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教學設計方案範文集錦6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緻的方案准備工作,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那麼大家知道方案怎麼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範文集錦6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學習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爲大家帶來一位小朋友,一起先聽聽他的自我介紹吧。

放錄音:嗨,我是古詩博士,非常高興認識你們。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學習,在學習之前,我想和你們進行一場背詩比賽。

小博士要求:

1、任意背一首詩,開火車背。

2、別人背過的不能得復背。

教師小結背詩比賽:同學們表現很棒,教師也想背了,想不想聽呢?

二、朗讀古詩,學習生字

1、詩背古詩,請同學評價後,讓學生自讀《春曉》、《村居》。

2、師:這兩首古詩的題目分別是──指名讀,區分春、村的讀音。

3、出示生字:

⑴ 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讀一讀。

⑵ 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

⑶ 小組交流自學情況。

⑷ 小組彙報,全班交流。

4、鞏固識字。

5、比賽背。

二、鞏固生字

1、出示詞語:

指讀。

搶讀。

同桌互讀。

2、比賽:

出示字卡,打亂順序,分別發給四個小組,讓小組合作,按詩句的順序擺一擺。

三、寫字

逐一指導書寫。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學習目標】

1、認識縣、濟、匠等10個生字。會寫縣、設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設計、參加、雄偉等2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瞭解趙州橋的結構特點和建築特色,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增強民族自豪感。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生字生詞卡片。

3、蒐集反映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資料及有關橋樑的資料。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1、播放課件:昔日的洨河風光。

2、談話導入:

洨河兩岸景色優美,可阻礙了兩岸文化的交流、經濟的發展,官府決定在這裏建一座橋樑。造一座怎樣的橋呢?官座決定向社會公開招標,石匠李春設計了方案被採用了。想知道李春的設計方案嗎?讀讀課文就清楚了。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訊課文,畫出生字詞,結合注意多讀幾遍。

2、採用自讀、同座互讀的形式練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3、教師檢查。用生字卡片抽讀生字詞,再讓學生選讀自己讀得最好的語句和段落。

三、自主感悟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李春設計的趙州橋是怎樣的?

2、彙報交流:

學生可用多種方式彙報自己讀書的收穫。

⑴ 畫一畫趙州橋的結構示意圖。

⑵ 以李春的口吻介紹趙州橋的建築特色。

⑶ 朗讀第二、三自然段,讀出趙州橋的主要特點。

3、引導小結:

通過大家的介紹,你覺得趙州橋是一座怎樣的橋?

4、播放課件:趙州橋今日風貌。

四、識字學詞

1、用生字卡片抽讀生字。

2、給生字組詞。認讀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3、指導寫字:

⑴ 分類指導,教師範寫並提示。

左右結構:部、橫、跨、欄、設

上下結構:參、堅、案、貴

獨體字:爪

⑵ 學生寫字。

⑶ 學生寫完後,選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評議。

五、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2、蒐集橋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1、聽寫詞語:

聽寫後,同座互相批改。

2、用自己的話說說趙州橋的特點。

二、朗讀體驗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畫下來。

2、試着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三、擴展交流

展示課前蒐集的橋的資料,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些橋的特點。

四、佈置作業

有興趣的,可完成課件選做題。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壁虎、小魚、黃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及小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點。

【課前準備】

四種動物的圖片,幻燈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開火車讀字詞。

2、擴詞:

虎 借 難。

3、第1、2段告訴我們小壁虎的尾巴──斷,它想去──借尾巴。

二、讀講第三、四、五段

過渡:

小壁虎向誰去借尾巴,它借到了嗎?

範讀,分組讀。

小壁虎向誰去借尾巴?用上和回答。

板書:

小魚、老黃牛、燕子圖

小壁虎怎麼去借尾巴?小魚、黃牛、燕子爲什麼不把尾巴借給它?

1、第一步:

⑴ 指名讀第3段:

有幾句話?分句讀。

⑵ 出示:

爬呀爬。

齊讀。

指讀第一句。

評:讀得好,使人聽起來小壁虎爬得那麼慢,那麼艱難,我有一個問題,小壁虎失去尾巴多麼着急呀。爲什麼不快快爬去借,反而這麼慢,這不矛盾了嗎?

