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編六篇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編六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設計初稿及課件要求

作業題目:

您在“個人研修計劃”已經選定了一節課,作爲本次研修的教學實踐內容。

請您針對這一節課,完成教學設計方案初稿和教學課件初稿,將這一節課的初步成果作爲培訓成果資源包初稿提交。培訓成果資源包初稿包括一份這堂課的“聚焦教學重難點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初稿和一份與之對應的教學課件初稿。

作業要求:

1.該教學設計初稿和課件應體現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

2.教學設計請參照模板要求填寫;教學課件需保證能正常播放查看;

3.所有作品必須原創,做真實的自己,如出現雷同,視爲無效;

4.教學設計和課件作爲培訓成果資源包,請以附件形式統一提交。(注:由

於資源包上傳需要一定時間,請確保其上傳成功後,再點擊“提交”按鈕);

5. 請至少查看一位同伴提交的“培訓成果資源包”初稿,在其作品的下方

給出您的合理評價和建議。您的同伴會綜合考慮這些評價和建議,後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進一步修訂。

溫馨提醒:此項不作爲考覈內容,旨在與同伴分享交流培訓成果。

附件:教學設計模板

教學設計模板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比賽目的:

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積極建構“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踊躍展示”的課堂教學模式,大力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促使教師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技能,充分調動我校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熱情。

二、參賽對象:

1979年1月1日後出生的所有青年教師。

三、比賽方式和比賽地點:

分組分科命題,賽後集中評比。語文、數學、英語在崇德樓3樓計算機房1,其它學科在機房2,具體座位到時見座位表。

五、比賽時間:

1月7日(週三)下午3:00開始。

六、比賽要求:

(一)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符合課程標準要求、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狀況,體現對學生知識、能力、情感與思維等方面的發展要求。行爲動詞使用準確。

2.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把握準確,分析清楚;學生學習水平表述、學習習慣和能力分析準確、切合實際。

3.教學過程設計層次分明,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各個教學流程之間有設計意圖的表述,能反映教學內容、師生互動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策。

4.教學方法選用適當,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有利於教學難點的解決,有利於教學重點的突出,有利於學生思維的激發。

5.注重形成性評價,能夠合理地設計出衡量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的教學評價方法和手段。

6.文檔內容完整,條理清楚,格式美觀整齊;文字、符號、單位和公式符合國家標準,文字敘述簡潔、明瞭,字體和圖表等運用恰當。

(二)課件製作

1.參賽教師自己準備U盤拷入相關教學課件資源,比賽時計算機房網絡關閉;

2.課件的取材適宜,內容科學、正確、規範。

3.課件的設計新穎,使用恰當,在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啓發性,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4.操作簡便、快捷,交互方便,適用於教學。

5.畫面設計美觀,有一定的藝術性。

七、考覈評分:

1、由教務處組織評委評分(評委名單另行通知)。

2、評分時課件去掉老師真實信息,採用編號;

3、根據比賽成績評比出一、二等獎。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設計思路】

大班幼兒的運動能力逐步增強,規則意識也逐漸形成,但合作互助的意識相對較弱,爲了進一步培養幼兒在遊戲中正確運用交往合作的能力,逐步積累合作互助的經驗。我依據班內幼兒的興趣和年齡特點,設計了體育遊戲《跳跳車》,讓他們在自由組合的過程中,不斷嘗試並積累經驗,感受同伴之間合作互助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互助的技能。同時我選擇了貼近幼兒生活的遊戲材料——米袋,並貼上了四種色彩不同的圖形,讓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以配對、分類組合等形式進一步鞏固對圖形的認知,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感知圖形,體驗遊戲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鞏固雙腳蹬地跳躍的技能,發展身體的彈跳力。

