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教學設計範文

作爲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教學設計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教學設計範文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學習並掌握課文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金魚爲什麼把一切都變回原來的樣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

4、激發學生對“不勞而獲、貪得無厭”的老太婆的厭惡之情。教育學生做事情要有主見,不能像漁夫那樣懦弱。

5、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小組合作探究,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重、難點:

知道金魚爲什麼把一切變回原來的樣子,感悟其中的道理。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讀題。區別魚和漁。

2、介紹:這是一則寓言故事,作者是普希金,他以詩歌的形式,爲我們展示了充滿神話色彩的寓言故事。

二、提出要求,學生自讀。

1、藉助拼音,讀準字音,新詞,把課文讀通順。

2、用自己的話說漁夫和金魚的故事。

3、用——劃出老太婆的要求的句子,用~~劃出大海的變化的句子。

4、完成表格。

次數

老太婆的要求

結果

大海的變化

三、集體反饋,檢查生字。

1、出示新詞,指讀。

強調:磚臣是捲舌音,紡是後鼻音。婆是上下結構,女中的橫要平。

2、讀生字卡的詞語。

3、開火車認讀生字新詞。

4、找出含生字新詞的句子。

四、有感情地讀詩歌。

五、小結:同學們,這個故事很簡單,但卻蘊涵着深刻的人生哲學,我們下節課來細細體會。

六、作業。

1、抄寫詞語兩遍。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認讀生字詞,導入新課。

1、出示生字卡,指名認讀。

2、導入:這則故事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今天,我們就來體會。

二、繼續反饋,理解課文。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漁夫救了一條金魚,把它放了,金魚爲了報答他,說可以滿足他的要求。漁夫把這個故事告訴了老太婆,老太婆一次又一次地向金魚提出要求,最後居然要當女霸王,金魚很生氣,把給他們的一切變回了原來的樣子。

2、同學們,老太婆到底提了什麼要求呢?請大家拿出表格。

3、集體反饋表格。

次數 老太婆的要求 結果 大海的變化

1 一個木盆 有了新的 微微起波浪

2 一座木房子 有了一座新木房 發渾

3 要做世襲貴婦人 成了貴婦人 不安靜

4 要當女皇 成了女皇 陰暗起來

5 海上的女霸王 變回了原樣 黑風浪,翻滾,奔騰,狂吼

三、複述故事。

四、引導學生說一說:每次老太婆提出要求,海水有什麼變化?他可能說明什麼?對老太婆的憤怒、憎恨。

五、討論交流。

1、你覺得老太婆是個什麼樣的人?

2、老頭子是什麼樣的人?

3、金魚爲什麼把一切都變回原樣子?

4、小結:不勞而獲、貪得無厭的人下場可悲。善良的人呀,也不能太懦弱了。

5、總結全文:你想對詩歌中的.人物說什麼嗎?你想對誰說呢?說說你的理由。

6、師結:同學們,不勞而獲、貪得無厭的人下場可悲。善良的人,也不能太懦弱了。我們要用自己的勞動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六、分角色表演故事。

七、作業。

1、分小組演故事。

2、積累自己喜歡的詞語。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教學設計2

設計意圖

誰都有自己的童年,誰都有自己的夢,而童年的夢總是和童話故事聯繫在一起的。童話故事總能給聽過、看過它的人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起點閱讀”《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中老太婆的極度貪婪,老漁夫的善良懦弱,以及小金魚的知恩圖報,使我們永遠記住了貪得無厭不會有好結果。相信幼兒能從這則故事中認識到,不勞而獲的幸福生活是不能長久的,美好的生活只能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去創造!

活動目標

1.根據畫面前後的聯繫,理解漁夫四次向金魚索要禮物的故事情節,懂得人不能過於貪婪,只有付出纔有獲。

2.能初步認讀簡單的符號和文字,並能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有一定的閱讀經驗,知道漁夫是做什麼的。

2.物質材料:教學大書1本,幼兒用書人手1本,小圖片(如下)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1)師:今天,老師爲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漁夫和金魚。你們知道漁夫是幹什麼的嗎?他和金魚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教師講述故事前半段(1~4頁),激發幼兒興趣。

(3)師:漁夫捕到金魚了嗎?老太婆是怎樣說的?漁夫會去向金魚要木盆嗎?

2.閱讀指導

幼兒自主閱讀5~l 5頁,教師提出閱讀要求。

(1)出示圖片l,請幼兒根據圖片符號的提示閱讀書的第5一l5頁。

(2)思考:漁夫去向金魚要了幾次東西?分別要了什麼?

5.理解故事內容

(1)找出故事發生髮展的線索。

①老太婆讓漁夫去向金魚要了哪些東西?一共要了幾次?(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2、3中的相應小圖)

②漁夫每次去向金魚要東西,大海發生了什麼變化?(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4中的相應小圖)爲什麼?

(2)師幼共同整理圖片(圖片5),梳理故事情節。

4.情感昇華

(1)師:聽完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受?

(2)師:你們喜歡老太婆嗎?爲什麼?如果是你,你該怎麼做?

小結:老太婆因爲太貪心,結果失去了一切。如果想得到,就必須付出,不勞而獲是沒有好結果的。

活動反思

童話故事總能喚起孩子的幻想和美夢。《格林童話》是世界童話的經典之作,其中《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是流傳最廣的故事之一。漁夫和他的老太婆所經歷的因貪慾過度而最終無所獲的故事,包含了深刻的道理。下面我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下對本活動的理解和看法。

從教學目標來看,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明確,所選內容以及整個設計過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活動環節清晰,且層層遞進。

從教學策略來看,本次活動從幼兒生活經驗導入——自主閱讀——理解閱讀——情感昇華,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來理解圖畫故事的意義,將幼兒引入文學欣賞的氛圍,感受閱讀的快樂,最終形成自主思考。接着,通過展示與故事相關的圖片,清楚地交代故事發展的過程。最後,請幼兒觀察每次漁夫去找金魚時海面發生的變化,通過集體討論,感受故事中老太婆的貪婪。

整個活動,注重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努力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讓幼兒在良好的氛圍中感受到:想要得到什麼,就應該付出,過度貪慾的結果必定是一無所獲。

改進建議

1.教師的有效提問。提問應簡潔、明瞭,教師的語言要富有感染力,提問應該落在對幼兒的關注、瞭解上,在活動前要多準備、多思考。

2.教師除了具有良好的語言素養、較高的分析文學作品的能力之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站在幼兒的角度去演繹作品,感情要投入。教師的語言、語氣、語調、肢體動作都是演繹作品的關鍵。《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活動有一個較完善的設計,有畫面的衝擊,再加上教師的全情投入,相信演繹的效果也會更好,幼兒也會更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