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彙編十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准備工作,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方案要怎麼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彙編十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版本: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1

二、設計內容:第5章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第1節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第1課時——酶的作用)

三、設計理念

在實施新課程中,需要構建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教學策略。根據新課程理念,高中生物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等生物科學素養。使學生由以前的“學會”到“想學”再到“會學”,“引導──探究” 發現式教學法就是在這種理念下應運而生的,該教學法以問題解決爲中心的學習方式。本節課以“引導──探究”科學發現的過程來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爲設計理念。符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要求:“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該理念的運用有利於學生科學素養、協作精神的培養,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於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不僅重視知識的獲取,而且更加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問題的推動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真正體現了“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思想。

四、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第1課時——酶的作用,主要探討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該內容以第4章第3節物質的跨膜運輸方式中的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以及初中生物學“消化”爲基礎。學習本節利於“細胞代謝的學習”,利於選修模塊中有關酶的應用、微生物發酵、蛋白質提取和分離等知識的學習。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說明酶在代謝中的作用 (Ⅰ)。

(2)技能目標: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索,按所設計的實驗方案和步驟,正確完成相關的實驗操作。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複實驗(Ⅱ)。

(3)情感目標:①評價自己的實驗結果,②參與交流,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維護或修改自己的方案和意見。

3.過程與方法

通過“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感悟酶作爲催化劑特點,及控制變量的方法。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觀的圖解和文字說明,讓學生明確催化劑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4.確定教學重、難點及解決方法 教學重點:酶的作用。

[解決方法]利用學生對無機催化劑的知識基礎切入,引入酶的學習。通過實驗、資料分析得出酶的作用。自然界中的生命現象都與酶的活動有關,活細胞內全部的生物化學反應都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在人體內,大約每分鐘要發生幾百萬次的化學反應,這麼多的化學反應之所以能在常溫、常壓下進行,完全是因爲酶的作用,酶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在化學反應中是怎樣起作用的?顯然應是本節課內容的重點。

教學難點:①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原理。②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解決方法] ①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觀的圖解和文字說明,讓學生明確催化劑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②通過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感悟酶作爲催化劑特點,及控制變量的方法。活化能這個名詞在高中生物教材體系中是第一次出現,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對這個名詞都很陌生。化學反應之所以能進行,就是達到反應所需的活化能。在酶的作用下,原來不能進行反應的物質發生了反應,是增加了反應物的自由能,還是降低了反應所需的活化能?通過實驗和類比,必需要讓學生理解。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教材簡析

《太陽》是一篇科普說明文,屬於自然科學方面的內容,文章介紹了和太陽有關的一些知識,說明太陽與人類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文章層次明晰,語言淺顯易懂,極富知識性和趣味性。課文內容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別從?遠??大??熱?三個方面介紹了太陽的有關知識;第二部分講人類和太陽的密切關係。這兩部分內容互相關聯,運用多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是本文寫法上的重要特點。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學習說明文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二是更多地瞭解太陽的特點,培養熱愛科學的情趣。

二、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傳說、寸草不生、預防?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太陽的特點及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激發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4、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體會說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是瞭解太陽的特點,難點是體會課文怎樣運用舉例和數字等方法來說明太陽的特點的。

四、教法學法

學法:在學習本文時,要引導學生運用 ?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多讀、多想象文字所描述的畫面,帶領學生走進教材,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去感受,去體驗,去思考;憑藉語言材料,運用質疑法、發現法、討論法等方法去理解語言內容,領悟語言情感,發現語言規律,以形成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法:這是一篇說明文,它不是藉助藝術形象傳授知識的,而是用準確、通俗的語言來說明事物和傳授知識的。所以可以採用?啓發式教學??精講第一段,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注重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自學相似段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利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五、教學程序

一、自讀課文 理清思路

1、同學們,有這麼一個傳說,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地面寸草不生,人們熱得受不了,就找一個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個,只留下一個,地面上纔不那麼熱了,這就是后羿射日的故事。

其實,這只是古代勞動人民想象出來的一個有關太陽的神話。然而,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越來越多地探索到了宇宙的奧祕。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21課,去探索太陽的奧祕。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預習探究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想:課文講了太陽的哪些特點?

合作交流

1、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出示本課生詞

傳說 寸草不生 差不多 攝氏 鋼鐵 莊稼 繁殖 蔬菜 熱量 比較

殺菌 預防 世界

學生自己讀,指名讀,老師相機指正多角度評價鼓勵學生,最後齊讀,加深記憶。

2、指名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交流課文講了太陽的哪幾個特點。教師相機板書:遠、大、熱

二、品讀重點,讀中悟寫

1、再讀課文,瞭解太陽的特點。

(1)、讀課文的前三個自然段。

(2)、你讀懂了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3)、讀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2、分組交流。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一個喜歡的特點進行重點學習,並分爲學習小組進行交流學習結果,想學習?遠?的分爲一組,想學習?大?的分爲一組,想學習?熱?的分爲一組。

3、彙報。

(1)學習?遠?的學生彙報: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坐二十幾年。

口頭練習: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坐(二十幾年)。

引導學生髮現()裏面填的是數字,通過數字具體說明,我們對太陽的?遠?就瞭解了。所以我們知道了:在說明某一事物的時候,列出一些具體的數字,可讓我們更好地來理解,但數字必須是精確的,有科學依據的。這就是列數字的方法。師板書:列數字

老師今年30歲了,我想坐飛機到太陽看一看,你們算一算,我回來大約有多少歲了。真可謂: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沒改頭髮白,你們看見不認識,笑問老人哪裏來?太陽離地球真是太遠太遠了。

寫太陽?遠?這個特點還用了其他什麼方法,找找着。(打比方;講故事)

(2)學習?大?的學生彙報:課文也運用了列數字的方法來說明太陽的?大?,一百三十萬個地球等於1個太陽。(對學生能說出列數字的方法進行鼓勵。)教師板畫演示,然後填寫數字。進而進行引導:左邊是地球的動畫,右邊是太陽的動畫,中間由等號連接引出:你體會到了什麼?(作比較)師板書:作比較

小結: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對我們而言,地球非常大,我們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個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陽一比,更突出了太陽的大。這就是作比較的方法。

引導學生髮現一二自然段的關係:先說遠,再說大,進一步說明太陽?遠?的特點。

(3)學習?熱?的學生彙報:

過渡:老師小時候在書上看到宇航員乘宇宙飛船登上月球,這時,我想,要是有一天我能登上太陽看一看改多爽啊!你們說說,老師的願望能實現嗎?那中心溫度是多少呢?請同學們動手算一算。教師再進一步引導:真有一千八百萬度嗎?同學們注意了?估計?,特別好。說明你們讀書很細心,那看一看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作比較)

4、教師讓學生一起讀一讀描寫太陽大、熱特點的段落,感受一下這樣寫的好處。

5、太陽離我們那麼遠,那麼大,還那麼熱,與我們有什麼關係呢?