師述小壁虎尾巴的功能。

導讀第一句。

⑶ 小壁虎是怎樣向小魚借尾巴的?

比較句子:

A、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

B、小魚,你把尾巴借給我。

哪種說法好?

小壁虎這樣問可以看出他怎麼樣?怎麼看出來的?導讀這句話。

2、第二步:

小魚爲什麼不把尾巴借給小壁虎?

圈出小魚尾巴怎麼動、有什麼用的詞語。

板書:搖 撥 水

3、第三步:

看燈片:

⑴ 小壁虎看見小魚怎麼在河裏游來游去?

⑵ 小魚搖着尾巴,可以一會兒怎樣遊,一會兒怎樣遊?

(做手勢)

小魚( )着尾巴,在( )( )游來游去。

導讀這句話。

⑶ 小魚爲什麼不把尾巴借給小壁虎?

小壁虎向( )借尾巴,( )要用尾巴( ),所以沒借到。

⑷ 小魚怎麼回答小壁虎的?

比較句子:

A、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撥水呢。

B、不行,我要用尾巴撥水。

導讀。

4、第四步:

導讀第三段,練習分角色朗讀。

第3、4、5三個自然段中許多內容一樣,因此讀的語氣完全一樣。

第一步:

指讀第4段、第5段,有幾句話?每句分別講什麼?

第二步:

圈出老黃牛、燕子的尾巴怎麼動、有什麼用的詞語。

板書:甩 趕 蠅子 擺 掌握 方向

第三步:

看燈片

⑴ 老黃牛怎麼在樹下吃草?

老黃牛爲什麼不把尾巴借給小壁虎?

⑵ 燕子怎麼在空中飛來飛去?

燕子( )着尾巴在( )( )飛來飛去。

燕子爲什麼不把尾巴借給小壁虎?

5、根據上面的內容填空:

小壁虎向( )借尾巴,( )要用尾巴( ),所以沒借到。

6、指導分角色朗讀3、4、5段。

三、讀講第6、7段

1、指讀6、7段,思考:

⑴ 小壁虎開始爲什麼難過?

⑵ 後來怎麼又高興起來呢?

2、讀後交流。

3、導讀。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齊讀課文

【板書設計】

17、小壁虎借尾巴

斷 小魚圖 搖 撥水

老黃牛圖 甩 趕蠅子

長 燕子圖 擺 掌握方向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本文是一篇通過典型事例說明蜜蜂具有方向辨認能力的科普文

章。文章首先介紹了問題的產生,即“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裏,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接着用了較長的篇幅介紹法布爾在女兒的配合下進行了蜜蜂能否辨認方向的試驗。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在進行語言文字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對科學的求實精神。

教學本課時我採用以默讀爲主,自主探究的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老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感悟到試驗的樂趣和從事科學研究應有的求實精神。

在第四冊教材中有一篇課文叫《蜜蜂引路》,其中也提到了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於是在一開始上課時,我便讓學生回憶這篇課文,有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了故事的內容,我引導學生思考,蜜蜂爲什麼能爲列寧引路呢,不少學生聯繫到本文說出了答案。在這樣的知識再現過程中,不僅回憶鞏固了學過的知識,還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學生帶着質疑走進了課文。

在學習法布爾做試驗的過程時,我讓學生分別找出法布爾對蜜蜂做了哪些事情,而蜜蜂又是怎樣反應的。在這些對比學習中,學生髮現蜜蜂能從兩裏遠的地方飛回家,覺得實在是太神奇了,於是真切地相信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而文章的最後總結自然段,法布爾提到:“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我順勢提問:“爲什麼法布爾無法解釋呢?”我引導學生從當時的時代環境與科學條件去

思考,學生很快明白了,當時的科學還不夠發達,有許多現象是無法解釋的。至此我引導學生體會,法布爾是個嚴肅對待科學,實事求是的人。最後我還提出一個小小拓展問題:現在的科學發展了,你們能不能去查找資料告訴我,蜜蜂爲什麼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呢?

