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歌曲《三個和尚》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欣賞歌曲《三個和尚》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欣賞歌曲《三個和尚》教學設計

欣賞歌曲《三個和尚》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

教育學生要勇於承擔責任

[智育目標]:

識別和記憶堂鼓、木魚、小鈸三種打擊樂器

[素質發展目標]:

引導學生欣賞音樂並表演《三個和尚》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繼續指導學生仔細聆聽音樂

[教學難點]:

用打擊樂器爲歌曲伴奏時不同情緒設計不同伴奏型

教學準備

動畫片錄象 堂鼓、木魚、小鈸三種打擊樂器

學生活動設計

演唱歌曲 用打擊樂器爲歌曲伴奏

教學過程:

(一) 播放歌曲《大風車》,拉開《動畫城》節目的序幕。

1.播放歌曲《大風車》。

2.教師設問:

動畫城節目又要開始了,今天播放什麼動畫片呢?請同學們仔細聽,老師給同學們講一個故事

3.教師播放器樂曲《三個和尚》,隨着音樂發展變化,配樂講《三個和尚》的故事片段。

前奏部分:

“從前,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廟·····”,主題音樂第一次響起:

“一個小和尚,揹着行李,興致勃勃地來到寺廟前,看到空無一人的寺廟,他興高采烈地打掃、清理、收拾、挑起水來,忙完了這一切,他安靜地坐在佛像前唸經,念着念着,他打起瞌睡來……”

主題音樂第二次響起:

“一個瘦和尚,揹着行李,也興致勃勃地來到寺廟前,看到大大的寺廟裏只有一個小和尚,他高興地同小和尚打過招呼,也非常積極地打掃寺廟、清理佛堂、挑起水來,忙完了這一切,兩個和尚面對面地在佛像前打坐、唸經起來······”音樂到此爲止。

“接下來發生了什麼,哪個同學能給我們講講?”學生七嘴八舌紛紛補充後面的故事。

4.同學們給故事起名字。

教師:

看來,許多同學都知道這個故事,請同學們告訴我這個故事的名字。

(二)認識打擊樂器:

堂鼓、小鈸、木魚,並用打擊樂器爲主題音樂伴奏

1.聆聽器樂曲《三個和尚》,說說樂曲與前面的故事有什麼關係。

教師告訴學生,剛纔聽到的樂曲是作曲家金覆載特意爲動畫片《三個和尚》創作的音樂。

2.爲什麼樂曲的名字也叫《三個和尚》,聆聽樂曲前奏。

3.教師展示打擊樂器堂鼓、小鈸、木魚。示範敲擊這幾種打擊樂器,引導學生了解和熟悉堂鼓、小鈸、木魚的音色。

4.聆聽樂曲前奏,教師在各件打擊樂器前示意前奏使用了哪種樂器,也可讓學生隨樂曲前奏在各打擊樂器上做虛擬動作。

(三)聆聽主題,設計打擊樂器伴奏。

1.教師告訴學生,樂曲除了使用木魚等打擊樂器,暗示故事發生了地點和人物,還設計了一個“和尚主題”,表現和尚的性格。彈奏主題旋律第一段,請學生說說這段音樂的情緒。

2.教師彈奏主題旋律的第二段,請學生說說第二段與第一段情緒有何不同(第一段明快、活潑,第二段舒緩、寧靜等)。啓發學生結合故事情節,就主題旋律的兩種情緒展開聯想(勤快與懶惰等)。

3.聆聽樂曲主題旋律,請學生說說樂曲中使用了一種還是兩種樂器來演奏主題旋律。

樂曲的主題旋律,分別用尖細、清亮的墜胡與暗啞、低沉的二胡兩種樂器演奏主題旋律的第一段、第二段。

4.請學生用打擊樂器,分別爲教師彈奏的主題旋律第一、第二段伴奏,要求表現出兩種不同的情緒。

(四) 聆聽全曲,判斷主題在樂曲中出現的次數。

1.教師播放樂曲,請學生思考在樂曲中和尚主題出現了幾次。

2.啓發學生安靜聆聽,回憶動畫片的畫面(沒看過動畫片的學生,可自由展開聯想)。

3.在動畫片中,有這麼一個故事情節:

三個和尚誰也不去挑水,忍受着乾渴,呆坐在佛堂前。偏偏這時,寺廟裏的老鼠打翻了佛堂前的燭臺,火苗燒着了紗簾,火勢蔓延,寺廟剎那間籠罩在一片火海之中。三個和尚慌亂地打水救火。

教師啓發學生,表現上述情景配上哪段音樂比較合適。

4.教師播放樂曲展開部,請學生隨音樂表演手忙腳亂救火的情景。

設計意圖

直接播放音樂和故事進入本課,使學生對樂曲的印象較爲深刻

也可以讓學生隨音樂前奏在各打擊樂器上做虛擬動作

讓學生根據樂曲的情緒設計伴奏型,有難度,但能更好的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教後反思

在本節音樂欣賞教學中,我堅持以“聽”爲核心(因爲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讓學生“帶着問題聽”、“想着聽”、“動着聽”、“演着聽”等多元化的“聽”的形式,使原“聽而不聞”爲“聽而有感”。一系列“聽”的任務不僅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提高學生“聽”的興趣與“聽”的質量。這首較長的民樂合奏曲,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如果讓他們直接欣賞,一時是難以領悟和體會的。我抓住低年級學生喜歡“敲敲打打”的心理特點,利用打擊樂器的獨特魅力,降低要求,以玩入手,逐步引入。啓發學生想象樂曲所描繪的情景,並用動作表演出來,在老師的引導下,有的學生表演唸經,有的表演挑水,有的表演擡水,且擡水姿態各不一樣。在這個快樂的創編表演過程中學生由“心動”到“行動”,師生共同參與音樂活動,與音樂融爲一體。使整個創編和表演的過程更具藝術性和審美性。