(1)學生自讀課文。自由發言。

(2)太陽與人類的關係真是很密切。請你找出最能表現太陽與人類關係密切的一句話。(學生練讀)

(3)看錄像:有關太陽與地球的關係。聯繫錄像及生活實際談太陽與我們的關係。

(4)根據你平時觀察所得和書上提供的資料說說太陽與我們人類關係怎麼密切。提供句式:①有了太陽…… ②如果沒有太陽……就……,因爲……閱讀、討論後學生回答,進行以上句式的說話訓練。

(5)太陽與人類有這麼密切的關係,你有什麼想說的話嗎?

6、朗讀展示,讀出體會

同學們瞭解了太陽的特點,知道了太陽與動植物、人類生活、雨雪形成、風的形成、人類健康等都有密切的關係,下面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用自己的朗讀來表現這些密切的關係吧!

7、學生帶着體會有感情朗讀這一段,指名配樂讀,齊讀。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加深,感情得到昇華。

8、指導背誦本段。

三、讀寫遷移,以寫促讀

1、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認識了太陽的特點,並且還體會到它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面對着每天早晨升起、傍晚落下的太陽,你想說點什麼?寫一寫

2、交流

四、課外拓展,形成能力

1、人們說太陽是光輝燦爛的,不僅僅指它的光彩奪目,還有對它無私精神的讚美,讓我們也做一個小太陽,無私的把光和熱撒向身邊的每一個人。

2、小練筆,觀察月亮。運用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查閱資料把它本身的特點及與其它事物之間的聯繫寫下來。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文中蘊含的對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作者的寫作目的。

2.學習鋪墊、對比的表現手法,懂得它們的作用。

3.激發學生體驗人情美、人性美的美好情感,善待他人,關愛他人。

4.指導學生學會質疑,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文章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文中蘊含的對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作者的寫作目的。

激發學生體驗人情美、人性美的美好情感,善待他人,關愛他人。

難點:

指導學生學會質疑,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文章的能力。

三.教時安排: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板塊一:啓

同學們,送別親人和朋友是人們的生活中經常經歷的事情,古人還爲此寫了不少的著名的詩句,哪位同學能給我們大家背誦一些?

同學們背的挺好,確實讓我們感受到了古人送別時真切的依戀和不捨。其實,今天我要告訴你們的是,關於送別親人和朋友,英國著名的作家比爾博姆卻從不同的視角上,看到了人類內心深處的`共同的渴望,下面請同學們和我一起學習他的散文《送行》。

板塊二:讀

請學生速讀課文,要求:

藉助資料或相互幫助,疏通重點字詞音義。

體會文中描寫送別場面和作者的態度,在課文標題前加一個修飾性詞語,即:————————的送行,並結合文中具體內容說說加上這一詞語的原因。

板塊三:議

請學生再讀課文,質疑課文,提出自認爲有價值的問題,自行作答或者和同學一起討論。

1.指導質疑:

A.找尋關鍵詞句質疑。

所謂“關鍵語句”,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語句。要抓好以下八種句子的分析:①首句。首句通常是概括全段內容或提示記敘的脈絡;議論文段,首句常常提出分論點或論述範圍;說明文段,首句往往指明對象的某一特徵。②中心句。一個語段中,既有中心句,又有支撐句或擴展句、敘述句,分析時要迅速從中抓住中心句。③承轉過渡句。敏銳地抓住這類句子,可以準確把握行文的思路;有時他還有交待敘說中心的任務。④警句。它內涵豐富,寓意深刻,反映了作者認識事物的態度,領悟它的含義,有助於更深刻地把握文章的主旨。⑤矛盾句。一些看似自相矛盾的語句,往往寄寓着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末段中的“大約孔乙己的確是死了”,表面看似矛盾,實則揭示了主人公悲慘命運的必然性。⑥感情句。(明顯表達作者的喜怒哀樂和褒貶抑揚的句子)。⑦修辭句。(寫景狀物、傳情達意時運用修辭格的句子)。⑧尾句。語段中的尾句或總結上文,或留下餘地引人思考,或飽蘸筆墨抒發感情。

B.根據文章結構、寫作方法、語言特色等質疑。

C.質疑的角度?

①所勾畫的詞語含義是什麼?有什麼表達作用?

②勾畫的詞語能不能用其它的詞語代替或刪除?爲什麼?

③勾畫的句子有什麼含義?與其它句子的關係怎麼樣?

④勾畫的句子表現了人物什麼心理?說明了什麼問題?

⑤文章的結構層次怎麼劃分?主要內容怎麼概括?

⑥文章表現了什麼樣的主題?

⑦文章運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方法?

⑧文章的語言有什麼樣的特色?

2.請學生自由質疑,自主或者和他人合作討論作答。

板塊四:講

1.講解學生們質疑了卻沒有解決了的有價值的問題。

2.補充講解學生沒有質疑到的重點問題。

板塊五:練

同學們,下面我請你們看的是一首我們同齡人寫的一首現代詩,內容就是描敘父親送別自己的情景的,我想請同學們齊聲朗誦一下,體會一下,作爲寫作的參考。

2.你有沒有給親人朋友送行過?有沒有被親人朋友送行過?請你描敘一下當時的情景或者你當時的發現和感觸。

板塊六:結

同學們,通過比爾博姆的文章《送行》,我們懂得了人其實在內心的最深處對於真切的關心和理解是十分渴望的。人們之間的相互善待和關愛,是一種人情美,而能夠給予他人關心愛護,與人爲善更是一種高尚的人性美的體現。

最後我想請同學們齊聲朗誦一下英國文學大師狄更斯的現代詩《別擠了》,再一次感受一下人們對於寬容、善良、真誠的渴望,相信它也能讓你的心靈受到洗滌。

一.學習目標

1.理解文中蘊含的對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作者的寫作目的。(重點)

2.學習鋪墊、對比的表現手法,懂得它們的作用。

3.體驗人情美、人性美的美好情感,善待他人,關愛他人。(重點)

4.學會質疑,培養獨立閱讀文章的能力。(難點)

二.自學內容

1.收集有關古人送別的詩詞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勾畫疑難字詞,藉助工具書,解決注音釋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體會文中描寫送別場面和作者的態度,在課文標題前加一個修飾性詞語,

即:————————的送行,並結合文中具體內容說說加上這一詞語的原因。

4.學習質疑:

