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草原》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草原》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草原》教學設計

關於《草原》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自然段。欣賞美麗的草原景色,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2、指導學生默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讀懂段的內容,感受草原的美麗與歡騰。

教學重點:

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遼闊美麗,產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整體感知

1、在我國內蒙古有一個美麗的大草原——錫林郭勒大草原,那裏水草肥美、風光秀麗,是世界聞名的大草原之一,也是中國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國際生物圈的草原自然保護區,你們想去看一看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草原,欣賞那裏的美好風光吧!

2、板書課題,教師簡介錫林郭勒大草原。(設計意圖:情景導入,介紹錫林郭勒草原的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3、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想想錫林郭勒大草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設計意圖: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文路,找出重點詞廣闊美麗、歡騰。)

二、 細讀課文 理解感悟

(一)指導學習第一部分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寫錫林郭勒大草原廣闊美麗的?並把你感受最深的詞句劃下來。(設計意圖:“品詞、品句、品讀”是體現閱讀教學工具性的有效方式,抓住詞眼讓學生比較、揣摩、體會,突現了“以讀悟語+以讀悟情=以讀代講”。)

2、指名彙報,相機出示句子。

(1) 草:

A.“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

①閉眼想象一下,此時我們已來到美麗的大草原上,草就在

我們的腳下,我們興奮地向前奔跑着,向前,向前,再向前。你的眼前是什麼?睜開眼睛,談談你的感受?②把你這種感覺讀出來。③你還能從哪感受到草原的廣闊美麗?(設計意圖:把文本的對話與延伸的想象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更好的體會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和美麗。)

B.“無論是山嶺上、深谷裏,還是平原上,到處都覆蓋着青青的野草。”

①從這句話你感受到什麼?

②指導朗讀: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就讓我們用讀來表達內心的感受吧。

C.“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

①從這句話你感受到什麼?

②草不僅高,你還感受到什麼?

③想一想:在草原上捉迷藏,會是什麼樣子?

(2)湖水:

“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着一窪窪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

的七彩光芒??”

①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什麼?

②這一窪窪清亮的湖水就像一塊塊神奇的寶鏡鑲嵌在一望

無際的草原上,想象它不僅映出了太陽的七彩光芒,還映出了什麼?

(3)野花:

“草叢中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野花。鮮紅的山丹丹花,粉紅色的牽牛花,寶石藍的鈴鐺花,散發着陣陣清香。”

①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什麼?

②在一眼望不到邊的草原上,不單單有這些種類的花,還

有很多我們叫不出名字的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課件出示) ③在青翠的草地上,就是它們爲草原增添了繽紛的色彩,美嗎?那我們就美美地讀讀吧! (設計意圖:在學生的學習彙報中,隨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的訓練,突出了閱讀教學“以讀悟語”和“以讀悟情”的要求。)

(4)師引導總結本段

作者用他的筆爲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先是一碧千里的( ),然後描寫了清亮的( ),最後寫了各種各樣的(),寫出了草原的廣闊和美麗。(設計意圖:分別領略了草、水、花的美麗後,再引導學生總體回顧本段,從部分回到整體,廣闊美麗的草原整體印象再次印入腦海,加深印象。)

3、再讀1、2自然段,你們發現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了嗎?試背第二自然段內容。

4、指名分別來背(板書:野草、湖水、野花)

5、小結過渡:閱讀課文時,抓重點句就能理解段落的內容,這是一種讀書的好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主的探究實

踐中發現文段的表達特點,掌握讀懂段落內容的方法,既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6、指導學習3、4自然段

①默讀3、4自然段,看這部分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②小結:看,你們抓住了重點句“??錫林郭勒大草原還是個歡騰的世界”很快就理解了第四段寫了什麼。

③是什麼使得這片草原變成了歡騰的世界?就讓我們帶着興奮的心情一起去大草原感受那裏歡騰熱鬧的場面吧!(課件播放草原歡騰的景象)

三、拓展創新 發揮想象

1、看了這段錄像,再結合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此時此刻,你有什麼想說的?