《蜜蜂》這篇課文以第一人稱寫了他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課文敘述線索清楚,情節完整。首先寫“我”聽說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過程大體是在自家花園蜂窩裏捉上20只蜜蜂,都在背上做上記號,叫小女兒守在窩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飛蜜蜂。隨後寫“我”途中的觀察和猜測以及試驗的結果。結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先後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最後得出結論:“我”尚無法解釋蜜蜂爲什麼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在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如何通過生本教學模式達成教學目的是我首要考慮的問題。

首先,我總結了近期在生本教學探討中出現的問題:1、學生預習不充分,大部分孩子只是停留在生字詞的預習上,只有少數同學能按老師的要求讀通課文並收集相關的資料。2、小組合作學習只能停留在文章表面,不能細緻深入地加以體會。3、小組合作,每個小組優等

生只有一兩人,如何在他們之間產生思維的碰撞?4、小組合作,展示的時間過長,在規定的時間內很難達成教學目標。

接着,我確定了教學思路:小組分工細化,討論的問題開放化。 有了思路,教學過程的落實就有了風向標。在第一課時第一回合的小組學習中,讓小組長組織組員互相檢查本組同學生字詞的學習情況,並對小組進行了細化分工。如一號學生指給二號認,其他聽;接着二號指給三號認,其他聽 ??認讀時,把不會認的字做好標記,並負責教會不會認的同學,做到人人過關,再進行展示。雖然字詞預習效果好,也用了8分鐘的時間。第二回合的小組學習,我讓組長組織檢查讀通讀順課文,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開口讀書。然後進行展示,評價,再讀。由於目標難度不大,學生積極性很高,參與面廣,很易達成目標。但較費時間,讀—評—讀來回幾個回合,二十多分鐘就過去了。第三回合,我讓學生小組討論: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孩子們七嘴八舌,興致勃勃。接着小組展示。四個小組都發了言:“這篇課文寫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這篇課文寫蜜蜂離家二里多路都能飛回家。”“這篇課文寫作者帶着蜜蜂走了二里多路,放飛蜜蜂。蜜蜂也能飛回家。” “這篇課文寫蜜蜂有辨認方向的本能。”從四個小組的發言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們都動了腦筋。接着小組主持人進一步問:“請問下面還有補充的或有不同意見嗎?”下面一片沉默。我想如果再來一組展示,情況也會大同小異。怎麼辦?我只好運用師本的優勢,問了一句:“誰能把他們的發言連起來說一說?”一語道

破天機,有幾個孩子舉手,其中一位把課文的內容能大概總結出來。第一課時,也算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此時已拖堂幾分鐘。

反思這節課:學生真正動起來了,平時不專心的同學能傾聽別的同學發言了;平時不愛動腦的同學,雖然發言不一定正確,但也在思考了;平時不愛發言的孩子,雖然上臺有些緊張,聲音有些小,但在其他同學的帶動下也能登臺展示了。這不正是我們需要的課堂嗎?從學生的角度看,這第一課時完全達成了目標,這是好的開始。但單位時間內效率有待提高,以保證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通過這節課也使我產生了些許疑惑:當學生出現問題或冷堂時,教師該如何指點才能真正體現生本呢?在今後的生本教學過程中,我還要不斷地努力探索。

最近,一位老師上14課《蜜蜂》(人教版第五冊)。

這位用充滿激情的話語介紹,引出勤勞的小蜜蜂,而且出示小蜜蜂的圖片。然後,她問:同學們對蜜蜂還有哪些瞭解呢?下一環節,就是同學們紛紛拿出自己事先蒐集到的材料,爭先恐後地舉手發言,當時的氣氛甚是熱烈,看得出,同學們(特別是完成蒐集任務的同學)的興趣是高漲的。

不過,令人遺憾,引人深思的現象也隨之出現了:得到機會興高采烈發言的同學,真的站起來,卻是將材料讀得支離破碎,磕磕巴巴,言

不由衷,詞不達意。也難怪,他們手頭的資料,有的是網上下載的,三年級的學生,做家長的肯定是幫了忙的。不知是家長不大明白,還是應付了事,反正那專業性極強的學術論文似的介紹,別說學生,就連坐在旁邊屏氣凝神,側耳傾聽的我都一頭霧水,何況學生?加上老師是新手,學生站起來,總是讓學生將磕巴、吞吐進行到底,真難爲了介紹的同學,更難爲了那些正襟危坐,洗耳恭聽的同學。

我也碰到過類似的情況。這不得不讓人深思:讓學生蒐集資料,錯了嗎?答案是肯定的,沒有!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蒐集到的資料積極組織學生交流,這既是學生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資料”的機會,也是學生互動、資源共享、鍛鍊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既嚐到了成功的喜悅,又擴大了知識面鍛鍊了能力,從而更激發起學生蒐集資料的興趣,增添了蒐集資料的動力。何錯之有?

