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優秀課件

《草原》主要講了草原風光、喜迎遠客和蒙漢聯歡,抒發了作者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和對蒙漢兩族的深情厚誼。以下是專門爲你收集整理的草原優秀課件,供參考閱讀!

草原優秀課件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漢蒙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着重理解書後讀讀寫寫中的詞語。練習用關聯詞語造句。

3.領會課文中對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描寫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活情景。

2.具體體會課文中的靜態、動態描寫。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啓發談話。

在我國內蒙古、新疆等地有遼闊的草原。作家老舍訪問內蒙時,身臨其境,處在草原這一特定環境之中,油然產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風俗習慣,又感受到了民族團結的深厚情意。作者把這些內容都活靈活現地寫下來了。

我們學習的這組課文讀寫訓練的重點是:事物的靜態和動態。我們前面學的《鳥的天堂》和今天要學習的課文《草原》都是本組課文的示範文。學習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這篇訪問記,不僅要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要認真學習作者是如何根據自己的觀察和感受對事物進行靜態和動態的描寫的,使我們讀後覺得又具體又生動。

(二)學生聽錄音,瞭解主要內容。

學生聽配樂朗讀錄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樣的?

2.草原人民是怎樣待客的?

(三)學生自學生字、新詞。

(四)檢查自學情況。

1.教師出示下面生字、新詞:“渲染、勾勒、迂迴、鄂溫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講詞義。

(渲染: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溼潤物象,使它分出陰陽向背。以加強藝術效果,引申爲文學創作中通過對環境、景物或人物行爲、心理描寫來突出形象的一種手法。勾勒:是繪畫時用線條勾出的輪廓。迂迴:彎彎曲曲,來來回回地環繞。迂,曲曲折折繞彎;回,旋轉、環繞。鄂溫克:我國少數民族之一,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天涯:形容極遠的地方。涯,水邊。)

2.讓學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詞。(有些詞讓學生互學互幫,教師給予適當的指點;有些詞語留到講讀時解決;有些詞語課後個別解決。)

(五)弄清課文記敘順序,討論分段。

1.這篇訪問記按什麼順序記敘了訪問的過程?(這篇訪問記按地點轉換的順序寫了訪問的過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裏→告別草原。)

2.按訪問的過程。課文可以分爲幾段?爲什麼?

(可以有三種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爲5段;(2)按初見草原景色→訪問陳巴爾虎旗公社,可分爲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見聞→蒙古包外、內,可分爲3段。學生按其中哪一種方法來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讀課文,並說說每一段段意。同時檢查字詞掌握的情況。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麗景色。綠毯、勾勒、駿馬、奇麗、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流。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時看到的景色。疾馳、迂迴、灑脫、襟飄帶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歡迎。第4段:蒙古包內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澀、鄂溫克。第5段:斜陽下的話別。天涯、斜陽。)

(七)作業。

1.在作業本上練習課後讀讀寫寫中的詞語。

2.熟讀課文第1段。