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謎底》教學設計

《山谷中的謎底》是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17課的課文,作者是劉燕敏。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山谷中的謎底》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山谷中的謎底》教學設計

《山谷中的謎底》教學設計1

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聯繫課文內容及生活實際,理解“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爲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難點

憑藉課文的語言文字,聯繫課文內容及生活實際,理解“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爲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引起需求

1、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美麗的大自然總令人神往!投身在大自然的懷抱,我們總是無比喜悅!的確,大自然除了供人們欣賞之外,還會通過自身的某種現象給人以啓迪,而關鍵在於你善不善於領悟!今天,就讓我們用敏銳的雙眼、智慧的大腦到加拿大的魁北克去感受、去領悟山谷中的謎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課文,思考:這山谷中的謎是什麼?謎底又是什麼?

交流回答:“謎”在第一自然段;“謎底”在第三自然段。

2、在此基礎上,理請文章脈絡,瞭解大意

三、學習第1、2自然段,找出“謎面”。

1、自由朗讀第一段,看你是否能發現這個謎,找到用橫線把它劃出來。

2、交流:這條山谷有一個什麼“謎”?

(西坡:長滿……東坡:只有雪松)

3、出示:山谷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唯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長滿鬆、柏、柘、女貞等雜樹,而東坡只有雪松。(齊讀)

師:你發現了這條山谷的特別之處了嗎?(指名回答)

4、小結:這個唯一能引人注意的現象也就是第2自然段中所說的——“奇異的景觀”,也就是課題中的哪個字?(“謎”板書加點)

四、學習第3自然段,探究“謎底”。

1、過渡:一條普通的山谷中卻藏着這樣一個謎,這大大地激起了我們的好奇心,同時,也更想迫切地知道:爲什麼山谷的西坡長滿鬆、柏、柘、女貞等雜樹,而東坡卻只有雪松?下面,就讓我們跟隨兩位旅行者一起前往山谷中,去揭開謎底。(板書:“底”加點)

2、請大家認真默讀第三自然段,劃出你找到表示謎底的語句。

3、交流出示:謎底終於被揭開了:東坡雪大,其他那些樹,因爲沒有雪松這個本領,樹枝被積雪壓斷了,漸漸地喪失了生機,而西坡雪小,樹上少量的積雪根本就壓不斷樹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貞之類的樹種,也都存活了下來。

這段話裏造成這一奇異景觀的原因你發現了嗎?

4、同學們,在你們心目中松樹是怎樣的形象?(高達、挺拔、不畏嚴寒、傲立風雪等)

師:說得好,在我們的印象中松樹都是堅強、不屈不撓精神的化身,怪不得陳毅在他的詩中寫道:“大雪壓青松……”

5、過渡:能在風雪更加猛烈的東坡生存的只有雪松,而其它的植物根本無法生存,那是因爲其他植物沒有雪松這個本領,雪松的這個本領在謎底中並沒有直接地告訴我們。仔細讀讀第3節,用“ ”劃出相關句子。

6、[出示]:當雪積到一定程度時,雪松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開始向下彎曲,於是積雪便從樹枝上滑落,待壓力減輕,剛彎下去的樹枝又立即反彈過來,雪松依舊保持着蒼翠挺拔的身姿。就這樣,反覆地積,反覆地彎,反覆地落,反覆地彈……不論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終完好無損。

師:找的很準確,我們一起讀讀這段話,想象雪松的本領究竟是什麼?(彎曲、反彈)

7、有人讀完第3節後說:“雪松面對風雪,只知一個勁地向下彎曲,真是一羣膽小的弱者,因爲勇者都會頑強地與困難作鬥爭!”你同意聽到觀點嗎?請大家認真研讀第3節後來反駁他,要做到有理有據。

(1)它在什麼情況下彎曲?(當雪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

(2)這“一定程度”指什麼?(當雪積到厚厚的,沉甸甸的,雪松將頂不住,實在承受不了的時候。)

(3)如果承受得了,雪松如何做?(腰桿挺得直直的,與雪抗爭)

小結:所以學雪松不但不是弱者,反而是強者,是智者!不講策略一味蠻幹只是逞匹夫之勇,結果只能是自取滅亡,而雪松選擇先彎曲,這是它對抗風雪的一種方式!

