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說課課件

一、課標解讀

澳大利亞說課課件

根據《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 ,本節課標是:

1、在地圖上指出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和領土組成。

2、根據地圖和其他資料概括澳大利亞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

3、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聯繫澳大利亞自然條件的特點,簡要分析澳大利亞是如何因地制宜發展農牧業的。

對課標的理解:

本節既要求學生能夠分析澳大利亞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環境的特點,又要求學生理解分析其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如農牧業發展的影響,形成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觀念。

 (一)課程資源整合

爲完成課標要求,我對相關的課程資源進行了整合:

1、選取教材中的三幅地圖:《澳大利亞在世界的位置》、《澳大利亞牧羊帶的分佈》和《澳大利亞的地形圖》

2、從網絡中搜索澳大利亞氣候分佈圖、特有生物圖、農牧業發展情況等的圖文資料。

(二)學習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我確定本節學習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⑴運用地圖說出澳大利亞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環境特徵。 ⑵分析澳大利亞古老生物多、農牧業發達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

根據地理信息,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種學習方法,對地理現象進行分析,並簡單說明因果關係。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初步樹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觀念,培養可持續發展觀。

(三)重難點

根據課標要求,我確定本節重難點如下:

重點:澳大利亞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環境特徵及其對農牧業的影響。 難點:分析澳大利亞農牧業發展的影響因素。

 二、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區域地理學習方法和讀圖獲取信息的能力。 而且六年級的學生競爭意識強,樂於探究,樂於表現。所以本節主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最大程度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教法與手段

本節課我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以多媒體爲載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引導並激勵學生動眼動口動腦動手。

所以確定教法和手段如下:

教學方法:引導點撥法,啓發討論法等。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程序

環節一:圖片導入

教師展示袋鼠、鴯鶓、考拉、鴨嘴獸四幅圖片引入新課,並設疑:爲什麼澳大利亞有這麼多古老動物

設計意圖: ①展示特有動物圖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通過設疑,激發學生的探求欲。

環節二:自主學習

1、教師展示兩幅圖:①《澳大利亞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圖》、②《帶有經緯網的地形圖》,讓學生讀取其位置,選一生到屏幕前指圖交流答案,根據其回答其他學生進行補充和評價,教師及時點撥、糾錯、評價。並強調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爲後面分析其古老生物多做鋪墊。

2、教師展示《澳大利亞氣候分佈圖》和《地形圖》,引導學生據圖提出問題,選一生到屏幕前指圖提問,選學生回答。然後再由其他學生補充和評價。教師及時點撥、糾錯、評價和概括。教師在分析地形時引導學生分析大自流盆地的形成原因,通過分析地形對水資源的影響,探究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的關係。

設計意圖:

① 培養學生自主讀圖並從圖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提出問題,生生、師生共同交流答案,培養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自主學習方法,突破本節課重點。

② 鍛鍊學生掌握描述一個國家地理位置的方法,鍛鍊學生歸納總結一個國家或地區地形、河流、氣候等的特點的方法。

環節三:合作探究

1、教師展示地球演化史圖, 學生結合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特點,分小組合作探究爲什麼澳大利亞有衆多古老生物?解決課前疑問,做到前後呼應。

2、教師展示澳大利亞地形圖和氣候分佈圖,並補充關於綿羊生長的氣候條件資料,結合圖文材料,學生分組討論:

1-5組討論①A處發展粗放牧羊帶有哪些條件?

6-10組討論②B處發展綿羊與小麥混合經營帶有哪些條件?

設計意圖:

①分組合作討論,培養學生探究合作和競爭意識,提高讀圖分析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突破本節重難點。

②通過分析澳大利亞自然環境對人文環境的影響,強化學生對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關係的理解,樹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觀念 ,培養可持續發展觀

環節四:拓展延伸

教師提出問題:在我們的家鄉,有哪些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實例?談談你的看法。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

設計意圖:

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繫,激發學生興趣,並使方法得到遷移和應用。學習我們身邊的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環節五:課堂小結

設計意圖:

從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盤點收穫,培養學生概括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並梳理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環節六:知識反饋

設計意圖:

設置有梯度難度的試題,檢測所學,進一步鞏固重難點;並使學生掌握情況得到及時反饋,以便查漏補缺。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