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 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世說新語》 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世說新語》 教學設計

《世說新語》 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作品

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3、學習古人的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有沒有聽過“曾子殺豬”故事?(講述故事)

“誠信”是做人的準則,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就是一個崇尚誠信的民族,在我國五幹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流淌着許許多多的像“曾子殺豬”'這樣的誠信故事。今天我們一起去認識兩個這樣的人物。

二、整體探究

1、瞭解作者、作品 (完成目標1)

提問:哪位同學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世說新語》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明確:《世說新語》是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編輯的一部筆記小說集,主要記述了東漢末年到晉代之間士大夫清高放誕的言談逸事。

2、認讀:辨讀字詞,朗讀課文(完成目標2)

三步走:

一讀:注意特殊讀音 期行qī 尊君在不fǒu(通否)

二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奏。

三讀:理解課文大意,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

請同學上講臺表演。(要求表演的學生注意語氣、神態,力求繪聲繪色,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完後認真點評)

3、探究(完成目標3)

①、《期行》讓人明白一個怎樣的道理了?

明確:“信”是立世之本,陳太丘的友人不守信,連七歲的小孩子亦知其不可,對他很不以爲然,“信”之重要性於此可見一斑,因此,我們從小要做一個重禮守信的人。

②、你如何看待文中三個人物的言行,談談自己的看法?

提示:學生自由探究,可能大多數學生會讚賞元方的做法,斥責“友人”的無禮。如果學生說陳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三、小結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回顧上一節文言文的學習方法,這堂課我們學習《世說新語》中的另一篇《乘船》,今天,老師既要測試一下你們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們團結合作的精神。

二、分小組學習《乘船》,教師巡視指導

1、疏通課文,理解字句(要求程度較差的同學也能用自己的話複述)

2、小組設計問題並做好解答,準備向其他小組提問。(出題內容可涉及讀音、字詞解釋、句子翻譯、故事內涵~~每組最少準備四個問題)

3、展示學習成果(抽籤選出出題小組,回答人選由出題小組指定)

三、設置問題由學生答題(學生提過的問題不再重複)

1、這則短文主要寫了幾個人物?

明確:兩個,華歆 王朗

2、短文是怎樣刻畫這兩個人物的呢?

明確:語言描寫

3、除了通過語言來刻畫,還通過什麼來刻畫了呢?

明確:心理,動作

(從文中找找,讀一讀。)

4、作者又是採用什麼手法來突出這兩個人不同的語言和行爲的呢?

明確:對比

5、怎樣採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的呢?作者採用了幾次對比?

明確:王朗與華歆的對比,王朗前後行爲的對比。

兩次,第一次 歆難之 朗幸尚寬 第二次 朗欲舍所攜人 歆攜拯如初

6、從兩個人這兩次行爲的對比中,你從中看出了兩個人怎樣的性情品質呢?

明確:王朗輕諾寡信 華歆救人救到底

7、這篇短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

明確:不能輕諾寡信,要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任。不能在危難關頭捨棄別人。

四、小結:

越是在危難的時候,越是能檢驗出一個人品質的高低。傳說耶穌當年對捐贈給他許多錢的富翁不聞不睬,而對一身赤貧卻捐給他一文錢的寡婦大讚其美德。看來,身處困境仍然救助別人的人才是真君子,就像文中的華歆一樣。

《世說新語》 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世說新語》兩則處於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五單元的第25課,包括《詠雪》和《陳太丘與友期》這兩篇課文。語文第一冊聯繫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讓語文世界與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語文素養這一宏觀的全新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文學素養作爲語文素養的一個組成部分,對學生形成審美情操、健全人格、創新精神都起着極大的作用。這兩篇課文雖然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較爲淺顯,而且有一定的故事性,學生理解起來應該說相對容易一些。古文教學從培養人文素養、提高文化品味來談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態度,小到言談舉止,都有影響。本課作爲古文閱讀在第一冊語文教學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對於淺顯易懂的古文已有初步的感知和駕馭能力。尤其是具有一定故事性、貼近生活、富有趣味的短小文言文,學生更能從自身生活實際出發,學有所獲。

三、教學設想:

教師宜從興趣調動入手,進而加強學生對文言文字句的理解、基本知識的積累、人物形象的把握,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人生態度、意志品質的引導、教育。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閱讀淺易文言文,熟讀成誦