8、同學們,作者用這一系列形象的動作描寫,爲我們描繪了雪松獨有的本領。出示:“就這樣,反覆地積,反覆地彎,反覆地落,反覆地彈……不論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終完好無損。”

(1)面對着暴雪一次次的侵襲,雪松就這樣,引讀——(反覆地積,反覆地彎,反覆地落,反覆地彈……不論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終完好無損。)

(2)風還在颳着,雪依舊下着,柏樹倒下了,柘樹倒下了,而雪松彎曲、反彈,再彎曲、再反彈……它彷彿是這個靜穆的世界裏最後的鬥士,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下,奏出了生命的最強音,雪松就這樣。(再讀)

(3)從這四個“反覆”“不論…始終…”“完好無損”中你體會到了什麼?(雪松不屈不撓的精神)你知道省略號在這裏是什麼意思嗎?……省略號看出循環往復,重複地進行,看出雪松的堅韌不拔。

(4)這是多麼震撼人心的畫面啊!我們現在就走進魁北克的那個山谷,走近那些雪松,感悟它們不屈不撓的精神!

出示:(狂風怒吼的聲音)看!一場大風雪來臨了,怒吼的狂風裹挾着大團大團的雪花撲向山谷,它們咆哮着,似乎要把這山谷中的一切生命都一掃而空。這時請大家拿起筆,寫下雪松與風雪抗爭的情景。

(5)雖然雪松遭受過狂風的肆虐,經歷過暴雪的重壓,可是它仍然不屈不撓,昂起頭抖落了身上的積雪,它蒼翠挺拔的身姿一次次地屹立在大雪紛飛的山谷裏。這種對生命永不言棄的頑強的精神怎能不讓人驚歎,佩服呢!讓我們帶着這樣的感情一起把這段話再讀一讀。

9、充滿智慧的彎曲,充滿力量的反彈,這就是雪松的本領!就是雪松能夠在最惡劣的環境下得以生存的原因,這就是山谷中的謎底!

10、過渡:兩位旅行者通過觀察思考,揭開了山谷中的謎底,這讓他們感到十分高興。然而,更讓他們欣喜的是他們從這一現象中還領悟到了一個人生哲理。

五、學習5、6、自然段,聯繫生活,學會“彎曲”。

1、出示兩位旅行者啓示的話,指名朗讀。

從這位旅行者的話中你有何感悟?(指名回答)

2、所以,作者在課文的結尾這樣說——引讀(出示最後一節)

“確實,有時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爲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

其實在我們身邊、在歷史上也有一些像雪松一樣的人和事,你能說一說嗎?(指名回答)

引導學生想到《臥薪嚐膽》、《韓信胯下之辱》之類的`故事。

想到鬥爭中的“出拳”怎樣纔能有力?必須要先彎曲,往回收。

想到肖邦“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

想到同學、親人間的相互寬容及適當的讓步。

3、出示:口頭填空

古往今來,從自然界到人類,這樣的例子還真不少!通過剛纔的討論,我們都明白了:

(根據學生的交流,隨機引說)

麥苗面對嚴冬停止生長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

狗熊躲進樹洞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

越王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嚐膽十多年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體育課跳遠,先把腿彎曲一下,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平日裏同學們的謙讓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六、總結課文。

1、師總結課文:同學們說的真好,課文到這兒我們就學完了,但我們思想的腳步還在前進,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氣節固然值得我們敬佩;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胸懷更值得我們欣賞。

記住:(出示)這種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爲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生齊讀。

2、最後,老師送給大家一些跟本課有關的成語、名言,希望同學們今後都能做一個智者。

出示:

以退爲進、負荊請罪、忍辱負重

大丈夫能屈能伸。

小不忍則亂大謀。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山谷中的謎底》教學設計2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的教學以讀爲主,通過個性閱讀、合作學習,在師生、生生、生本的平等對話中引導學生在讀中學,在讀重悟。教學中,努力爲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間,以喚醒、激活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留下足夠的空間爲學生張揚個性、激揚靈性服務。

中國閱讀學研究會會長曾祥芹教授指出:閱讀乃是向課文提出問題並通過朗讀、體悟解決問題。從作品中獲取信息,憑藉自己的經驗去兌換課文的思想感情。按照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我讓學生充分閱讀,讀出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再讀。在交流中,尊重學生“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斷”、“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問”。然後聯繫實際,讓學生用自己的經驗圖式與文本所反映的生活經驗圖式進行同構。這就是“解文——察己”的過程。這樣一種閱讀教學模式纔是尊重學生個性心理千差萬別這一具體事實的。

