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階》教學設計(精選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臺階》教學設計(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臺階》教學設計(精選5篇)

《臺階》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

(3)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複述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

(2)合作、討論、探究父親的形象和文章組織材料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

(2)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

4、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二、教學過程:

(一)整體性閱讀——“踏上臺階,走近父親”

1、激情導入(多媒體課件:以《愚公移山》爲背景音樂)

透過朱自清先生飽含深意的《背影》,我們分明看到了困頓前行中的父輩的身影,今天學習的李森祥的《臺階》將以小說的視角爲我們展現父輩們現實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2、速讀課文,要求學生勾畫出生字詞,並結合課文解詞。(學生自合作解決爲主)

3、學生整體把握,複述故事情節。

提示:

(1)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

(說明:整體性閱讀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初讀課文,迅速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對文章的故事情節有一個初步而完整的印象。不僅如此,學生通過整體性閱讀,還會對文中的人物——父親,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二)突破性閱讀——凝望臺階,感受父親

1、再讀課文,合作討論父親的形象。(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描寫父親的句子並討論)

(1)爲什麼“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2)“新臺階砌好了”,父親有什麼樣的感受嗎?爲什麼?

(3)“父親坐在綠陰裏,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裏栽着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菸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這一處描寫表現父親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4)父親放鞭炮時的神情有什麼特色?

(5)爲什麼“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6)從父親苦幹大半輩子蓋起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的生活經歷,你受到怎樣的啓示?你如何看待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的?

(以學生自己找,小組討論爲主;思考題是學生可能找的句子,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分析、理解。教師可以在討論時投影出示)

2、師生共同學習、討論分析父親的形象。教師引導。

父親:淳樸、謙卑、有理想、敢於拼搏、不怕吃苦、堅忍不拔、渴望得到尊重等等。

(說明:突破性閱讀的目的是讓學生再讀文章,通過對文章的語言的揣摩,細節的品味來突破文章的重點:理解父親的形象。在這個環節主要是通過自主閱讀、思考,合作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很好地把握、理解父親的形象。這個環節一定要做到在前面整體性閱讀的基礎上,對文章的內容和人物更深的理解。)

(三)探究性閱讀——“回首臺階,探究父親”

在臺階是三級的時候,父親凝望別人家的臺階心情是一種渴望;但是當父親耗盡大半生心血造起九級高臺階 的新屋時,他會想什麼?

請思考:

1、父親一輩子艱苦創業,所的結果不過是一間普通的房屋,只不過臺階高些罷了。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結局?

2、父親這樣做究竟值不值?

3、作者爲什麼在老屋的三級石板上用了那麼多筆墨?

第一,寫三塊青石板的來歷,可以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是多麼大,後面寫造新屋的時候託石板閃了腰,前後就形成對比。

第二,寫石板粗糙,可以暗示當年經濟條件更差。

第三,寫“我”在臺階上跳來跳去,表明那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長大成人了”,說明準備蓋房前後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能連跳三級,可見臺階之低。寫父親在臺階的坐姿,又是寫臺階之低。

第四,寫父親的腳板,寫出了父親終年辛勞的形象,也說明家庭的貧困。

3、爲什麼新屋的主體工程寫得簡略,造臺階反而寫得詳細?

文章的詳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題目是“臺階”,所以主體工程可以略寫,造臺階則要詳寫。

(以上想通過問題,讓學生討論、體會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詳略的重要)

(說明:探究性閱讀的目的是讓學生理解文章是運用了哪些方法寫的,有什麼好處。這有利於學生對文本的進一步理解和把握。不僅如此,這還會讓學生知道文章可以這樣去寫好。從而培養了學生將課內知識靈活運用到課外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鞏固性閱讀——比較臺階,理解父親。

請同學比較《背影》和《臺階》在寫作方面(選材和立意)的異同。

思考:

1、“背影”和“臺階”在文章中各起什麼作用?

2、兩篇文章怎樣圍繞中心選材的?

