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教學設計啓示論文

一、學習自我效能感理論闡述

自我效能感教學設計啓示論文

(一)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含義

學習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理論在學習領域內的表現,指個體的學業能力信念,是學習者對自己能否利用所擁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學習任務的自信程度的評價,是個體對控制自己學習行爲和學習成績能力的一種主觀判斷[2]。它影響個體的學習努力程度、面對挑戰性任務的態度、學習的堅持性、學習策略和元認知策略的運用等方面,是學習成就的良好“預測器”。

(二)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1.學習自我效能感影響學生的行爲選擇

班杜拉指出,“人們通過自我效能感選擇某些特定的活動和環境,並對所處的環境加以改造”。因此,學生會盡量回避進入那些自認爲超出自身能力的環境,而去選擇自感可以應付的環境或活動。研究表明,具有較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對於環境中的挑戰採取積極的應對態度,在他們看來,正是這些挑戰爲其提供了各種學習新技能的好機會。

2.學習自我效能感影響學生動機性努力的程度

當學生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他們的思考過程有可能是自助性的,也可能是自我阻礙性的。那些擁有較高自我效能感的學生,一般都會採取更加積極主動的行動。當學生感覺自己在某項作業任務上有較高自我效能時,就會學得更加努力;而如果認爲自己在某項作業任務上的效能較低時,就會降低學習興趣,也不會付出更多努力。

3.學習自我效能感影響學生的情感反應模式

在面臨可能的學習逆境時,學習自我效能感決定了個體的應激狀態、焦慮反應和抑鬱程度等情感反應,這些反應又通過改變思維過程的性質而影響個體的活動及其功能發揮。學習自我效能感低的同學更爲強烈地體驗到應激狀態和焦慮喚起,進而在課堂上以各種保護性退縮行爲或防禦行爲被動地應對教師教學。

(三)學習自我效能感的維度和特徵

1.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兩個維度

(1)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是與學習內容有關的學習效能感,即個體對自身完成學業規定的有關內容學習能力的信念;(2)學習行爲效能感:是有關學習行爲過程的學習效能感,即個體對自身完成有關學習行爲過程,實現學習行爲目標能力的信念。

2.學習自我效能感的三個特徵

(1)幅度:是指一個人認爲自己所能完成的、指向特定目標行爲的難易程度。這一維度上的差別導致不同個體選擇不同難度的任務;(2)強度:是指一個人對自己實現特定目標行爲的確信程度。弱的自我效能感容易受不相符的經驗影響而被否定;強的自我效能感不會因一時的失敗而導致自我懷疑;(3)廣度:是指某門學科學習自我效能感之強弱,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到其他學科學習中的自我效能感。

(四)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途徑

1.自己學習成敗的體驗

學習成敗的體驗對個體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響最大,成功的體驗可以形成較高的學習自我效能感,失敗的學習體驗則可能降低這種效能感,最初的成功經驗對學生在一門課程今後取得的成績來說很重要。而學習成敗的體驗主要來自教師的反饋,學生對自己能力感的把握。

2.示範效應的替代性經驗

如果學生看到和自己相似的同學通過努力獲得學習上的成功,他們會受到感染,相信自己也能成功。相反,對失敗者的觀察會使個體懷疑自己進行相似活動的能力,進而降低動機水平。

3.教師評價

老師的言語表揚,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很有必要。當然,建設性的批評有時候也會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讓學生感到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4.情緒狀況和生理喚起

班杜拉認爲情緒和生理狀態也會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形成。焦慮、壓力、喚起、疲勞和情緒狀態都能提供學習自我效能的信息,平靜的反應使人鎮定、自信,而焦慮不安的反應則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不同的身體反應狀態會影響到活動的成就水平,從而又以行爲的反應指標確證或實現活動前的.自信或懷疑,由此決定學生的自我效能。

二、學習自我效能感理論對教學設計的啓示

(一)學習自我效能感理論能有效實現教學設計的理念

1.切實減負增效。

它是系統設計教學要達到的總體效果。爲學生精心創設有效的教學系統或學習環境,善用教學資源和教學策略就是十分重要的。學習自我效能感理論的運用,可以從中介機制角度提高學生學習的動機,變“要我學”爲“我要學”,可以將教師教學的外部支持切實轉化爲學生內部學習動機的支撐條件。

2.培養系統思維。

教學設計旨在精心設計一個有效的教學系統,圍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這一目的而展開運行。系統設計教學的突出之處在於“目標取向”或“發展取向”。教學活動只是到達教學目標的“載體”,最終是爲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學習自我效能感理論的運用,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將“學會學習”作爲教學設計的中級目標,不只侷限於某門學科的某個知識點,是一種對學習的系統設計思維的體現。

3.以教促學。

著名教學設計理論家加涅提出“爲學習設計教學”的觀點,就是用外部條件的教學來促進內部條件的學習。只有當內外部條件一致協調、動態平衡,才能協同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效。以學習自我效能感理論爲基礎的教學設計,更爲重視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有助於學生將教學策略內化爲對學習策略的選擇和運用。

4.實現加速成長。

教學設計強調以學習者爲焦點,但也不輕視教師的教學素養與技能。要讓教師掌握教學設計的原理,加速成長;讓學生在教師的教學設計下,學會對學習自我效能感的調節和控制,從而使學生更好地遷移學習能力效能感和學習行爲效能感,學會學習,觸類旁通。

(二)基於學習自我效能感理論的教學設計能促進學生學習動機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通過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強學生對自己學習能力的信心,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而學習自我效能感理論中的自我效能發展水平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三)學習自我效能感理論爲有效教學設計提供了實現途徑

學習自我效能感是學生將教師教學策略和教學任務進行內化的中介機制。只有當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信心,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和成就感,他們才能維持對學習的興趣和努力。因此,學習自我效能感是有效教學的重要基礎,同時,學習自我效能感可由教師的教學策略進行激發和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結果刺激、暗示或提醒學生可以通過認真努力學習取得優異成績,增強學生對自己學習能力的信心,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爲其設定恰當的成績目標,尤其要避免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那樣會阻斷其成功感的獲得,不利於激發其自我效能感。

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學期或學年考覈結束後,要幫助學生對考試成績進行正確分析,有傾向性地進行歸因,對於成績優異者,可以淡化其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強調其個人努力等方面內部的、可控制的因素,以進一步強化其自我效能感;對於成績差的學生,要淡化內部的可控制因素,強調外部的不可控制因素的影響,以保持其自我效能感,爭取下一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