2、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3、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過程與方法:讀準節奏、讀出感情、讀中質疑、讀後思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五、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文意,學習古人智慧、守信的美德。

六、教學難點:

體會《世說新語》中“以事見人”的藝術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七、教學方法:

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認爲,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呵護學生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團隊精神是課堂教學的主題,針對這些,我選擇的教學方法有:

1、情景導入法

爲學生創設了良好的環境,使學生能迅速進入角色。

2、朗讀法

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通過朗讀,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最基本方法,是引起學生與作者共鳴的最佳途徑,學生讀中積累,讀中拓展思維想象的空間。

3、討論法

小組討論,爲學生搭建交流溝通的平臺,使信息呈立體交叉式傳遞,也更能體現面向全體學生和“我的課堂我做主”的新理念。

4、問答式教學法

一位教育家說,教育即對話,可以充分發揮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啓發學生思維。這篇課文淺顯易懂,貼近學生的生活體驗,可以從多方面設計學生樂於討論的話題。

八、教學準備:

多媒體輔助教學

九、教學時數:

一課時

十、教與學互動設計。

十一、教學反思

汪鳳

《世說新語》 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本課在教材第133—135頁。講述的是古代聰明機智的少年兒童的故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閱讀淺易的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2、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3、朗讀和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加強誦讀,體會文章語言精練的特點,並注意積累文言詞語。

2、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從文中信和禮的重要性上去體會這樣爲人的道理,同時去體會古人的家庭和親情觀念。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

1、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難點

1、體會古人的家庭和親情觀。

2、體會文章語言精練的特點。

◆教學突破

1、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2、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查找有關作者和作品的資料。

2、佈置學生預習。

◆學生準備

1、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

2、熟讀課文,複述故事。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學生活動

1、從古代聰明機智少年的故事入手,導入新課。1、交流故事,進入新課。

2、熟悉課文,整體感知。2、熟悉課文,整體感知。

3、設置問題,研讀交流。3、疑討論,相互交流。

一、講故事,導入新課(約分鐘)

二、熟悉課文,整體感知(約分鐘)

三、設置問題,探究學習《詠雪》(約分鐘)

教學步驟

(第2課時)

第二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學生活動

1、複習上課知識,學習《陳太丘與友期》。1、複習上課知識,進入新課。

2、設置問題,研讀交流。2、提出問題,相互交流。

3、聯繫生活,注重應用。3、聯繫生活談讀後感。

一、複習已學知識,進入《陳太丘與友期》的學習(約分鐘)

二、設置問題,探究學習(約分鐘)

三、小結全文,佈置作業(約分鐘)

本課總結

本文所選的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故事短小精練,語言簡潔雋永。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對古代的志人小說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在學習過程中的朗讀和背誦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他們文言詞語的理解和實際應用能力。教師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學習古人誠實守信的良好品格,體現了學習古文要古爲今用的原則。

板書設計

(略)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詠雪》中詠雪的兩個比喻是這則故事的關鍵,讓學生對這兩個比喻做評價,關鍵是要讓他們從課文中找相關的句子。教師可以先提出兩種相反的意見,然後讓學生就這兩種意見展開討論,提出自己的觀點。教師不要強求學生對這兩種意見作評價,學生言之成理就可。學生如果有其他的比喻也可以在課堂上交流,這樣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練習設計

◆隨堂練習設計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2)白雪紛飛何所似。()

(3)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4)尊君在不。()

(5)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2、翻譯下列語句。

(1)未若柳絮因風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與提示:1、(1)內集:家庭聚會(2)何:什麼(3)去:離開(4)不:同“否”(5)信:講信用。2、(1)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2)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裏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自家大門。

◆個性練習設計

1、對“撒鹽空中”和“未若柳絮因風起”兩句,謝太傅會贊同哪一句?作者會贊同哪一句?你認爲那個更好?爲什麼?

2、元方面對父親友人的粗暴態度,迴應道:“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從這一回敬語言中,我們看到了年僅七歲的元方是怎樣一個人?從“無信”、“無禮”的駁斥中,告訴了我們怎樣一個道理?