A.找尋關鍵詞句質疑。

所謂“關鍵語句”,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語句。要抓好以下八種句子的分析:①首句。首句通常是概括全段內容或提示記敘的脈絡;議論文段,首句常常提出分論點或論述範圍;說明文段,首句往往指明對象的某一特徵。②中心句。一個語段中,既有中心句,又有支撐句或擴展句、敘述句,分析時要迅速從中抓住中心句。③承轉過渡句。敏銳地抓住這類句子,可以準確把握行文的思路;有時他還有交待敘說中心的任務。④警句。它內涵豐富,寓意深刻,反映了作者認識事物的態度,領悟它的含義,有助於更深刻地把握文章的主旨。⑤矛盾句。一些看似自相矛盾的語句,往往寄寓着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末段中的“大約孔乙己的確是死了”,表面看似矛盾,實則揭示了主人公悲慘命運的必然性。⑥感情句。(明顯表達作者的喜怒哀樂和褒貶抑揚的句子)。⑦修辭句。(寫景狀物、傳情達意時運用修辭格的句子)。⑧尾句。語段中的尾句或總結上文,或留下餘地引人思考,或飽蘸筆墨抒發感情。

B.根據文章結構、寫作方法、語言特色等質疑。

C.質疑的角度?

①所勾畫的詞語含義是什麼?有什麼表達作用?

②勾畫的詞語能不能用其它的詞語代替或刪除?爲什麼?

③勾畫的句子有什麼含義?與其它句子的關係怎麼樣?

④勾畫的句子表現了人物什麼心理?說明了什麼問題?

⑤文章的結構層次怎麼劃分?主要內容怎麼概括?

⑥文章表現了什麼樣的主題?

⑦文章運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方法?

⑧文章的語言有什麼樣的特色?

D.提出的質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疑難問題再記錄

還有哪些疑難問題沒有明白,請記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寫作練習

你有沒有給親人朋友送行過?有沒有被親人朋友送行過?請你描敘一下當時的情景或者你當時的發現和感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一:《送行》作者:佚名

父親站成一輪彎彎的月亮

目視着即將遠行的兒子、書、鑰匙、行李袋父親沒有洗淚爲我餞行

只是默默地提着我的行李袋

送了一程

又一程車啓動了

父親吐出兩句話

注意身體

與人和氣車走了

父親依舊立着

凝視道路

默默無言

附二:《別擠了》作者:狄更斯

你,不要擠!世界那麼大,它容納得了我,也容納得了你。所有的大門都敞開着,思想的王國是自由的天地。你可以盡情地追求,追求那人間最好的一切。只是你得保證,保證你自己不使別人感受壓抑。不要把善良從心靈深處擠走,更得嚴防醜惡偷偷潛入你心底。給道德以應有的地位,給每一件好事以恰當的鼓勵;讓每一天成爲一項嚴峻的記錄,面對着它,你應當問心無愧;給人們生的權利,活的餘地,可千萬,千萬別擠!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材分析:

《荷花》一課是浙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八單元的第二課。本文先從正面(1至3自然 )對荷花的香味、形狀和姿態等作了生動的描寫,隨後用側筆(第4至5)自然段)通過作者自己的感受、想象進一步表現了荷花的動態美和我對荷花的讚美,虛實結合,寫出了白荷花美的極致。

本文的訓練重點是學會概括一段話的主要意思。課文第3、4自然段段意的概括有一定的難度,課後題4以把句子補充完整的方式進行訓練,較適合學生現有的水平,的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現有水平和已有的能力,採取靈活有效的方法。

本文第2自然段中圍繞哪一句話來寫新老教材有一定的出入。我認爲新教材中的教材分析有一定的說服力。第2自然段不能簡單地理解爲一般的按總分結構來寫的,而要從分析4、5、6三句話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進行分析,指導學生理解是圍繞白荷花在這些大圓 盤之間冒出來。來寫的,寫出了三種不同形狀的荷花。再進行荷葉的分析。

教學目標:

1、瞭解荷花的美麗,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8個新詞的意思。

3、能按要求把句子補充完整,能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4、能按提示概括第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5、能背誦課文第2、4自然段。

教學重點:

1、初步學會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2、在朗讀中體會荷花的美麗。

教學難點:

第4自然段意的概括。

教學準備:

1、課前請美術老師指導學生進行荷花的圖畫。

2、投影儀、小黑板等。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1--3自然段,初步感受荷花的美麗。

2、學習生字新詞,練習概括1--3自然段的段意。

3、在課文的學習中結合繪畫,培養學生表現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初步學會概括自然段的段意。

2、在朗讀中體會荷花的美麗。

教學難點 :

在朗讀中體會花荷花的美麗。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我們學過的古詩很多,誰能背背已學過的古詩。對於已學的古詩中我們能不能背一首描寫荷花的古詩。

1、出示荷花圖。設問:小朋友,你們看了圖上的荷花有什麼感受?同學們想不想用自己的畫筆畫出今天我們要學的古詩呢?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

板書課題。

二、初知課文內容。

1、聽課文錄音,說說課文哪幾個自然段直接在寫荷花的美麗。

2、聽清課文中生字新詞的讀音。

 三、檢查

1、自學課文,讀準課文中的生字和新詞。

挨挨擠擠 蓮蓬 花骨朵 飽脹

破裂 姿勢 翩翩起舞 舞蹈

以最快的速度記住自已認爲最難的字詞,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的。(蓮蓬、舞蹈重點詞語來講解。指導學生在圖中找一找蓮蓬 ,說說字的結構,指導書寫。)

2、說說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3、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直接寫荷花的美麗?

 四、學習課文第1--3自然段。

我們學習畫畫,首先自己要有一個整體的構思,今天的課文已經告訴我們應該從幾個方面來構思。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至3自然段,說說這三個自然段分別從哪三個方面來描寫荷花的特點。(清香、形狀、姿勢)

1、學習第一自然。

(1)齊讀這一段話。思考:這一段話寫出了荷花的什麼特點?這段話中的哪個詞語說明荷花的香氣很誘人?

(2)如何概括這一段話的主要意思。

複習單元學習提示:用什麼,怎麼樣。來概括。(小黑板出示單元學習提示)

練習:(小黑板出示)

A、清早,我到公園玩。

B、我一到公園,就聞到荷花的香味。

C、我趕緊向荷花池跑去。

(3)如果用圖畫來表示清香,我們該如何體現呢?

先聞到了荷花的清香,接下來,我們向荷花池邊跑去,去看一看如詩中描寫的那樣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荷花。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教師範讀第2自然段,學生標上句子序號。

思考:哪幾句話直接在寫荷花的形狀?(4、5、6)

(2)寫了哪幾種荷花的形狀?(全開、剛開、末開)

從圖中找出這三種荷花的形狀。 2/3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3)課文是用什麼詞把這3 種形狀連接起來的?(有的------有的------有的)

(4)指導讀

(5)看起來,荷花已經開了不少,而且形態各異,那麼,這三句話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呢?