(說明:此項設計目的是讓學生鞏固本堂課的重點,進而在比較中鞏固本單元的兩篇文章的寫法。教師通過比較內容、手法、語言等讓學生將一些類似的文章整合、融會貫通,使學的知識真正成爲自己的。)

(五)延伸性閱讀——回味臺階,描寫父親

1、由《背影》和《臺階》兩篇寫父親的文章,引導學生回憶講述自己的爸爸,抓住爸爸某一個令你難忘、讓你感動的'特點,要求講述清楚、生動、突出重點。(小組內部交流,練習口頭表達)

2、課外完成上述作文,注意選材和立意。

(說明:語文課一定要和課外、和生活聯繫起來。也只有這樣,語文課纔有生命力。這項延伸目的就是讓學生將課文中的父親和生活中的父親聯繫起來。看生活中自己的爸爸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對自己有什麼樣的感情。關注生活,是語文課必須的。)

《臺階》教學設計2

教材依據:

《臺階》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

設計思路: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繫”,“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於500字”,“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地表達”。

單元導語對單元教學的要求是:讓學生“從課文中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熟讀這些課文,從中瞭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

設計理念:根據新課標、教改探索(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誘思探究法。)

教材分析:

《臺階》是當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說,小說以“臺階”爲線索,用第一人稱,敘述了一位“父親”經過幾十年的奮鬥,終於將自己的三級臺階的房屋建成了九級臺階的新屋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要強、勤勞又很謙卑的農村父親形象,真實地再現了中國傳統農民複雜的內心世界和堅韌頑強的人生歷程。

本單元是以“愛”爲主題的,幾篇課文都在訴說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與同情,是要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透視那個特殊年代中處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生活,啓示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社會中的弱勢羣體,培養孩子們的愛心和同情心。《臺階》前接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和朱自清的《背影》,後接楊絳的《老王》和餘秋雨的《信客》,與《背影》一樣,《臺階》正是訴說着處在社會底層的“父親”們的辛酸與追求。

從人教版初中語文六冊教材的編寫看,《臺階》一文,上承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體味人生,關愛生命”的主題和同冊第五單元“感受親情”的主題,後接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體悟人生中的關愛與溫情”的主題和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關注人類”的主題以及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體味人生”的主題,都體現了教材編寫者的人文意識和情懷,他們是想啓示學生語文來源於生活,只要關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富有一顆愛心和同情心,關注社會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人們,就有無窮寫作素材,開闊學生作文取材的視野,迴歸寫作本源。

學情分析:

1、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

本文立意新穎,情節樸素感人,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本文蘊含的社會背景以及父親的形象問題較深奧,初二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2、能力分析

學生對故事內容的把握沒有問題,“父親”形象的分析可以通過學生的討論完成,只是給學生揣摩的時間要充分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口語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在掌握小說內容的過程中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質;在寫“父親”的過程中增添寫作熱情、提高寫作水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文中“父親”要強、謙卑的性格和勤勞的品質;感懷自己的父親。

教學重點:在掌握小說內容的過程中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質;寫自己父親的一個側面。

教學難點:感受文中“父親”要強、謙卑的性格和勤勞的品質。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誘思探究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父親、臺階的圖片)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劉和剛的歌曲《父親》導入。

導語:父親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不僅有許多的歌曲讚美他們,還有許多的文學作品也讚美他們。當代小說家李森祥在一篇獲獎小說《臺階》中塑造了一位父親的形象,現在就讓我們走進李森祥老師的小說《臺階》,一起感受一位農家父親的內心世界。

二、自主讀文,整體感知。

三、合作探究。

1、小組討論下列問題(屏幕投影):

⑴、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從中可見“父親”怎樣的性格?

⑵、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從中可見“父親”怎樣的品質?

⑶、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從中可見“父親”怎樣的性格?