答案與提示:1、第一問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因文中對兩個答案未作評判,可以根據“大笑樂”去思考;第二問,作者雖沒有明確表態,但從文末特意補充交代了道韞的身份來看,他是暗示自己是讚賞道韞的才氣的;第三問略。2、元方聰穎機智,明理有節,善於說話。告訴我們做人要講信用,要有禮節的道理。

教學探討與反思

本課的學習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教師在學習中通過讓學生反覆朗讀,培養了語感,並積累了豐富的文言詞語。課文內容比較簡單易懂,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相互討論。對於較難的問題,教師給以適當的點拔。

補充資料

1、作家和作品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彭城(現在江蘇徐州市)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

《世說新語》原爲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鑑、賞譽等36門,主要記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魯迅曾指出:“這種清談本從漢之清議而來。漢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議論政事,其初在社會上很有勢力,後來遭執政者之嫉視,漸漸被害,如孔融、禰衡等都被曹操設法害死,所以到了晉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議論政事,而一變爲專談玄理;清議而不談政事,這就成了所謂清談了。但這種清談的名士,當時在社會上仍舊很有勢力,若不能玄談的,好似不夠名士底資格;而《世說》這部書,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書。”

2、《世說新語》

中朝有小兒,父病,行乞藥。主人問病,曰:“患瘧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瘧?”答曰:“來病君子,所以爲瘧耳。”

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爲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嘗爲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世說新語》 教學設計4

中華古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因爲有了《論語》,我們方知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的求實精神;因爲有了《三國志》,我們方能知道諸葛亮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的“神機妙算”;因爲有了《離騷》,我們才悟出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赤誠……走近古詩文,親近古詩文,讓我們跨越時空的界限,與古人交談。

學習目標

1.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3.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詠雪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下雪了,你們最愛做的是什麼呢,堆雪人?打雪戰?現在我們來看看古代文人的家庭在雪天都做些什麼,說些什麼吧?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請給下面的生字注音。

驟(zhòu)絮(xù)奕(yì)謝道韞(yùn)

2.積累下面文言字詞。

兒女:指家中年輕一代人。

俄而:不久,一會兒。

驟:急。

欣然:高興地。

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

因:憑藉。

3.文體知識

古代小說就是相對於非現代小說類而言的小說著作。它的特點:一是來自民間;二是內容龐雜,包羅萬象;三是形式短小;四是雅俗共賞。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胡應麟的《少室山房筆叢》將古代小說分爲六類:志怪、傳奇、雜錄、叢談、辯訂、箴規。

4.作者簡介

劉義慶(403—444),南宋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Yǎn]州刺史。愛好文學,常招納文士集於門下。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

《世說新語》:筆記小說。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主要記敘魏晉時期的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將課文讀通讀;順然後聽錄音朗讀,注意朗讀節奏。

【交流點撥】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2)白雪/紛紛/何所似

(3)撒鹽/空中/差可擬

(4)未若/柳絮/因風起

(5)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2.特殊句式

(1)賓語前置句:白雪紛紛何所似(疑問代詞“何”作“似”的賓語,原順序應爲“白雪紛紛所似何?”)

(2)狀語後置句:撒鹽空中差可擬(即“(於)空中撒鹽差可擬”)

(二)深層探究

自由朗讀課文,參照課下注釋疏通文意,並思考下列問題。

1.文中“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

【交流點撥】營造了和諧、溫暖,其樂融融的家庭氣氛。

2.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

【交流點撥】表示一種讚揚和敬佩,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讚賞謝道韞的才氣。

3.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認爲哪一個更好?爲什麼?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

【交流點撥】

(1)各有千秋。有人認爲“撒鹽”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都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後達於神似,形似是基礎。有人認爲“柳絮”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蘊;而“撒鹽”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蘊。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可以用“鵝毛”“蒲公英的孩子”等來比喻雪。

(三)背誦課文

四、板書設計

詠雪

交代背景: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點明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

詠雪: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撒鹽空中(笑)欣賞讚揚

(考題)兄女:柳絮因風起(樂)道蘊才氣

補充無弈之女

評價身份之貴(側面襯托)

凝之之妻

五、拓展延伸

請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交流】1.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