辨析:

A、荷花已經開了不少、

B、白荷花在這些大圓 盤之間冒出來。

主要是在寫冒出來的形狀,應採用第二句。

(5)理解白荷花在這些大圓 盤之間冒出來。,說說這句話中哪個詞語用得好,好在什麼地方?

引導學生體會冒,寫出了荷葉的茂盛,又寫出了荷花的婷婷玉立。在畫上體現荷花的三種不同的形態。

設問:課文只是寫了荷花嗎?如果我們這樣的圖你認爲好看嗎?還應該畫上什麼?課文中有沒有寫到,課文是如何來描寫荷葉的呢?

(6)學習第二句話。

小黑板出示: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找出描寫荷葉又多又密的詞語( ),表示荷葉顏色的詞語( ),寫荷葉形狀的詞是( )。(在理解句子中理解挨挨擠擠詞語的意思。)

(7)這段話主要是寫荷花,爲什麼要寫荷葉?(荷葉茂盛,荷花又美;碧綠的大圓盤襯托着雪白的荷花,使荷花更美。)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生字,理解“立即、仍然”等詞語。

〖能力目標

1、通過讀文,培養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通過情境創設,培養學生質疑、探疑、解疑的能力。

3、通過小實驗,培養學生動手的能力。

4、通過彙報、交流,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5、通過收集資料和觀察生活中的物品,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標

教育學生要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勤於動手。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

⑴ 郵票(3張以上)。

⑵ 觀察生活中有齒孔的物品。

⑶ 別針一枚。

⑷ 瞭解郵票的知識。

2、教師準備:

⑴ 蒐集有關郵票的一些知識。

⑵ 郵票。

【學習資源】

1、郵票。

2、教師推薦相關的資料:

⑴ 郵票的相關知識:郵票是一個國家的名片,集郵是對郵票的收集和研究。人們在收集郵票的過程中獲得怡神的樂趣和美的感受,在研究郵票中豐富對郵票知識的瞭解。

郵票在方寸之中展示了人類社會文明進程的各個階段,物質生活的方方面面,天文地理、動物植物、山川江河湖海、軍事、體育、政治、經濟、文化無不在郵票中留下倩影。郵票是百科全書式的圖片概況。人們在收集郵票的過程中,通過畫面的故事,可以豐富自己多方面的知識。

世界上第1枚郵票,1840年5月1日在英國問世,5月6日開始使用。郵票圖案是維多利亞女王18歲即位時的側面像,由弗萊德列克·希思(Frederick Heath)雕制印版,承印者是派金斯。巴肯(Perkins Bacon)公司。面值1便士,用有王冠水印的紙印黑色,所以通稱“黑便士郵票”。英國發行的黑便士郵票,沒有印國家的名稱,因爲那時別國家還沒有發行郵票;至今英國發行的郵票還是不印國名,而以王冠、國王頭像作爲國家名稱的標誌。黑便士郵票是無齒孔的,因爲那時郵票打孔機還沒有發明,郵局出售郵票時,須用剪刀逐枚剪開,非常麻煩。

郵票齒孔的知識:1848年,愛爾蘭人亨利·亞策爾發明了打孔機。 1854年1月28日英國首先發明瞭有齒孔郵票。郵票齒孔發明因其形狀、製作原理和所採用的製作設備不同,郵票齒孔也就種類繁多,特徵各異。從形狀上看,齒孔有孔形齒、線形齒和針形齒之分。其中針形齒採用縫紉針扎制而成,形狀簡單粗糙,不夠精美,現在已很少使用。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是孔形齒。線形齒也隨國際上不乾膠郵票的推廣,使用得重新多了起來。

【學習實施方案】

學習內容:小學語文第四冊《郵票齒孔的故事》。

組織形式: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共同解疑。

學習流程:質疑──探疑──交流。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知道郵票齒孔的來歷。

教學難點:體會人物的品質。

【學習時間】

二課時。

【教學流程及設計】

一、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目標:通過教師質疑,學生回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動腦習慣,學會自己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形式:展示實物,教師質疑,學生解疑。

過程:

1、教師出示下載的郵票圖案若干張,設問:

老師想將這麼多郵票整齊快速地分開,你能幫老師想出什麼辦法?

2、學生髮言:

⑴ 用小刀裁開。

⑵ 用手撕開。

⑶ 用剪刀剪開。

⑷ 用別針刺開。

3、教師評價:

大家的辦法都不錯,但是有的辦法用起來不很方便。100多年前英國發明家阿切爾用了一個好辦法讓大家能又快又好地分開這些郵票,想知道他想出了什麼辦法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認讀生字

目標: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讀準生字。

形式:自讀課文,交流彙報。

過程:

1、學生自由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注意讀準字音。

2、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認讀生字,師生共同正音。

三、自主探究,理解課文

目標:讓學生在讀文、質疑、讀詞、小實驗、談體會等過程中瞭解郵票齒孔的來歷和打孔機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好處。

形式:讀文質疑、讀詞想象、實踐體驗,交流感受。

過程:

1、學生自由讀課文,將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引導學生質疑:讀了課文你有什麼疑問?

生問:

⑴ 爲什麼以前的郵票沒有齒孔?

⑵ 打孔機是怎樣發明的?

⑶ 郵票打孔機什麼時候發明的?

⑷ 爲什麼英國立即採用了打孔機?

⑸ 爲什麼現在仍然在使用郵票打孔機?

3、教師隨機板書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以四人爲一組合作解決問題,完成下列題目:

⑴ 解決的問題:_______________

⑵ 課文中的答案:_____________

⑶ 補充的資料:_______________

4、學生彙報學習情況,回答“打孔機是怎樣發明的?”這一問題時教師隨機板書:

阿 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

切 想到:機器打孔

爾 做到:研究造出

5、齊讀動詞,體會動作。

6、小實驗:用別針給兩張“郵票”中間處刺洞,然後沿洞撕開,再將中間沒有刺洞的兩張郵票撕開。

(實驗時,學生兩人爲一組,一人拿郵票,一人小心翼翼地用別針刺洞,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注意安全。)

7、學生談談實驗後的感受:

⑴ 沿着有洞的地方撕開郵票很快,並且郵票很整齊。

⑵ 沿着沒有洞的地方撕開郵票很慢,還不容易撕整齊。

⑶ 刺洞很麻煩,我的手差一點就刺傷了。

8、回答“爲什麼英國立即採用了打孔機?”理解“立即”。(生:馬上、立刻、連忙。)

9、回答“爲什麼現在仍然在使用郵票打孔機?”理解“仍然”。(生:還在、依然、依舊。)

10、拓展:

⑴ 因爲打孔機打孔快,打孔後郵票能又快又整齊地分開,所以現在它仍然在使用,在爲郵票打孔。你知道我國第一枚郵票是什麼時候發行的,票面圖案是什麼,有沒有齒孔嗎?