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臺;課堂不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髮展的場所;課堂不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是探究知識的場所;課堂是師生的一段豐富的生命歷程??如果我們經常在課前請學生查找與課文相關的資料,不僅可以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說主題

2.體會小說對比手法的運用和巧妙的構思

3.正確認識人性的美與醜

 教學重點、難點:

1.分析人物形象

2.體會對比手法的運用和巧妙的構思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打開這扇窗,我們可以看到人間的光明與黑暗透過眼睛,我們可以感知世間的冷與暖今天,讓我們打開澳大利亞作家泰格特的《窗》,一起走進兩個病人的世界

二、預習展臺

1.檢查預習,讀準字音,認準字形

2.默讀課文,結合圖片複述故事情節

 三、合作探究

1.文中的兩位病人是怎樣的人?請用以下句式評價他們(要求:結合課文內容分析)

我想評價 ,我認爲他是一個 的人,因爲

2.文中有哪些方面運用了對比手法?有什麼作用?

3.如果把結尾改成“他看到的是那座美麗的公園”,你認爲好不好,爲什麼?

 四、拓展延伸

如果我們產生自私的想法,羨慕甚至嫉妒別人,怎麼辦?閱讀下面的材料,請寫一條微博說說自己的看法

一位初二的男生看到班裏的某位同學用iPhone手機,十分羨慕,也想擁有一個,就叫父母買一個給他可他們家生活比較貧困,父母沒有答應他於是他就約了幾個社會青年,在那位同學回家的路上進行勒索結果沒有拿到手機的他們就開始圍毆那位同學,幸好有居民發現報了警

五、教師寄語

別在羨慕別人的幸福的哀嘆中忽略了屬於自己的幸福!

別在嫉妒別人的幸福的痛苦中忘了追求自己的幸福!

要相信,只要我們的心中充滿陽光,窗的外面,每天都可以是晴天!

 六、佈置作業

小說的結尾戛然而止,請你發揮想像,續寫一段情節,要求寫得既有創意,又切合小說的中心意思,300字以上。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7個字。

2、通過上下文或表演瞭解得意洋洋、垂頭喪氣等詞語,並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3、能借助課文中的插圖進行閱讀,深入感受語言的優美。

二、教學重、難點:

1、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

2、進入角色,體會情感和課文所要說明的深刻道理。

三、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課文,懂得與人合作的重要,願意與人合作。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讓我們到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去吧。瞧,兩隻可愛的小動物梅花鹿和金絲猴歡迎我們來了有一天,他們在一塊兒進行了本領的大比試,於是,就有了一個非常美麗的童話故事比本領。(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三、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梅花鹿和金絲猴比試什麼呢?

2、比試的題目是誰想出來的?

3、梅花鹿和金絲猴都是怎麼想的?

四、小組學習,互相幫助。

1、遇到生字,儘量用平時的辦法自己學習、解決。

2、經過思考,不懂的地方一起討論或做個記號。

五、班級彙報,集中學習。

1、各組彙報自學情況,解決疑難問題問題。

2、開展摘果子游戲,集中識字。

3、讀好課文,感悟品味。

1)、激趣點撥:梅花鹿和金絲猴都認爲自己必勝,比賽開始後,他們都連忙奔向河對岸去摘果子。那麼,勝利者是誰呢?誰來講講了解到的情況。

2)、反覆品讀課文,加深理解。

3)、學生質疑,師生互動。

4)、角色朗讀、表演。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鞏固識字,練習寫字,進一步體驗合作的重要。小組合作爲掉進坑裏的小白兔設計營救方案。

板書設計:

比本領

梅花鹿金絲猴

團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