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漢我的第一本書課件

教學目標:

牛漢我的第一本書課件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第一本書”的深刻意義,理解作者對生活的那一份詩意的感悟。

2、品評含意豐富的語句,深刻理解作品的人文內涵。培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能力,學會思考人生。

3、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難生活境遇,感悟知識改變命運的深刻內涵。

教學重點:

聯繫自己的學習經歷,感悟知識改變命運的深刻內涵。教學難點   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難生活境遇,品味苦難對人生意義。

課時安排:一課時。

導入:

英國傑出的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曾經說過:“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書籍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成長的歲月裏,我們與書相伴是一種幸福和快樂。今天,我們隨着詩人牛漢的隨筆,一起感受一本書帶來的美好回憶。

(板書)我的第一本書   牛漢

基礎檢測之預習闖關

1.認讀字詞:幽默 淒涼 奧祕 酷似 摻和 磨磨蹭蹭 翻來覆去

2.交流有關牛漢的材料。

生:展示有關的資料,相互補充。

師:點撥並補充相關的資料。

牛漢,原名史成漢,是“七月詩派”的重要成員。創作了不少詩歌作品,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華南虎》《悼念一棵楓樹》《半棵樹》等。出版的詩集有《彩色的生活》、《愛與歌》、《溫泉》、《沉默的懸崖》、《牛漢詩選》等

師:牛漢有着岩石般的粗礪而堅實,他的文章發自靈魂,立足於腳下的土地,取源於本真生命的真情實感。幾十年的歲月,作者走過了迢迢征途,飽嘗了人生甘苦,卻對他的第一本書念念不忘。因爲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初讀課文  感受溫情

師:女作家張潔說:“愛,是不能忘記的。”不能忘記,因爲銘刻在心,因爲感動,這本書蘊含着作者豐富的情感,請誦讀文章,並請以“這是一本    的書”,並闡述你的閱讀感受。

生:(誦讀文章,並思考文章蘊含的情感。)

師:貧窮的生活給“我”以磨練,也讓“我”更加珍惜生活:喬元貞的失學使“我”更加珍惜學習機會;而父親和“弄不成”等父輩看重的村鄰之間的友好情誼的作風使“我”成爲一個重情重義的人。這些都對我的人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投出)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生:個人誦讀,齊讀,體會作者的情感。

深入研讀  認識生活

師:同學們,老師在讀完這篇文章後,除了對這樣的父親產生深深的敬重之外,心中還有一份沉甸甸的酸楚,正如作者所說的,“看了很難笑起來”。下面,我們進行第二個閱讀活動:(投出)

1、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體會作者爲什麼“很難笑起來”。

2、沒有課文的喬元貞卻考了第一名,父親也認爲他比我有出息,但作者在結尾卻這樣寫道“他一輩子挎着籃子在附近幾個村子叫賣紙菸、花生、火柴等小東西”,作者爲什麼做這樣的交代?

生:小組交流  展示反饋

師:歸納:正是生活的艱辛、學習條件的落後和三個好友的不同人生結局,讓作者回憶起童年生活“很難笑起來”。因此,真正讓作者一生難以忘懷的應該是第一本書中深藏着的那個時代的苦難生活,以及在那荒寒背景下特別可貴的人間溫情。

生:再次齊讀(投出)主題句。

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探究主旨  思考人生師:第一本書裏有作者難以忘懷的記憶,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是支撐人生歷程矢志不渝的精神支柱。那麼,作者借成長中的第一本書最想說的話是什麼?

生:思考並回答主題句:人不能忘本!(投出)聯繫全文,說說你對“人不能忘本”的理解。

生:(小組交流,並展示)

師:點撥:這一句運用雙關,“本”不僅指“我”的小學一年級國語課本,也指“我”接受的人生第一課。“ 人不能忘本”就是不能忘記自己的苦難經歷、自己做人的根本、自己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質。今天我們要感謝牛漢,因爲這本書不但是他的第一本書,還是我們的`人生之書。讓我們再次瞭解作者,瞭解這位詩壇硬漢的人生歷程。

作者鏈接:並思考:讀牛漢的這份簡歷,你有什麼感想?

1923年10月生於山西省定襄縣貧困的農家,14歲前一直生活在農村。14歲時:抗戰爆發,隨父流亡到山西。後進入一個專收流亡學生的中學讀書。17歲發表詩歌,受到詩壇關注。 23歲參加愛國學生運動,被抓進監獄。32歲因“胡風”案監禁兩年。70年代在“五七”幹校勞改。直到1980年秋57歲時纔得到平反,新時期一直從事創作。

師:牛漢先生一生飽經滄桑,曲折的人生形成了他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堅強的品格,這一切都潛移默化地溶進了他童年生活的人、事、物中,《第一本書》是嚐遍人間百味後唱出的,爲我們展示出名利之外的一個純然生命的境界——人不能忘本。藉助一隻趾爪流血的華南虎,牛漢先生曾經發出這樣的憤怒的咆哮。

生:齊讀。感受華南虎不羈的靈魂和不屈的反抗精神。

師:不管環境如何的惡劣,不管生活如何的艱難,詩人牛漢都堅強的面對,堅守着自己的立人之基,在《根》中他說只要擁有旭陽,就是幸福的。

我是根,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長,向下,向下……

我相信地心有一個太陽。

聽不見枝頭鳥鳴,感覺不到柔軟的微風,

但是我坦然,並不覺得委屈煩悶。

開花的季節,我跟枝葉同樣幸福。

沉甸甸的果實,注滿了我的全部心血。

生:配樂誦讀,展示誦讀,齊讀。

師:誦讀指導,注意向下,向下,運用反覆的修辭,誦讀時要注意間隔要短,“全部心血”是全詩的靈魂,語調要重,情感要充沛。

悟一悟   拓展延伸

師:有人說,苦難是人生的一所大學,許多人正是在逆境中奮發,成就了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你怎樣看待人生中的苦難?

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師:拿破崙曾說:人,是從苦難中滋長起來的。苦難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財富,儘管我們害怕失敗,害怕挫折,正因爲有了苦難的存在和挫折的警醒,生活才顯得斑斕,才顯得有真實感。

生:誦讀汪國真詩《只要明天還在》。

要春天還在

我就不會悲哀 縱使黑夜吞噬了一切 太陽還可以重新回來

只要生命還在 我就不會悲哀 縱使陷身茫茫沙漠 還有希望的綠洲存在

只要明天還在 我就不會悲哀 冬雪終會悄悄融化 春雷定將滾滾而來

結束語:

師:這薄薄的國語課本訴說着一個時代的貧寒,傾訴着人性的美好,雖然我們的生活中的困難總是如影隨形,但只要明天還在,希望的綠洲定會蓊鬱蔥蘢,讓我們幸福生活,詩意地棲息在廣袤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