2.北風捲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李白《北風行》

4.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高羣《對雪》

第二課時陳太丘與友期

一、新課導入

看到同學們一雙雙充滿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詩:“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小孩子/小孩子那細小的身軀裏/含着偉大的靈魂/有着無窮的機智”。是啊,我國古代文獻中就記錄有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他們的故事至今流傳。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讀準下面這些字的音。

不(fǒu)慚(cán)

2.請你解釋下面這些文言字詞。

①期行:約定同行。

②捨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離開。

③乃:才。

④則:就,便,那麼。

⑤顧:回頭看。

⑥君:對別人的尊稱。

⑦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

⑧家君:對自己父親的謙稱。

⑨尊君在不:“不”通“否”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將課文讀通讀順,然後聽錄音朗讀,注意朗讀節奏。

2.補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交流點撥】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友)過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陳太丘)去後(友)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二)深層探究

自由朗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意,並思考下列問題。

1.“日中”這個時間概念是否科學,古代沒有精確的定時儀,怎麼判斷遲到?

【交流點撥】古代的定時儀器較爲簡陋,有木表、漏壺等,它不可能有精確的時段劃分。這裏的“日中”是當時約定俗成的時間概念——中午。這個友人錯過了雙方約定的時限,所以遲到了。

2.友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交流點撥】課文中,友人與陳太丘“期日中”,結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到來之後,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得較爲有禮;當得知陳太丘已先行離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粗野蠻橫,十分無禮,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缺乏修養、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一番義正嚴辭的批評後,他“慚”“下車引之”又表現得較爲誠懇,有知錯勇改的精神。

3.元方的性格特點如何?

【交流點撥】閱讀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養,表現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徵。

4.有人認爲客人已經認錯,元方就應該原諒他,而他居然“入門不顧”,弄得客人尷尬之極,無地自容,這的確有些失禮。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

【交流點撥】

(1)不同意。元方當時才七歲,他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從容不迫地反駁一個成年人,使對方明理,並贏得對方的歎服,維護了父親的名譽,這已屬不易。我們不能對一個七歲的孩子求全責備。

(2)同意。父親的友人已經表示了歉意,應該給人改正過錯的機會。人沒有一生都不犯錯誤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總是抓住人的“小辮子”不放。

【小結】文中友人無信無禮,七歲的元方卻誠實有信。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繼承發揚這一光榮傳統,爲人真誠守信。讓我們以天地爲心,真誠爲骨,做一個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們相信:誠信相伴,一生無悔!

(三)背誦課文

四、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期

開端期行——不至——捨去——乃至

發展父友:問

元方:答針鋒相對

高潮父友:怒——非人哉據理駁斥

元方:曰——無信無禮正直不阿

尾聲父友:下車引之聰慧明理

元方:入門不顧

五、拓展延伸

積累有關誠信的名言。

【交流】1.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民無信不立。——孔子

3.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大仲馬

4.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莎士比亞

5.人背信則名不達。——劉向

《世說新語》 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獲取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重點詞句的翻譯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複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學方式:誦讀、複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裏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出了詠絮之才。《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着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教學過程設計(第一課時)

《詠雪》

一、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

(播放《雪絨花》作爲背景音樂。)

多媒體展示雪花紛飛的圖片,學生賞析。

然後過渡到問題設計:你覺得雪花像什麼呢?用什麼比喻好呢?

進而問他們,既然這樣,你們想知道古人用什麼來比喻雪花的呢?從而導入所學課文.

二釋題:

1先指名讓學生介紹

2教師再放幻燈片 ,進行補充說明

《世說新語》,劉宋臨川王劉義慶編著,主要描寫從東漢到劉宋時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傳聞、軼事,以短篇爲主。全書共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夙慧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這部書不僅保留了許多珍貴的史料,也因爲其語言凝鍊、人物形象鮮明成爲古典小說的源頭之一。

三、整體感知 自主探究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作點拔。

2學生示範朗讀並做點評。

3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節,力爭當堂成誦。

4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註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採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四、分組討論 質疑體會

教師導學

1 以小組的形式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迴指導。

2 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爲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文章開頭一句話,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內容?

b.“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c.聯繫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麼不同?

d.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

多媒體投影下大雪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再討論分析。)

e.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於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五、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讓學生再舉幾例古人吟詠白雪時用的比喻的詩句。把事先找好的詩句和學生做交流。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李白《北風行》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高羣《對雪》

五、運用比喻 想像寫作

古人詠雪的詩句寫得如此精妙——(問題設計)怎樣的比喻纔是好比喻呢?

