動成線。想象生活中點動成線的例子。(看到的噴氣式飛機飛過留下的痕跡,流星、禮炮等的痕跡。)

3、問:點運動成線,線運動成什麼呢?請看動畫演示:線運動的過程和留下的痕跡。(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圓形等)線運動成面。想象生活中線動成面的例子。(用粉筆擦擦黑板就是線運動形成面、甩動竹杆、甩動繫着球的短線)小球這個點運動得到一條曲線—圓周,這條短線運動得到一個面——圓面。(動畫演示)

問:面的運動又該成什麼呢?猜猜看。

生猜,師說,(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等)動畫演示:面運動的過程和留下的痕跡。面運動成體。想象生活中面動成體的例子。(一枚硬幣在桌子上豎起旋轉形成一個球等)

4、師: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這就是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繫。我們要善於發現知識之間的聯繫,融會貫通地學習掌握知識。這學期我們主要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的有關知識,今天我們一起來複習一下,(板書:長方體正方體的複習)。希望大家能把這部分知識和前面學習過的相關知識聯繫,也能和我們雖然沒學過但生活中見到過的現象聯繫起來,梳理知識,把握聯繫,解決實際問題。

二、梳理知識

師:前面大家學的都不錯,你能按照下面的表格把長方體正方體的知識梳理一下嗎?(出示表格)

學生可獨立完成或者分組完成,小組交流,覈對答案。

指名彙報,自由訂正。

師:看得出來,同學們掌握的很好,我想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應用也一定是小菜一碟吧。

三、解決問題

第一層次:練習課本第117頁第20—22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說出算式。覈對答案。有錯訂正。

第二層次:討論

提問:剛纔這2個同學做得非常好,你能告訴大家在計算表面積和體積的時候有什麼需要提醒大家的嗎?可以結合我們當時學習時的具體題目對大家說說。

討論1:分清楚是計算表面積還是體積。

提問:你認爲怎麼分清楚?根據題目意思或者問題單位來分清楚。(舉例見前面第二單元中第32頁第8、9題和第34頁第5—7題。)

討論2:是計算底面積還是計算表面積。

討論3:如果是計算表面積還要注意是算幾個面及計算哪幾個面。

教師小結:是的,計算表面積有時是算6個面的,我們通常稱爲計算表面積;對於沒有6個面的,我們通常說不完全表面積,在計算的時候要注意是哪幾個面,分別該怎樣算。(第二單元第17 頁第6題和第P18頁第7、8題。)

第三層次:分析

談話:看來很多同學關於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計算掌握得不錯,對下面這個實際問題你準備怎麼解決呢?第118頁第23、24題。

學生先獨立思考,寫出方案或者算式,組內交流。

加強聯繫。

提問:現在再回頭看這張表格,從這份表格你還能發現長方體正方體之間有什麼聯繫嗎?

學生交流: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增加一行,填寫在特徵欄目)體積等於底面積乘高。(寫在體積欄目)

四、拓展練習

1、出示第120頁第30題。

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找一張硬紙照題中的要求做一做,然後思考:剪去的每個正方形的邊長應該是幾釐米?做成的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

2、一根長方體木料,它的長、寬、高分別是8分米、5分米和4分米。如果把它加工成一個最大的正方體木塊,木料的利用率是多少?

引導學生思考並理解“利用率”後再解答。

3、把8個棱長都相等的正方體木塊黏合到一起,成爲一個大正方體木塊。這個大正方體的表面積是96平方釐米,原來每個小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引導學生分析要求小正方體的體積必須先求出它的棱長,要求小正方體的棱長又可以根據大正方體的表面積來求。

4、一個正方體玻璃缸,棱長6分米,用它裝滿水再把它倒入一個底面積爲30平方分米的長方體水槽中。水槽裏的水面高多少分米?

引導學生分析根據正方體的棱長可以先求出水的體積,再求水面的高度。

五、佈置作業

1、課內作業:第117、118頁第23、24題、第120頁第30題。

2、課外作業:補充相關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