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再別康橋》的教學設計

創設情境—朗讀詩歌—自主學習—鑑賞詩歌—網上拓展—成果展示。

人教版《再別康橋》的教學設計

有“歌曲欣賞”、“課文範讀”、“自主學習”、“詩歌鑑賞”和“相關網站”等內容。

一、創設情境

教師播放歌曲動畫《再別康橋》,導入本課。

二、朗讀詩歌

1、提問:你覺得詩詞抒發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2、教師介紹背景: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徐志摩曾遊學於此。康橋時期是他一生的轉折點。徐志摩曾說:“我的眼睛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由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3、教師朗誦全詩,配背景音樂和畫面。要求學生注意節奏與重音。

4、學生分各種形式朗讀,教師逐節指導。屏幕出示全詩及其節奏與重音提示。

點評:詩歌重在誦讀,在誦讀的基礎上領悟是學習詩歌的好方法。

三、自主學習

學生帶着任務在學習網站的“自主學習”欄目自學。“自主學習”包括“學習任務”、“徐志摩”、“詩歌意象”、“詩歌形式”、“詩歌誦讀”和“英國風光”等內容。

四、學習反饋

方法:屏幕出示問題,學生搶答。

1、從詩歌的意象入手賞析詩歌。

剛纔你閱讀了哪些古代的別離詩?如果我們把這些詩歌和《再別康橋》比較一下,它們送別的對象有什麼不一樣呢?

有着詩人感情的物象(雲彩等)我們叫什麼?詩歌選擇的是哪些意象呢?

詩人告別康橋時,按理說,應該有送行的人、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等平常物象,而作者卻避開了這些,選取雲彩等自然景物,這有什麼好處呢?

2、從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詩歌。

聞一多提出的詩歌形式上的“三美”主張是什麼?你覺得《再別康橋》在形式上具有嗎?

音樂美:

A、 從押韻上看:本詩一節一韻,每節換韻。

B、 從節奏上看:詩歌音節和諧,節奏感強。

C、 從首節和末節來看:迴環復沓,語意相似,節奏相同,構成迴環呼應的結構形式。

建築美:

A、 從字數上看:《再別康橋》共7節,每節兩句,每句6~8字。

B、 從排列上看: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給人以流動的美感。

繪畫美:

A、 選用“雲彩,金柳”等詞語,給讀者色彩想象。

B、 詩人用了動作性很強的詞語,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如“招手”、“盪漾”等。

C、 全詩共7節,幾乎每一節都包含一個畫面,如向西天的雲彩輕輕招手作別等。

重點賞析“繪畫美”,賞析的同時出示畫面,然後學生看着畫面回憶相應的詩句,再看着畫面背誦全詩。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從詩歌的意象、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現代詩歌,屏幕顯示。

點評:詩歌鑑賞的方法是重點,通過重點講解便於學生網上拓展,同時也有利於對本課另外三篇現代詩的學習。

五、網上拓展

佈置任務:點擊“相關網站”,進入“徐志摩名作欣賞”網站,和因特網上的專家一起賞析徐志摩更多的詩歌名作。然後,把你的學習成果讓我們大家來分享。

點評:讓學生充分自由地去學習和創新。

六、成果展示

學生朗讀並賞析“徐志摩名作欣賞”中的現代詩,重點賞析詩歌的意象美和形式美。

點評:給學生自我展現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