2.鞏固對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的認識,增強同伴間合作互助的能力。

3.感受體育遊戲帶來的快樂,能積極愉快地參與活動。

【活動準備】

1.貼有各種圖形的米袋數只。

2.場地上畫有大型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圖形。

【活動過程】

 一、開汽車進場。

幼兒開車進入場地,找一個地方停下來。

 二、以檢查汽車的形式,開展熱身運動。

幼兒隨教師口令,做從頭到腳的熱身準備活動。

 三、幼兒取米袋,練習單人跳。

1.幼兒自取米袋,想辦法讓自己跳起來。

2.在場地上找到和自己一樣的大圖形,按箭頭所示沿圖形的邊緣跳一跳。

 四、兩輛圖形一樣的跳跳車組合,練習雙人跳。

1.選一個和你一樣圖形的跳跳車組合,變輛雙人跳跳車。

2.兩人合作自由跳。

3.在場地上找到和自己一樣的大圖形,按箭頭所示沿圖形的邊緣跳一跳。

五、四輛不同圖形的跳跳車組合,練習四人跳。

1.四個幼兒組合,變一輛跳跳車,每輛跳跳車要有四個不同的圖形組成,四輛車連起來一起跳。

2.教師與幼兒一起嘗試。重點檢查幼兒的組合情況,引導幼兒的合作互助。

3.遊戲《逛大街》。

 六、以檢查車的形式,開展放鬆運動。

幼兒檢查自己的車,從頭到腳做放鬆運動。

 七、以變魔術的形式帶領幼兒整理米袋。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什麼叫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會解比例。

2、使學生能夠應用解比例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情感目標

使學生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教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些比例的知識,誰能說一說什麼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麼?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做什麼?這節課我們還要繼續學習有關比例的知識.這節課我們要學習解比例。(板書課題)

二、新課

1、自學解比例。

(1)學生自學教材35頁的解比例。

(2)學生交流解比例的意義。

(3)教師歸納:(出示課件)

我們知道比例共有四項,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

2、教學例2。

出示例2。

(1)學生讀題,理解題目裏的條件和問題。

(2)學生試着解答此題,一名學生演板。

(3)師生共評。

(4)歸納用比例解應用題的方法:

A.設出題目中要求的未知量爲x;

B.根據比例的意義列出比例;

C.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重點】

一、學習生動地有條理地說明事物。

二、學習寫讀書摘要。

三、瞭解物候知識的掌握和物候學的研究在農業上的重要意義,激發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過《春》和《濟南的冬天》這兩篇課文,還記得裏面是怎樣分別描寫小草的嗎?[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春天,小草“嫩嫩的,綠綠的”;冬天草色“暗黃”。從“綠綠的”知道春天到了;從“暗黃色”知道冬天已經降臨。大自然彷彿會告訴我們氣候的信息似的。這是怎樣回事呢?今天學習的《大自然的語言》這篇課文,將給人們解釋其中的道理。

[板書課題]

(二)通讀全文。

同學們課前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對一些難字難詞也已經查閱過字典詞典,下面一起讀讀課文中這幾個字詞。

[利用課文“預習提示”內的5組字詞,讓學生個別讀,齊讀。]

接下來討論下面幾個問題:

1.這篇課文介紹了什麼知識?

2.“大自然的語言”比喻什麼?

3.對照註解①,說說看,原文標題是《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課文爲什麼把它改爲《大自然的語言》?

[學生髮表意見後教師歸納]

課文介紹了物候知識,說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大自然的語言”用來比喻無比豐富的物候現象。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把大自然中種種物候現象比作“大自然的語言”,形象地說明了認識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課文把原來的標題改爲“大自然的語言”,把大自然擬人化了,顯得生動而有情趣,又很新穎,比直接說“物候學”更容易吸引讀者;也更合乎“科學小品”這類文章的特點。

下面再通讀全文。先替各自然段標上序號(一至十二),用5分鐘時間快讀一遍,並思考第一道練習題中的4個小題,填寫段的序號。

[學生讀、練後簡要討論。]各小題後括號內應填的序號爲:

第1題(一至三);第2題(四至五);

第3題(六至十);第4題(十一至十二)。

(三)理清層次,剖析條理。

說明文要把事理說明得清清楚楚,讓人讀了容易理解,就必須講究條理性。請同學們圍繞課文的中心——物候現象的介紹,劃分段落,簡要歸納段落大意。

[在解答第一題的基礎上,引導討論,然後歸納]

第1大段(一至三段):從一年四季中自然現象的變化說明什麼是物候,並進一步說明物候學和它研究的對象。

第2大段(四至五段):說明物候觀測對於農業的重要性。

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項說明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

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課文中心明確,條理清晰。請再進一步思考:決定物候現象來臨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是怎樣安排的?爲什麼這樣安排?