歸納:由“形似”到“神似”!

讓學生嘗試比喻句的寫作:

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結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時適時師生共點評!

六、教師小結及作業的佈置。

1教師小結

2佈置作業

(一)在讀準節奏,讀出韻味的基礎上,背誦《詠雪》一文。

(二)蒐集古人詠雪的詩句

(三)預習《陳太丘與友期》

板書設計

《世說新語》詠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的意境

第二課時 《陳太丘與友期》

教學過程:

一、 導入:(先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再逐漸地引入課文)

1、“誠信”和“禮貌”是我們在生活中常提及的兩個詞,是否有同學能結合自己的生活談談你對它們的認識理解呢?

2、總結學生髮言,由此導入新課:

是的,幾千年來“人無信而不立”、童叟無欺的故事不斷地薰陶着我們。老祖宗們反覆地告誡我們,誠於中必信於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得誠實無妄、信守諾言、言行一致,也就是我們必須講誠信。

當然在爲人處世中,我們還得講禮貌,因爲這樣更能使自己受到別人的尊重,爲自己迎得別人的信任。還記得歌德曾說過的話嗎?——“一個人的禮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鏡子。”禮貌待人對於個人來講是一個人內在美的體現,是社會交往的需要。接下來,我們就要學習一篇與“信”“禮”相關的文言文。

二、口頭表達活動:

那麼,誰能講講這則小故事?(講故事,不是翻譯)(教師進行評價 )

三、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放錄音(或師範讀)。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師正音,辨形。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3遍,爭取讀熟。

4、教師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並糾正閱讀中出現的問題。

四、疏通文意

1、生譯爲主,師提示重點詞、句。(放幻燈片)

期:(古義)約定、(今義)星期。不:現寫作“否”,表示不。

引:拉。 過:超過。顧:回頭看。 委:丟下、拋棄。

2、〈1〉、小組成員結合課文註譯進行翻譯,並把不理解的詞句勾畫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

〈2〉、師生共同明確這則短文的'重點詞句,並識記。

五、分組討論 質疑體會

師預先準備,與學生的質疑相結合。

〈1〉友人未到,陳太丘就獨自走了。假如你是陳太丘,你會怎麼做?

(可以選擇陳太丘那樣“捨去”,因爲友人不守時,也可以選擇再等等或打電話問明情況,表現你的態度)。

〈2〉哪些言行表現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當父母問年僅七歲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簡單的回答“已去”,而是詳細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當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與人其行,相委而去”時。元方義正嚴辭地進行駁斥:“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這些都表現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友人漸,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你認爲元方這樣做是否失禮,爲什麼? (如答失禮,理由可參考:元方批評友人無理,自己更應做到有禮——友人已經認錯,又是父親的朋友,是長輩,即是有錯,也應以禮待之。如答不失禮,理由可參考:友人失約在先,是無信;友人罵元方之父,是無禮;對七歲的孩子不應求全責備)

〈4〉假如第二天陳太丘與友人見面,請設想一下,他們倆各自能說些什麼?(開放性試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針對上述問題及質疑採用多形式解答:問題1、2由小組內成員自行討論解答:問題3、4、5、師指導生解答。

六、 美文共賞活動(拓展延伸)

下面短文,同出自《世說新語》。與《期行》進行比較閱讀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七、一文一詩活動:

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之習乎?——孔子(讓學生識記)

八、小結

比較兩篇文章在內容上的異同:

《詠雪》描寫了人物羣像,

側重表現了謝道韞的文采。

與孩子有關

主要描寫了元方,側重表現了

元方的懂禮識儀,聰明剛正。

九、佈置作業

課本劇表演活動

課外小組成員根據《期行》的內容,適當分配角色,自編臺詞,編排課本劇。(目的:深入體會文章主旨,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

《世說新語》 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2、正確朗讀短文,背誦短文。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教學難點

兩個詠雪佳句的評析。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看到同學們一雙雙充滿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詩:“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小孩子/小孩子那細小的身軀裏/含着偉大的靈魂,/有着無窮的機智。”是啊,我國古代文獻記錄中就有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他們的故事至今流傳。你知道哪些關於聰穎兒童的故事呢?