欣賞歌曲《三個和尚》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 通過欣賞《三個和尚》的樂曲,啓發同學自我置疑、自我解疑“爲什麼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擡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並從中懂得勞動換來美好生活的道理。

2、通過有哲理的人文主題運用音樂劇的形式充沛發揮同學的想像力、發明力,提供同學主動學習積極參與的機會從而培養了鍛鍊了同學主動去獲取表達、交流、發明的經驗。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 教學重點

(1)通過聆聽《三個和尚》感受樂曲的歡快情緒和音樂的所描繪的人物形象,體會本課主題—愛勞動。

(2)音樂劇扮演中能夠創編動作扮演,即興配合聲音效果,現場體驗。

(3)通過圖片、實物、瞭解三件民族樂器的音色特點。

2、 教學難點:與教材相結合,在音樂劇創編可以三個和尚的課題爲中心,以音樂爲主線,圍繞音樂形象,藝術形象,進行綜合藝術體驗活動。

三、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1)、皮影戲的三個人物製作、幕布、燈光。

(2)、多媒體教學光盤、分類準備好的樂曲磁帶。(例如:悠閒地;緊張地……)

(3)、三件民族樂器、墜子、北方管子、板胡。

(4)、飾物(在同學創編中爲了同學準備的'道具:大樹、大紙箱子、布料、塑料袋、水桶、扁擔、紅綢子(當作大火)、太陽。

(5)、打擊樂器:木魚、碰鐘、沙錘、雙響筒……

(6)、場地:分小組創編時,同學分成四個大組,坐成花瓣狀,展示扮演時,同學聽音樂變隊型。呈U字型。

2、同學準備

(1)、書本

(2)、上網蒐集的有關小和尚的資料(或與其有關的歌曲、樂曲、詩歌、故事等。)

四、教學過程

聽音樂進教室播放歌曲《勞動最光榮》伴奏帶。 與同學一起做動作 同學邊隨着熟悉的旋律唱着歌邊做動作扮演進教室。 將愛勞動的主題作爲隱線,可讓同學在這節課的一開始就輕鬆進入角色,感受勞動帶來的快樂,並將後面所要學習隱線提前滲透給同學

師生問好歌:歌唱美好的生活啦……歌唱童貞的花朵,同學,你好!老師,你好!我們一起來唱歌,啦……。 教師指導同學演唱方法,並彈琴與同學一起演唱。 輕聲高位置演唱 通過問好歌拉近師生間情感距離。

播放動畫片《一休哥》片段,並導入本課課題 操作屏幕 同學選擇有關小和尚的故事,音樂,圖片、資料等 創設情境,引發興趣,感知小和尚聰明,機靈和程式化的生活加深對他們的瞭解

播放《三個和尚》動畫片並在課堂中創設現故事內容相應的道具“大山、太陽”…… 手持三個和尚的道具爲同學扮演皮影戲 同學隨音樂哼唱 使同學熟悉主題音樂能夠在歌聲中接近與動畫片中三個和尚的距離感。

教師分別出示三個和尚道具,請同學爲他們起名字 分別出示三個和尚道具 起名字:瘦和尚

胖和尚、小和尚 在遊戲中瞭解三人和尚的外型特點

出示三件寶-板胡、墜胡、北方的管子 教師神祕的從道具“大山“後面分別拿出三件樂器並親自爲同學演奏幾句簡單介紹一下音色特點 同學上前試一試吹一吹,奏一奏併爲樂器找對子,猜一猜。

板胡-小和尚

墜胡-瘦和尚

北方的管子-胖和尚 根據外型特點選擇不同的東器來代表人物形象,激發同學的好奇心,讓同學將籠統的東西具體化。

再次播放樂曲 教師按劇本加入旁聽(劇本) 同學用皮影戲的形式分角色扮演 激發同學的動作扮演欲和好奇心

創編音樂劇出示場次第一場:《一個和尚挑水吃》第二場:《兩個和尚擡水吃》第三場:《三個和尚沒水吃》要求同學每場設計一個置疑問題。你來提出當一回老師) 分組:出示組卡、道具組、導演創作組、角色扮演組、伴奏組、音效組,教師各組巡視,並扮演角色“觀音菩薩”。 同學自由選擇準備。化妝組:將準備的布裹在身上,當作和尚服,給三個演員帶上用塑料袋做的假頭套,爲三個和尚化妝。

道具性;準備立體大山,水罐(紙箱子)和水桶、扁擔、(教鞭)、太陽、房子(紙箱子做的)

音效組:在教師準備的一大堆磁帶中選擇三個場次的背景音樂。

伴奏性:練習打擊樂器的加花內容

角色扮演組:準備即興對白詞 通過“兒童音樂劇充沛發揮同學的潛能和想像力 通過親身感受參與其中,自我置疑自我解疑培養了同學的獨立性和發明性從而促進同學的發展,和對音樂的感受與體驗。

彙報扮演 與同學一起參與扮演 同學根據自身的理解和感受扮演音樂劇 引導同學學習和促進發展,尊重同學對音樂劇各方面的參與性、發明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同學使同學的聽覺、視覺、語言、知覺、運動覺積極的參與進來。讓同學在音樂劇中體驗勝利,享受快樂。

評一評,說一說 教師與同學之間交流心得 同學用一句話,一句歌或一個動作表達出作品的寓意。 提高同學的鑑賞和口頭表達能力,把問的權力和評的權力交還給同學,真正體驗同學的自主意識,讓同學體驗勝利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