2、引導回答上列問題(屏幕投影):

⑴、明確:在家鄉,“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的高”。“我”家的臺階只有三級,容易進水,也表明在家鄉沒有地位,被人看不起。“父親”渴望自己的家在鄉里有地位,所以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性格:要強(有志氣,有理想,有追求)。

⑵、明確:撿磚、拾瓦、砍柴、存角票、編草鞋、踏黃泥。

性格:勤勞(吃苦耐勞)

⑶、明確:他感到不自在,不對勁。

性格:謙卑

3、小結父親的形象:“父親”是一位很要強、勤勞而又謙卑的父親。

四、拓展延伸,實踐演練。

過渡語:文中“父親”是一位要強、勤勞而又謙卑的父親,他和我們許許多多的父親一樣,向着美好的生活不斷的追求着,他堅韌頑強的品質怎能不讓我們感動?他怎能不使我們想起家裏的父親?現在就讓我們提起筆來,也來寫寫我們自己的父親吧!

1、提示(屏幕投影):最難忘的是父親?的時候,他。面對父親,我要說:“________________。”

2、組織全班交流。

五、小結:

父親的故事是無聲的,他用自己的行動默默地教育着我們。父親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以至於我們不願向他人談起;父親的一生可能是清貧的,以至於我們無法在別人面前炫耀。可在我們跌倒時,父親教會我們怎樣站立;在我們遇到困難時,鼓勵我們勇敢的去面對。所以父親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讓我們在以後的生活中去關注我們平凡的父親,也關注那些與父親一樣平凡的人們。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教學目標基本達到,完成了從內容到人物形象的分析。尤其是拓展延伸,實戰演練這一教學環節學生完成的最好。根據提示語:“最難忘的是父親的時候,他。面對父親,我要說:________________。”當一個學生說到了自己的父親聲音哽咽,淚流滿面。可見,這位學生是觸景生情,將自己的真情融入其中,真正體會到了“父愛”。我認爲這是教學效果中一個“質”的提升。

《臺階》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臺階》是新人教版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八課的內容。《臺階》與本單元其他四篇文章不同,是小說,但也是敘事類作品,主要是用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通過作者的描寫,我們清楚認識到“父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具有農民的樸實、淳樸、無私,而且敢於拼搏的精神。全文中有個文眼:“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引導學生抓住這個文眼,就抓住了理解整個故事的關鍵,就容易理解父親的思想性格。

二、學生分析

本文立意新鮮,情節樸素感人,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蘊含的社會背景及父親的形象意蘊問題較深奧,初二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重點突破。學生對故事內容的把握沒有問題,並且能通過反覆閱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學生習慣在小組內交流後再發表看法,因此應當適當給學生多創造一些合作學習探究的機會。

三、設計思想

教學時間爲一課時,時間緊、任務重。基於此,圍繞教學過程要緊湊、問題設計要精心,抓主抓重,切中主題,設計了四個問題,教師精講點撥;學生通過個性化閱讀,張揚學生的個性;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以關注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四、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繫”。

1.知識與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感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和意蘊: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3.情感與態度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情感,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

五、重點與難點

1.重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臺階》教學設計4

【教材簡析】

《臺階》是蘇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是李森祥的一篇短篇小說。本文通過描寫父親終年辛苦,經年累月,準備了大半輩子,終於建成了一棟有九級臺階的新屋。而新屋落成了,身體垮了,人也衰老了。反映出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父親那輩的農民,爲了獲得地位,贏得尊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作者同時也讚美了父親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精神,表達了億萬農民渴望提高生產力、改變農村經濟落後狀況的心聲。

【教學目標】:

1、梳理文章情節。

2、分析父親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3、關愛父親,感受父輩一生艱辛卻不知累的傷感。

【教學重點】:目標1、2

【教學難點】:目標2、3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通過自己查詞典,掃除字詞障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

上課之前,大家先來欣賞一段視頻。 (播放音樂視頻 筷子兄弟的《父親》)

父親默默承擔着家庭的責任,是家中的頂樑柱,經年累月的辛苦壓彎了他的腰板…

今天我們就來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去感受父親的“臺階”。

二、自學導引:(獨立自學,找出疑惑!)

