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二首《詠柳》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古詩二首《詠柳》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古詩二首《詠柳》教學設計

古詩《詠柳》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詠柳》這是一首詠早春楊柳的詩。“碧玉”,本是美女的通稱,首句便將嫩柳比喻成美人。“一樹高”,有亭亭玉立之意,言其姿態美好。萬條柳絲,自然就是她的裙帶了。一個“高”字,一個“垂”字,狀寫了她動人的風姿。轉向設問,顯得自然,全句是形象化的回答,把這不可捉摸的春風比作能工巧匠手中的剪刀,是它裁出了楊柳的新葉。全詩構思新穎,語言清婉,形象鮮明,讀來饒有趣味。

學情分析:本班同學在課外閱讀中多次接觸古詩文,已經有較濃厚的古詩閱讀興趣,因此對這首古詩感覺並不陌生,學習起來並不會很困難。只是要體會詩中的意境還要能夠自主學習、獨立思考。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護、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師的引導下,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目標:

1、會寫“詠、碧、妝、裁、剪”5個生字,會寫“詠、絛”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等詞語。

2、背誦古詩。

3、能夠根據註釋理解詞句,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重點:背誦古詩,能夠根據註釋理解詞句,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能夠根據註釋理解詞句,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課前準備:

1、(學生)收集有關春天的圖片,在大自然中尋找春天的足跡。

2、(教師)寫關於嫩柳的一段文字。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和方法:

一、導入。

教師讀下水文:

那天我看到一株柳樹從花園裏伸出來,細細的柳絲蓬蓬鬆鬆,遠遠望去,就像是一團煙霧,走近一看才發現長髮一般的柳絲上開始長出了一個個小苞苞,嫩黃嫩黃的,美麗極了。一陣風吹來柳絲擺動,就像在向人們輕輕招手。

這時我想,再過幾天這柳樹又是什麼樣的呢?

學生自由說自己的發現。並出示收集的圖片。

是啊,是什麼樣的呢,唐代偉大詩人賀知章早就寫了。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解釋課題。理解“詠””的意思。(師導:根據課題你知道了什麼?詩人覺得嫩柳像什麼?)

二、初讀課文,體會意趣。

1、試讀古詩,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正確,給把握不準的字做上記號。(如:“似剪刀”中的“似”讀“sì”。)

2、出示生字。開火車認讀,學生做小老師上臺說說並說說怎樣記其中的某個生字的。教師引導學生區別“妝-壯”、“裁-載、栽”

3、師範讀古詩。

4、練習讀練習讀,把課文讀正確。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三、再讀課文,讀懂古詩。

1、自由讀古詩,整體感知古詩內容。讀後課件出示問題檢查:你知道詩人筆下柳樹又是什麼樣的呢?詩人把它比作什麼?你從哪兒知道的?詩人看到了細細的柳葉想到了什麼?(不強求全部回答,只求激發學生思考。)

2、學生結合註釋,逐句理解古詩。教師相機點撥。

四、有感情朗讀古詩,體會詩中包含着的思想感情。

1、練習有感情朗讀古詩。

2、想象賀知章適中的嫩柳的風姿,學生自由說說。

3、背誦古詩。

五、作業。

1、學習了本詩後你有什麼感想,即興寫兩句。

2、說說你見到的春天。

板書設計:

詠柳

柳絲像……

柳葉呢……

課後反思:

古詩教學離不開朗讀、背誦,抑揚頓挫,琅琅上口的朗讀爲本節課的教學渲染了一定的氣氛,達到了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詩中的意境也只有在不斷的朗讀中才能夠得到體會,本節課孩子們有較濃厚的的朗讀讀興趣。

本課教學中,同學們還不能反覆玩味詩中的語言,自己悟出的東西較少。也許和本人教學中引導有關係,今後教學中應以改善。

古詩《詠柳》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會認生字。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瞭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課前準備:

1、觀察春天來了柳樹的變化。畫一畫。

2、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3、老師準備課件。

教學重點:

識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詩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就是甦醒,就是溫暖,就是繁榮,就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鳥的天堂,是詩的故鄉。春天如此美好,有許多詩人都用優美的詩句讚美春天的可愛,你能背出1-2首你學過的與“春”有關的詩嗎?然後指名背《春曉》等詩。聽了這優美的旋律,老師彷彿看到一幅幅美麗的`畫面,你聽,窗外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唧唧喳喳地叫着。多好的享受啊!接下來,老師請你們欣賞一段畫面,看看哪位同學觀察地最仔細,想得最深入

1、初讀古詩,瞭解大意(邊讀邊出示ppt,邊朗誦)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2、師範讀古詩。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詩人是怎麼讚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去讀一遍古詩,邊讀邊把課後的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出示ppt,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1)指名讀。讀得好的當老師帶讀。

(2)開火車讀。

(3)全班讀。

4、認讀“詠、妝、絛”三個字。要求學生會讀,讀準確。

5、學生再自由讀古詩,要求讀通順,讀準每個字音。

6、指名讀,請其他學生正音。

7、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瞭解詩意:

1、指導學習第一、二句。

(1)你看到了什麼?(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麼?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麼?(學生自由發揮)

(2)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出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麼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讚美。

(3)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4)全班看着圖片吟誦這兩句。

2、自讀第三、四句。

(l)接下來,詩人又是怎麼讚美柳樹的呢?請同學們和同桌去讀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2)指名讀,相機提問:你覺得自己讀得怎麼樣?哪裏讀得好?你爲什麼這樣讀。

(3)讀到第三句的時候,讓全班看着採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4)讀到第四句的時候,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讚美柳樹,也讚美了春的創造力”。

3、反覆誦讀,體會感情。

板書設計:

遠觀:一樹高綠絲絛

詠柳近看:細葉熱愛春天

奇想:誰裁出

結論:二月春風

古詩《詠柳》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瞭解詞語的意思。

2、潛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創新目標: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觀察潛力。

4、德育目標: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識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寫字,寫話練習。

教學步驟:

一、導引目標、激發興趣

1、啓發談話:同學們,從圖上你能看出是什麼季節?畫的是什麼?