生:我國第一枚郵票是1878年發行的,圖案是大龍。

生:我國第一枚郵票上面有齒孔。

師:你怎麼知道的?

生:我從課後的“我知道”中知道的。

師:你真會學習。

⑵ 世界上第一枚有齒孔的郵票是什麼時候發行的?

生:1848年。

生:1849年。

師:板書:1854。

生:啊!

⑶ 世界上第一枚有齒孔的郵票是1854年1月28日發行,與課文中的故事發生的時間有近六年之久,這期間阿切爾可能都在做些什麼?

生:在畫圖紙。

師:那叫設計,隨機板書:設計

生:找材料。

生:拼裝。

師:對,拼裝製造,板書:製造

生:試驗。

師:板書:試驗。

生:修改。

師:修改也叫改進,板書:改進

⑷ 你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有齒孔?

生:面的票。

生:電話收費票。

生:衛生紙。

生:旺仔小饅頭的袋子。

生:方便麪的袋子。

生:酒盒子。

……

(學生通過觀察,在同學的啓發下越說越愛說,完全將語文與生活融爲一體。)

師:同學們真會觀察,大家說的這些東西因爲有了齒孔,我們才很容易地將它撕開,我們應該感謝誰?

生:感謝阿切爾。

四、總結課文,探究人物品質

1、自由讀課文。

2、談談:你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爲什麼?

3、隨機板書形容人物特點的詞語。(會觀察、肯動腦、勤動手)

4、總結。

【板書設計】

郵票齒孔的故事

阿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會觀察

切想到:機器打孔肯動腦

爾做到:研究造出勤動手

【設計說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是難以產生學習熱情的。《郵票齒孔的故事》這課是一篇說理性較強的課文,雖然文中有故事,但故事趣味性不強,不夠吸引學生。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很難完成本課的各項教學目標,因此教學本課時我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進行教學,給他們說、議、做、讀、談的機會,調動他們的手、耳、眼、口多種感官,在讀中學,在做中學,在看中學,在說中學,在聽中學。

二年級的孩子有了一點學習的積累,他們的表現欲強,一開課,我就設疑讓他們幫老師想辦法,學生在回答時得到老師的肯定,成就感得到了滿足,學習勁頭自然足。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後,我又滿足他們愛問的慾望,讓學生質疑。在理解課文時,又滿足他們愛說的慾望,讓學生以四人爲一組,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此時學生暢所欲言,甚至爭得面紅耳赤,竭力在夥伴面前表現自己。小組內交流相互補充,取長補短,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探究的精神。

愛動手是孩子的另一天性,爲了讓學生深切體會郵票有齒與無齒在撕開時的區別,我讓學生兩人一組做小實驗,再談感受,學生做得認真,談得深入,爲後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礎。講完課文最後一段後,我對課文進行四方面的拓展:設計“你知道我國第一枚郵票是什麼時候發行的,票面圖案是什麼,有沒有齒孔嗎?”這個問題主要是教育學生要學會學習,會靈活運用學習資料;設計“世界上第一枚有齒孔的郵票是什麼時候發行的?”這個問題主要是爲了讓學生學會聯繫課文發揮合理想象,學生回答1848年或是1849年都合乎情理,在學生盡力思考仍沒有回答出正確答案時,我給出正確答案,使學生有恍然大悟之感。這時我又設計了第三個問題:“世界上第一枚有齒孔的郵票是1854年1月28日發行,與課文中的故事發生的時間有近六年之久,這期間阿切爾可能都在做些什麼?”課文中只是寫阿切爾開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郵票打孔機制造出來了,沒有具體寫他如何研究和製造打孔機。我設計這個問題既是爲了培養學生探究課文,合理想象的能力,也是爲了後面揭示人物品質埋伏筆。最後我設計“你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有齒孔?”這個問題讓學生能進一步瞭解“齒孔”,瞭解生活中的事物,真正使“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四個拓展的問題是環環緊扣,學生由郵票聯想到其它物品,體會到了打孔機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對阿切爾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人物品質的探究不攻自破,教學目標中的情感目標自動實現。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啓發,激發閱讀仿生學等科普讀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瞭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

2、從文中受到啓發。

教學過程

一、前文遷引,導入新課

1.走進第三單元,我們走進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學們回憶一下,通過前面課文的學習:《自然之道》、《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蝙蝠和雷達》,大自然帶給了我們什麼啓示呢?

2.揭題:學習新的課文《大自然的啓示》。

3.師生共同回顧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並再次總結出來。

4.引導提示學生本文的結構和以往的課文有所不同。

二、初讀感知,認記字詞

1.那麼這兩篇文章帶給了我們什麼啓示呢?自由地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聯繫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詞語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請教。

2.認讀生字新詞,找出詞語中的多音字和讀音發生變化的字。

3.共同解決難理解的詞語。

三、瞭解內容,質疑交流

1.默讀《“打掃”森林》,想想它主要講了什麼?想好了與同桌議一議。

2.再仔細地讀讀課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標記,寫上自己的感受。

3.師生共同交流,主要解決兩個問題:

(1)爲什麼說林務官的命令給森林帶來了災難呢?

(2)“打掃”上面爲什麼要加引號?

4.學了這篇文章,你獲得了什麼啓示?

四、遷移學法,運用鞏固

小結:同學們真會讀書,真會思考!剛纔咱們通過讀課文,瞭解了《“打掃”森林》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麼,並通過提出問題,互相交流,得到了關於大自然的啓示。下面,我們就按剛纔的方法繼續學習《人類的老師》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什麼?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在感受深的語句旁寫寫感受。

(3)重點感受“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人類從大自然中得到啓示,有所發明創造的事例還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課文──《蝙蝠和雷達》等,大家還了解哪些事例?

