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課件

教學目標:

《泊船瓜洲》課件

1、使學生正確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2、使學生能說出詩句的意思,感受並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中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課件。

2、學生預習並瞭解詩人王安石的有關情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剛纔的音樂好聽嗎?大家知道是什麼曲子嗎?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在我國的古代詩歌中,月亮一直是詩人們樂於描寫和遐想的對象,據統計在《唐詩三百首》中寫月亮的詩就佔去了五分之一,多達60餘首。當然,宋代詩歌中也不乏佳作。這些寫月亮的詩歌或表達思鄉之情;或抒發喜愛之意。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有關月亮的宋詩《泊船瓜洲》,看一看這首詩,抒發了王安石怎樣的感情?(板書:泊船瓜洲)

本節課的任務:(1)通過各種方式的讀,然後背過這首詩。

(2)通過讀和老師的講解理解詩意,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二、溫故而知新

我們已經學過了許多有關描寫月亮的詩,誰能給大家背幾句?(1-2個同學)學生有可能背李白的《靜夜思》:“牀前明月光、……”張繼《楓橋夜泊》、白居易《暮江吟》、劉禹錫《望洞庭》等。(齊背)

剛纔大家背的這幾首詩,有二個特點:

1、它們都是寫秋天的景象的

(“疑視地上霜”,“月落烏啼霜滿天”,“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湖光秋月兩相和”。)

2、都有月亮,

其中《靜夜思》和《楓橋夜泊》是表達思鄉之情的;《暮江吟》、《望洞庭》抒發對月亮的喜愛之意的。那麼,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到底是秋天的,還是春天的景?思鄉的?還是表達喜愛之情的呢?下面讓我們在讀中來感悟吧。

三、讀(讀出層次)

1、默讀一遍,看一看詩中有什麼不會的字和或不懂的問題,請用筆畫出來。(不動筆墨不讀書)出示第一張幻燈片。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2、指名讀,正音,讀準下面的多音字。出示第二張幻燈片。

京口瓜洲一水間(jiàn),

鐘山只隔數(shù)重(chóng)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huán)。

3、齊讀:{由快——慢},初步瞭解詩歌大意。

思考:王安石在瓜洲看到了什麼景象?(提問1——2人)春江、綠、明月、山、水。

4、打節奏讀,注意節奏和押韻{由快——慢}

5、指導朗讀,注意停頓和節奏,出示第三張幻燈片。

老師範讀。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 瓜洲// 一水間,

鐘山/ 只隔// 數重山。

春風/又綠// 江南岸,

明月/何時// 照我還。

6、集體吟唱

按照上一學期教給大家唱《暮江吟》的方法來唱《暮江吟》,大家先自己唱一下。

四、師小結,定感情基調:

常言道:“文讀千遍其意自現”,“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以讀是學習古詩的關鍵和好方法。好了,我們今天的第一個任務已經完成了。

現在,誰來講一講剛纔你在讀的時候有什麼感覺?(高興、輕鬆、愉快),還是憂鬱傷感?(提問1——2人)。

生也可能回答:歡快的,樂觀的,憂鬱的、傷感的,

那麼,你們的感覺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詩文。

五、悟(理解、領悟)

1、理解課題

泊船瓜洲,看到這個標題,就令我們想起《楓橋夜泊》,泊:停船靠岸。在古代,停船靠岸就是快到了晚上,要睡覺休息了(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爲當時沒有導航技術),所以這首詩的標題也可以改成《瓜洲夜泊》、《夜泊船瓜洲》,這首詩寫作的時間應是臨近晚上,地點是瓜洲渡口。

師:這首詩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爲什麼說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現在我們請一位同學介紹一下作者。

2、作者簡介——由學生製作一張幻燈片。王安石是我國唐宋八大家之一。(板書:江西臨川人)

師:王安石是在一種怎樣的情況下寫這首詩的呢?我們還要回到公元年1071年王安石任宰相,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變法革新,但是立刻遭到了以司馬光爲首的大官僚們的反對,他主動辭職,回到了從小與父親一直生活的,被他視爲第二故鄉的南京。8個月後,又重新被宋神宗啓用,這一年王安石已經55歲,王安石二次被拜相,他可以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了。心情愉快,同時對前途的憂慮,在赴任途中寫下了此詩——決定了本詩的感情基調(心情愉快、眷戀家鄉、憂慮前程)。我們懂得了這些,這首詩就好理解了。

(1)詩中描寫了那些地點?