2、你們說的好極了!看來我們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了要做一個草原人,要把草原當作我們自己的家,而事實上,這廣袤、美麗、生機盎然的草原的確是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讓我們帶着這樣的情懷一起來當小導遊向人們介紹這草原的美景。(設計意圖:學以致用,既使學生更深的理解課文內容,又使學生的口語得到訓練。)

四、作業設計:

學了課文,你最想歌唱草原的什麼?回去思考,創作一首草原新歌。(設計意圖:從而既激發學生創作的慾望,又使學生產生熱愛錫林郭勒大草原的思想感情。)

關於《草原》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本課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動地秒學了草原上如詩如畫的美麗景色以及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熱情好客。

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可分爲兩個部分。本課語言通暢易懂,對場面的秒學富有激情,細膩貼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其中,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無窮。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2.瞭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的自然風光。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4.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大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

1.讓學說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2.體會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3.具體體會課文中靜態、動態描寫。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

3.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所經歷事情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所經歷事情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你到過草原嗎?在電視、電影中見過草原嗎?誰願意把你的親身經歷向我們大家介紹一下?(我國北部的內蒙古自治區有寬廣無邊的草原,景色優美,牛羊成羣/article/。這篇課文記敘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2.觀看《草原》電視教材,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和意境。

3.學生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段落好好地讀一讀,想一想,你爲什麼喜歡這一段?

三.佈置預習

1.學習生字新詞,注意生字的音形義。

2.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

3.畫出你認爲寫得最美的句子和含義深刻的句子,試着體會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四.檢查自學,質疑問難

1.理解詞語。

2.質疑問難,現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五.理清課文的線索

1.自由讀課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時,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樣的?

2.默讀思考:本文是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的經歷事情的順序來敘述的。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寫了幾個意思?

3.交流、整理

關於《草原》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草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講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進入內蒙古大草原時所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內蒙同胞熱情款待的情景。課文語言清新優美,線索清晰分明,讚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表達了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體現了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子組成的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2、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品讀、積累優美的語言,體會如詩如畫的草原風光。

3、在草原自然美的薰陶下,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和對祖國風光的熱愛。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品讀、積累優美的語言,體會如詩如畫的草原風光。?

教學難點:

感情朗讀課文,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課題。

1、同學們,老師一直嚮往這樣一個地方: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你們知道那是什麼地方嗎?(點擊課件)

2、你眼中的草原是什麼樣的?

3、導入:去過草原的人曾這樣說:(課件出示:草原,那是一個童話的世界。一眼望去,羊羣,像天空的白雲掉在嶙峋的山岩旁;馬羣,像天使的指尖飄在參差的草叢間;牛羣,像仙子的'彩娟鑲在晶亮的溪水邊。)學生齊讀。

4、是不是有一種迫不及待想去看看的衝動?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草原”。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交流眼中的草原,觀看草原美景圖及誦讀描繪草原的優美語句,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交流預習,檢查字詞。

1、通過昨天的預習,你們都有哪些收穫?相機簡介作者老舍。

2、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1)渲染勾勒迂迴拘束玻璃馬蹄

摔跤偏西鄂溫克羞澀低吟 襟飄帶舞

(2)蒙古包矇蔽瞎蒙內蒙

3、指導書寫生字。(如:澀)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和預習方法。】

三、小組合作,理清文章脈絡。

1、詞語我們已經掌握了,接下來請同學們先快速瀏覽課文,然後小組合作探究:課文寫了哪兩個方面的內容?給課文劃分段落。

2、組織交流、教師點撥。

四、品讀感悟,體會草原美。

1、出示自學提示: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美在哪裏?畫出相關的句子,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讓學生成爲課堂正真的主人。】

2、交流、點撥,相機指導朗讀。

句子一: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新,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1)引導學生體會草原的空氣新鮮,作者高興。