(4)這篇文章又帶給你什麼啓示?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林務官打掃森林,結果給森林帶來了災難;人們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啓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把你受到的啓示寫下來。

2、學生寫啓示。念給同學聽聽。

3.其實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啓示,遠不止今天課文中所說的這些,希望同學們在學習中繼續探究。

板書設計

12 大自然的啓示

“打掃”森林 人類的老師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我們的中學英語教學在語法教學與評價方面,存在這樣兩種現象:

一是存在在課堂教學中:年紀偏大的老師仍抱着舊的觀念和經驗不放,一味地強調語法知識的教學,遇到某個新問題、小問題糾纏不放;新教師或年輕教師認爲任務型教學不要教語法或淡化語法教學,更不研究語法教學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只是將教科書上的語法練習輕描淡寫地過一遍。

二是體現在測試性評價中,無論形成性的評價還是終結性的評價,近幾年從上至下的考試命題,語法知識和客觀題所佔比例明顯降低。因爲考試這個指揮棒,近幾年的學生在口、筆頭英語表達方面,其準確性也明顯滑坡。

國家課程標準制定小組於對試驗搞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和修改。程曉堂教授(北師大教授,國家課程標準制定小組主要成員)就“關於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修訂”做了說明,其中有這樣幾段話:將“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修改“現代外語教育理念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提倡採用任務型語言教學等各種強調學習過程的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

主要是對有關任務型語言教學的表述做了一些調整。實驗稿明確倡導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並要求教師“儘量採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修訂稿則是“倡導注重過程的語言教學途徑”,建議“要積極嘗試和研究任務型語言教學等注重語言學習過程的教學途徑和方法”。修訂稿鼓勵教師積極嘗試和使用其他符合新課程理念和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的外語教學途徑和教學方法。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在教學實踐中,由於對任務型教學把握不好,以及過於強調用某一種方法,而忽略了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也忽略了教學內容的多元性和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同時我們應該領悟到:語法肯定是要教的,也是測試評估的一個內容。因爲“語法是用詞造句的規則系統,它是詞的構成規則、變化規則、組合規則的總和。沒有語法,語言就是一盤雜亂而毫無章法的散沙。”英語教學在我國是外語教學,我們要快捷、準確的學好這門語言,一定要學好語法。

因此,我想我們教師應該轉變觀念,調整教學策略:

1、重視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但不能輕視語言知識教學;

2、在情境中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語法,使語法教學將形式與意義、結構與功能、學習與生活有機地融爲一體;

3、將語法知識的學習與聽、說、讀、寫技能訓練結合起來。

4、測試評價中適當增加客觀題的比例。

選擇以下幾種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語法教學模式:中學語法教學應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不同的教學目標和不同的教學時段採用不同的教學模式。

1、單元常規教學模式

“觀察——發現——討論——歸納——鞏固——運用”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應每遇到一個新的語法項目都花費大量時間去講解和操練,而應根據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每單元花費一定時問,採用“觀察——發現——歸納”的方法,專項突破該單元的重點語法項目。

2、語法專項複習模式

“集中呈現——對比分析——專項梳理——鞏固運用”

進行期中或期末或一學段複習時,教師可以集中所涉及的語法內容,通過對比和歸納,引導學生梳理語法規則,並加以鞏固和運用。同時,注意設計語法練習時,應儘可能讓學生在語篇中完成,避免學生死扣語法規則、出現生搬硬套的現象。

總之,語法教學不是我們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只是一種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教學內容和手段。所以,我們應該始終倡導學生探究--發現式和自主式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堅持爲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使他們在適當的語境中感受語言規則的存在,再通過對語法規則的觀察、發現、瞭解、分析、歸納和總結,然後學會利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去完成一些具體事情,最終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九個生字,兩條綠線中的兩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

4、通過朗讀、想象,感受植樹前後的巨大變化,體會到植樹帶來的好處,和詩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樹的快樂。

教學重點:

抓住植樹前後的巨大變化,引導學生通過對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諧。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生字;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一、導入:

1、春天來了,我們久封的心門也隨着這暖暖的春光被打開,總是希望能夠出去走走、看看。大家能不能告訴我,如果出遊,你會選擇哪裏?

2、大家說的地方不少,可是我們都可以用幾個詞語來概括它們的特點。(春色滿院、桃紅柳綠、奼紫嫣紅、春意盎然……)去這樣的地方遊玩,我們的心也醉了,那裏的風是那樣的柔、水是那樣的清,那裏的春光也格外明媚。讓我們和一羣植樹的孩子一起出發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二、初讀課文:

1、這又是一首詩歌,讀詩歌的要求是什麼?(除了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外,還要把詩歌的節奏讀出來。)

2、自由讀,教師巡視。

3、開火車讀教師出示的詞語,教師注意幫助學有困難的學生。

歌謠綠袍裸露煎熬寂寞松鼠嘰嘰支撐杴鎬

4、齊讀詞語,注意讀準字音,讀好“裸露”(邊音)“撐”(後鼻音)

5、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糾正錯誤。教育學生在同學讀書的時候不要打斷,有問題先用鉛筆在書上輕輕地畫上記號。

6、學生點評。

7、聽了大家的讀,我們把許多隱藏的“地雷”挖了出來。請大家再朗讀課文,在讀之前,想一想剛纔的哪些問題是需要我們注意的。想好了再讀,希望能夠比剛纔有一個提高。

8、有進步嗎?把自己的進步告訴大家。由於時間關係,選擇一個自然段,向大家展示。

9、指名讀,評價。

三、初步學習第一、第八自然段。

1、請一、二兩組的同學讀第一自然段,三、四兩組的同學讀第八自然段,我來讀課題。讀完,你們發現了什麼?(第一、第八自然段結構相似,前後呼應,有點題的作用)

2、想一想上學期學的《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再讀一讀,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嗎?

3、從“荒山野嶺”到“青山碧嶺”,這僅僅是文字上的不同嗎?下節課我們接着學習。

四、學習生字。

1、“謠、袍、裸、寞、嘰”想一想他們有沒有同胞兄弟?他們和他們的兄弟區別在哪裏?把他們的特徵記牢。

2、和學生共同書寫“鼠”,幫助學生擺好間架結構。

3、描紅。

4、寫《習字冊》

第二課時

一、整體感知:

1、上節課,我們找出了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荒山野嶺”,一個是——“青山碧嶺”,你們說老師應該分別用什麼樣的粉筆來書寫這兩個詞呢?

2、看到“荒山野嶺”,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3、那“青山碧嶺”呢?

4、讓我們打開書本,看看詩人用他手中的筆爲我們描繪出一幅怎樣的“青山碧嶺”畫面吧!

二、學習三-七自然段:

1、自由讀。告訴大家,我們都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2、哪些場景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能不能通過你的朗讀來告訴大家,或者是你的感動、或者是你的快樂!

3、學生朗讀,教師、學生共同評價,教師點撥。

①“煎熬”

什麼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來訴說自己的痛苦吧。

②“林濤”

什麼像波濤一樣上下翻涌?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把你感受到的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心中有圖畫,腦中放電影,你就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了。

③小鳥、松鼠、小兔、小猴

我來問問你:“小鳥,你爲什麼到這裏搭窩築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麼呢?”“小兔、小猴你們呢?”誰來讀讀,把這種快樂、安全、衣食無憂的感覺讀出來,你們現在就是小鳥、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

④“渾濁”—“碧波”,“咆哮”—“輕撫”

讀一讀這兩對詞語,給你怎樣的感受?