今天我們跟隨古人劉義慶去認識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大家打開課本《世說新語》兩則————《詠雪》。

二、介紹劉義慶及《世說新語》

學生齊讀註解①對劉義慶的介紹,教師補充《世說新語》。(多媒體顯示)

三、誦讀

1、生自讀

查閱字典,看哪些字的讀音需要注意。根據內容的不同、語言習慣,看在那些地方需要停頓。

2、字音學習

3、斷句分析

4、聽範讀錄音

5、生齊讀

四、理讀

1、理解大意

自讀課文,對照註釋疏通大意。採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等,然後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2、梳理內容

按記敘文六要素分析短文內容。

3、用自己的話複述短文

五、品讀

1、默讀思考,分組討論

“撒鹽空中”、 “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你認爲哪一個更好?

“寒雪”“內集”“欣然”“大笑” “樂”等詞語營造出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你覺得文中謝氏家族的哪個人最有意思?

2、問題講解

1)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各有千秋。有人認爲“撒鹽空中”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更高更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後達於神似,形似是基礎。有人認爲“柳絮因風起”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蘊(“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雪萊)。而“撒鹽”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蘊。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文中“欣然”“大笑”“樂”等詞可見其融洽、歡快、輕鬆的氣氛。

3)謝安————慈和 、大度 、有生活情調。謝朗————粗率。謝道韞————聰慧 、自信。

課後小結

暢談收穫,背誦短文。

課後習題

1。假如你也參與了當時的討論,請你再寫出一兩個比喻句,對紛紛揚揚的白雪作生動的描述。

2。課外閱讀《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 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全面正確評價人物。

培養運用所學過的知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學習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

瞭解古代聰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中華民族守信、有禮等傳統美德。

教學重難點

1.課文的朗讀、背誦。

2.文言詞語的積累。

3.把握人物性格,全面正確評價人物。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設計一)孔融讓梨的故事,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這個故事中的孔融留給我們最深的印象就是懂事,四歲的他就已經知道人與人交往要學會謙讓,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他的家鄉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一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和他交個朋友。

(設計二)有一個年輕人跋涉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到了一個渡口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七個背囊。渡船開出時風平浪靜,說不清過了多久,風起浪涌,小船上下顛簸,險象環生。艄公說:“船小負載重,客官須丟棄一個背囊方可安度難關。”看年輕人哪一個都捨不得丟。艄公又說:“有棄有取,有失有得。”年輕人思索了一會兒,把“誠信”拋進取水裏。

寓言中“誠信”被拋棄了,它引發你想些什麼呢?

二、試讀

1.教師範讀。

2.角色分配(一生讀故事敘述性語言,男生讀友人語言,女生讀元方語言。)

要求:

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出停頓。

3.全班齊讀。

三、試譯

1.結合工具書及頁下注釋,理解文章。

2.教師提示:翻譯文言文六字法(留、換、調、補、刪、加)

3.師生共同歸納。

重點詞句:

①過中不至(到) ②相委而去(丟下、捨棄) (離開)③去後乃至(才) ④下車引之(拉)⑤ 元方入門不顧(回頭看)

尊君、家君、君的辨析: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

家君:對自己父親的尊稱。君:對別人的尊稱。

重點句子翻譯:

①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四、試析

1.有人認爲客人已經認錯,元方就應該原諒他,而他居然“入門不顧”,弄得客人尷尬之極,無地自容,這的確有些失禮。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

討論歸納:

不同意。元方當時才七歲,他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從容不迫地反駁一個成年人,使對方明理,並贏得對方的歎服,維護了父親的名譽,這已屬不易。我們不能對一個七歲的孩子求全責備。

同意。父親的友人已經表示了歉意,應該給人改正過錯的機會。人沒有一生都不犯錯誤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總是抓住人的“小辮子”不放。

2.在“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中陳元方反駁友人的話妙在何處?由此可以看出陳元方是個什麼樣的人?