2、解題:“詠”,透過寫詩作文歌頌、讚美。詠柳,讚美柳樹。

3、那麼,詩人是怎樣讚美柳樹的呢

學生看圖思考並回答問題。

二、創設條件、自主參與

1、出示字卡,指名讀生字。

2、檢查朗讀。

3、看插圖或幻燈片,讀課文,想一想每句是說的意思是什麼?

4、把不懂的詞語畫出來,然後提出不懂得詞語。

三、組織研究、體驗發現

1、互相討論解釋不懂的詞語:“碧玉”、“妝”、“絲絛”。

2、細讀課文,邊讀邊體會詩中說的是什麼?

3、說一說詩句的意思。

四、引導創新、應用實踐

1、觀察春天的柳樹,說一說春天的柳樹是什麼樣的?

(1)說柳樹的顏色。

(2)說柳枝和柳葉的樣貌。

2、寫春天的柳樹。

(1)先寫在什麼地方看到了柳樹。

(2)寫柳樹的顏色、柳枝、柳葉的樣貌怎樣美。

五、反思小結、鞏固提高

寫話後進行評議,優秀的可在全體同學面前朗讀或展出。

六、研究性作業

研究春天的景色還有什麼特點,寫一寫,畫一畫。

古詩《詠柳》教學設計4

教學資料:

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三單元第9課《詠柳》。

教學目標:

1、透過對詩歌資料的理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美的思想感情。

2、繼續運用“讀文章,想畫面”的方法,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深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3、自能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自學潛力和欣賞美的潛力。

4、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意思,品味詩歌意境,想象《詠柳》描繪的美麗景色。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感知美。

1、課前唱歌《春天在哪裏》,創設愉快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2、揭題解題,簡介作者:這節課,我們就帶着愉快的情緒一齊來學習一首寫春天的詩——《詠柳》。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詩人賀知章你們明白嗎?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

3、課件出示春柳圖,使學生初步感知柳樹的美。

4、過渡:柳樹真美啊,連詩人賀知章也被柳樹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寫下了這一首讚美柳樹的詩。(課件出示詩歌)師:同學們已經按課文的預習要求預習了課文,接下來請大家在預習的基礎上把這首詩再朗讀幾遍,等一下向老師展示一下你們的朗讀潛力好嗎?讀的時候要注意找出能體現柳樹美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個記號。

二、朗讀全詩,初知大意——領略美。

1、生自由朗讀。

2、檢查朗讀狀況。

3、檢查自學狀況:透過預習和剛纔的朗讀,你讀懂了什麼?請大家自由來說說。

4、學生自由發言,說說讀懂的地方。

5、看來大家透過預習,都能自己理解詞語跟句子的意思。學到那裏,大家發現這棵柳樹的什麼地方最美呢?(樹高、綠;枝多;葉細)

7、小結:這棵柳樹多美啊,它長得又高又綠,樹上垂下無數的柳條,它的葉子細細的,多麼惹人喜愛啊!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這首詩呢?(讚美、喜愛)我們一齊讀一遍好嗎?(學生齊讀)

三、質疑問難交流朗讀——品味美。

1、剛纔,同學們交流了讀懂的資料,那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2、學生質疑問難。

3、交流朗讀:

(1)出示第一句詩課件,體會用“碧玉”來比喻柳樹新長出的嫩葉,寫出了柳樹顏色翠綠、生機勃勃的特點,讓人感覺柳樹的顏色很美;

(2)出示第二句詩課件,體會用“綠絲絛”來比喻“柳條”,寫出了柳條隨風飄拂,輕柔美麗、顏色翠綠的特點,讓人覺得它的樣貌很美。

(3)出示第四句詩課件,體會用“剪刀”來比喻“二月春風”的精妙之處以及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4、指導朗讀,齊讀全詩。

4、小結過渡:透過剛纔的交流,我們能夠明白詩人是用什麼方法來寫出柳樹的美呢。(生:比喻)是啊,詩人一連用了三個比喻句,用碧玉來比喻柳樹的枝和葉,寫出了柳樹的顏色美,又用絲絛來比喻柳枝,寫出了柳枝的樣貌美,然後展開大膽的想象,由柳樹想到二月春風,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從而表達了對春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接下來請大家閉上眼睛,邊聽配樂朗誦邊想象一下這首詩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請同學們把你們想到的意境描繪出來。

四、想象意境,熟讀成誦——欣賞美。

1、學生閉目想象意境。後先讓學生交流想到的畫面,再指名描繪意境。

2、出示本詩配歌課件,讓學生欣賞詩境的美。

3、吟誦本詩:此刻,你們應對的就是美麗的春景,想不想做一回詩人,也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呢?能夠加上適當的動作來吟誦,能背下來的同學還能夠背一背。

4、學生吟詩,背詩,互相評價。

五、選讀詩歌,拓展思維——豐富美。

1、大家吟詩的時候多投入啊,可見這一首詩寫得多好啊!想不想多讀一些這樣的好詩呢?

3、課件出示與本詩相關的幾首古詩,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愛好選讀。

六、自主作業,遷移潛力——延伸美。

學了這首詩後,你回去想給自己佈置什麼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