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螳螂捕蟬》教學設計

一導入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螳螂捕蟬》教學設計

1螳螂捕蟬這則寓言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勸說吳王不要攻打楚國。

2許多大臣都反對吳王攻打楚國,吳王很固執,也很生氣,他下達了一道命令,誰來讀一讀?齊讀。

3這是一道怎樣的命令?(死命令)什麼是死命令?

4吳王下了這樣一道死命令,還有人敢去勸阻嗎?

5少年憑藉什麼去勸阻吳王?

二精讀

(一)9、11自然段

1誰來給我們讀讀課文的第7自然段,少年給吳王講述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什麼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2課文哪幾個自然段講了這件挺有意思的事?(9和11)

3這三種動物之間有什麼關係?請你自己畫一個示意圖。

4指名到黑板上,用卡片演示他們之間的關係。

5它們心中都在想什麼?課文中哪一句話講了?(11段最後一句: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着禍患呢!)

6它們三個“眼前的利益”和“隱伏着的禍患”分別是什麼?

選擇你喜歡的學習方式,自學、或者同桌討論共同學習9和11自然段,先讀一讀,再完成表格。

眼前的利益

隱伏着的禍患

螳螂

黃雀

7他們心裏都在想些什麼呢?

(1)如果你是蟬,你在想什麼?(指導朗讀,把這種高興、自在讀出來)

(2)螳螂,找出描寫螳螂動作的詞語,從這幾個動詞中你體會到什麼?(螳螂已經蓄勢待發,時刻準備好捕蟬)動作描寫,寫出心理和特點。我們在寫作中可以運用這樣的動作描寫去反映人物心理活動。

(3)黃雀又在想什麼呢?

8小結蟬、螳螂、黃雀、都對眼前的利益志在必得,卻忽視了身後存在的危險。

9讀9、11自然段,用朗讀體現這一危急的時刻和緊張的氣氛。

10少年想要借這件挺有意思的事告訴吳王什麼道理?

11吳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訴他的道理嗎?你從哪裏看出來?

(出示句子,齊讀)恍然大悟怎麼理解?

12吳王明白了什麼,用卡片擺一擺,揭示吳王明白的這個道理。

13這是一句多麼有哲理的話,讀一讀,再讀一遍。其實我們用八個字就能概括這個深刻的道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14讀到這,你認爲吳王是個怎樣的人?

(二)體會人物特點

1少年用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很輕鬆地勸說那位下了死命令的吳王,現在吳王知道這件挺有意思的事,有意思在哪了嗎?(吳王知道這件事其實就發生在他自己身上,只是他當局者迷,看不清楚而已)那這位講故事的人,究竟是位怎樣的少年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體會吧。

2自讀3—11自然段,你從哪些詞句,體會到少年的什麼特點。

交流:有決心,有耐心:一連轉了三個早晨

聰明:選擇在花園裏等候吳王並講述故事

有計謀:什麼是計謀,在合適的環境下,用恰當的語言,提出正確的意見讓對對方接受,這就是計謀。

三總結

1聰明的少年用計謀,讓專橫固執的吳王明白了一個道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2學了課文之後,你有什麼收穫?

(1)課文內容

(2)寫作手法

四練筆

1用上一連串動詞,寫出一種動物或者人物的特點或者心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