如果能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會閱讀,學會思考,學會發表自己的看法,那麼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是成功的。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彎曲、反彈、完好無損、依舊、蒼翠挺拔”等詞語,藉助語言材料培養學生品詞析句能力,學會自主學習。

3、聯繫課文內容及生活實際,理解“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爲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行字詞句的訓練。

教學難點:理解第二個旅行者的話和最後一個自然段:“確實,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爲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發強烈的探究慾望。

1、導語: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山谷中的謎底》這篇課文,(齊讀課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對這個山谷有了哪些瞭解?

2、交流

3、過渡:現在,讓我們跟隨旅行者再次走進山谷。打開書,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三節,你發現山谷裏有什麼?請在你的發現旁做上記號。

二、學習第三節。(藉助語言材料培養學生品詞析句能力,樹立雪松的抗爭形象)

1、自由讀

2、交流

A、雪

①山谷中西……(板書:西坡雪小,東坡雪大)

②山谷中雪很大(你來讀,你再讀,齊讀)

③從這句話中你發現了......,讀這個詞你發現......,你發現這句話還有哪些詞也讓你感受到雪大,讀的時候注意表現出來。

過渡:山谷中有雪,雪很大,你還有什麼發現,誰再說。

B、雪松

①指說(你不僅會讀書,還很會聽,你看我才說了一句,你就學去了。)

(課件出示句子)

②再讀讀這句話,從字裏行間裏能發現出雪松什麼?

自己先想想,想好後跟同桌說說,然後我們集體交流。

③有彈性,會彎曲,會反彈,總是蒼翠挺拔。

a、演示:理解反彈,下面,老師做一個反彈的動作給大家看看!這小尺是有彈性,你們看......

假如這小尺是雪權的枝丫,那這就是......(對,雪給了它外力)你們看,雪越積越厚,開始向下彎曲,這時雪便……(滑落?怎麼落的!)

b、雪松依舊……“身姿”,從這句中你能發現什麼?(簡單的一個詞竟有如此豐富的內涵)

c、引讀:“就這樣,反覆……”你讀懂了什麼(標點符號也是一種語言)

d、作者用上了關聯詞

e、“反覆積、彎、落、彈……”含義

f、順序不能顛倒。

g、完好無損

再讀,齊讀。

小結:剛纔,我們通過一句話,一個詞,甚至一個標點了解了山谷中的雪和雪松,現在,讓我們也來看一看它們。

H、動畫,配音:

過渡:當這一景象被旅行者看到時,謎底揭開了。

①、齊讀

②、出示句子,說說(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③、大家注意:這句話的“終於”和這句裏的“始終”

謎底終於被揭開,課文第二節說:“……”揭開這個謎底真不容易啊!

三、學習第4—6節

過渡:謎底被揭開了,旅行者們深爲自己的這一發現而高興,其中一位說

1、指讀

2、你們看,這位旅行者不僅揭開了謎底,還由此分析、推斷出——。(評價:這位旅行者可謂智者!)

3、另一位旅行者呢?(這啓示是從前一個旅行者的話受到啓發來的齊讀,只是他分析的是雪松能存下來的原因。一種景象,兩種分析!)

4、學習第五、六節

現在,請同學們仔細讀讀這兩句話,看看你能讀出什麼?(出示兩句話)

(1)交流第一位旅行者的啓示

(2)交流作者的啓示

(3)這裏彎曲還是指雪松的彎曲嗎?(那指誰?)

(4)從古到今,以有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你聽過或注意過嗎?

(5)齊讀:(這句話堪稱格言,警句,讓我們將它牢牢記記在心中)

(6)聽寫(這兩句話富有哲理,我們應牢牢記記)下面,請大家拿來讀書筆記本,完成一項作業:旅行者的啓示——

作者的啓示——

“我”的啓示——

(前兩句聽寫)

交流

四、總結。

在人生的旅程中,肯定會遇到一些外界的壓力或意想不到困難,我們首先要勇敢面對,但老師也希望你們記住這幾句話:

①大丈夫能屈能伸

②小不忍則亂大謀

③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孩子們,我們要做生活的強者,也要做生活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