討論歸納:

妙在抓住“信”和“禮”進行反駁。首先指出“友人”失約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遜,惡意攻訐(jié),是沒有禮貌。針鋒相對,言簡意賅,不失身份,由此可以看出,陳元方是個聰敏,機智,善辯,懂得維護家人尊嚴,懂得爲人之道。

五、運用

比較閱讀《約不可失》

約不可失

魏文侯⑴與虞人⑵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⑶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⑷之。

六、小結

擁有誠信,你將擁有一切;失去誠信,你將失去一切。

課後小結

自主學習,整體感悟部分體現“以生爲本”的理念,讓學生結合註解、工具書學會自學法,如圈點勾畫,概括文意,複述課文,感知文意。課堂小練,此項活動中有多種能力的訓練,如讀、說、聽、寫。在比賽中既檢查和鞏固了學生所學的知識,完成了教學重點之一詞彙的積累,文言語言的感悟,又拓展了知識,培養了學生多種語文能力。同時體現課堂自學效果。

板書

陳太丘與友期

《世說新語》

元方 友人

聰明伶俐 暴躁易怒

知信懂禮 知錯就改

重誠信 知禮儀

《世說新語》 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瞭解古代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瞭解劉義慶和《世說新語》。

3、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解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針對文中內容,談談自己的見解。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學生齊讀課文前言,然後讓學生說說古代有哪些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的故事,如:司馬光砸缸、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而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中的古代少年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詠雪》

(一)瞭解相關的文學常識:

1、先請學生介紹。

2、教師補充:

劉義慶(403——444),南宋人,愛好文學。《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爲主,在寫法上一般是直敘其事,不作任何誇飾。《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按照類書的形式編排,分爲《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世說新語》內容主要記述自東漢至東晉文人名士的言行,尤重於晉。所記事情,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風貌爲主,作爲史實來看,絕大多數無關緊要。書中表彰了一些孝子、賢妻、良母、廉吏的事蹟,也揭露和諷刺了士族中某些人物貪殘、酷虐、吝嗇、虛僞的行爲,體現了一些基本的評價準則。《世說新語》的文字,素稱簡潔雋永,筆調含蓄委婉。它沒有鋪敘或過多的描寫,更絕少誇張之處。但寥寥幾筆,卻能表現出相當生動的人物形象。這是因爲作者採取遺貌取神的手法,刪落枝葉,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徵、最富於意味的動作和語言,直接呈現在讀者面前。並且,它所記載的人物語言,大多是活的口語,使人如聞其聲。

(二)誦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背誦。

2、全班齊背,再抽查個別學生背誦。

(三)疏通課文大意

要求學生對照課文註解和《詞語手冊》,自己先把課文口譯一遍,然後在班級交流,逐句請學生來翻譯。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

(四)合作研討

1、文中第一句話交代了哪些內容?

明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2、文中營造了怎樣的家庭氛圍?就此談談你自己的感受。

明確:融洽、歡快、輕鬆。後一問要學生各抒己見。

3、文章結尾交代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

4、文中的兩個比喻,你認爲哪個好?爲什麼?你還能說出一兩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嗎?

明確:言之有理即可。如 春雪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三、當堂完成課堂練習,並再次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1、背誦《詠雪》,並當堂默寫。

2、文學常識回顧。

3、文中重點字詞解釋:內集 講論文義 俄而 欣然 差可擬 未若

二、學習《陳太丘與友期》

(一)讀課文,說大意。

1、 要求學生反覆朗讀課文,讀至熟練爲止。

2、 讓學生同桌合作,理解疑難詞句,並口頭翻譯課文。

3、 請一位學生說說課文大意。

4、 之後班級交流,逐句翻譯課文。疑難字詞,教師加以強調。

(二)讀課文,說人物。

1、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集體揣摩對話的語氣、語調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 試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要求準確、流暢和有感情。

3、 從文中任選一個人物,根據其言行舉止說說自己的整體感受。

如:元方——聰明、懂得爲人的道理。

(三)讀課文,說語言。

1、默讀課文,理解一些文言詞語的含義。如:期、舌去、乃、尊君、不、委、家君、則、引、顧。

2、默讀課文,理解一些文言語句的含義。

(四)讀課文,說看法。

1、 文中哪兩個詞語是全文的核心?(無禮、無信)

2、 這篇文章的寫作意圖是什麼?(借陳記義正辭嚴的斥責,從反面來說明“信”和“禮”的重要性。)

3、 你認爲文中的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五)當堂背誦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