4、詩人給我們描述的畫面是多麼美好呀!齊讀。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從“荒山野嶺”到“青山碧嶺”,是誰的功勞?一起讀第二自然段。

2、杴、鎬的聲音是多麼單調,可是爲什麼是“歌謠”?

3、齊讀。

四、再次學習首尾自然段:

1、“我們”因爲什麼而快樂?

2、春光特別喜歡“我們”,染綠了“我們”的雙腳,“我們”以自己的行動讓春光更加美麗!

五、朗讀全詩:

1、齊讀。

2、嘗試背誦。

板書: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荒山野嶺———————————青山碧嶺

裸露、煎熬 林濤、動物的家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目標 :

1、懂得借別人的東西要愛護,並能按時歸還。

2、能看圖連貫地說一段話,並能使用借書和還書時的禮貌用語。

教學重點:

能抓住人物的言行把借書、還書的過程說清楚。

教學難點

看圖連貫地說一段話,注意每兩幅圖之間過度要自然。

教學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一、談話揭題

1、同學們,老師這兒有幾本新書,你們想看嗎?

(想)

2、你們想看老師的這本書,可得向我借(生齊說)

(板書:借)

3、你準備怎麼向老師借這本書呢?誰先來說一說,看老師願不願意把書借給你!(生說)

看來,同學們都能從老師這兒順利地借到書了。

(你們知道爲什麼老師願意把書借給他們嗎?)

板書:有禮貌

(他們用了哪些禮貌用語啊?)

板書:請好嗎

4、今天啊,明明也買了一本新書,丁丁很想看,於是,他嚮明明借書。那丁丁又會怎麼借書,怎麼還書呢?這節聽說訓練課,我們就來學習第5課

二、整體感知,瞭解大意。

1、看課文中四幅圖,讀讀課後問題。

2、能說說你自己都看明白,讀明白一些什麼嗎?

3、學生自由交流。如果你願意向老師交流就和老師說,願意與同學交流就和同學說。注意把話說通順,讓人能聽明白。

三、逐幅看圖,練習說話

(過渡:看着同學交流的興奮勁,真想聽聽同學們是怎樣把一幅圖一幅圖說清楚、明白的。願意說給大家聽嗎?)

1、出示圖1:你準備怎樣把這幅圖的意思表達明白?

A、指名說.誰有補充嗎?

B、多請幾個同學說。

2、出示圖2:是的,丁丁也順利地借到了書。看,回到家,他在幹什麼呢?

3、從這裏可以看出丁丁是個怎樣的孩子?

(板書:愛書)

(2)你能猜猜丁丁這時是怎麼想的嗎?

(3)請你連起來把這幅圖的意思說一說,好嗎?

4、圖3包好了書皮,丁丁在幹什麼了?

(板書:看書)

看你能用上哪些好詞好句?(板書:津津有味專心致志)

5、圖4過了一個星期,丁丁把書還給了明明。還書時,丁丁會怎麼說?明明又會怎麼說呢?

(板書:還書)

從時間上看,丁丁還書非常按時。

四、把4幅圖的內容連起來說。

注意圖與圖之間過度要自然。

1、自由說

2、指名說

五、表演《借書》

1、自由組合練習表演

2、上臺表演,師生共同評議。對話是否正確,是否有禮貌。

六、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聯繫實際說說自己向別人借東西是否有禮貌?按時歸還了沒有?準備今後怎樣做?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范進中舉》是一堂網絡環境下的語文課,我的課堂教學設計如下:

教學目的:1、探討小說中的諷刺藝術;2、學生對信息的蒐集處理能力,協作交流能力;

3、寫作模仿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探究小說中的諷刺藝術

教學難點:如何在小說中運用諷刺藝術。(通過對比、誇張的手法達到諷刺效果)

電教手段:計算機網絡教學,學生和教師在網絡機房進行學習(教師指導,學生交流探討)

素質目標:培養學生合作學習、集體責任感、交流創新能力

課件製作:素材蒐集來自互聯網和教學參考資料,DreamWeaver MX製作網絡課件。

使用軟件工具還包括:WORD、ASP、FLASH5.0、FireWork MX、CUTEFTP

(製作:鄧湘雲)

教學環境:計算機網絡機房(校園網寬帶接入國際互聯網)

課時安排:2課時

1、創設情境封建科舉制度簡介,作者吳敬梓簡介

2、明確任務

l探求小說諷刺藝術的表現手法

l根據學習過程的提問,討論問題並做出結論。

l模仿諷刺小說的藝術表現手法,寫一段諷刺小作品。

3、協作學習

①思考問題,形成小組觀點,並用BBS交流。

②形成各自結論作品。

爲了完成任務,同學們需要經歷哪些過程?請仔細看下面的步驟,並按要求一步步進行。

1)、分好三人小組(課前已經完成)

2)、小組成員閱讀《范進中舉》文章中,59自然段。思考:小說的諷刺藝術表現手法是什麼?(討論,把小組的結論寫下來。)

*示例:我們小組認爲,

3)、故事欣賞(《范進中舉》的圖片故事)

4)、范進中舉前後有什麼變化?胡屠戶又有怎樣的變化?作者用什麼寫作手法來體現這種變化的?(閱讀課文,並作出總結,寫下來。)

5)、在自由閱讀資料中任意選擇一篇諷刺小說閱讀,思考:小說中運用了什麼方法來體現諷刺效果?(學習建議:選擇一篇小說,仔細閱讀,分析其中運用了什麼手法達到了諷刺的效果,小組成員討論,並寫下你們的結論。)

教師在網絡課件中列出如下資料:

*《國王說再來一次》馬克·吐溫(美國)(短篇)

*《官場現形記》節選李寶嘉(清朝)(中篇)

*《報 應》 佚名(現代諷刺小說)(短篇)

*示例:我們小組認爲,小說的諷刺藝術表現手法主要是

6)、小說的諷刺藝術表現手法究竟是什麼?請做出總結。

7)、創作並討論。模仿並運用小說諷刺手法,小組創作一段諷刺小作品。最後到討論區發佈小組結論和作品,和同學們交流。

4、探討交流,給出評價

小組成員在BBS上根據各個小組的發言,評價各個小組的作品。

教師在課堂上給出總結性評價。

課後,根據小組的課堂表現、發言記錄、課件中評價標準給優秀小組鼓勵。

在課堂教學完成以後,根據當時的記錄和回憶,寫下了這篇課堂實錄,做爲日後參考和教後反思。

《范進中舉》課堂實錄

(在學習前要做的準備)

