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學課件設計

第二課時

《家》教學課件設計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情境導入:(放音樂《我想有個家》)

每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我的心中總會有一咱莫名的感動,我知道我的感動是對家的感受的共鳴。我不知道同學會對於家是怎樣的感受,能談談嗎?(引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二).研討課文

⑴.引子有什麼作用?

引子的作用:起統領作用。兩個比喻將人的一生所經歷的時間比喻成“歲月之河”;將“人生奮鬥的過程”比喻成“一種漂流”,從而引出下文的議論。

⑵.作者是如何將家與船聯繫起來的?

作者首先從自己的切身經歷和感受寫起:在南方水鄉盪舟時,見迎面而來的漁船上炊煙裊裊,飯香撲鼻,孩童的嬉笑飄出船艙,蕩在水面上——水上人家的溫馨、安樂,讓自然是“家”了。所以作者“恍然悟到,船是漁民的家。”引出結論:家是一隻船。

由“漁民的家”引向了“漂泊者的家”。對於漂泊的人生來說,家是一隻船。

⑶.作者的寫作方式是什麼?

先敘寫情境,寫出自己的感覺、感受,引領讀者一步步從感覺到思考,由形象感受到理性認識,一切順其自然。(即先敘後議再抒情)

(三).課文探究。

⑴. 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種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灣、岸。細讀課文,說說這幾種比喻間的內在聯繫。

明確:把人生比作漂流,是把家比作船、港灣、岸的前提。是後邊幾個比喻的基礎。

“家是一隻船”的前提是“人生是一種漂流”,這個比喻是後兩個比喻的基點。家是港灣,家是岸,是由家是船生髮出去的。

⑵.三個比喻蘊涵了作者對家的什麼情感?

明確:對家的讚美、依戀及對天下人的祝福。

⑶.引用故事、名言等方法,在表達上的好處是什麼?

明確:增強了語言的趣味性,使內容易於理解,議論更爲深刻。

(四). 拓展延伸。

⑴. 中心句句子剖析:

(1)家是一隻船。【剖析】這句話來自於引子中 “人生對於所有人來說是漂過歲月之河”,這是作者用一個比喻句表達了他對人生的基本觀點。家是本體,船是喻體。這個比喻是後面兩個比喻的基點。家是港灣,家是岸,都是由家是船生髮出去的。

(2)家是溫暖的港灣。【剖析】這個比喻句是上一個比喻句的深入,又是下一個比喻句的`出發點。本體是家,喻體是港灣。對於在歲月之河中漂泊的人來說,家是船;對於航行在人生河道上的船而言,港灣是不可或缺的,那麼,家就是爲船提供停泊、休憩、躲避風浪的港灣。

(3)家是永遠的岸。【剖析】本體是家,喻體是岸。這個比喻是“家是溫暖的港灣”的深化,是三個比喻所傳達的思想的完成,在邏輯上既是對前兩個比喻的昇華。表達了家不僅是港灣,從人生的起始到終結來看,家是永遠的岸――它既是每個人登臨人生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個人離開現實人生的離別之岸。

⑵.總結句句子剖析: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種漂流――它確實是的。【剖析】本文是一篇充滿人生哲理的散文。把人生比作一種漂流,把家比作船、港灣、岸的前提和基礎,也是話題提出的引子。

⑶.過渡句句子剖析:

①那麼,家是什麼呢?【剖析】設問句,引起下文作者對家的三個層次的認識和思考。

②當我欣賞遠處美麗的帆影葉,耳畔響起一位哲人的諷喻:“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麗的帆影上也有着太多瑣屑的噪音!” 【剖析】這是尼采對女人的譏評。 引用尼采的話既引出了話題,又把對家的思考引向深入,藉以討論對家的看法,也使作者的闡述更豐滿、更充分、更具說服力。

(五). 情感對接。引導學生對“家”有深入的思考,從而培養自己愛家愛親人的情感,學會珍惜家庭生活,增強家庭責任感。

(六). 課堂小結。在你心中,人生是什麼?家又是什麼?

家是很溫暖的讓我可以依靠可以依戀的地方。 家像我的一個支柱,時時刻刻支撐着我,無論我什麼時候遇到什麼困難,一想到家,我就有勇氣來面對它。 家是一盞爲我點燃的燈,它永遠地溫暖着我的心,照亮着我的路。我認爲家是一棵大樹,我在這棵大樹的樹陰下成長,它幫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它給我溫暖,給我依靠。

(七). 佈置作業:

課內:在你心中,人生是什麼?家又是什麼?仿照課文形式,用一組恰當的比喻形象地描述。

課外:蒐集有關“家”的詩文,抄寫下來,並與同學交流。 拓展閱讀畢淑敏的《家問》及泰戈爾的詩 。

【板書設計】

周國平

家是一隻船 思考家庭

家是什麼{ 家是溫暖的港灣 }

家是永遠的岸 思考人生

【教學探討】

⊙設計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