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文《安塞腰鼓》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語文課文《安塞腰鼓》的教學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抓住重點句子賞析。

2、理解文中短句的運用及排比、反覆的作用。

3、感受生命的律動,感受中華民族的藝術奇葩。

【教學重點】

1、排比、反覆的修辭及作用。

2、精讀重點句子,感受生命的力量。

【課型】

審美感悟課

【教學過程】

一、播放視頻,形象感受

播放安塞腰鼓視頻,調動學生情緒和想象力。 提問:

你看到、聽到、想到了什麼?

屏幕展示(以安塞腰鼓爲背景):安塞腰鼓產生於距延安四十公里處的安塞縣,是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志和西北地區濃郁的鄉土氣息。

二、自由朗讀,感知課文

自由朗讀課文,感受文章的氣勢,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動,用下面的格式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的安塞腰鼓,因爲──。”

如:

粗獷雄渾的安塞腰鼓,因爲它是黃土高原的“絕活兒”,類似於西方的搖滾和勁舞,它動力十足的風格與當地自然環境、地理風貌、民風民俗等渾然一體。

宣泄生命的安塞腰鼓,因爲它疾猛的節奏,鏗鏘的鼓點,體現了生命的激昂,是一種羈絆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發、噴涌。

人鼓合一的安塞腰鼓,因爲它的成功,在於人的表演和樂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人借鼓勢,鼓助人威,相得益彰,酣暢淋漓。

三、精讀賞析,問題探究

1、找出自己覺得精彩的句子,反覆朗讀,並進行評點。如:

精彩之處:

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排比、比喻,想象、聯想,氣勢恢弘。)

這腰鼓,使冰冷的……(排比句式,使語言氣勢充沛,節奏鮮明,感情強烈。) ……

2、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並通過自主、合作的方法進行探究。 如:

難解之處:

它使你驚異於那農民衣着包裹着的軀體……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

……

四、理解主旨,感悟生命

1、作者通過對安塞腰鼓的描寫,歌頌了什麼?多角度思考:

歌頌生命中奔騰的力量;歌頌黃土地上的陽剛之美;歌頌承載這一生命的黃土地;歌頌黃土地上生活的人。……

2、將課文置於我國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去思考,談談自己的理解:

我們的民族和這片黃土地一樣古老,一樣經歷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難,太多的束縛和挫折,但我們總能神奇地重新崛起,特別是改革開放後,我們國家走進一個令人振奮和自豪的新時代,只要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大膽創新,勇於開拓,我們就一定能夠再造輝煌。

五、佈置作業,寫作遷移

學習本文,使用排比、反覆、比喻的修辭,運用短句,進行合理想象,描寫一個令你難忘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