[討論後歸納]

說明應有條理,即使是並列的幾個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測,而是要以一定的標準理清條理,依恰當的順序逐項說明。課文說明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是按照從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從空間(七、八、九段)到時間(十段)的順序來安排的,並分別用了“首先”、“第二個因素”、“第三個因素”、“此外”等詞語,表明四個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

(四)學習編寫讀書摘要。

同學們通過幾次通讀課文和討論內容、層次,對課文已經大致理解。在閱讀實踐中,爲了加深理解,抓住重點,或是爲了記錄資料,以備日後使用,我們常常會在大致理解內容之後,做一些讀書摘要。摘要,實質上就是對信息進行篩選,要把文章的要點或主要的內容摘錄在卡片或筆記本上。摘錄的形式,可以是分條的提綱,也可以是濃縮的文字;可以摘引原文的重要語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話概括。

今天我們先練習最簡單的讀書摘要;從課文中選出一些重要的語句,分條抄錄在筆記本上,構成本文的“摘要”。第一步,先圍繞課文第一道練習中的4個小題,從文章中找出答案,在有關的句子下劃一條曲線。第二步,把這些句子分別摘抄在筆記本上,有時可適當調整語句或在句子前、後加上一些詞語,使表達完整。

[學生練習,完成後相互交換閱看,訂正、補充,加深理解課文內容。再將預先準備的寫有“摘要”的小黑板掛出,供學生參考,但要求不必抄教師做的“摘要”。]

《大自然的語言》摘要

1.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是大自然的語言。這些自然現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爲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爲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

2.物候觀測應用在農事活動,比較簡便,容易掌握,它對於農業的重要性就在這裏。

3.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於四個因素:首先是緯度,第二是經度,第三是高下差異,此外還有古今的差異。

4.物候學研究,首先是爲預報農時,選擇播種日期。此外,還利於安排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採集樹木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物候條件相同的地區,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的農業發展。

第二課時

(一)交流讀書摘要,加深對課文理解。

〔交流二三人後歸納,鼓勵學生向課外閱讀延伸,經常自覺地做讀書摘要〕

(二)繼續研討寫法。

這篇課文的寫法,除了層次清晰、有條有理這個特點外,還有一個寫法特點也值得理解和學習。說明事物的時候,常常要用舉例子的方法,舉例的多少按照需要而定,可以舉一個,也可以舉兩個甚至更多些。這篇課文在多數情況下只舉一個例子,而說明經度差異對物候的影響卻舉兩個例子。[學生讀課文]舉兩個必要嗎?爲什麼?

[學生討論後教師歸納]

說明文中例子舉多舉少是有講究的。讀者容易明白的地方舉一個例子就可以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就要多舉兩個例子。近海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如果依次類推,就會誤以爲春天也一定來得早,一定溫暖,但是事實上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接連舉了“大連——北京”和“煙臺——濟南”兩個例子加以說明,使人確信無疑。

(三)理解語言的生動性。

這篇說明文的語言很生動。生動的說明才能讓人愛讀易懂。先請同學們把第一、二段仔仔細細地輕聲讀兩遍。

[同學們自讀後教師範讀一遍,然後掛上預先準備的小黑板]

1.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回暖。

2.再過兩個月,燕子飛來了。

3.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掉到地上。

4.杏花開了,就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叫了,該及時耕作。

要求學生通過比較對照,指出上述語句同課文中相應的語句有什麼不同,啓發學生了解;兩者表達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課文的語句要生動得多。

[討論後歸納。]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讀通課文,瞭解作者所訪之友。

2、抓住重點詞語,把握作者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優美的語言,鑑賞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體味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感受作者對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難點: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寫景狀物的技巧,學習運用。

【教學建議】

1、這是一篇寫景散文,文中有很多句子體現了作者超凡的想象力,而且韻味十足,得讓學生反覆地讀。

2、文中多處運用了想象、比喻、擬人等描寫,可結合課文的學習指導學生的朗讀和練筆。

3、課文學習的切入點很多,本設計抓前後兩處帶着(回)滿懷的好心情展開教學,教師還可以從課題中的友直接切入學習。

4、文中描寫各種景物時的寫法有些類似,教師可以採用舉一反三法有選擇有重點地進行教學,不要面面俱到,逐段分析

學習主線

抓住文中一前一後的兩個帶着(回)滿懷的好心情爲切入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和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感情,感受作者豐富的想象美,從而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板書設計

1山中訪友

老橋

帶着好心情

樹林

帶回好心情

山泉

熱愛大自然

預設教學流程

【導入教學】

揭示課題後,問:看了課題,你覺得作者可能去山中訪問誰?