1、全班以3人爲單位劃分小組,小組實力平均;

每個小組中有三個角色選擇

信息處理員:負責蒐集整理所需的資料

信息發佈員:負責將小組結論和作品發佈到討論區

創意小作者:負責組織語言,寫好小組結論總結和課堂習作。

2、指導學生學習思想和方法:小組成員一起學習,交流協作,對自己和夥伴的學習過程都應該

真負責,積極合作。強調只有以小組爲單位達到教學要求才算達到了學習目標。

3、預習課文

實驗課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教師精心準備,因爲在教學中,每一個細小的變化都可能導致更多可能。爲此,我做了如下的安排:

(1)爲劃分好小組,教師首先要求課代表根據班級同學的情況,平時表現劃分小組,盡力做好能力平衡,因爲這樣才能讓學生的討論協作更加實際(如果分組能力不平衡,則會導致課堂上只有少數幾個小組認真完成任務,而其它小組無所事事),而且爲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用於探索。在小組的代號上也頗費了一點功夫,最後確定了奮進號、挑戰者、探索號、神州號等20多個小組代號。在學習之前,利用心理暗示,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在進入網絡教室,學習課文之前,對學生的學習思想指導很重要。爲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並且讓學生了解爲什麼採取這種網絡學習方式。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從前有四位獵人去郊外狩獵,他們來到狩獵區,獵人甲突然興奮的說:看!那裏有野鴨!獵人乙是個身手敏捷的好射手,他定睛一看,屏住呼吸,舉槍就射,清脆的槍響過後,一隻野鴨墜落在遠處的草地上。此時,獵人丙也帶着獵狗前往那個方向找尋獵物去了,等了一會兒,他帶着剛纔射中的野鴨回來了。獵人丁則升起篝火,將野鴨做成了美味的佳餚。正當大夥分享今天的勝利果實的時候,獵人甲突然提出了問題:今天我們四人誰的功勞最大呢?同學們,你們認爲呢?

學生的回答多種多樣,各有不同,但都是集中在認可某個獵人的功勞這一答題思路上,經過一番七嘴八舌的討論,有一位同學提出了特別的想法:四個人功勞一樣大,因爲這件事是依靠四個人分工一起完成的。(我認爲,在討論過程中,學生邊聽邊在不斷尋求與其他人不同的答案,教師要鼓勵學生思考)其它同學對這個回答感覺有點意外,小聲議論起來。我暗喜,這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教師:很好!同學們,合作交流是現代社會的勞動者不可缺少的能力,它可以讓工作學習更有效率。今天我們就要運用這種能力來幫助大家完成課堂學習任務。

(這堂課,20xx年10月23日上午第一節,課前針對學生進行了充分指導。包括上課過程簡介,操作方法和分組,角色等。課堂上,學生反應較快,大多數同學以小組爲單位進入了討論區,並留言。課堂教學得到了焦亞洲老師的協助。)

上課前,提前5分鐘帶同學們進入教室,按課前分好的小組坐好,告訴同學們課件主頁的地址,簡要介紹了學習界面,開始上課。

教學環境:(網絡機房的基本配備:無盤工作站,學生機60臺,配置:CPU賽揚1G,內存128M,整合主板。網絡是星形拓撲結構,學生機自帶100M網卡,教師服務器一臺,WEB服務器一臺,網絡機房寬帶接入英特網。這樣的硬件設備保證了網絡課件的正常運行和網絡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創設情景,課堂導入:

小說是人類社會的百科全書,讀小說不僅能使人得到藝術享受,而且從中得到對社會、自然、人生的感悟。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的長篇諷刺小說。這部小說的語言有着典型的諷刺藝術特點。

這節課,同學們就要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揭開小說諷刺藝術的神祕面紗。在這,你不僅是學生,也是一位小小鑑賞家,或者一位創意寫手,也可能是一個信息蒐集、處理的行家。希望大家和自己所在的小組夥伴作爲一個整體團隊,通過合作來完成今天的學習任務。讓我們開始吧!

課堂情況: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開始學習,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瀏覽課件頁面。由於課前做了分工,小組能力水平較平均(學習能力、信息能力),此時每個小組都能在信息蒐集員的操作下開始閱讀、瀏覽課件內容。

教師此時應該注意要求學生按步驟開展學習即可。

三、聚焦任務,指導學習

1、確定主題:通過教學目標分析確定本課主題探討小說諷刺藝術。

2、明確課堂上要完成的三個任務:

l探求小說諷刺藝術的表現手法

l根據學習過程的提問,討論問題並做出結論。

l模仿諷刺小說的藝術表現手法,寫一段諷刺小作品。

3、簡要介紹學習過程中要用到的軟件工具。

四、循序漸進,交流協作

同學們在瀏覽完前兩個內容基礎上,按照這一過程中的學習步驟,進行學習交流。

三人小組根據學習步驟中提出的幾個問題,成員之間討論交流,並將小組的結論用電腦記錄下來(輸入TXT文本)。在網絡課件中教師已經給出了一些網上資源,供學生查閱。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與問題有關的資料。

教師在這個教學環節中可以到各個小組的身邊,指導學生討論或者檢查學習情況。課堂教學情況從表面看有些無序(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學生統一聽課,而此時,學生分組學習,分組討論)。但實際上大部分學生是在閱讀、思考、交流。

課堂學生情況:學生在課堂中分小組學習,各個小組成員之間會有交流討論,而且各個小組的學習進度會有不同。各個學習小組會將自己已經討論出的結論發佈在BBS上,供教師和其它小組閱讀評價。

教師課堂指導:可在課堂上走入各個小組中,指導學生,也可以在BBS上對學生的回答結論點評,同時可將言之有理的小組結論推薦給同學們閱讀評價(用BBS留言簿)。同時針對小組學習中碰到的普遍問題,在課堂上給出有益的指導。

五、模仿創作,評價探討

學生在明確小說諷刺藝術的表現手法以後,運用對比、誇張來創作一段諷刺小作品。

這一過程中,學生將當堂創作,並將作品發佈到BBS上,各個小組和老師會對作品做出自己的評價。

在這種探討交流的氣氛中,學生敢想,敢寫,也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

最後,更據各個小組的表現,各組成員將按照評價標準裏的內容給自己小組打分。

教師也會在課後按照課堂表現情況和發言記錄,給予表現出色的小組以獎勵。

教後反思、值得注意:

1、閱讀速度與課堂適應能力要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不平衡,日常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速度。

2、學生的合作能力要培養。

強調團隊合作;計算機是工具,學習工具;在協作學習的7個步驟中,有難度的可以先到討論區交流,然後一邊討論一邊完成後面的任務。或者向老師請求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