學生可能回答出三個:瓜洲、京口、鐘山。

老師補充,還有京城開封,江西臨川(王安石的故鄉)

瓜洲:在現在江蘇省長江北岸,揚州市南面。

京口:在長江南岸,現在的江蘇省鎮江市。

鐘山:現在南京市的紫金山。指南京,王安石的第二故鄉。

開封:今天的河南開封市。(可出示第四張幻燈片,表示四個地方的關係)

所以,就可以解決了最後一句中的'“還”——回南京這個問題。

(2)師:王安石在瓜洲看到了什麼景象?當時他的心情是什麼樣的?用詩中的字詞來回答。

學生可能回答:“一水、數重山,江南岸,明月”。(板書)

師:站在瓜洲——望京口——想鐘山——觸景生情

產生了:1、愉快、喜悅之情

王安石二次被拜相,他可以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了。心情愉快,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一水,數重山都不算遠。

2、思念

從2個方面可以看出對故鄉的思念:

(1)王安石二次被拜相,他可以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了。心情愉快,可是又要離開故鄉,所以不免又思念家鄉。現在故鄉近在咫尺,可是會越來越遠的。

(2)我們可以結合白居易寫《暮江吟》來理解,白居易也是觸景生情,可他——離開京城長安,離開了朝庭的紛爭,一路上感到十分的輕鬆、愉快。王安石是——赴任,雖然可以施展抱負,但前途未卜的擔心,使他想早日告老還鄉。這也是人之常情:“遊子思鄉,他鄉苦,故鄉甜”。

師:還有那些景物使王安石思鄉的?

春風、江南岸、明月

“春風又綠江南岸”,“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我的家鄉太美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看着天上的月亮,感嘆月是故鄉明,此時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回來,一股濃濃的思鄉情油然而生。

3、憂慮、無奈

“春風又綠江南岸”的重心,是“又”字。其實王安石在這裏並不是要刻意描繪江南春景之美麗,他把詩句的重心放在“又”字而非“綠”字上,他要表達的是“春風”尚且有情,還知道一年一度“又綠江南岸”春回江南,而詩人自己呢,卻不得不在“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候,離開江南的家鄉,違心地重登仕途。這一去,前途吉凶莫測,不知何時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個“又”字,融情於景,實在是詩人滿心難以排遣的無限鄉愁的真實寫照。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於景的層層鋪墊作勢,結句的“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抒寫鄉愁的淋漓之筆,才水到渠成地直瀉出來,把鄉愁的抒寫發揮到了極致。對故鄉欲回不能,欲罷不休的無奈。今日明月送我去,他日明月“何時”送我還?仕途險惡,吉凶難測,那“何時”二字是詩人發自肺腑的一聲沉重嘆息,蘊含了詩人對險惡仕途的擔憂,對施行新法前途的顧慮。詩意憂思深切,格調也十分蒼涼,是如聞其聲的一聲喟然長嘆,是詩人抑鬱消沉心態的真實自然的流露。

以下可做備用環節:

“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形容詞做動詞,使動用法,用得絕傳說王安石爲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因爲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綠更能展現春風吹過,江南一下子變綠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綠更能表現春風的來無影,去無蹤。或者綠能讓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機。或者說綠還能看出作者心裏充滿希望,對前途充滿信心。

師:“綠”字用得好的原因:(第四張幻燈片)

1、反映了江南水鄉早春嫩綠的色調。

2、表現了春風使大地復甦的神奇。

3、表現了綠的層次美、動態美。

六、賞——意境

這首詩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寫出了一江之隔的幾個地點,還展示了春的新綠,月的皎潔。色澤鮮明,以及對故鄉欲回不能,欲罷不休的無奈。詩人推敲文字的風範。

七、翻譯:京口”與“瓜洲”只有一江之隔,而鐘山離這裏也只有幾重山之遠。一年一度的春風又吹綠了江南的大地,什麼時候才能讓我趁着明月再回來呢?(第六張幻燈片)

八、課外拓展

選做題1、以“春風又綠江南岸”爲題,按一定順序具體介紹春天來臨江南的景色。

2、如果他來到你的身邊,根據你掌握的通信和交通方面的知識,你會怎樣勸尉他?排解他的鄉愁?

3、繼續收集有關描寫思鄉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