【字詞教學】

1、引導學生欣賞課文配樂朗讀,組織交流:作者去山中訪問了哪些朋友?

2、學生反饋,教師板書。

3、自由讀課文後,師出示幾組詞語:

德高望重 津津樂道 依然如舊

汩汩 瀑布 梔子花 犬吠 恩澤

細數 唱和 旋轉

①自由讀指生讀,正音齊讀。(注意第三行多音字的讀音。)

②引導理解詞語恩澤,誰來給它找個近義詞

③你能結合課文給將成語補充完整嗎?

德高望重的()

津津樂道的()

依然如舊的()

引入:作者帶着怎樣的'心情去訪友,又是帶着怎樣的心情回來的?

1、指名讀第2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指名回答。

2、從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到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你感受到了什麼?

3、從這兩段的哪些詞語中你也感受到了作者的好心情?(品味:一路月色犬吠、歸鳥的環境襯托描寫的作用)

【語言訓練點1】

文本內容:第3自然段

引入:作者的好心情源於什麼?你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和這些朋友的深厚感情?

1、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課件:課文插圖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是怎樣和他交流,心裏默默地對他訴說些什麼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在書上畫一畫。

2、反饋交流。

3、作者形象地把橋比做什麼?什麼叫德高望重,爲什麼把橋比做德高望重的老人?

4、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橋的德高望重?

5、讀着這些詞句,想象一下,古橋在幾百年歷程中,都馱過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經發生過哪些事?

6、雖然經過歲月的洗禮,可是古橋依然屹立着。這正是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齊讀)

7、小結:小結:這就是作者拜訪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橋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橋當做人來寫,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我們在讀課文時,要用心地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語言訓練點2】

文本內容:第4自然段

1、你能用你的朗讀帶大家走進這片熟悉的樹林嗎?

2、當作者還是孩子時,曾在這兒做什麼?當他成年時,他又會在這兒做什麼?

3、因此,樹林裏的一切是怎麼歡迎我的?

4、作者爲什麼會有把自己變成樹這麼奇怪的想法?

5、師:樹爲人友,人爲樹友,人和樹已融爲了一體。這是多麼美妙的一種情境啊!從這種想象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種知己情誼。讓我們帶着這種感受,一起再來讀一讀。

【語言訓練點3】

文本內容:第5自然段(自由讀)

操作步驟:

1、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你能給句子換個說法嗎?

2、作者分別是怎麼和山中的一切打招呼的?你能給它分類嗎?

3、你從作者不同的招呼中讀出了什麼?

4、你是否也有類似的體驗?說一說。

4、小組合作朗讀,感受作者和山中的一切景物和作者的深厚感情。

5、想象寫話:

我還山中的()打招呼:

預設教學流程

【昇華主題,點明中心】

1、課文實際上是寫作者去山上觀賞景物,爲什麼卻以山中訪友爲題,你從題目中感受到了什麼?

2、學了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1《山中訪友》

一、找近義詞

邀( ) 清爽( )拜訪( )依然如舊( )知己( )

二、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詞語。

()的山泉

()的溪流

()的瀑布

()的白雲

()的雲雀

()的雷陣雨

三、讀讀句子,想想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1、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着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

2、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

3、我腳下長出的根鬚,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裏旋轉、流淌。()

4、深深的峽谷襯托着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彷彿刻滿了智慧。()

5、忽然,雷陣雨來了,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詩人在雲頭吟詠。()

6、我站立之處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四、小練筆。

還記得家鄉的橋嗎?還記得家鄉的石板路嗎?或者家鄉的小河讓你念念不忘?請選擇一種景物,模仿課文中26自然段中任何一段的寫法,來當一回小作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