(一)通讀文本——感知課文情節

1、爲什麼父親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因爲父親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臺階是地位的標誌,臺階高地位就高,臺階低地位就低。

2、父親爲了築臺階做了哪些準備?

撿磚、撿瓦、撿石頭、存角票、種田、砍柴、編草鞋、踏黃泥

3、新屋造好後,父親有什麼表現?

不自在,父親老了。

三、合作探究(你爭我辯,收穫甚多!)

(二)品讀文本——分析父親形象

4、文中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研讀課文,找出文中的重點語句從中分析人物形象。)

句式:“父親是一個 的人,表現在 ”。 (可以在文找出中最讓你感動的語言或最能表現父親個性的細節,並加以適當的分析)

四、展示點撥(積極展示,戰勝自我!)

(三)探究文本——把握文章主旨

1、本文的故事發生在什麼時代?作者對父親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開動腦筋,大膽的說出你的觀點。各抒己見哦!)

五、拓展延伸(目標實現,快樂無限!)

(四)拓展延伸——傾訴心中真情

下面的問題,任選其一。

1、現在經濟條件好了,你出人頭地了,請以作者的身份給逝去的父親寫一封信。

2、看到文中的父親,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父親?你想對此時正在辛勤勞作的父親說些什麼呢?請給你的父親發一條微信。

教師送上一首小詩: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深深的皺紋爬滿額頭!

看今朝,老驥伏櫪,累,奔走的身影何時作了?

堅強的信念,支撐着無力的雙腳。

無悔的一生,播撒在無際的田郊。

重溫經典,讓我們經典中介紹這節課。

播放背景音樂龔玥的《父親》,及歌詞。

《臺階》教學設計5

教學創意

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品味父親的語言和動作,探究父親衰老的根本原因。

教學流程:

1、瀏覽全文,思考文章圍繞臺階從時間的角度分別寫哪些內容?

明確:父親渴望建臺階 父親準備造臺階 父親竭力築臺階 父親不適應新臺階

2、說說我眼中的“父親”

細讀準備造臺階和竭力築臺階部分,試着用這樣的句式說說你對父親的認識:“我的——的父親,你——”

明確:勤勞、力大無比、健康強壯、有理想、樸實、堅持不懈、堅韌不拔、永不放棄……

3、父親窮其大半輩子的努力在造臺階,臺階造好後,父親沒有我們想象中應該有的激動和開心,文章結尾說:父親又像問自己又像問我:這人怎麼了?怎麼了呢?父親老了。品讀文章對造好臺階後父親的描寫,找出“父親老了”的依據。

明確:父親身體老了,父親心境老了,父親精神老了。

4、細讀父親渴望造臺階部分,小組合作探討:衰老本應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爲什麼那麼力大無比,健康強壯的父親,在造好臺階後立刻走向了“衰老”?

明確:我們家的臺階低,這是父親的感嘆,因此,渴望通過造高臺階來改變低下地位的強大信念給了父親堅持奮鬥竭盡全力築臺階的強大的精神動力。強大的信念和美好的憧憬讓父親的精神始終處於亢奮狀態。當臺階造好後,憧憬成爲了現實,強大的信念也消失了,精神動力也不存在了,人一旦失去了信念和精神的支柱,也就失去了生活的熱情和希望,衰老成了必然。

5、“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我們家的臺階低!父親又像是對我,又像是自言自語地感嘆。這句話他不知說了多少遍。”

再讀以上兩句話,思考:成爲父親強大精神支柱的只是“造臺階”嗎?

明確:“我們家”是父親言語的關鍵詞,更是父親爲之努力的全部動力!

6、再讀課文結尾兩句話,試着對文中的父親說幾句話表達你內心的情感。

課堂小結:

從悽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可能他們的願望、追求,在兒子的眼裏,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堅韌不拔、拼命硬幹的生命因子,恰是撐託事業輝煌的砥柱。讓我們從心底祈願,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的勞苦的父輩們能盡享這份收穫和喜悅,感謝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