(2)指導讀出愉悅的心情來。

句子二: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1)抓住“一碧千里”體會草原的碧綠和遼闊。

(2)聯繫上文體會“並不茫茫”。

(3)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邊讀邊想象畫面。

句子三: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白色的大花。

(1)比喻的修辭、動靜結合。

(2)這麼美的語言,這麼美的草原,怎麼不值得我們一讀再讀。齊讀。

句子四: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輕輕流入雲際。

(1)理解兩個關於中國畫的專業術語。(“渲染”就是用顏色來塗抹畫面,而勾勒就是我們用筆進行描邊,勾畫一層輪廓。)

(2)出示“渲染”“勾勒”兩幅中國畫進行對比,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渲染”和“勾勒”兩個詞語比較抽象,通過直觀的圖像學生更易理解。】

(3)老舍爲什麼會用“渲染”這個詞來描寫草原?(“勾勒”指劃出輪廓,用於描寫草原的話說明草原很侷限,而草原是無邊無際的,遼闊的,所以用“渲染”這個詞更恰當。)

【設計意圖:通過進一步比較“渲染”和“勾勒”兩個詞,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巧妙。】

(4)老舍先生非常善於觀察,他把這美麗的大草原比作一幅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真是惟妙惟肖,美極了,也讓我們來體會着讀一讀吧!

句子五:在這種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無限樂趣。

(1)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擬人)

(2)這樣寫,說明了什麼?

句子六: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1)老舍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

【設計意圖:學生整體感受美之後,從抓住作者的感受入手,細細品味作者有這樣的感受正是來源於草原的美麗景色。】

(2)假如你置身於這廣袤的草原上,(播放音樂,出示草原風光畫面)你最想做什麼呢?請把你最想做的事情寫到這個句子中。

這種境界,既 ,又。

【設計意圖:在學生理解體會到語言美、景色美的基礎上,在他們情感爲之陶醉之時,讓他們及時表達,一吐爲快,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剛纔,我們一起跟隨作者老舍先生領略了美麗的草原風光,那麼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觀察的?在語言表達上又有什麼特點?(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

【設計意圖:總結寫法,讀寫遷移。】

4、美好的畫面值得我們用眼睛珍藏,更值得我們用心靈珍藏,就讓我們把這幅草原風光圖永遠刻在我們的記憶深處。齊讀第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交流過程中教師引導點撥,讓學生鑽進文字裏,去想象感悟草原的美,交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同時相機指導朗讀,讓學生在一次次的朗讀中積累語言,提升對文本的理解。】

五、總結課堂,佈置作業。

1、去過草原的人還這樣說:(課件出示,學生齊讀:風兒陣陣,草浪滾滾,像綠色的海洋一望無際;潔白的蒙古包,星星點點,像海洋中的白帆,它們正乘風破浪,向着更美好的未來!這是誰寫的童話?這是勤勞的蒙古族牧民在新的社會中用自己的汗水寫下來的草原童話。)

2、同學們,是誰寫下了這詩意般的草原童話?是勤勞的草原人民寫下的,下節課,讓我們一起走近草原人民。

3、作業:背誦第一段。

4、下面,讓我們在一首草原的讚歌中結束我們這節課。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教學反思

1、課前要求同學們通過上網或查閱有關書籍,瞭解草原的有關資料,如內蒙古的位置、範圍以及當地人民的風土人情自然風光等。教師也要收集相關的圖片,製成課件,給學生一些感性的東西。讀一些描寫草原的詩詞、文章也有助於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2、這篇文章的語言優美,富有形象感和畫面感,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這種語言及句式的寫法,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感情朗讀的指導,並結合同學們心目中的草原概況。邊讀邊想象文中的草原畫面。養成邊讀邊想的好習慣。並能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3、體會文章的寫作手法,並進行學習,在學習的基礎上,利用本文的寫法進行練筆,以達到學,並學以至用,收到學用兼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