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錶的認識課件

鐘錶的認識是小學一年級的教學內容,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鐘表的認識課件吧!

鐘錶的認識課件

一、教學內容:新世紀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認識鐘錶”。

二、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鐘表,學會認讀整時和半時,初步建立時間觀念。

2、經歷操作、討論、交流等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動手、動口、動腦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合作精神,發展數感。

3、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學會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4、初步學會使用電腦上局域網查看相關資料。

三、教材及學情分析:

整時和半時的認識是爲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基礎。一年級大部分學生在學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過一些關於時間的知識。一般來說,每個家庭中都必備有掛鐘或鐘錶,一名6—7歲的兒童也每天要按時起牀、吃飯、上學、放學、睡覺等,這樣使學生在各種感官上已經感知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鐘錶對於他們來說並不陌生。但學生對時針、分針的整體認識有些不習慣,所以教學難點應放在通過觀察時針和分針的位置特點來判斷所表示的時刻是多少。

教學這部分知識時我們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生活中獲得的有關鐘錶的經驗,不把認識鐘面、整時、半時作爲“全新”的知識進行教學,而是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和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進行自主、合作、探索研究,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目標的同時,獲得積極的、愉悅的情感體驗,使學習活動成爲學生生活經驗的總結和昇華。

四、教學準備:

1、網絡教室,實物投影儀,每生一臺電腦。

2、每位學生一隻可以撥動的小鬧鐘;教師演示用的實物大掛鐘一個。

3、動畫課件模塊:1小軍、小明起牀的情景畫面 2整時和半時的卡通時鐘娃娃。

4、“鐘錶的認識”局域網頁一個(5個模塊:小明的一天、鐘面的認識、鐘錶練習、鐘錶小史、酷鍾欣賞)

五、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1、調查:早上起牀需要由爸爸媽媽叫醒的人數。(學生舉手,師看看大約多少人)

2、採訪:

①請問xx,早上誰叫你起牀啊?爲什麼要他叫呢?

②請問xx,早上爲什麼不用爸爸媽媽叫起牀?你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該起牀了呢?

(學生可能回答:到時間自己會醒來或用小鬧鐘叫起牀等)

3、我們來看看電腦中的小軍和小明是怎樣起牀的。

課件演示:早上,客廳的掛鐘指向七時整。

①媽媽走到小軍的牀前說:“小軍,7點了,快起牀!要上學了。”

②小明聽到鬧鐘響就自己起牀穿衣,準備上學。

討論:誰的習慣好一些,爲什麼?

(學生可能回答,小明的習慣好,小明不睡懶覺,小明不用媽媽叫,自己會起牀,小明會用鬧鐘,提醒自己等。)

師小結過渡:小明真能幹,會看鐘表。掌握了時間,自己的事情就能自己做了。你們想知道小明的一天是怎樣過的嗎?我們一起去看看。

活動二、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1、觀看電腦動畫“小明的一天”,初步感知時間概念。

指導學生上局域網,看動畫“小明的一天”: 鬧鈴響,小明早上6:00起牀——早餐後7:30上學——8:00上課——12:00吃午飯——下午4:00踢足球——晚上8:30小明睡覺了。

師:小明的一天安排得多麼有順序呀!這樣的一天一定會有很多收穫的。

咦?小明是怎麼知道在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呢?是什麼幫了他的大忙?(生:鐘錶)你們想學會認鐘錶嗎?今天我們也來學習認鐘錶,和時間交個朋友,好嗎?(板書課題:認識鐘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